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易错考点详解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语病辨析及修改专题突破

语言文字运用之语病辨析及修改专题突破辨析语病一、语感审读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语感,从语感上察觉出语病。
一般来说,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
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句式杂糅,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二、标志规律法有些句子本身有一定的标志词,其语病往往会出现在那些标志词之处,如果我们能把握规律,抓住标志词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就能较快、较准地辨析。
1.关联词(1)关联词位置是否得当。
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在前一分句主语的后面;分句主语不同时,关联词在前一分句主语的前面。
2.数量词(1)数量词与中心词搭配是否得当。
数量词与中心词搭配不当,易产生歧义。
【典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关心的问题。
分析:数量词“一个”位置不当造成歧义,是“一个语文老师”,还是“一个问题”,不清楚,应将“一个”放在“问题”前。
(2)“减少”“降低”等词是否与倍数搭配。
【典例】该站平时的日客运量都有两三万人,但今年受有关因素的影响,日客运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减少了三倍。
分析:“减少了三倍”应改为“减少了约70%”或“减少了约七成”。
(3)表约数的词有没有连用。
如“约……左右”“近……左右”等连用造成语病。
【典例】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近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分析:“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的意思,也就是不超过某个数量;而“约”“左右”则有“接近”或“超出”两种理解,因而造成语意的矛盾。
3.介词(1)搭配是否得当。
遇到介词,尤其是介词和方位词(上、中、下)连用时,要判断它们搭配是否得当。
【典例】我在同学们的帮助中获得自信。
分析:应把“在……中”改为“从……中”。
(2)介词用在开头是否造成语病。
俗称的“介词吃主语”是主语残缺的一种常见的类型。
句首滥用的介词通常有“在、当、从、对于、为了、通过、经过”等。
【典例】通过大家的帮助,使我取得了好成绩。
易错点39:语言文字运用之不能结合文意解释修辞(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39 语言文字运用之不能结合文意解释修辞【典例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
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
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答案】1.B2.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归纳

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归纳病句是指在语言表达中,由于语法、用词、结构等方面的错误,导致句子意义不明确、逻辑混乱或表达不规范的现象。
高考语文中,病句辨析和修改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对高考语文病句知识点的归纳:1. 语法错误:语法错误通常包括主谓不一致、动宾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等。
例如,“他的行为使我感到非常高兴。
”中“行为”和“高兴”搭配不当。
2. 用词不当:用词不当是指词语使用不符合语境或语义错误。
如“他的演讲非常动听,让人耳目一新。
”中“耳目一新”用词不当,应改为“令人耳目一新”。
3. 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指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导致意义不完整。
例如,“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缺少主语,应改为“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4. 成分赘余:成分赘余是指句子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或冗余。
如“他突然之间突然站了起来。
”中的“突然之间”和“突然”重复。
5. 逻辑混乱:逻辑混乱是指句子中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或错误。
例如,“因为下雨,所以我没带伞。
”逻辑上因果关系颠倒,应改为“因为没带伞,所以下雨时我被淋湿了。
”6. 结构混乱:结构混乱是指句子结构不清晰,导致理解困难。
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好。
”中的“不仅...而且...”结构使用不当,应改为“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7. 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
例如,“小明和小华去图书馆,他借了一本书。
”中的“他”指代不明。
8. 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指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如“这本书我借了很久。
”中的“我借了很久”应改为“我借了很久这本书”。
9. 修辞不当:修辞不当是指在句子中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不恰当。
例如,“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中的比喻不恰当,因为兔子并不以速度著称。
10.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标点符号使用错误会影响句子的理解和表达效果。
如“他问我,你吃饭了吗?”中应使用逗号分隔两个句子。
结束语:掌握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病句常见错误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必考病句常见错误总结如下:
1. 主谓不一致:在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数或人称不一致,例如:“我们学生很高兴,他们已经结束了考试。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们学生很高兴,我们已经结束了考试。
”
2. 漏掉主语或谓语:句子中缺少主语或谓语,缺失了语言表达的要素,例如:“对的。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你说的对。
”
3. 句子成分混乱: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位置错乱,不符合语法的结构,例如:“老师给同学们分发昨天大家合作完成的试卷。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老师给同学们分发了大家昨天合作完成的试卷。
”
4. 词语搭配错误:词语之间的搭配不准确,不符合习惯用法,例如:“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的时间。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
”
5. 重复使用词语:句子中重复使用了相同的词语,使得表达冗余,例如:“他们他们都很高兴。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他们都很高兴。
”
6. 语序错误: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正确,使得句子表达含糊不清,例如:“她去了超市买了水果。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她去超市买了水果。
”
7. 句子成分省略不清晰:句子中省略的部分无法准确判断,导致句意模糊,例如:“我在家,也在学习。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在家的同时,也在学习。
”
总结以上常见错误,高考语文考生在写作中应注意主谓一致,不漏掉主谓,清晰句子成分,准确词语搭配,避免重复使用词语,注意语序的正确性,避免句子成分的省略不清晰。
通过反复练习和积累,提高语文写作水平,避免这些常见错误。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易错题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易错题【考点分析及预测】仿用句式往往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要坚持“六个统一”,即思路、感情、语意、结构、修辞、陈述对象,往往与修辞有语言的生动结合起来考查。
例1、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11分)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人,我可能会遇合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上墙壁,或者写在宣纸上。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漂泊江湖的游子,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土,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请你从上一段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考查仿用句式。
此为情境性仿写。
【答案示例及评分要点】1: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
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
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填一首诗。
答案示例2: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可能正与柳七郎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我该在另一段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
(写出角色特征2分,化用恰当2分)【思路分析】注意审明题干要求:在“我”或“你”中选择一种角色这是隐性要求;而化用古诗文是显形要求。
练习11.根据画线的示例句子,再仿写两句话。
(4分)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
啊,友情,你在哪里?我曾在在杜甫赋李白的诗里看到你情深似海的心地;我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必知的23个易错考点语文综合知识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必知的23个易错考点|语文综合知识—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必知的23个易错考点易错1 多音字误读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
如“刹”,共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à,作动词时读shā。
二是词义。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可以以义辨音。
如“纤”有xiān和ià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iàn。
三是语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
如”商店打折(zhé),顾客抢购.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
不但没赚,反而折(shé)本”。
四是语体。
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
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è,口语读音为shǎi.五是巧记。
舍众取寡,以少推多。
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余都读mái。
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ﻭ易错2 音近字误读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
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达到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易错3 形近字误读ﻭ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记忆。
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rónɡ)"。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考试易错题32 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 (原卷版)

易错题32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目录01易错题简介易错题型——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易错原因——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找不到答题突破口02易错题例析03易错题攻略【攻略一】从“异动词语”角度分析【攻略二】从“修辞方法”角度分析【攻略三】从“句式运用”角度分析【攻略四】从“语句语气”角度分析【攻略五】从“语体风格”角度分析04易错题练习★易错题型——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语言文字运用之原改句比较题是关于“原句与改句”效果比较考题。
原改句比较题,是近年来高考热点考题之一。
解答原改句效果,应结合语段语境,从用词、句式、修辞、语体等角度分析。
★易错原因——1.不会用“求异法”切入比较2.找不到答题突破口(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解答原改句效果比较题,主要有以下步骤:第一步:求异。
对比分析,改句与原句在用词、手法、句式与内容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析异。
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用词、手法、句式与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有何作用。
第三步:表达。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表达。
具体而言,原改句答题的角度如下:1.从“异动词语”角度分析词义本身就有一定的内涵,结合词义所描绘的对象,可以分析出艺术效果。
特别是句子的动词、形容词。
原句与改句,一般会在用词上有所不同。
从用词上的不同之处进行剖析,一般能分析出原句的效果。
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①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③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④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⑤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高三语文易错知识点

高三语文易错知识点一、考点梳理在高三语文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常常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导致错误的出现。
下面将针对这些易错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二、易错知识点解析1. 同音字的辨析同音字是一类容易混淆的字词,需要我们仔细分辨。
常见的同音字有:"薄/薄"、"洲/州"、"陪/赔"等。
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中,同音字的辨析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多读、多练、多积累来提高辨析能力。
2. 词语搭配的错误在考试中,同学们时常会出现词语搭配错误的情况,如"熟悉于"、"举行国"等。
这些错误往往是因为对词语搭配关系不熟悉造成的。
对于词语搭配的正确使用,我们要多记、多用、多思考,提升自己的语感。
3. 语法错误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易错点中的重要一环。
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主谓不一致、主语动词不搭配等。
要提升语法水平,需要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掌握常见错误的根源和改正方法。
4. 阅读理解的错误在阅读理解中,同学们常常在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等方面出现错误。
这些错误往往源于不够仔细和缺乏思考。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多读多思多练,做到细致入微,善于归纳总结。
三、解决方法1. 多做题针对易错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选择教辅书籍、模拟题、历年真题等进行练习,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熟悉考试题型和解题思路。
2. 注意积累语文学科需要积累大量的词汇、修辞手法、典故等知识。
同学们可以通过背诵诗词、常见成语等方式进行积累,同时注重运用积累的知识点进行写作和阅读。
3. 多思考、多讨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难点或易错的知识点,同学们可以多思考,多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四、总结高三语文易错知识点是备考中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在平时学习中重点突破这些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易错考点详解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易错考点详解?
易错1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词性。
如“刹”,共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à,作动词时读shā。
二是词义。
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
如“纤”有xiān和qià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àn。
三是语境。
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
如“商店打折,顾客抢购。
一阵折腾,累得住院。
不但没赚,反而折本”。
四是语体。
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
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è,口语读音为shǎi。
五是巧记。
舍众取寡,以少推多。
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余都读mái。
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易错2音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
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
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
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
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达到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易错3形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横戌戊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
应该说,对这类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
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
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易错4形声字误读
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明了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养成勤词典的习惯,准确记忆,注重积累。
易错5习惯性误读
易错分析:由于习惯原因,尤其是方言的原因,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把一些字“约定俗成”地读错。
如把“豇”读成ɡānɡ,把“埋怨”中的“埋”读成mái,把“涮”读成shuā,把“档”读成dǎnɡ等。
普通话基本功不扎实,在解题时常常会受习惯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是解决习惯性误读问题的最好方法。
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习惯性误读字。
一是注重分类整理。
注意收集生活中的习惯性误读字,从易错点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三类进行整理。
二是讲究即时记忆。
一经发现,即时记忆,今天掌握一点,明天掌握一点,积少成多,不能等收集到一定的量才去突击强记。
三是注意适时复
习。
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看、读读,反复记忆,加深印象,直到真正掌握。
易错6混淆形近字
易错分析:有的形近字读音不同,因此读准字音,往往就能迅速确定这些字的字形。
这些字在实际书写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如读准“奴颜婢膝”,就不会误写成“奴颜卑膝”;读准“火中取栗”,就不会误写成“火中取粟”;读准“病入膏肓”,就不会误写成“病入膏盲”。
还有许多汉字,孤立地记忆,常常比较困难,但如果将其同与之形似的或意思相关的字或词联系在一起,往往就能准确记忆。
如这样记“澡噪躁燥”:“澡”对“噪”、“躁”、“燥”说,你们一个开口就叫,噪音;一个跺脚就跳,暴躁;一个总用火烤,干燥,实在受不了啦,我得用水冲冲,洗澡去喽!
易错7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
易错分析:对词义理解不到位时造成混淆音近字和同音字的原因。
作为音形义的统一体,汉字在生活中一般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要正字,就应该做到字不离词,以义正字。
如“一筹莫展”中的“筹”是“计策、办法”的意思,不能写成“愁”;“察言观色”中的“言”是“语言”的意思,不能写成“颜”。
同时,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可根据对对应位置字形的辨析确定字形。
如“披星戴月”,从“披”就会自然联想出“戴月”而非”带月”;“山清水秀”,与“秀”对应的只能是形容词词性的“清”。
易错8混淆近义字
易错分析:辨不清具体词语中关键字与别字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是造成混淆近义字的原因。
有些汉字,特别是一些读音和意义都相近的词语中的特定的字,必须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才能确定。
如“沟通”与“勾通”,在表示贬义的语境中,只能用偏重勾结相通意思的“勾通”;在没有贬义的语境中,则要用中性词“沟通”。
又如在“为了侦察敌情,他们化妆成回娘家的新婚小夫妻”这句话中,“化妆”应改为“化装”。
易错9受前后偏旁的干扰导致失误
易错分析:要向生活学习,巧辨字形。
有些字,只要结合生活常理就可以作出判断了。
如“呕心沥血”,如果写成“沤心”,岂不满肚子“坏水”,又怎么能为事业、工作等费尽心思?又如“异口同声”,如果是“一口”,那么与谁“同声”?学问即生活,用心体味,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另外,有些词语,特别是成语,其形成与特定的典故有关,了解其来源,就能准确判定字形。
如“墨守成规”中的“墨”原指墨子,不能写成“默”。
易错10实词词义把握不准
易错分析:从构成近义词的语素及近义词的结构方式来分析,可以找出近义词之间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
如从“测”与“控”这两个语素可以推知“监测”侧重于数据,“监控”侧重于事物的发展态势;从“赖”有“依靠”意可见,“信赖”比“相信”在程度上更深;“囊括”和“包括”都是偏正结构的合成词,从“囊”的“像袋子一样”的意思可见,其范围比“包括”范围大。
易错11实词色彩不当
易错分析:把握不准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是造成实词色彩不当的原因。
词语在长期的使用中有其约定俗成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违背了这种“约定俗成”,就违背了语言规范。
如“大肆”、“充斥”都是贬义词;“商量”是口语用语等。
每一个句子都会给我们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每一个语境都具有自身的语体色彩,并寄寓着作者特定的情感色彩,作者或褒扬什么,或贬斥什么。
所以,在用词时就要有所讲究:书面语境一般不用口语,口语语境一般不用书面语;褒义语境一般不用贬义词,贬义语境一般不用褒义词。
这要求我们:首先,从认知的角度把握特定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其次,我们要读懂句子并理解语境。
易错12实词用法不当
易错分析: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使用对象、谦敬意味、语法功能,是造成实词用法不
当的原因。
要遵照语法功能,巧辨实词搭配。
句中的搭配关系要根据词语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语搭配一般具有较固定的规则,既要合乎事理,又要合乎习惯。
谦辞与敬辞都是以说话者为中心进行区别的,谦辞“谦”的发出者只能是自己,敬辞“敬”的对象只能是他人。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语的语法功能,为正确使用词语提供保障。
正确使用实词的关键在于对词汇的积累,在积累中关注近义词词义以及同义词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用法的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