《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与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阅历。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基础学问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堕落()点缀()苦熬()贪欲()牙龈()雏形()丰硕()累累()沉甸甸()玲珑剔透()2.解释下列词语贪欲:堕落:冉冉:雏形:丰硕: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回味无穷:二、理解探究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2.“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3. 《第一次真好》在支配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三、合作释疑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苦痛?既然苦痛,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3、《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坚固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4. 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①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异。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尝?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行磨灭的印象?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岛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突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宠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最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处于污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洁身自好、保持自我。
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提示]先熟读,再背诵。
默写时,字迹要工整,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1)夸父与日逐走() (2)饮于河、渭()(3)怒而触不周之山() (4)地维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答案1、(1) 跑 (2)到 (3)碰、撞 (4)断 (4分)2、(1) 他丢下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分) (2)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2分)3、他们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分)《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2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夸父与日逐走欲得饮2、翻译句子。
(4分)(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3分)答:5、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1、竞跑,赛跑想要2、(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短文两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理解习题及答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孰为汝多知乎?,2.解释以下加点词并比拟古今义有何不同日始出时去人近。
古义:今义及其日中如探汤。
古义:今义3.用原文答复“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此”指代什么?4.翻译以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5.两小儿提出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证明的根据分别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原话答复。
小儿甲:观点:论据:小儿乙:观点:论据:6.这个写得生动,形象而又寓意深刻。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用三言两语加以评说。
7.对“两小儿笑曰”一句中“笑”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笑”;有人那么认为这是“恶意的嘲笑,嘲笑”。
你同意哪一态度?谈谈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zhì “知”通“智”,聪明。
2.间隔;到某地方。
热水;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
4.略。
5.小儿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
小儿乙: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6.略。
7.言之有理即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改为(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七、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八、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九、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十、用原文语句回答: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中考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分层作业)解析版

13《短文两篇》分层作业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五味矣。
(1)请给文段中文中加点字的注音。
①咀嚼____________ ②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2)请正确书写文中注音的汉字。
①jié nàn____________ ②shè liè_____________(3)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寻章摘句换言之全神贯注B.断章取义或者心不在焉C.引经据典换言之全神贯注D.断章取义或者心不在焉【答案】(1)tiáo hé,qiǎng guō;(2)诘难;涉猎(3)A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连做了五六张试卷后,终于把令人头疼的电路题完全弄懂的她连连感慨:“果然,开卷有益....。
”B.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
C.与人相处,不能吹毛求疵....,而且指出别人的缺点也要讲方式、看场合。
D.读书如果只是寻章摘句....,而不能深入书中研究义理,是无法得其精神要旨的。
【答案】A【解析】A.“开卷有益”指读书有好处。
用在此不符合语境。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答案】A【解析】文段的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胜过多而不求甚解。
2020—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0年安徽)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___(3)宜乎众矣宜________(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三](16分))13.(4分)(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14.(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15.(2分)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16.(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
意思对即可。
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二、阅读(45分)(一)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短文两篇》,完成小题。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
(1)夸父与日逐走()(2)饮于河、渭()
(3)怒而触不周之山()(4)地维绝()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小题3】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答案
【小题1】(1) 跑(2)到(3)碰、撞(4)断(4分)
【小题1】(1) 他丢下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分) (2)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2分)
【小题1】他们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分)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1句翻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2句翻译时注意“故、焉”等字,同时注意到句子的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根据两个人物的具体描写详细的分析他们性格的共同点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