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真伪鉴别

合集下载

白术真伪鉴别

白术真伪鉴别

白术真伪鉴别(2-79)药材鉴别白术别名于术、冬术、炒白术、焦白术、土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在浙江、湖南、江西等地。

有的药商以菊三七块根冒充白术,伪品的特征是断面无朱砂点。

把握这一点即可识别。

1.1 正品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其外形呈肥厚拳状团块,下部两侧彭大,长3~13 cm,直径1.5~7 cm。

顶端有残留茎基或芽痕。

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油点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白术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1.2 伪品以同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冒充较多。

菊三七根茎的外形和色泽都很似白术,但其断面色泽与白术断面色泽有较大差别,菊三七断面呈灰棕黄色,因此,菊三七往往以未经切片的生药个子冒充或经炒制后充炒白术。

用个子伪充者,切开断面即可辨识,用炒片冒充则须仔细辨识,白术虽经炒制,但其色泽并不完全均匀变色,有些地方未炒匀仍带原色或接近原色,折断面,中心色泽更浅于表面或接近于原色。

而菊三七无论生品或炒品里外色泽均深于白术生品或炒品。

 性状鉴别 1、原药材形状:呈肥拳状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

颜色及表面: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烘术断面淡黄白色,中间木部淡黄色或浅棕色。

表面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断续的皱纹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下陷圆盘状茎基和芽痕。

下部二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术腿”。

断面:略有“菊花纹”及分散的棕黄色油点,微显油性。

质地:坚硬,不易折断。

气味: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2、饮片 (1)白术片:呈不规则片状,长3-4cm,厚约3mm,表面灰白色或淡黄棕色,粗糙不平,中间有棕色环纹,中心有菊花纹、棕色小点以及破裂空隙。

周边外皮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抽缩皱纹,间有弯曲深缺裂,可见有瘤状突起。

中药材辨别技巧如何识别正宗的白术

中药材辨别技巧如何识别正宗的白术

中药材辨别技巧如何识别正宗的白术中药材辨别技巧:如何识别正宗的白术中草药在中医药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对于中药材的辨别则是确保使用正确药材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准确识别和辨别正宗的白术,以帮助读者更有效地使用中药材。

一、了解白术的特点和产地白术是中医传统中的一种重要草药,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脾胃虚弱以及湿热等病症的治疗。

它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和独特的药效,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白术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尤以福建、江苏、安徽等地的白术品质较佳。

在购买和辨别白术时,了解其特点和产地对于判断其正宗与否非常重要。

二、观察外观特征1. 色泽:正宗的白术通常呈浅黄色或黄白色,外观干燥,无异味。

如果颜色过于深或呈现其他颜色,可能是次品或掺杂其他药材。

2. 形态:正宗白术的形状多为均匀的圆柱状,表面有明显的纵向皱纹。

若出现明显的破碎或颗粒状,可能是加工不当或含有杂质。

3. 纤维:白术横截面呈现典型的二维纤维形状,有明显的纤维束。

若无纤维束或纤维呈现平面状,可能是其他植物的替代品。

4. 洗净反应:将白术浸泡在水中,正宗的白术会均匀地吸水,外观不发生明显变化。

若出现片状剥离、水渍或水变黄,则可能是掺入了其他植物或添加了色素。

三、闻香辨别1. 香气:正宗的白术具有浓郁的特殊香气,类似松香和清香的混合味道。

若无香气或香气异常,可能是质量较差或掺杂其他杂质。

2. 辨别与其他草药的香气:与其他草药相比,白术具有独特的香气,不易混淆。

在购买时,建议携带其他常见的草药用于对比,以更好地辨别白术的真假。

四、研磨辨别将白术进行研磨,观察其颗粒的细腻程度和颜色,可以初步判断其质量。

1. 细腻度:正宗的白术经过研磨后,颗粒应该细腻均匀,无颗粒状或杂质。

若出现颗粒状或其它纤维杂质,可能是掺杂了其他植物的粉末。

2. 颜色:白术的研磨粉末应该是白色或略带黄色。

若出现过重的颜色或其他颜色,可能是加工不当,或者掺入了其他植物粉末。

五、辅助鉴别方法除了以上的主要辨别方法,还可以借助专业设备和技术来进行更准确的辨别。

白术的鉴别要点

白术的鉴别要点

白术的鉴别要点白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在进行鉴别时,有一些要点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识别白术。

下面将就白术的鉴别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可以从外观特征来进行初步鉴别。

白术的外观呈现为圆柱形,长约20-30厘米,直径为1-2厘米。

表面呈灰白色,有的还带有红褐色的斑点。

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有时可见纵向皱纹。

另外,白术的表面有时会有一层灰白色或暗褐色的栓皮,这也是其辨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白术的气味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宗的白术具有独特的气味,呈浓郁的香气,有时带有一些苦味。

如果白术的气味不浓郁或者呈腐败的气味,则可能是假冒伪劣品。

第三,我们还可以通过白术的切面来进行鉴别。

白术的切面呈白色,有时还带有一些红褐色的细纹。

切面上有时还可以看到黄白色的木质部,这也是鉴别白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我们还可以通过白术的口感来进行初步鉴别。

白术的口感较为坚实,咀嚼时有一种微甜的感觉。

如果口感过于松散或者呈现苦涩的感觉,则可能是假冒的白术。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方法来进行鉴别。

例如,可以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观察白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形态,以确定其真伪。

此外,还可以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检测白术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有效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鉴别要点只是初步的参考,对于不确定的情况,最好还是请专业人士进行鉴别。

白术的鉴别要点包括外观特征、气味、切面、口感以及辅助方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判断出白术的真伪,确保使用的药材质量安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了解白术的鉴别有所帮助。

中药材辨别如何鉴别白术与茯苓

中药材辨别如何鉴别白术与茯苓

中药材辨别如何鉴别白术与茯苓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需求不断增加,中药材的市场也越来越繁荣。

在众多中药材中,白术和茯苓是常见的药材之一,它们在功效和用途上有所不同。

然而,对于不熟悉中药材的人来说,很容易混淆这两种药材。

本文旨在为读者介绍如何准确鉴别白术和茯苓,以便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两种中药材。

一、外观特征白术和茯苓在外观上具有一定的差异,通过观察其外观特征可以初步辨别它们。

1.白术:白术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华北、西北等地区。

它的根茎较粗壮,黄白色,其中含有不少于5%的油脂。

白术的茎叶呈卵形或披针形,颜色较为鲜绿,具有明显的芳香气味。

白术的花期在夏季,花序呈蓝紫色。

2.茯苓:茯苓是一种菌类植物,生长在亚热带或温带地区。

茯苓的菌盖呈黄色,质地坚硬,具有棕色线条纹。

茯苓的菌褶较密集,颜色为淡黄色至浅棕色。

茯苓的柄长约2-7厘米,中央部分较宽,向下逐渐变窄。

二、药材特性除了外观特征,白术和茯苓在药材特性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

对于想要更准确区分它们的人来说,掌握这些特性非常重要。

1.白术:白术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黏液质,味道苦涩微甘,性质温和。

白术具有健脾止泻、益气补中的功效。

通常用于治疗脾胃不好、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2.茯苓:茯苓的特点是含有多种草酸和茯苓酸。

它的性味甘淡、涩微寒。

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水肿、腹胀、失眠等症状。

三、药材应用除了外观和特性,了解白术和茯苓的主要应用领域也是鉴别它们的重要依据。

1.白术的应用:白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脾胃湿困、食欲不振等症状。

此外,白术还可以用于疗肺痿、天行渎证等状况。

通常以煎服或作为配方中的一部分使用。

2.茯苓的应用:茯苓主要用于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在中医中,茯苓常被用于治疗水肿、腹胀、失眠等症状。

茯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草药搭配使用。

总结:通过对白术和茯苓的外观特征、药材特性和应用领域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常见的中药材,并准确地进行鉴别。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

白术鉴定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白术(Atractylodis Macrocephalae Rhizoma)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以及显微特征的观察和鉴定,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白术可通过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准确的鉴定,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特征。

本实验结果可为白术及其相关成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白术,又名白塞,是菊科植物白术的块茎。

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理气、健脾、胃痛、降逆、益气等功效。

鉴定白术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和显微特征等方面。

本实验通过对白术的鉴定研究,将对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2. 实验方法2.1 材料和仪器•白术样品•显微镜•电子天平•碱性橙溶液•乙醇•水浴锅•称量瓶2.2 实验步骤1.形态特征鉴定:–外观特征:观察白术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和大小等。

–横切面特征:将白术切成较薄的横切片,观察其断面特征。

2.理化性质鉴定:–水分含量:称取一定数量的白术样品,放入水浴锅中加热至恒定重量,计算水分含量。

–灰分含量:称取一定数量的白术样品,置于烘箱中进行灼烧,计算灰分含量。

–挥发油含量:称取一定数量的白术样品,使用乙醇进行提取,通过回流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计算其含量。

3.显微特征鉴定:–石细胞:观察白术中的石细胞,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鉴定。

4.记录观察结果,并统计数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形态特征鉴定通过对白术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形态特征: - 外观特征:白术呈圆柱状,表面黄褐色,具有纵向皱纹和疏松的质地。

- 横切面特征:白术的断面呈白色,纤维束整齐排列,中空。

3.2 理化性质鉴定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以下理化性质数据: - 水分含量:白术的水分含量为21.5%。

- 灰分含量:白术的灰分含量为2.6%。

- 挥发油含量:白术的挥发油含量为0.8%。

3.3 显微特征鉴定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发现白术中含有丰富的石细胞。

白术的鉴别、分类及常用配药

白术的鉴别、分类及常用配药

白术的鉴别、分类及常用配药中药白术是多年生草本,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

中医认为,它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等症。

关于它的功效,民间流传着一些传说。

传说故事《神仙传》载:“有一次,汉武帝东巡狩猎,见一老人头发乌锃发光,精神抖擞,十分惊奇,故问其老人日常生活情况。

老人答日:“85岁以前头发曾已发白,牙齿已脱落,后遇一位道人,教食白术,从此就坚持长期服用,后来居然精神就日益好起来了,白发转黑,齿落更生,现已180岁,能日行300里,身体好得很!”《抱朴子》也载有类似一则故事:“南阳文氏,汉末逃难壶山中,饥困欲死,有人教食术,遂不饥。

数十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

”这些都是文学作品,难免会有夸张之嫌,不可全信。

但由此可以说明,白术在人们的心目中,确是有医疗保健价值的。

来源与产地品种鉴别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

产于我国浙江、湖南、安徽、河北等省。

浙江正品白术特点是,断面散有黄棕色点状油室(菊花心)香气较浓,市场价约为35元/公斤;湖南正品白术特点是,断面有朱砂点,有香气,市场价约为28元/公斤;安徽白术特点是,断面少有裂隙,香气较淡,市场价约为25元/公斤;河北正品白术特点是,个头偏小,常有较喜芦头,香气较淡,市场价约为16元/公斤。

白术分类由于白术采集多在初冬季节,故又名冬术。

白术分野生与栽培两种,但野生者不易得。

白术以个大、体长、无空心、皮细、断面无硬筋者为上品。

经过加工的白术,因制法不同,处方用名分别称为生白术、炒白术、焦白术和制白术。

中医常用配伍白术为补脾要药。

脾喜燥而恶湿,白术甘温益脾胃之阳气,能燥脾胃之寒湿。

常与党参、枳壳同用以治疗脾胃虚弱的食后腹胀,消痞强胃,增进食欲;与人参、干姜、甘草组成,治疗脾胃虚寒泄泻,呕吐等症。

《神农本草经》说,白术“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白术配合党参、当归、茯苓等组成“四君子汤”、“八珍汤”和“人参养荣汤”,系补养气血的传统名方。

白术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检索

白术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检索
Ab ta tObet eT ruhieti t no t c l e arc hl n s ee d lrn , ecm idteidxf m sr c : jci hog nic i f r to s c e a a di vnaut at w o pl e o v d fao aa y d m o p a ts e s e h n r
自术 为常用 中药, 源于 菊科 植 物 白术 Arc oe m 0 ( hn . D . 根 茎 、 苍 术 Arc l e cies ( C . K iz 来 t t ds 伽r一 T u b ) C 的 af l 北 t t o s hnni D ) od ay d s c h l K iz的干燥根茎 。具有健 脾益气 、 e aa od. p 燥湿利水 、 止汗 、 安胎 的 根茎 、 苍 术 Arc l ejpnc o ze im 的 根 以及 毛 茛 关 t to sao i ki xkt ayd a d a 的功能 。用于脾虚食 少 , 腹胀泄泻 , 痰饮 眩悸 , 水肿 , 自汗 , 动不 科 植 物 芍药 P en at oa Pl 的 根 茎 假 充 自 术 药用 的 情 胎 aoi l i r a . a cf l 1 安 …等症 。市 场 上经 常 有 以 菊 科植 物 菊 三 七 C  ̄r  ̄e m 况 。为 区别真伪 , 确用 药 , . ua s t y u 正 现将 以上 8种植 物 的性状 特征 ( or ) r 的根 茎 、 L u. Mer . 菊科 植 物土 木 香 Iuahl im L 的 根 、 nl e nu . e 木 和粉末特征经归纳 比较 , 分两部分编制成检索表 , 以利于简便 、 快 香 A cln i Lp a B n e 的 根 、茅 苍 术 Ar tl e a ca 速 、 uk da ap e c a t c o s ne a y d l 准确地 鉴定 品种 。

中药材辨别怎样判断白术的质量

中药材辨别怎样判断白术的质量

中药材辨别怎样判断白术的质量中药材辨别:怎样判断白术的质量白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调节脾胃、补气健脾的功效。

由于市场上白术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学会辨别白术的质量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判断白术质量的方法和技巧。

一、外观特征白术的外观特征是判断其质量的第一步。

优质的白术应具有以下特点:1.表皮光泽:良好的白术表皮应光滑而有光泽,没有明显的皱纹或裂缝。

2.色泽鲜亮:高质量的白术通常呈现出乳白色或微黄色,鲜艳而均匀的颜色。

3.体态饱满:在摸触白术时,手感应该很重,质地紧实而饱满,而不是松散或干瘪。

二、气味辨别白术品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其气味。

正常情况下,白术的气味应该具备以下特征:1.香气浓郁:好白术应具有独特的香气,清香而持久,在闻起来时令人感到愉悦。

2.无异味:若白术散发出任何异味或腥臭味,可能表明其质量不佳,可能存在霉变、虫蛀等问题。

三、口感试验口感试验可以进一步辨别白术的质量。

可选用以下方法:1.咀嚼:将适量的白术放入口中轻咀嚼数次,优质的白术会有较强的香味和棉花糖般的嚼劲。

2.润湿性:将白术放入口中,用舌头润湿后,如果白术表面有较强的润湿感,说明白术品质较好。

四、研磨试验研磨试验可以通过细粉的颜色、细度和质地来判断白术的质量。

1.颜色:用研钵将白术研磨成粉末后,观察其颜色。

一般而言,优质的白术粉末应呈乳白色或微黄色。

2.细度:用手指感触白术粉末,质地较为细腻,细粉的颗粒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颗粒状。

3.质地:用手指揉搓白术粉末,观察质地的软硬程度。

优质的白术应该柔软而细腻,不粗糙或坚硬。

五、煮制试验煮制试验可以进一步检验白术品质的好坏。

1.煮汤:将白术加入适量的清水中煮沸,优质的白术煮汤后应有明显的香气散发出来。

2.出渣:粗筛白术煮汤后,观察渣滓的颜色和质地。

优质白术渣滓一般为乳白色或微黄色,细腻且少有草根等杂质。

六、参考资料及专业指导白术质量判断的上述方法仅供参考,若需要更准确的判断结果,建议结合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专业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术真伪鉴别(2-79)
药材鉴别
白术别名于术、冬术、炒白术、焦白术、土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主产地在浙江、湖南、江西等地。

有的药商以菊三七块根冒充白术,伪品的特征是断面无朱砂点。

把握这一点即可识别。

1.1 正品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其外形呈肥厚拳状团块,下部两侧彭大,长3~13 cm,直径1.5~7 cm。

顶端有残留茎基或芽痕。

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油点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

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白术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1.2 伪品以同科植物菊三七的根茎冒充较多。

菊三七根茎的外形和色泽都很似白术,但其断面色泽与白术断面色泽有较大差别,菊三七断面呈灰棕黄色,因此,菊三七往往以未经切片的生药个子冒充或经炒制后充炒白术。

用个子伪充者,切开断面即可辨识,用炒片冒充则须仔细辨识,白术虽经炒制,但其色泽并不完全均匀变色,有些地方未炒匀仍带原色或接近原色,折断面,中心色泽更浅于表面或接近于原色。

而菊三七无论生品或炒品里外色泽均深于白术生品或炒品。

性状鉴别
1、原药材
形状:呈肥拳状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

颜色及表面: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烘术断面淡黄白色,中间木部淡黄色或浅棕色。

表面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断续的皱纹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下陷圆盘状茎基和芽痕。

下部二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术腿”。

断面:略有“菊花纹”及分散的棕黄色油点,微显油性。

质地:坚硬,不易折断。

气味:气清香,味甜、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2、饮片
(1)白术片:呈不规则片状,长3-4cm,厚约3mm,表面灰白色或淡黄棕色,粗糙不平,中间有棕色环纹,中心有菊花纹、棕色小点以及破裂空隙。

周边外皮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抽缩皱纹,间有弯曲深缺裂,可见有瘤状突起。

质坚实。

(2)土白术:表面显杏黄土色并附细土末。

(3)焦白术:表面显焦黄色或焦黑色,断面显棕褐色。

质松脆。

微有焦香气,味焦苦。

(4)麸白术:表面显黄棕色或棕褐色,偶见有焦斑,多裂隙及油室小点,偶附着焦麸末。

质坚硬。

有焦香气。

3、质量标志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香气浓者为佳。

理化鉴别
1、荧光检查:取药材新鲜断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显粉黄色荧光。

伪品及易混品
1、菊三七为菊科植物菊三七Cynura segetum(Lour.)Merr.的根茎。

呈拳形肥厚团块,长3-6cm,直径3cm。

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
弧状沟纹,突起物顶端常有茎基和芽痕,下部有细根痕。

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淡黄色。

纵切面有灰黄色筋脉,横切面显菊花心状。

味淡而后微苦。

粉末镜检无草酸钙结晶及石细胞。

2、芍药根头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根茎切片。

原植物图见赤芍项下,药材多为不规则纵切片。

外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

断面不平坦,类白色或浅棕色,具放射状纹理。

味微苦、略酸。

镜检可见薄壁细胞中含成行排列的草酸钙簇晶,无石细胞。

3、朝鲜土白术为同属植物关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 Koidz.ex Kitam 的根茎。

原植物见苍术项下,药材呈结节状圆柱形或不规则团块状。

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瘤状突起及不规则皱纹。

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裂隙及油点。

气清香,味甘、微苦辛。

新鲜断面置紫外光灯下显银白色荧光。

真品白术:外形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

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为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

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木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散在的油点;闻之气味清香,尝之味甜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伪品菊三七根:外形较似真品,但长度比真品短,约在3~6厘米,表面为灰棕色或棕黄色,有断续的沟纹,顶端有茎基,下端有细根断痕;断面的色泽与真品有较大差别,呈灰棕黄色;闻之气微,口尝味甘淡,后味微苦,嚼之无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