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思考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探究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是建造类似海绵功能的城市,用现代化技术建设人工景观,并将其与城市原有的水文特征相结合,组成新的生态系统,实现对自然界水资源最大程度的循环利用。
本文将以下沉式绿地为例,论述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主要运用,以提高绿地的蓄水能力,为园林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下沉式绿地;应用城市内涝防治以及雨洪控制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城市面临的热点问题,为从源头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国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提倡构建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强调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与传统雨水利用相比,海绵城市更注重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
下沉式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应用,经常被用于道路、停车场、学校周围,以降低地面径流量,减少洪涝灾害。
下沉式绿地高程比周围地面略低,在绿地内设置有雨水溢流口,且雨水溢流口高程在绿地与地面高程之间。
由于下沉式绿地高程较低,硬化地面上的雨水会逐渐流向绿地,在绿地上汇聚,绿地上的植物、土壤会截流和净化雨水,无法容蓄的雨水会排入雨水管网,作为地下水的补充。
雨水不仅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减少灌溉用水,而且雨水中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雨水渗透到土壤中,这些营养物质会转化成植物的肥料,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1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1.1竖向设计设计下沉式绿地需要与环境相结合,应充分考虑周围建筑、道路高程等一系列因素,使雨水能够缓慢流入下沉式绿地中。
道路周围的下沉式绿地一般设置在路缘石和人行横道之间,由于下沉式绿地靠近机动车道和人行横道,所以要合理设置绿地与雨水口、硬化地面的竖向衔接方式,保证人们出行的畅通和安全。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分析摘要:海绵城市(TheSpongeCity)理念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的改造,让城市实现类似海绵的功能。
改造主要是以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结合城市原有的景观,形成全新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对城市水资源进行使用。
本文结合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分析,简单探究海绵城市理论的作用,给以后城市的规划设计提供铺垫。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下沉式绿地;应用引言: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洪涝灾害的控制以及对雨水的综合利用。
对于城市建设的设计考虑,为水资源进行优化分析,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完善,我国开始倡导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建设形成新的改造,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在环境的变化下,具有很好的弹性效果,能够进行水量的储存,对雨水有很好的渗透效果,并且还可以在关键时期取出进行利用。
和传统的储存雨水的方式不同,海绵城市能够具有更加完善的雨水储存效果,对自然雨水进行良好的净化作用,储存收集一定量的雨水,能够实现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1.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1.1竖向设计在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城市环境特色进行分析,对建筑风格,道路特色等状况进行分析,将雨水通过下沉式绿地缓慢流入。
道路中的下沉式绿地大多安排在人行横道和路缘石中间,因为下沉式绿地和机动车道靠近,所以一定要分析绿地的出口和地面环境之间的联系,不能影响到行人的正常出行,确保道路通畅。
在道路和下沉式绿地之间应该保持一个缓慢倾斜的角度,让雨水缓慢流向地下。
将路缘石和地面高度维持平齐,如果路缘石较高,那么就要在绿地入口的位置放置鹅卵石,将雨水的流速降低,缓慢流入绿地。
最后在绿地管道出口处种植一定量的树木,防止在长时间的雨水冲击下导致的土壤流失。
1.2景观效果设计在传统下沉式绿地的设计中,不能实现雨水的有效储存,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操作是在绿地周围种植树木,建设绿地等一系列的涵养水源的行为,防止水土流失,并且还能够在水资源缺乏时,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
“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分析摘要:本文结合现今主流的下沉式绿地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下沉式绿地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植物淹水时间、景观效果以及下沉式绿地的竖向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竖向设计;景观设计引言国家大力引进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理念,理解该理念的含义和建设途径,应用到城市道路建设中,通过新型市政道路建设为主要载体,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
基于近年来我国多个地方水资源短缺与洪涝灾害频发矛盾的不断激化的现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美化景观、防止洪涝的多重社会效益,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的雨洪治理方法,来建设下沉式绿地。
一、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概述1.1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如同“海绵”一样,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弹性和自然灾害抵御能力,降雨时对雨水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净化,并在需要时对存储的水进行释放与利用。
海绵城市将弹性、阻断源头分散与慢排缓释作为核心理念,再将降水收集、地下水循环以及地表径流等结合在一起,以更好的应对趋于复杂的外界环境,为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海绵城市建设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雨水系统,借助渗透、停滞、蓄积、净化等有效手段,确保水循环过程的自然性和顺畅性。
通过对道路的透水改装,以及植草沟的设置,对地表水进行有效蓄积和排放,提升系统净化、存储与渗透能力。
此外,还要强化日常管控,保证城市水呈良性循环,长时间保持“弹性”功能。
1.2下沉式绿地社会针对下沉式绿地课题的研究主要分为狭义和广义,一般情况下,地势低洼绿地与下凹绿地为典型的狭义概念,其基本构造为绿地实际高程比地面低0.05~0.25m,雨水的溢流口处在绿地当中,其高程要比绿地高程略大。
而广义概念的绿地有:调蓄池、低洼地、湿地、花园等。
本次研究将狭义概念的绿地作为主要对象,其构造最为简单的“蓄积—渗透”系统可以在多种地段设置,如城市道路、公园、立交桥等,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范围。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c on s t r u c t i on o f s u n k e n g r e e n s p a c e l an d s c a p e, s o a s t o r e al i z e mu l t i p l e b e n e f i t s i n c l u di n g t h e f l o o di n g c on t r ol ,
基于 “ 海绵城 市"理念 的下沉式绿地 优化 设计 *
Op t i mi z a t i o n De s i gn o f Sun k e n Gr e e n be l t B a s e d on t h e Con c e p t o f “ Sp on g e Ci t y ”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a n d l a n d s c a p i n g . B a s e d o n B e i j i n g “ C o d e f o r d e s i g n o f s t o r mwa t e r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h ar v e s t e n gi n e er i n g” , t h r o u gh wa t e r b al a n c e me t h o d, t h e d e s i g n p a r a me t e r s o f s u n k e n g r e e n b el t i s de t e r mi n e d. I n t h e l oa my s a n d a r e a ,s i n k r a t e o f gr ee n s p a c e i s 5 0 % ,u n d er t h e c o n di t i o n o f t h e co n t r ol r a t e o f t o t a l an n u al r u n o f f mo r e t h a n 8 5 %, wh e n t h e r a t i o o f g r e e n s p a c e f or 2 0 %, 3 0 %, a n d 4 0 %, t h e pr op e r s i n k i n g d ep t h o f s u n k e n gr e e n b el t ar e 2 0 0 mm, 1 2 0 mm, a n d 7 5 mm, r e s pe c t i v e l y. F i n a l l y , t h e a r t i c l e br i e f l y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 o p t i mu m de s i gn o f gr a di n g , l a n d s c a pi n g, a n d pl a n t wa t e r l og gi n g t i me . KEY W O R DS U r ba n g r ee n s pa ce ;g r e e n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s t o r mwa t er ma n ag emen t ;s po ng e ci t y ;s un k en gr e e n b el t ; o p t i mal de s i gn
浅谈海绵城市设施中下沉式绿地的常见问题及设计优化

浅谈海绵城市设施中下沉式绿地的常见问题及设计优化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应对洪涝灾害的预防能力以及对自然雨水的利用能力成为了城市规划项目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鼓励各个城市建设“海绵城市”,通过对城市资源的优化整合,合理、科学的规划城市配套设施,改善水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
下沉式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下沉式绿地能够实现对雨水的收集,提高雨水的利用率,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绿化的人工灌溉次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下沉式绿地在绿色城市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形象,同时也能够净化城市空气。
本文简单探讨“海绵城市”理念下下沉式绿地常见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设施;下沉式绿地;常见问题;设计优化1概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下垫面大面积硬质铺装破坏了原有的水生态环境,使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内涝灾害等问题日益严重。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是城市水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的国际先进经验,是美国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infrastructure,GI)”“低影响开发技术(lowimpactdevelopment,LID)”,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drainagesystems,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atersensitiveurbandesign,WUSD)”等先进理念的中国化表达,我国于2015年开始进行海绵城市试点。
下沉式绿地具有承接和贮存雨水、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我国南方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极端暴雨多,下沉式绿地极容易造成长时间积水,植物易受到积水灾害,宜选用既能耐干旱,又能忍受雨季及非雨季短时间内的水位消涨的双栖植物。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布局的指导意义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
布局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义: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城市老旧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改造设置一些城市“海绵体"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思路。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原有的老口建筑雨水管断接技术,将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等,集中贮存雨水,也可以利用小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建筑设施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地对地表径流加以蓄、滞、渗、排等。
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
安定的生活环境。
2.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开展与城市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与城市中的园林结合,从而保护水资源,节省治理水污
染的费用。
3.生态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调整了城市中生念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海绵城市
规划建设中,种植的树木增多,硬化的路面减少,合理的处理雨水,甚
至将雨水回用于工业的生产,不但带来增加经济利润,还改善了环境。
浅谈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浅谈海绵城市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发布时间:2021-10-14T09:12:02.40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7期作者:万弯[导读] 海绵城市作为生态环保的城市设计理念,是通过建立景观化生态城市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而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万弯武汉英拓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1摘要:海绵城市作为生态环保的城市设计理念,是通过建立景观化生态城市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而城市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将海绵城市设计与景观设计结合起来,可有效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并对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道路景观、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等方法进行分析,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可靠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适宜性,景观设计,整合设计引言国继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统筹全局制订了科学的计划,使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覆盖过程中,发展的弊端逐渐涌现。
许多城市出现了水生态环境问题,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健康性和持续性的角度来看,这些弊端所带来的发展阻碍是不容忽视的。
从人口数量上来看,中国无疑属于世界中的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尤其在水质污染和降水时空不均性等问题的影响下,国内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多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遭遇了“看海”问题,使得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重视城市水危机问题,并对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进行了全面反思。
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也是中国目前全力推进落实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设计和建设生态景观的目的在于维护和保障城市生态系统设立,但在理论匮乏、技术不成熟等问题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城市生态景观基础设施中,大多存在功能单一化问题,使其难以发挥维护生态的作用。
本文基于此背景和生态景观的专业角度,探讨了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3-01-13T08:52:43.22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18期作者:何泽凯[导读] 在当前海绵城市发展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根本主要是建造类似于海绵功能的城市何泽凯武汉广晟荣天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430000摘要:在当前海绵城市发展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根本主要是建造类似于海绵功能的城市。
在实际发展和规划中,结合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建设更加完美的人工景观,并且要结合城市的文化特点和发展特征,水文特征,将新的生态系统环境和自然环境呈现给人们,从根本上实现对自然界水资源,能量资源最大程度上的循环利用,全面的进行探索和分析。
本篇文章主要对海绵城市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理念进行全面分析,以下沉式绿地为例子,对海绵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绿地系统中的运用情况以及蓄水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绿地;下沉式绿地;应用形式;设计理念在当前海绵城市发展应用规划下,对于城市内涝防治和雨水控制需要结合当前城市的发展模式,做好全面的规划和调整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提出科学性的建设方案和建设计划。
在城市发展中,要从源头上缓解城市内涝和污水污染以及水资源浪费,环境生态遭受到破坏。
对此,国家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科学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和建设理念,提倡构建影响较低的雨水系统,加强对污水进行规划。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以及自然带来的灾害,下沉式绿地是重要的应用,需要加强分析和探讨。
1 对海绵城市和下沉式绿地进行分析和概述1.1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发展中,海绵城市能够具有良好的环境适用性,对生活中的自然灾害进行抵抗,预防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影响。
对于一些雨水进行涉及存储,净化,循环使用,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减少污水的污染,同时在需要时对存储的水资源进行释放和有效的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海绵城市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8-12-17T17:19:11.9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王婷1 徐伟东2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当前阶段对城市雨洪进行管理的全新实践,注重对雨洪蓄渗相关工程手段同现代城市中已有的各种绿地景观之间的有效结合。
1杭州如园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400;2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当前阶段对城市雨洪进行管理的全新实践,注重对雨洪蓄渗相关工程手段同现代城市中已有的各种绿地景观之间的有效结合。
通过对下沉式的绿地雨水景观的建设,能够大大增强现代城市自身对于雨水的净化能力,十分有利于地下水的补充和排涝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对海绵城市以及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进行了介绍,并主要就在发展建设海绵城
市的基础上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设计进行了思考讨论。
关键词: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设计思考 1.引言
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而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对洪涝雨水的防控以及对内涝灾害的治理预防,如何做好对雨水资源的控制管理和循环利用也是现代城市进行设计规划时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海绵城市的建设对于加强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而进一步将海绵城市发展理念在下沉式的绿地雨水景观中加以应用,对于控制洪涝灾害和地面径流量具有极为显著的效果。
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因其分布分散和占地较小等特点,可以在以海绵城市为发展理念的城市中的各个地区进行布置,解决众多种类的雨水问题。
2.海绵城市和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 2.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为了描述城市与周围的乡村人口之间的吸附作用,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地被应用于将水文和城市互相联系起来。
具体来说,是用来形容城市对于雨水的处理,即对雨水处理的过程就像海绵一样进行吐纳,其弹性十分良好,能够使得城市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改善城市在水处理方面的不足。
例如,在下雨的时候,海绵城市能够完成吸水和蓄水等工作,并能够有效地完成对雨水的净化,而在需要的时候,则可以将储蓄的水加以利用。
也就是说,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对于具有较低影响的雨水系统的构建,增强水循环径流过程中自然顺畅性。
这一与传统城市水处理系统存在巨大差异的系统的构建,能够有效帮助城市控制管理雨水资源,同时对于水资源缺乏以及内涝等问题的解决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还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管线的建设成本,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2.2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概述
下沉式绿地的概念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下凹式的绿地景观和处于低洼地势的绿地景观均属于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景观。
其主要结构是绿地景观的高度低于路面的高度,雨水口的位置则处于绿地之中,雨水口的高度则比路面高度低,但高于绿地景观的高度。
低洼地、多功能的调蓄池、雨水花园等雨水生态设施则属于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景观。
下沉式的绿地景观中的蓄渗雨水设施可以在城市中的多种类型场所中加以应用,例如公园绿地、广场、立交桥以及居住区中的绿地等。
下沉式绿地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给排水效率,降低内涝发生概率和雨水的径流量,通过将周边区域中硬化地表上的降雨径流进行汇聚。
下渗到地下的雨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地下水,提高土壤中的含水量。
3.海绵城市中的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 3.1储蓄雨水的绿地雨水景观设计
在海绵城市中的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中,如果要对雨水进行储蓄,大多是利用蓄水池和湿塘这些蓄水的设施完成的。
植被过滤、渗管以及植草沟等传输设施可以将雨水传输至上述的蓄水设施之中,从而构成面积比较大的水体景观。
设计蓄水设施,诸如湿塘等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驳岸的设计建造,通常使用石头和卵石堆砌驳岸,这样石头或者卵石之间存在的缝隙就能保证雨水能够从中渗入,进入到土壤中。
另一方面,在选择使用的植被种类时,要选用能够加强净化水质的植被种类,同时要使其能够提高景观的审美效果。
另外,还有一种暂时性的蓄水设施,常见的如下沉式的阶梯形广场,天气晴朗的时候,这一下沉式的广场就作为公众休息娱乐场所,下雨的时候,则可以用其进行蓄水,并形成一道水体景观。
3.2传输雨水的绿地雨水景观设计
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之中对于土壤之中雨水的吸收渗透十分重视,在下沉式绿地景观中,传输过程中的雨水也具有了更强的观赏性,也是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重点设计内容。
在设计雨水的传输过程中,为了使得城市中不同的下沉式绿地景观能够连接起来,形成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的绿地雨水景观带,可以通过设计传输性的植被过滤带和植草沟等实现雨水径流的传输。
在进行传输路线设计时,可以在充分了解城市道路、地形以及建筑等的分布之后,合理进行雨水传输路线的设计,使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可以共同构成具有较高趣味性的城市空间景观。
而且,雨水传输时间和传输路线的有效加长能够进一步促进雨水在土壤中的渗透。
线性跌水设施的应用,能够使得在降雨量不同的情况下,呈现出各有特色的雨水景观效果。
在进行设施设计的过程中,要以下沉式绿地的内部地形和高度差情况为基础,使跌水设施的设计高度逐渐降低,这样在雨量较大的天气时,形成的跌水景观则会呈现出高低错落的情形,降雨量比较少的时候,因为雨水无法溢出来,形成的雨水景观则是面积比较小的水潭景观。
3.3渗透雨水的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设计
旱溪、植被缓冲带以及植草沟是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中十分常见的渗透设施,通过这些设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对雨水的储蓄净化和渗透。
而在这一过程中,雨水通常会在地表进行积聚,从而形成具有极高审美性的水体景观,在此基础上,对水体景观周围的植物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再将各种景观小品和下沉式绿地所处的地势相结合,就能进一步营造出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水体景观效果。
例如,旱溪的打造,就能够使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具有更加丰富的审美效果。
所谓旱溪,是指选取下沉式绿地中的凹陷位置,将石头或者卵石铺设在地面上,然后在石头或者卵石的两边种植一定的植被,形成旱溪,最后在旱溪上架设一座景观木桥。
这样,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旱溪中的石头或者卵石和下沉式绿地景观中的其他部分产生鲜明对比,使整体景观减少单调感。
在下雨的时候,木桥和溪流就能呈现出小桥流水的极致景观效果。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就目前而言,主要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控制城市中的雨洪内涝,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对雨水进行疏导储蓄和利用。
以这两方面的策略为基础,在海绵城市中进行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时,要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中雨水的净化和更为有效的循环应用、雨水的景观呈现效果抱以更大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对海绵城市中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中雨水的利用。
与此同时,在进行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设计时,坚决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景观中其他相关地部分结合起来共同进行,例如雨水的蓄渗设施,包括湿塘和蓄水池等。
参考文献:
[1]王凯平.基于海绵城市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思考[J].科技风,2018(12):110.
[2]龙春英,葛嘉浩.基于海绵城市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探讨[J].安徽建筑,2016,23(03):13-14+18.
[3]方涛,白雪,李岩,邓睿.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探讨[J].科技视界,2016(17):24-26.
[4]胡后亮,王璐.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7):160-161.
[5]方涛,高玮,白雪.“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空间设计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4):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