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双相情感障碍诊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神科双相情感障碍诊疗ppt课件

精神科双相情感障碍诊疗ppt课件
4、DSM-4诊断标准中,对轻躁狂诊断过严,规定需满足症状标准至少持续4天,实际上轻躁狂持续时间多为1-3天.
5、对各种抗抑郁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狂归属不明,对自然转相和治疗性转相两者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鉴别困难. ICD-10、DSM-4对此诊断归属缺乏明确规定,有学者建议应将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狂划归为双相.
常用于维持治疗的药物
丙戊酸钠 对于近期有躁狂和轻躁狂的患者,丙戊酸钠可以比安慰剂更有效的预防复发和情感障碍的发作[Bowden et al, 2000; Gyulai et al, 2003]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药物在双相障碍长期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尚在研究之中
维持治疗的原则是充分的疗程和充分的剂量; 维持治疗的时间尚无定论,多次反复发作者应不少于2~3年; 维持治疗期的药物及其剂量应适当调整,病情稳定后先谨慎地减去非心境稳定剂,或适当减量, 但接近治疗剂量较明显低于治疗剂量防复发效果好. 至今,大多数维持治疗研究证实,锂盐是维持治疗,防止复发证据最充分的药物.它可防止2/3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复发,自杀率降低8倍.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无论何种类型,均应首先选用心境稳定剂作为基础药物治疗,这是由心境稳定剂具备的特点所决定的: 对躁狂和抑郁发作均具有治疗作用; 不会引起躁狂和抑郁转相; 防止频繁发作; 预防复发,降低复发率和自杀率; 某些心境稳定剂对混合型和循环发作型疗效好,如丙戊酸盐.
病前具有情感旺盛或循环气质的抑郁患者,又易于自然转躁或治疗性转躁的抑郁发作,应视为双相抑郁. 产后抑郁、季节性抑郁. 边缘人格障碍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双相患者与边缘人格障碍共患率是单相患者的8倍;全部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中,有44%曾患有BP-1型或BP-2型障碍,如将抗抑郁药所致轻躁狂考虑在内,则上升至69%.

双相情感障碍的详细讲解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的详细讲解PPT课件
睡眠问题:患者可能会经历失眠或过度 睡眠的情况。
症状
思维和行为改变:患者可能会 出现冲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 以及自杀倾向等。
诊断
诊断
临床评估:医生会通过对症状的观察和 患者访谈来进行初步诊断。
心理评估:医生可能会使用标准化的心 理评估工具来进一步确认诊断。
治疗
治疗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和情感 稳定剂可以帮助控制情绪波动 。 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插 图疗法等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 者调节情绪和思维。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治疗
生活方式管理: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 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康复至 关重要。
预后
预后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长期的疾 病,但通过合适的治疗和生活 方式管理,患者可以控制病情 并过上正常的生活。
定期的复诊和心理支持可以帮 助患者应对病情波动疗和心理支持, 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 也起到关键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的详细讲 解PPT课件
目录 概述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后 帮助和支持
概述
概述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心 理疾病,表现为情绪的极端波 动和情感的不稳定性。 这种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和人 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症状
症状
情绪极端波动:患者会经历情绪的极度 高涨和低落,称为躁狂和抑郁状态。

双相障碍的诊治及临床病例分享 ppt课件

双相障碍的诊治及临床病例分享  ppt课件

ppt课件
25
双相障碍的研究现状
ppt课件
26
• 双相障碍的识别亟待加强
• 以往普遍认为双相障碍的患病率为1.5%,目前认 为高达6%
• 最近美国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报告双相障碍Ⅰ型、 Ⅱ型和阈下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1.0%、 1.1%、和2.4%
• 2011年由WHO组织的一项多国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深圳市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Ⅰ型0.3%, Ⅱ型0.2%,非特异性双相障碍1.0%,总患病率1.5%
误诊原因分析(一)
• 对BPD概念认识上的差异:不仅造成流行 病学资料差异巨大,同样也是低诊出率和 高误诊率的原因之一。
• DSM-Ⅳ 单相抑郁终生患病率男性为 5%~12% 女性为10%~25% 双相抑郁为 1.3%~2.6%
• AKiskal认为:UPD:BPD=1:1
ppt课件
33
双相抑郁
酒精依赖为23.2%,药物滥用为28.8%,药
物依赖为14%。 ppt课件
12
• 青少年双相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 比率为11.1%-35.4%。人格障碍和双相障碍 的共病率约为29%~48%,其中,强迫型人 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
碍、回避型人格障碍与双相障碍均有很高 的共病率。
ppt课件
8
• 共病焦虑障碍
• NCS-R提示74.9%双相障碍患者终 生共病焦虑障碍。
ppt课件
9
• 双相障碍共病物质使用障碍 • NCS-R显示42.3%
ppt课件
10
• 双相障碍共病代谢综合征
• 双相障碍患者的代谢综合征的患病 率是普通人群的1.6-2.0倍。
ppt课件
11
• 麦金瑞特(Mclntyre)等(2004年)在文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治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治PPT课件
澄清“兴趣和乐趣丧失”
是否对睡眠事都不感兴趣?或觉得没意思? □以前平时喜欢做什么?现在呢? □有没有还感兴趣的事情?做的时候快乐吗? □要是别人邀请你去做,是勉强去还是乐意去? □家务事还能做吗?-可转入“精力下降”的问题 □有多长时间了?有至少半个月吗? □这些日子每天都这样吗?
F32.0 轻度抑郁发作
A.具有下述三个核心症状中的两条 □ 心境低落 □兴趣与愉快感丧失 □易疲劳 B.同时具有下述症状至少两条 □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睡眠障碍 □食欲下降
F32.0 轻度抑郁发作
ICD-10诊断要点
F30.0 轻躁狂
A.情感高涨或易激惹,对个体来讲已达到异常的程度,并且持续至少4天 B.必须具2)语量增多;3)注意集中困难或随境转移;4)睡眠需要减少;5)性功能增强;6)轻度挥霍,或其他类型轻率的或不负责任的行为;7)社交性增高或过分亲昵(见面熟)
澄清自我评价和自信心降低、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对前途无望感 □最近你是否觉得信心不足了? □最近觉得自己变得不如别人了? □总是回想一些不好的事情吗?经常感到后悔吗?或者责 备自己?甚至感到自己犯了大错或犯罪 □对今后感到悲观嘛?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吗?
F32.2 重度抑郁发作,不伴有精神病性 症状
C.如激越和迟滞这类主要症状十分明显时,病人可能不能描述许多其他症状,这种情况下,从总体上评定为重度发作也是适宜的 D.抑郁发作一般应持续2周,但在症状极为严重或起病非常急骤是,不足2周的病程作出这一诊断也是合理的 E.重度抑郁的患者,除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几乎不可能继续进行社交、工作或家务活动
F30.0 轻躁狂
C.此种情况不符合F30.1;30.2;F31.-;F32.-;F34.0或F50.0 D.需除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所致(F00-09)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PPT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PPT
详细描述
这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镇静剂和抗癫 痫药可能引起嗜睡、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促脑代谢药可能增加焦虑、失眠的风险。
03 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01
02
03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患者的思维和行 为模式,帮助患者识别和 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 式,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VS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信息、交流和互助, 如线上社区、论坛等。
05 双相情感障碍的未来治疗 展望
新型药物的研发
创新药物
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病理生理机 制,研发新型药物,以更精确地 调节神经递质和相关信号转导途
径。
靶点选择
通过深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选择更有效的药物靶 点,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规律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 缓解压力、改善心境。

睡眠管理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保证充 足的睡眠时间和质量,有助于 情绪稳定。
放松技巧
学习并运用深呼吸、冥想、渐 进性肌肉放松等放松技巧,减
轻焦虑和压力。
04 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
早期识别与干预
早期识别
通过提高公众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 使患者及早被发现并接受诊断。
详细描述
锂盐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对于双相情感障碍的 长期治疗具有显著效果。然而,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需要密切监 测血药浓度和肾功能。
抗抑郁药
总结词
抗抑郁药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在抑郁发作期,可 以缓解抑郁症状。
详细描述
抗抑郁药通过增加神经递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改善抑郁症状。然 而,抗抑郁药的使用需谨慎,避免诱发躁狂发作或使双相情感障碍恶化。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
-几个相关问题
1
双相情感障碍的几个问题
DSM-IV
– BP- I型:躁狂单次发作及复发性躁狂发作 – BP-II型:轻躁狂单次发作及复发性轻躁狂发
作 – 环性心境障碍 – 未在他处特指的BP:
包括:快速循环发作
2
双相情感障碍的几个问题
ICD-10
– 未分双相I、II型 – 在“其它双相障碍”中包括双相II型、复发性躁狂
发作 – 未列出快速循环发作 – 持续性心境障碍中包括环性心境障碍
CCMD-3
– 将单次及复发性躁狂发作列为心境障碍的独立亚型, 不属于BP
– 在BP中列有快速循环发作
3
双相情感障碍的几个问题
轻躁狂的诊断病期
DSM-IV标准中,轻躁狂发作病期为4天以上 ICD-10”至少持续几天” CCMD-3为一周 Akiskal研究发现,轻躁狂的发作期可以只持续2天; Wick和Angst观察为1~3天
12
美国FDA批准用于用于BP的药物
急性躁狂
– 1970 Lithium – 1973 Chlorpromazine – 1994 Divalproex – 2000 Olanzapine* – 2003 Risperidone* – 2004 Quetiapine* – 2004 Ziprasidone – 2004 Aripiprazole – 2004 Carbamazepine
全程治疗原则 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治疗的原则
11
治疗方案
不论是何种发作形式,均应以心境稳定 剂(MS)为基础治疗药物
由于不同种类的MS的适应症有差别,以 及不同发作中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单药 治疗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常需合并其 它药物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及其ppt课件

常用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应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 药物副作用,定期评估疗效,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辅助 手段,旨在帮助患者认识和应对疾病, 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抗精神病药等。
03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教育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具有重要地
位。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早期识别
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探索如何更早地识别双相情感障碍,以便尽早开始治疗,减少疾病对 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这需要深入研 究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以便为每个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建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支持群体, 提供相互交流和互助的平台,增强 患者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提供社会支持与资源
心理咨询与治疗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资源, 帮助患者应对心理问题,提高生
活质量。
社区服务
建立社区服务体系,提供生活照 顾、康复训练等服务,帮助患者
融入社会。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为双相情感障碍 患者提供医疗、教育、就业等方
预防复发
如何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索更有效的维持 治疗方案,帮助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对患者及家庭的希望与建议
建立信任关系
与医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以便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得到最佳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 皮肤温度、汗液 * 心率、心电图、血压和血容量的变化 * 呼吸、消化系统、新陈代谢等变化
2、什么是情感?
心理学上对情绪和情感作了划分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 狭义的情绪指比较低级的、生物性的,与满足欲 望直接相关的体验。 情感是指高级的、社会性的,与行为的社会评价 相关的体验。
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
从什么途径获得更多病人信息? 从哪些方面评估患者?(希望获得哪些信息) 病人可能存在什么护理问题? 该如何解决病人的问题?
一、护理评估
(一)资料来源 病人 家属及其他相关人员 护理观察
(二)评估的内容
1.个人史及家族史 2.身体:外观、自理能力、营养、睡眠、排泄、活动 3.情绪:状态、稳定性 4.认知:判断力、思维能力、自知力 5.思维:过程、内容 6.社会:教育、工作、婚姻、应对方式、支持系统、物
第2次发作 第3次发作
4-9个月 2-3年 终身
完全治愈的标准
抑郁症状的消失包括情绪和躯体、 社会功能的恢复。(包括工作和学习)
抑郁障碍所带来的危险因素
抑郁障碍所带来的危险因素
自杀问题 物质依赖问题 躯体疾病(心血管疾病问题、代谢性疾病 和内分泌疾病问题、恶性肿瘤问题) 慢性疼痛问题 有效生命年缩短问题
抑郁障碍的治疗目标治疗目标消除症来自、体征急性治疗期
恢复社会功能、 认知功能
巩固治疗期
使复发的危险 减少到
最低程度
维持治疗期
治疗原则:
1. 全面考虑年龄和躯体状况 2. 尽量单一用药 3. 全程治疗:急性治疗和维持治疗 4. 辅以心理治疗 5. 积极治疗相关的共病
治疗分期
急性期治疗:4-8周 维持期治疗:第1次发作
质滥用 7.精神:信仰、对生命的态度、价值观 8.其他:自杀危险性、冲动危险性、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0.2亿美元
一、关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诊出率低:
1).BPD首发年龄多在15~20岁,而确诊在 25~30岁,诊断延误10年左右;
2).平均发作三次或三名精神科医生才能 明确诊断;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误诊率高: 69-80%的BPD患者确诊前被误诊为其它精 神病,如单相抑郁、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 其它情感障碍(儿童的ADHD、品行障碍、 物质滥用伴发的情感障碍),其中主要是被 误诊为单相抑郁。临床上有50~70%的单相抑 郁实为双相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诊疗中应关注 的几个问题
.
概述
.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是一种高患病率的慢性复发性精神疾病, 具有临床现象复杂,共病现象多,自杀 风险大,病死率高等独特的临床特征。 若误诊和不恰当的治疗将导致不良后果, 严重影响预后,增加社会负担,故应引 起高度重视。
共同问题(一)
2、首次发作为抑郁的,极易被误诊: BPD患者以抑郁发作起病者人数十倍于以躁 狂发作起病者.
3、对轻躁狂或躁狂发作认识不足,甚 至误认为正常境遇性心境变化(包括医者和 患者),故BP-2型障碍诊断的关键在于对躁 狂发作的正确认识.
要充分认识躁狂发作连续谱:心境正常— —情感旺盛气质——境遇性情感高涨——躁 狂发作。
双相抑郁与单项抑郁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情绪更不稳定 运动迟缓更明显 有“不典型的”症状,如食欲增加、睡眠增加等
15%的双相障碍患者发生自杀;危险性高于任何其他 类型精神病或躯体疾病
Baldessarini et al 2003; Bowden 2001; Hantouche 1998; Jamison 2000
抑郁障碍频繁发作,一年内发作4次或4次以 上。如发病急骤、频繁、缓解快,往往提示 为双相抑郁.
(二)、具有以下病史特征的抑郁发作往往是双 相抑郁:
有抗抑郁剂所致躁狂史. 有双相障碍家族史,特别是躁狂发作家族
史,是双相抑郁的重要因素.
病前具有情感旺盛或循环气质的抑郁患者, 又易于自然转躁或治疗性转躁的抑郁发作, 应视为双相抑郁.
产后抑郁、季节性抑郁.
边缘人格障碍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双相患 者与边缘人格障碍共患率是单相患者的8倍; 全部边缘性人格障碍者中,有44%曾患有BP1型或BP-2型障碍,如将抗抑郁药所致轻躁 狂考虑在内,则上升至69%.
抑郁患者凡具备以下情况的一项,可诊为双 相抑郁:
1. 双相障碍阳性家族史; 2. 病前为情感旺盛性气质; 3. 抗抑郁剂所至转躁; 4. 环性心境障碍; 5. 轻躁狂发作; 6. 躁狂发作. 即具有由弱到强的连续双相谱系障碍中任何一项者.
(三)、提高对轻躁狂发作的认识:
轻躁狂只要持续2~3天,就对双相抑郁具有诊断 价值;
具有三项或三项以上轻躁狂症状的混合状态、 70%为双相2型抑郁;抗抑郁剂恶化病情而心境 稳定剂治疗有效的抑郁、Akiskal建议将其归入 双相谱系障碍;
心境恶劣性躁狂易被误诊为激越性抑郁. 因为此 类躁狂常在抑郁相中,间插或交替出现烦躁、 焦虑、易激惹、冲动、自控力下降、缺乏理智、 活动性增高、思维活跃等症状。
误诊原因分析
1、对BPD诊断概念和诊断标准认识上的差异 不仅造成流行学资料差异巨大,同样也是低诊出率 和高误诊率的原因之一.如: DSM-3中的UPD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12%、女性 为10~25%、 BPD为1.3~2.6%;而另有报道在精神 病人中UPD:BPD=10:1,两者相差悬殊. Szadoczky,Angst:BPD终生患病率为5.1%~7.8%. Akiskal:UPD:BPD=1:1.
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 具明显的复发性和终身患病的特点 症状广泛,可以在完全躁狂发作和完全抑郁
发作中过渡 自杀的危险性增加 酒精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危险性
增加 个人、经济和社会的负担增加
共同问题(二)
70%的双相患者以抑郁为首发 重性抑郁发作的患者中,约有30%实为双相障碍 而未被诊断
共同问题(三)
双相I型的终身患病率0.3%-1.6% 双相谱性障碍的患病率更高为3.7%
发病高峰在15-24 岁,但通常在 5-10年后才有正 确的诊断
1/3的患者尝试过自杀,最终有10%-20%的患者死 于自杀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率增加 疾病负担增加,美国1991年该病的相关总支出为
难于识别的原因
与其它疾病的症状有重叠,如:精神分裂症和单相抑 郁
与焦虑障碍、饮食障碍和精神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的 某些症状相似
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自知力和对于躁狂症状的识别能力 病耻感,尤其在儿童和青春期 轻躁狂是比较难以识别的 忽略抑郁患者既往史中是否存在轻躁狂发作问题
Evans DL. pl 13):26-31.
郁是双相抑郁障碍的可能性愈大,高峰在15~19 岁. 显著的心境不稳定、波动性大,如抑郁、焦虑、 欣快、烦躁不安、紧张、 激越、易激惹、冲动、 愤怒 、甚至狂暴等短暂发作(持续1~2天), 多预示为双相抑郁.
医学百事通,网络会诊:
抑郁发作伴不典型特征,如食欲亢进、体重 增加、睡眠过多、伴精神病性特征.
4、DSM-4诊断标准中,对轻躁狂诊断过 严,规定需满足症状标准至少持续4天,实际 上轻躁狂持续时间多为1-3天.
医学百事通,在线医生咨询
5、对各种抗抑郁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 狂归属不明,对自然转相和治疗性转相两者 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鉴别困难. ICD-10、DSM-4对此诊断归属缺乏明确规 定,有学者建议应将治疗所致的转相性躁狂 划归为双相.
6、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常被与之共患的 其它精神障碍, 如焦虑、分裂样症状、儿童 行为障碍等所掩盖,造成双相抑郁误诊.
如何防止双相抑郁误诊
(一)、重视双相抑郁的症状特征 (二)、重视双相抑郁的病史特征 (三)、提高对躁狂发作的认识
(一)、具有以下症状特征的抑郁发作应高度警惕为 双相抑郁: 25岁以前的早年发病者。年龄愈早,首发的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