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毛园科线虫病(园线虫病之一)
毛圆线虫病疾病详解

疾病名:毛圆线虫病英文名:trichostrongyliasis缩写:别名:疾病代码:ICD:B81.2概述:毛圆线虫病(trichostrongyliasis)是由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空肠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轻者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或无自觉症状。
严重者可有类似钩虫病症状,出现贫血、营养不良及胃肠功能紊乱等。
毛圆线虫病常与钩虫病混合存在。
流行病学:本病在埃及、伊朗、伊拉克、印度、日本、巴基斯坦、朝鲜及前苏联等地均有地方性流行。
我国重庆市潼南、合川、铜梁县农村东方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 50%、42.6%及 28%,福建省寿宁县 13.3%,沈阳、抚顺、辽阳、上海、江苏、南京、南昌、武汉、山西、台湾省均有感染,蛇形毛圆线虫在潼南、合川、铜梁县也可查到。
动物毛圆线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我国西藏、甘肃、宁夏等牧区的牛、羊、马、骆驼等牲畜感染率高。
宁夏卫县的绵羊、山羊的蛇形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85%及65%;突尾毛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65%及60%。
牲畜为主要传染源,患病牲畜粪便经常排出虫卵。
患者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也是重要的传染环节。
人体经污染的食物及水而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农民为多。
病因: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的毛圆线虫有30 多种。
其中感染人体的有东方毛圆线虫(T.orientalis)、艾氏毛圆线虫(T.axei)、短毛圆线虫(T.brevis)、蛇形毛圆线虫(T.colubriformis)、突尾毛圆线虫(T.problurus)、斯氏毛圆线虫(T.skrjabini)和透明毛圆线虫(T.vitrinus)等十余种。
我国人体感染的主要是东方毛圆线虫、蛇形毛圆线虫及突尾毛圆线虫。
毛圆线虫属虫体纤细如汗毛,淡白色透明,角皮有不明显的横纹,尖端圆钝。
东方毛圆线虫雄虫长4.3~5.5mm,宽 72~79mm。
尾端有交合伞,由左右两叶组成。
腹肋细小,侧腹肋及中腹肋粗大,后侧肋狭小,外背肋略呈“S”形。
类圆线虫病.

70)um×(28~32)um,产出后为70um×43um。
类圆线虫病
类圆线虫病
一、病原
二、生活史 三、致病作用及症状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类圆线虫病
犬、猫类圆线虫病是由杆形目类圆科类圆属的粪类 圆线虫引起的,可以感染犬、猫、狐、人及其脱水、衰竭等症状。
该虫世界性分布,尤其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一、病原
六、预防
恶劣的卫生条件有利于疾病的发生,因此,应保持环境 卫生,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做到经常消毒,以杀死环境中的
幼虫。对犬定期驱虫。粪类圆线虫可以感染人,处理病犬时
应格外小心。 该病在动物之间传播很快,应将可疑的患病犬和健康犬 分开饲养。
主要表现在3个阶段。幼虫在侵入皮肤时,可以引起皮
炎,出现红色肿块或结节,发痒,有刺痛感。幼虫侵入肺脏
后,可以破坏毛细血管,引起肺泡出血,导致肺炎。虫体进 入肠道后,虫体钻入肠黏膜,破坏黏膜的完整性,引起肠炎 。
三、致病作用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幼犬。初期表现皮炎的症状,继之发生
肺炎的症状,出现咳嗽、轻度发热等,后期表现为肠炎的症
状。严重感染时,病犬消瘦,生长缓慢,腹泻,排出带有黏 液和血丝的粪便等。
四、诊断
根据症状结合粪便幼虫检查即可确诊。粪便检查幼虫时,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较低.贝尔曼法分离幼虫检查效果较好。
五、治疗
治疗药物较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噻苯唑,每千克体 重50mg , 1 次口服,连用3 天, 2 周后重复用药 1 次。左咪唑, 每千克体重20mg,1次口服。
戴云山羊毛圆线虫病的防治

交合刺 细长 。
1 . 2 生 活 史
全 面规 划牧 场 ,有计 划地 进行 分 区轮 牧 ,适 时转 移 牧 场 ,控制载畜量 ,尽可 能避开潮湿草地 和幼虫活跃 的时 间放 牧 ,不在低湿地放牧 ;合理地补充精料 和无机盐 ;建立 清洁 的饮水点 ,注意饮水卫生;妥善处理粪便 。
4 . 2 治 疗
毛圆科 线虫生活史 大致 相同 ,都 为直接发育 。虫卵随宿 主粪 便排 到外界 ,在适宜 的条件下 ,一 昼夜 内孵 出幼 虫 .1 周左右 ,经 2次蜕皮发育 为感染性幼 虫。毛 圆科线 虫的感染 性幼虫具有 在湿草 叶上爬行 的习性和对 弱光的趋 向性 以及在 温 暖时活力加强的特性 。羊感染 主要 发生在夏末 和早秋 ,低 湿牧地 有利于传播此病 ,早晚放牧 时吃露水草或在 小雨 后 的 阴天放 牧 ,羊更容易感染 ;感染性幼虫具 有被鞘 ,抵抗 力极
许伏 中 ( 江 苏省 宝应县 安 宜镇 农 业技 术推 广服 务 中心
摘 要 :兔球 虫病是 由艾 美耳属 的 多种球 虫寄 生于兔的小肠或 胆 管上皮细胞 内引起的 ,是 兔业养殖 中一种常见且 危害严重
2 2 5 8 1 5 )
查 ,采取综合 防治措施 ,在治疗 中获得 了满意 的效果 。
疫 病 防治
戴云 山羊毛 圆线 虫病 的防治
陈龙 星 ( 福 建 省德化 县 动物 疫病 预 防控制 中心
摘要 :闽 南地 区温湿 气候 和低 洼牧 场 易感 染 山羊 毛 圆线 虫 病 ,常因误诊误 治 引起损 失。根 据病 羊的症状 、剖检 结果结 合 当地 的流行情况综合判 断 ,使 用驱 虫剂治疗 ,并针 对性地
可选用下述 驱虫药之一 。 ( 1 )左 旋咪 唑 ,剂 量为 8 m g / / k g体重 ,可混 于饲料 内喂
线虫病

丝虫病概述1线虫病(nematodiasis,nematodosis)是由线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类疾病。
在自然界中,线虫已被记录的物种超过28000个,还有大量虫种尚未命名。
绝大多数种类体小呈圆柱形,故又称圆虫。
线虫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可以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
寄生生活的种类超过16000多种,可寄生于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
寄生人类的线虫大约176种,有些虫种专性寄生于人体有些种类具有广泛的哺乳类动物宿主,也有少数动物常见的寄生虫偶尔寄生人体。
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仅有10多种。
流行病学1、4在寄生虫感染中,线虫感染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0年第1次全国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体寄生虫有56种,线虫12种。
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其中线虫感染率高达59.02%,而原虫、吸虫、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0.32%、0.57%、0.2%。
在线虫感染中,蛔虫、钩虫及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蛔虫为5.23亿~5.39亿人,钩虫感染者为1.87亿~2.01亿人,鞭虫感染者为2.05亿~2.20亿人。
2005年第2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道,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第1次调查相比,分别下降了60.70%、71.28%和73.60%,但总感染率仍保持在19.56%的高水平,据此推算总感染人数高达1.29亿,这一现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
因此,土源性线虫病依然是我国优先防治的寄生虫病种食源性寄生线虫在我国也普遍分布。
广州管圆线虫病曾在温州(1999)、北京(2006)及大理(2008)发生暴发;旋毛虫病暴发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主,但城市也有暴发的记载,如1995年郑州居民291人在某饺子馆吃了未煮熟的水饺,212人发病。
这些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局部暴发,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易成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我国报道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还有颚口线虫病、膨结线虫病、筒线虫病等。
猪毛首线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毛首线虫病的临床症状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养猪技术猪毛首线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当猪只感染毛首线虫而引起发病,其属于毛首科、毛首线虫属,主要在盲肠内寄生,主要症状是引起猪只发生生长停滞、贫血、腹泻。
如果猪场卫生条件较差相对比较容易发生该病,尤其是严重危害仔猪,如果病情严重时甚至能够导致猪大批死亡。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毛首线虫病的临床症状和猪毛首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大多数病猪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出现间歇性腹泻,食欲不振,并伴有轻度贫血。
个别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萎靡,被毛粗乱,体质消瘦,贫血,结膜呈苍白色,顽固性下痢,排出混杂红色血丝的粪便或者带血的棕红色粪便。
随着下痢的出现,病猪体质瘦弱无力,行走不稳,弓腰吊腹,停止采食,但大量饮水,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2、病理变化对症状严重的病猪或者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可视黏膜明显发白,而肝脏、心脏、肾脏、脾脏、肺脏、胃等器官没有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但有大量乳白色的虫体存在于结肠和盲肠内。
虫体长度为20~50 mm,头部长且细,尾部短且粗,有些虫体尾部笔直,末端为圆形,而有些虫体尾端呈螺旋状卷曲。
虫体头端钻入到肠黏膜下层甚至是肌层,即时用刀也不容易刮下,导致结肠、盲肠黏膜发生卡他性炎症。
肉眼观察肠黏膜,可见其发生充血、肿胀、水肿、出血以及坏死等,感染严重时结肠和盲肠黏膜会发生水肿、出血性坏死以及溃疡。
3、诊断要点虫体鉴定。
虫体呈鞭状、乳白色,前部为细长的丝状,大约占整个虫体长度的2/3,其外面有一串单细胞围绕着,后部为体部,比较短粗,大约占整个虫体长度的1/3,里面存在肠管及生殖器官。
雌虫长度为39~53 mm,虫体后端呈钝圆状,粗细部交界处即为阴门;雄虫长度为20~55 mm,虫体后端呈卷曲状,尾端具有泄殖腔,并有l根交合刺。
虫卵检查。
这也是诊断该病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取适量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进行涂片,或者添加适量的饱和食盐水溶液及饱和硝酸钠水溶液进行漂浮,然后进行镜检。
线虫 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

非线虫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线虫原先在1919年被Nathan Cobb命名为Nemata。
后来,它们被降级为囊蠕虫中的一纲,最后才被重新分类至线虫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有超过28,000个已被记录的物种,尚有大量种尚未命名。
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roundworms)。
它们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随处可见,不论是个体数或物种数都往往超越其他动物,并在极端的环境如南极和海沟都可发现。
此外,有许多种的线虫是寄生性的(超过16,000种),包括许多植物及人类在内的动物的病原体。
只有节肢动物比线虫更多样化。
线虫是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是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营寄生生活中,只有极少部分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
此类线虫在中国已发现有35种。
目前流行的线虫有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旋毛虫和类粪圆线虫。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线虫拉丁学名:Caenorhabditis Elegans别称:圆虫界:动物界门:线虫动物门纲:尾感器纲、无尾感器纲分布区域: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原虫幼虫一般为雌雄异体,有些则为雌雄同体(即个体兼具雌雄生殖器官)。
大小由肉眼不可见至长7公尺(约23尺)不等,最大者系在鲸体内发现的寄生型。
所以被寄生者生命力与寿命都会下降。
营动物寄生者几乎见于寄主所有器官,惟最常寄生于消化、循环与呼吸系统。
部分种类以钩虫、后圆线虫、蛲虫、粪类圆线虫、鞭虫与小线虫等俗称为人所熟知。
线虫且为丝虫病、蛔虫病与旋毛虫病等种种疾病的根源。
种类线虫种类繁多,为害家畜的线虫分属于桿形目、圆形目、蛔虫目、尖尾目、旋尾目、丝虫目、毛首目、膨结目和驼形目。
其形态和生活史既有共同点又有某些区别。
隐桿系列这里所说的线虫特指秀丽隐桿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很小的蠕虫,是线形动物中极少数的自由生活种类,隐桿线虫是蛔虫及其他寄生线虫的幼虫,寄生在土壤层中,以微小的生命体为食,人接触到它们寄生的土壤,就会得各种综合病。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

动物线虫病常见病原形态学观察(一)一、实验目的及要求熟悉线虫的基本构造,掌握动物常见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实验器材1.器械。
光学显微镜、手持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平皿、载玻片与盖玻片等。
2.试剂。
乳酸酚透明液等。
3.标本。
(1)浸渍标本。
网尾科线虫:丝状网尾线虫、鹿网尾线虫和胎生网尾线虫等。
原圆科线虫:毛样缪勒线虫、柯氏原圆线虫和肺变圆线虫等。
后圆科线虫:野猪后圆线虫和复阴后圆线虫等。
毛圆科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属线虫等。
钩口科线虫:羊仰口线虫、牛仰口线虫、长尖球首线虫、萨摩亚球首线虫和椎尾球首线虫。
盅口科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辐射食道口线虫、微管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短尾食道口线虫等。
冠尾科线虫:有齿冠尾线虫。
圆线科线虫:马圆线虫、无齿圆线虫和普通圆线虫等。
毛尾科线虫:猪毛尾线虫、绵羊毛尾线虫(T.ovis)、球鞘毛尾线虫及斯氏毛尾线虫等。
毛形科线虫:旋毛虫等。
颚口科线虫:刚棘颚口线虫和陶氏颚口线虫。
吸吮科线虫:罗氏吸吮线虫和丽嫩吸吮线虫等。
丝状科线虫:马丝状线虫、鹿丝状线虫和指形丝状线虫等。
尖尾科线虫:马尖尾线虫。
(2)封片标本。
动物横纹肌中的旋毛虫幼虫、颚口线虫的中间宿主(剑水蚤)等。
(3)病理标本。
后圆线虫引起猪支气管堵塞、食道口线虫幼虫引起动物肠道的结节病变、毛尾线虫头部钻入动物肠壁、钻入动物胃壁的颚口线虫等病理标本。
三、实验方法、步骤和操作要领1.挑取捻转血矛线虫或粗纹食道口线虫的雌雄虫各一条,分别放在两张载片上,滴加乳酸酚透明液1-2滴,盖上盖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透明虫体的详细构造。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封片标本的形态构造。
3.用肉眼或借助手持放大镜观察虫体浸渍标本及病理标本。
四、实验注意事项1.乳酸酚透明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不宜滴加太多,以防溢出载玻片之外而腐蚀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
2.虫体在滴加乳酸酚透明液后,应尽快放到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若虫体透明过度,则不利于虫体内部形态构造的观察。
线虫学

第十一章线虫学第一节一般形态●线虫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
两侧对称的圆柱形或纺锤形,有的呈线性或毛发状。
通常前端钝圆,后端较细。
雌雄异体。
●线虫体表的附属结构:叶冠;颈乳突和尾乳突,颈翼。
侧翼和尾翼;头泡、颈泡;饰板和饰带●线状或毛发状,两侧对称的纺锤形或圆柱形。
前端钝圆,后端纤细,大小可在1mm~1m之间●雌雄异体,雄虫与雌虫明显不同,其尾部有一些特殊构造。
虫体明显分为头部、尾部、背面、腹面和两侧。
●天然孔有口、排泄孔、肛门和生殖孔,雄虫的肛门和生殖孔合为泄殖腔●体壁由角质层、皮下组织层组成。
第二节身体结构●食道:也称咽,食道由肌质和腺质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前部为肌质,后部为腺质。
食道的功能相当于“泵”。
食道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可作为高级分离的依据。
(杆状型食道、丝状型食道、棒状型食道、后食道型球食道、肌腺型食道、列细胞体型食道)●排泄系统:线虫的排泄系统缺少焰细胞,这在动物界绝不近有。
线虫的排泄系统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腺型、管型。
●神经系统:食道部的神经环,也称食道神经联合,相当于神经系统中枢。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头乳突、头感器、颈乳突、尾乳突和尾感器。
这些器官都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器官为简单弯曲的连续管状构造。
◆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储精囊、输卵管、射精管和泄殖腔组成。
在泄殖腔处有交合刺,位于直肠背侧,交合刺背侧有引器,有时在交合刺腹侧还有副引器。
圆线虫的雄虫,尾部由角皮演化形成交合伞。
交合伞由肋和伞膜组成,肋由背肋、外背肋、侧肋、腹肋组成。
◆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和阴门。
有双管型和单管型两种生殖系统。
寄生虫线虫多为双管型,指有两组生殖器。
第三节线虫的分类与描述●线形动物门:尾感器纲:包括7个目的虫体无尾感器纲:包括2个目的虫体●尾感器纲:蛔目,杆形目,圆线目,旋尾目,丝状目,驼形目●无尾感器纲:毛尾目;膨结目●雌雄虫交配受精,线虫的生殖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卵生:雌虫产卵卵胎生:雌虫铲除带幼虫的虫卵胎生:雌虫产出幼虫●感染性幼虫:一般第一期幼虫经2雌蜕化形成第三期幼虫,只有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宿主的能力,由卵壳内孵出的第三期幼虫即为感染期幼虫,各种线虫的感染性幼虫形态不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捻转血矛线虫引起的胃内出血
感染后造成胃壁上的结节状病变
出血性胃炎病变
Ostertagia寄生引起的胃壁结节
毛圆线虫引起病变
毛圆线虫寄生引起绵羊死亡
出血性胃炎病变
胃壁上的结节性病变
(七)诊断
粪便检查; 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 病理剖检,检查虫体和病变。
(六)治疗
雌虫:阴门在身体后部。
虫卵大小:62~82 ×34~42μm。
奥斯特线虫虫卵
4. 马 歇 尔 线 虫 (Mashallagia spp.)P159
长达 20 mm ,外形与Ostertagia 相似。 交合伞长,背肋末端分为两支,每支的末端又 分为3个小杈。交合刺分成3枝。 雌虫阴门开口于虫体后半部。 虫卵大:182~217 ×83~115μm。
感染性幼虫有背地性和向光性,当温度、湿度和光
照合适的条件下,幼虫从粪便内爬到牧草上;环境
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幼虫又回到土壤中隐蔽。
“自愈现象”:
“自愈现象”表现:
“自愈现象”的特点:
春季高潮:是羊消化道线虫病的一种自然现象,当春季
开始放牧时,羊的消化道线虫寄生量大量上升,造成羊 消化道线虫寄生的高潮。
P319
种或属 古柏线虫Cooperia spp. 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 马歇尔线虫Mashallagia spp. 指形长刺线虫Mecistocirrus digitatus 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p. 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spp. 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p. 以上见书本P319 宿主 寄生部位 牛和羊 小肠、胰脏 牛和羊 真胃,偶见小肠 牛和羊 真胃 牛 真胃 牛和羊 小肠 牛和羊 真胃、小肠 牛、羊、马和猪等 小肠和真胃
驱虫,多种抗线虫有效; 对症治疗,补充营养。
(七)预防
计划性驱虫:对于不同的动物、不同的饲养方式应选 择合适的驱虫时机和方法。 合理放牧:轮牧和修牧。 粪便无害化处理。 加强饲养管理:针对生活史、传播途径、流行特点, 改善饲养条件,提高畜体抵抗力。
其它预防方法:生物学防治,免疫预防。
雄虫尾部
成虫
虫卵
(三) 生活史P319
直接发育,发育过
程类似.
有时第4期幼虫会出现滞
育现象, 称为受阻幼 虫。奥斯特线虫的受
阻幼虫最为常见, 在
疾病的流行上也很重 要。
(四)流行特点
虫卵发育的条件:温度、湿度和氧气。感染性幼虫 的活动和生存期受到季节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动物 的感染数量和该病的流行季节。
3、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spp.) P155
虫种多达数10种。我国常见:环纹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circumcincta)、三叉奥斯特线虫(O.trifurcata)和奥斯特奥斯特线
虫(O. ostertagi),前2种主要寄生于羊,后1种主要寄生于牛。
也称棕色胃虫, 羊体内虫体长12 mm ,牛体内虫体达 9 mm。 雄虫:交合伞 腹肋并行, 末端靠近,背肋远端分2枝,交合刺短 粗。
5、指形长刺线虫Mecistocirrus digitatus P157
成虫与血矛线虫相似,长 31-43 mm 。
雄虫:交合刺长;交合伞侧叶大,背叶小;腹腹肋小,
侧腹肋大,侧腹肋和前侧肋同等大小;背肋短,与外背 肋起于同一主干。
雌虫:阴门与肛门相距较近,子宫末端有明显的排卵器。 虫卵大小:105~120 ×51~57 μm。
重要科、种
科 虫体举例
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 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和毛圆线虫等 圆形科Strongylidae 马的圆线虫和牛羊夏伯特线虫等 毛线科Trichonematidae 食道口线虫和马的毛线虫 比翼科Syngamidae 家禽张口虫 网尾科Dictyocaulidae 牛羊大型肺线虫和马肺线虫 后圆科Metastrongylidae 猪肺线虫 钩口科Ancylostomatidae 牛羊仰口线虫和猫狗钩虫 冠尾科Stephanuridae 猪肾虫 原圆科Protostrongylidae 羊小型肺线虫
蛇形毛圆线虫
1.前端 2.交合刺与 导刺带 3.雌虫尾端 4.阴门部分 5.交合伞
1
2
3 5
4
艾氏毛圆线虫雄虫
毛圆线虫雌虫后段
雌虫阴门和排卵器
雌虫尾部
雌虫后段(显示子宫内虫卵)
虫卵
8、红色猪圆线虫(Hyostrongylus rubidus)P162
虫体纤细,红色。 雄虫:长4~7mm,交合伞侧叶大,背叶小,有 引器和副引器。 雌虫:长5~10mm ,阴门在肛门稍前。 虫卵:65~83 ×33~42μm. 寄生于猪胃黏膜内。
雌虫
扭曲的排卵管
雌虫排卵器
虫卵
6、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p.) P161
成虫与血矛线虫相似, 长 10 ~30 mm;
头端角皮有横纹,有的虫种形成头泡,口囊内有一三角形背齿.
雄虫:交合伞侧叶大,腹腹肋和侧腹肋靠近且并行;背叶小,背 肋在基部分枝。交合刺细长。 雌虫:尾部钝圆,有一小刺,阴门在虫体后1/3或1/4处。 虫卵:大, 产出时内含8个胚细胞。
[形成这种高潮的可能的原因:牧场上越冬的幼虫,当开 始放牧时感染动物;真胃黏膜中处于休眠期的幼虫开始 活化。]
(五)致病性
吸血,贫血; 黏膜损伤,继发细菌感染;
消化机能紊乱,下痢,消瘦等症状;
衰弱、死亡。
(六)症状
混合感染。 急性病例:肥羔羊突然死亡,尸体可视黏膜苍白,高 度贫血。 亚急性病例:显著贫血,体躯下部水肿,营养不良。 慢性病例:无特征性症状,病程长,生长发育不良。
红色猪圆线虫Hyostrongylus rubidus 见书P270
猪
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 病原形态特点
1、血矛线虫(P156):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 虫体长10-30mm ,口内有一矛状齿。 雌虫:红白相间特征(giving a barber’s-pole appearance)。故称捻转血矛线虫。胃虫、捻转虫、或 barber‘s pole worm。 显著的阴门盖。 雄虫:大交合伞,背肋呈不对称的倒”Y”形。 虫卵:75~95×40~50um,新鲜虫卵含16~32个胚细胞。
撵转血矛线虫
2 1
1.前端 2.头端 3.雄虫尾端 4.阴门部分
3
4
雌虫阴门
雄虫交合伞
虫卵
2、古柏线虫P159
古柏线虫(Cooperia spp.),多种。
寄生于羊的虫体:长4~6mm,棕红色,有角质头泡,亦称 Cooperids; 寄生于牛虫体:长10 mm,红色。
镜下观察: the head looks swollen because of the dilated
线虫学分类
一、毛尾目 二、彭结目 三、杆形目 四、圆线目 五、蛔目 六、尖尾目 七、旋尾目 八、丝虫目 九、驼形目
无尾感器纲
尾感器纲
第二节 圆线虫及圆线虫病
圆线虫是指圆线目 Strongylata 的虫体 , 虫体种类多, 数量大, 主要寄生于畜禽消 化道和呼吸道,个别寄生于泌尿道,和 兽医有关的有下列九个重要的科。
纤细,红棕色, 长达 5. 5 mm 。也称毛发虫。
雄虫:交合伞侧叶大,背叶极不明显, 侧腹肋同侧肋并行;交合 刺短粗。
雌虫:尾部短,阴门开口于虫体后半部。
主要虫种:艾氏毛圆线虫(T.axei)寄生于绵羊、山羊、牛及鹿的 真胃,也寄生于人、猪、 马等动物。蛇形毛圆线虫 (T.colubriformis)和突尾毛圆线虫(T.porbolurus),寄生于绵羊、山 羊、骆驼、兔以及人等的小肠或真胃内。
anterior end。有小的头泡,食道区角皮有横纹。 雄虫交合伞背叶小,腹腹肋比侧腹肋细小,背肋为竖琴样,交合 刺短粗。雌虫阴门位于体后1/4。 我国主要虫种:等侧古柏线虫( C. laterouniformis )和叶氏
古柏线虫( C.erschowi )。
虫体头部
体部横纹
古柏线虫虫卵
共同特征
身体细长; 食道后部膨大, 无确定的球; 雄虫有发达的交合伞; 一般为卵生, 新鲜虫卵内胚的发育一般不超 过桑椹期; 寄生于脊椎动物。
圆线虫病之一
一、毛圆科线虫及其线虫病
病原种类多; 主要危害草食动物,尤其是反刍动物; 一般寄生于小肠以前消化道。
(一)、种或属、宿主和寄生部位
2
1
3
1.前端 2.头端 3.阴门部分 4.雌虫尾端
5.交合刺末梢
4
5
6
6.交合伞
钝刺细颈线虫
1
3
1.雄虫后端 2.前端 3.雌虫尾端 4.交合刺末梢 5.阴门部分 5
4
2
奥利春细颈线虫
头部
雄虫尾端
雌虫尾端
细颈线虫新鲜虫卵
虫卵
7、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p.) P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