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学)案

合集下载

儿科学教案

儿科学教案

儿科学教案教案标题:儿科学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3. 能够诊断和治疗常见的儿童疾病;4. 培养学生的儿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儿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3. 常见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 儿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介绍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让学生了解儿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儿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例如: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机体特点、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等。

3. 案例分析: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典型的儿童疾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儿科学的实践操作,例如:儿童体格检查、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等。

5. 知识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巩固,梳理学生的思路和知识点,提醒学生重点掌握和记忆。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简洁准确地描述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儿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3. 学生能够根据典型病例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4. 学生能够运用儿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路清晰,表达有条理。

五、教学资源:1. 面授课件;2. 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案例文章;3. 实验仪器和设备。

六、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要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2. 讲解内容要精简,注重抓住重点和难点;3.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4.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5. 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1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重医大儿科护理学教案11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授课教案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hritis)(定义)(5分钟)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役反应性肾小球疾病。

多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也被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cutepost-streptococalglomerulonehritis,APSG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水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

[病因与发病机制](10分钟)一、病因:1、A组B・溶血性链球菌的某些致肾炎菌株;2、其次可以是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二、发病机制(图示)[临床表现](5分钟)1、前驱症状:秋冬季的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扁桃体炎,夏秋季的皮肤感染偶见猩句执.2、症状出现时间:呼吸道感染后约1-2周;皮肤感染后约2-3周;3、发病年龄:以5・10岁多见;4、典型表现:1)水肿少尿:水肿同时尿量减少水肿顺序:初为晨起双睑水肿,以后发展至下肢或遍及全身;水肿性质:非凹陷性水肿;水肿程度:轻、中度;水肿消退时间:于病程2・3周消退:2)血尿:①30-50%患儿有肉眼血尿;②尿色:呈茶褐色或烟蒂水样,也可洗肉水样;③持续时间:多在1-2周消失,少数持续3・4周,镜下血尿一般持续数月3)高血压:30∙70%可有高血压,一般在1・2周内随尿量增加而恢复正常5、严重表现:部分患儿在病期2周内可出现下列严重症状:1)严重循环充血(1)肝大;(2)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3)心脏扩大、心率加快、奔马律;2)高血压脑病:(1)血压骤升;(2)脑水肿症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惊厥和昏迷3)急性肾衰竭:依据:减轻心脏负担,增加肾血流量、减轻水钠出溜;2、观察病情变化;3、健康教育;(小结)(2分钟)•本病为链球菌感染后肾炎;•临床上以水肿、尿少、血尿、高血压为典型表现;•严重时可并发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肾功能衰竭而危急生命;•治疗着重于减轻清除病灶、对症处理、抢救和预防严重并发症;•护理着重强调科学恰当的休息和饮食管理,以及对并发症和药物毒副作用的严密观察和早期现;第三节泌尿道感染(8分钟)一、定义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四、辅助检查五、治疗要点六、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思考题:1、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症状2、急性肾炎的病因3、急性肾炎的合并严重循环充血时的表现是什么?首选药是什么?4、急性肾炎的合并高血脑病的表现是什么?首选降压药物是什么?5、急性肾炎的饮食限制期限6、8岁女孩,浮肿,茶色尿,伴头昏眼花,一过性失明,血压22∕16kpa,尿常规,蛋白(+)RBC20~30∕HP,颗粒管型0-1/HP,请(1)作出医疗诊断;(2)给出患儿的护理诊断;列出护理措施。

第9版儿科学-第7章 免疫性疾病:4、5风湿热;6、幼年特发性关节炎;7、过敏性紫癜;8、川崎病

第9版儿科学-第7章 免疫性疾病:4、5风湿热;6、幼年特发性关节炎;7、过敏性紫癜;8、川崎病
目录
第七章
免疫性疾病
作者 : 王墨、唐雪梅、李秋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
目录
第四、五节 风湿热
第六节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第八节 川崎病
重点难点
掌握 急性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分类标准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 急性风湿热的治疗和预防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原则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
链球菌感染证据
1.近期患过猩红热
2.咽培养溶血性链球菌 阳性
(4)充血性心力衰竭
2.多发性关节炎 3.舞蹈病 4.环形红斑 5.皮下小节
概述
3.ASO或风湿热抗链球 菌抗体增高
(1)ESR增快,CRP阳性, 白细胞增多,贫血 (2)心电图:P-R间期延 长,Q-T间期延长
儿科学(第9版)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分型 全身型 性别 男性 60% 女性 90% 女性 80% 女性 80%
常见发 病年龄
2~8岁
侵犯 关节
任何关节
实验室 检查
RF(-) ANA(-) RF(-) ANA(+) 25% RF(+)100% ANA(+) 75% ANA(+) 50%
关节外 表现
发热、 皮疹 少
预后 25%严重关节 炎,警惕MAS 10%~15%严 重关节炎
初发的预防(一级预防)
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
概述
复发的预防(二级预防)
长效青霉素(120 万U 肌肉注射,1次/3~4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无心脏损害者至少5年(最好至25岁),有心脏损害者终身

儿科学教案通用

儿科学教案通用

儿科学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儿科学》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评价。

包括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规律及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及评价方法。

难点:生长发育规律的应用及生长发育评价的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长发育异常的病例,引发学生对生长发育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重点讲解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说明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如何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生长发育评价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规律及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运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对案例中的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答案:1. 生长发育的定义:生长发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各器官、系统形态、功能和结构不断成熟的过程。

2. 生长发育的特点: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一般规律性。

3. 生长发育的规律:出生后一年内身高增长最快,以后逐年减慢;体重增长在婴儿期较快,以后逐年减慢。

4.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身高、体重、年龄的相互比较,生长曲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下一步教学中,应更多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提高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的关注度。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教案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教师:唐雪梅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介导损伤有关。

体液免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致病
原位免疫复合物(植入)致病
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因子;
其他:活化补体、血管内皮细胞等炎症细胞共同参与。

病理生理:
肾小球炎症病变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肾小
球滤过率(GFR)降低,引起球管失衡,钠水储留,血容
量扩张,临床出现水肿、少尿、无尿、高血压、循环充血
及氮质血症;另一方面,由于肾小球基底膜破坏,血液中
的有形成分从尿中漏出,临床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见图例)
肾小球炎症病变
I
1 1
内皮细胞肿胀、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1 J
毛细血管管腔狭窄
蛋白尿肾小球滤过面积J 血尿
, 管型尿肾小球滤过料一氮质血症
球管失衡——
I
钠、水潴留,血容量扩张少尿、无尿
水肿
---- 高血压
循环充血
系统的组成,
介绍CIC及原
位免疫复合物
的概念;
C.以图表形式详
细讲解病理生
理过程,突出
肾小球滤过率
下降和肾小球
基底膜破坏是
主要的两个方
面。

回顾课堂内容,说明重点要求掌握的内容, 布置见习的内容和要求
总结及补充修正。

八年度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八年度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教学大纲理论课35学时见习25学时内容讲课时数见习时数绪论 1生长发育 2 2儿童保健 2 2小儿营养与喂养 2 1营养性疾病 2 1新生儿疾病总论 1 1新生儿窒息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 1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1 1新生儿黄疸 1 1急性呼吸道感染 3 2小儿腹泻 1.5 1小儿液体疗法 1.5 1先天性心脏病 4 3泌尿系统疾病总论及急性肾小球肾炎 2 1肾病综合征 1 1小儿造血、血象特点及贫血概论 2 1化脓性脑膜炎 2 2生长激素缺乏症 1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1苯丙酮尿症 1 1合计35 25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二、掌握小几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教学内容一、讲解儿科学的范围及任务。

二、重点讲解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三、讲解儿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特点。

预习要求一、了解儿科学研究的范围及任务,儿科学的基础、临床特点。

二、了解小儿年龄分期和各期的生理特点。

思考题儿科疾病的疾病谱,临床表现和处理与成人比较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生长发育目的要求一、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二、掌握小儿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及其评价。

三、掌握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教学时数讲课:1学时;见习:2学时教学内容一、讲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二、重点讲解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常用指标及其评价。

㈠体重:出生体重,体重增长规律,正常体重的估计方法㈡身长;出生身长,身长增长规律,正常身长的估计方法。

㈢体围:包括胸、头和上臂围的发育、正常值。

三、重点讲解骨骼(包括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和牙齿(出牙时间、顺序等)的发育。

四、讲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其评价。

预习要求一、了解生长发育的特点。

二、了解体格发育的各项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三、了解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规律及其评价。

思考题一、小儿生长发育遵循哪些规律?二、哪些指标常用来判断小儿体格发育?三、1岁正常婴儿的体重、身长是多少?牙齿、骨骼及语言、运动发育应达到什么水平?四、如何评价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儿童保健目的要求一、掌握各年龄期的保健重点。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四章 儿童保健原则

八年制第三版儿科学-第四章 儿童保健原则
儿科学
儿科学第一章
绪论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桂永浩
儿科学
第四章 儿童保健原则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李廷玉、刘晓
胎儿期
按胎龄分期
胚胎期(0~8 w) 3~8w是致畸敏感期 胎儿期(9~40 w)
按母亲妊娠龄分期
妊娠早期(0~12 w) 妊娠中期(13~28 w) 妊娠晚期(29~40 w)
图4-1 胎儿致畸敏感期
• 第一个心理断乳期“违拗期”。
幼儿期保健要点
• 合理安排膳食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促进动作和语言的发展 • 预防接种加强免疫,传染病的防治 • 预防意外事故 • 疾病筛查
学龄前期特点
•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减慢,稳步增长。 • 而智能发育更加迅速,想象能力迅猛发展。 • 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 保暖 – 喂养:母乳喂养 – 皮肤护理
– 预防感染 – 促进感知觉发育 • 新生儿用药 • 新生儿疾病筛查
婴儿期特点
• 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的需求量高,消化 系统不成熟,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 体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 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 易发生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胎儿期保健要点
• 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性畸形 • 预防孕母感染 • 避免化学物质的环境污染 • 避免接触放射线 • 慎用药物
• 治疗慢性疾病 • 保证充足营养 • 保证良好生活环境 • 及时处理围生期疾病 • 预防胎儿溶血
婴儿期
• 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 婴儿期包括新生儿期。
• 新生儿期 • 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
天之前。出生至7天之前称新生儿早期, 出生7天到28天称新生儿晚期。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 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研究动态。

(2) 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3) 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 适用对象:儿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临床医生。

3.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小组讨论、病例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1. 儿科学基本概念和发展(1) 儿科学的定义和范围(2) 儿科学的发展历程(3) 儿科学的研究动态2. 儿童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体格生长指标及其测量方法(3) 生长发育异常的诊断和处理3. 营养与喂养(1) 儿童营养需求和食物来源(2) 喂养方式和技巧(3) 营养不良和喂养困难的诊断和处理4. 儿童保健(1) 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策略(2)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接种(3)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管理5. 儿童常见疾病(1) 新生儿疾病(2) 呼吸系统疾病(3) 消化系统疾病(4) 心血管系统疾病(5) 神经系统疾病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表、动画和实例,生动展示儿科学知识。

2.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病房、门诊,参与临床操作和病例讨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儿科学热点问题和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团队协作表现。

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

3. 实践能力评价:根据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诊断、治疗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儿科学教材。

2. 辅助资料:提供儿科学相关的期刊、论文和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 临床资源:充分利用医院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和实践。

4. 师资队伍: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儿科学专家担任主讲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教师:余加林2000年4月14日第(2)次课教学方法(大课)学时(2)专业(医学)班级(97级医学系)授课题目:新生儿黄疸
本课目的:了解红素代谢特点、发生核黄疸有关因素和防治方法、熟悉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及病理性黄疸的几种病因和特点
重点: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溶血症、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治疗
难点: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加重新生儿黄疸的因素、溶血症母子血型关系
本次课程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第五版〈儿科学》、投影灯、胶片薄膜及卡通漫画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及时间分配)
一、概述5分钟
二、复习胆红素代谢(图解)5分钟
三、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加重新生儿黄疸的因素15分钟
四、临床表现
(一)生理性黄疸:3分钟(二)病理性黄疸2分钟新生儿肝炎3分钟
新生儿败血症2分钟
新生儿溶血症15分钟
(第二节课)
核黄疸5分钟
胆道闭锁5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