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筋张拉方案及计算书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台座设计计算书

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台座设计计算书一、计算简图(如下图):二、张拉台座稳定性验算(包括倾覆稳定性和滑动稳定性验算)1、计算公式(1)、倾覆稳定性按下式验算:K0= M1/M = M1/Ne ≥1.50(2)、滑动稳定性按下式验算:K c= N1/N ≥1.30式中:K0—抗倾覆安全系数;K C—抗滑动安全系数;M1—抗倾覆力矩,由台座自重和土压力等产生;M—倾覆力矩,由预应力筋的张拉力产生;N—预应力筋的张拉力;e —张拉力合力作用点到传力墩倾覆转动点O的力臂;N1—抗滑动的力,由台面承受的水平反力、土压力和摩擦力等组成。
2、有关计算数据(1)、台座受力计算宽度:B=6.80m(见上图);(2)、台座前土体的容重:γ=1.8t/m3;(3)、台座前土体的内摩擦角:φ=35˚;(4)、台座与土体间的摩擦系数:f=0.40(台座地基经压实后再填30cm厚碎石);(5)、台面抵抗力:μ=28t/m(按有关资料的经验数据:台面厚60mm时为15~20t/m;台面厚80mm时为20~25t/m;台面厚100mm及大于100mm时为25~30t/m);(6)、台座砼采用C25。
3、抗倾覆验算(对O点取矩)(1)、抗倾覆力矩(忽略台座后面的土压力和牛腿自重):M1 =G1L1+G2L2= 2×3×6.80×2.4×(3/2+4.5)+0.3×4.5×6.80×2.4×4.5/2= 587.52+49.57= 637.09 t(2)、倾覆力矩:M = Ne= 246.4×0.35= 86.24 t-m。
(3)、抗倾覆安全系数:K0 = M1 / M= 637.09 / 86.24= 7.39 >1.50(安全)。
4、抗滑动验算(1)、台面反力:N0 = Bμ= 6.80×28 = 190.40 t。
(2)、台座与土体间的摩擦力:F = F1+F2=(G1+G2)×f=(2×3×6.80×2.4+0.3×4.5×6.80×2.4)×0.4=(97.92+22.03)×0.4= 47.98 t 。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关键信息项:1、预应力筋的类型和规格2、预应力筋的数量3、张拉控制应力4、伸长值计算参数5、锚具类型和效率系数6、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7、施工环境温度8、混凝土强度等级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规范预应力张拉计算的方法和要求,确保预应力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各类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张拉计算。
112 定义和术语1121 预应力筋:指用于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或钢筋等材料。
1122 张拉控制应力:指预应力筋在张拉时所控制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1123 伸长值:指预应力筋在张拉过程中的拉伸长度。
21 预应力筋的材料特性211 应明确预应力筋的类型(如钢丝、钢绞线或钢筋)、规格(直径、截面积等)以及其力学性能参数(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
212 提供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值,该值应根据材料的实际检测结果或相关标准确定。
22 预应力筋的布置221 详细描述预应力筋在结构中的布置方式,包括其走向、曲线形状和间距等。
222 给出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分段长度。
31 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311 依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确定合理的张拉控制应力值。
312 考虑材料的强度、结构的使用要求和安全性等因素。
32 伸长值的计算321 根据预应力筋的长度、弹性模量、张拉控制应力等参数,按照相关公式计算伸长值。
322 考虑孔道偏差、摩擦系数等因素对伸长值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41 锚具的选择和性能411 明确所选用的锚具类型(如夹片式、螺母式等)。
412 提供锚具的效率系数和锚固性能参数。
42 预应力损失的计算421 分别计算由于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混凝土的弹性压缩、预应力筋的松弛等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422 综合考虑各项预应力损失,确定最终的有效预应力值。
51 施工环境条件511 记录施工时的环境温度,考虑温度对预应力筋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2 如有特殊的环境条件(如腐蚀环境、高温环境等),应在计算中予以考虑。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计算书K53+711中桥空心板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Ag=140 mm2,弹性模量Eg=195000MP。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Pp=P(1-e-(kx+ uθ))/(kx+ uθ)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u—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磨擦系数,取0.25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取140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取195000N/mm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40*5=976.500KN钢绞线-端伸长值X=6.3mθ=2.5×π/180=0.0436radkx+μθ=0.0015*6.3+0.25*0.0436=0.02035Pp=195300×(1-e-0.02035)/0.02035=193326NΔL= PpL/(Ap Ep)=193326×6300/(140×1.95×105)=44.6mm2、N2束一端的伸长量: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40*4=781.200KN钢绞线-端伸长值X=6.308mθ=9×π/180=0.1571radkx+μθ=0.0015*6.308+0.25*0.1571=0.0487Pp=195300×(1-e-0.0487)/0.0487=190621NΔL= PpL/(Ap Ep)=190621×6308/(140×1.95×105)=44.04mm。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预应力张拉为T梁质量控制的关键工序,为了规范梁场内预制梁张拉施工工序,特制定张拉计算书进行指导现场规范施工。
一、锚外控制力计算:P=Ay*σk/(1-η)*nP—锚外控制力,Nσ k—张拉控制应力,MPaAy —钢绞线面积,mm2η—锚口喇叭损失,暂取设计图提供6%计算,根据铁科院实际摩阻计算。
n—计算预应力孔道的钢绞线根数二、理论伸长量计算:由于梁的预应力筋是有直线与曲线组成的多线段预应力筋,故采用要分段计算然后叠加。
1、直线段预应力伸长量计算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跨中扣除孔道摩阻损失后拉力的平均值(计算方法见曲线段计算);L--- 预应力筋的长度;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根据材料试验确定(N/ mm2)。
2.曲线段预应力伸长量计算⑴ 计算截面张拉力计算后张法结构由于预应力筋与管道之间存在摩擦阻力,预应力筋沿长度方向各个截面的张拉力并非均匀,而是从张拉端开始逐渐减小,因此,计算伸长量时,应取计算段内的钢筋拉力的平均值。
同时考虑管道局部偏差摩阻影响,计算段终点截面内的预应力筋的拉力为:① ()()N e p k s p μθι+−⋅=S P ——从计算起点经过l 长度之后至终点截面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单位为N;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根据铁科院摩阻试验确定; θ——预应力筋计算起点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的夹角(rad),θ=0,即为直线。
K——每米长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数,根据铁科院试验确定;ι——从计算点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② L 段内预应力之平均值为:Pp = P(1-e-(kl+µθ))/(kl+µθ)Pp——从计算点至计算截面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单位为N;其余同上。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

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预应力张拉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预制梁工程,主桥主要采用多箱单独预制,简支梁体系,桥面连续。
本工程预制梁类型有箱梁。
箱梁跨径为30m。
预应力钢束采用φ15.24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为1395Mpa,每根钢绞线的张拉力为195.3KN,两端对称同时张拉,预制梁正弯距钢束采用M15-4、M15-5圆形锚具及其配套的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圆形金属波纹管。
箱梁墩顶连续段处负弯距钢束采用BM15-4、BM15-5扁形锚具及其配套的配件,预应力管道采用扁形金属波纹管。
二、预应力张拉1、预应力张拉设备本工程预制箱梁采用VLM锚具,配置与之配套的张拉机具12套,千斤顶采用YCW-250型,油压泵采用ZB2×2-500型电动高压油泵。
2、张拉前期准备(1)、预应力张拉之前对张拉设备必须进行配套检验标定,合格后才能使用。
所有压力表的精度,不宜低于 1.5级,校验千斤顶的试验机或测力机的精度不得低于±2%。
(2)、锚具、夹片、钢绞线、波纹管按规定进行送检,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3)、张拉前对预制梁进行检查,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安装张拉设备时,应使张拉力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
(4)、为确保张拉质量,张拉前必须组建专业张拉班组,并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3、张拉控制张拉前对梁体砼试件进行试压,当砼的实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养护时间不小于4天时,才能进行张拉。
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均为1395Mpa 。
张拉采用穿心式千斤顶。
张拉前先做好千斤顶和压力表的校验与张拉吨位相应的油压表读数和钢丝伸长量的计算,尤其对千斤顶和油泵进行仔细的检查,保证各部分不漏油并能正常工作。
张拉采用油表读数与伸长量双控制的方法,先将预应力钢绞线拉到初始控制应力0.10бk ,测量油缸伸长量,接着开动油泵,张拉应力为0.2бk 进行张拉,同时记录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比较,无问题后, 张拉到бk 的100%时,测量伸长量,看是否与计算相符,如在规定范围内,则进行锚固。
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如何计算

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如何计算范本一:正文:一、引言本文旨在介绍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如何计算,以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相关设计工作。
二、预应力筋介绍1. 预应力筋的定义2. 预应力筋的分类3. 预应力筋的优点和应用领域三、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方法1. 张拉力的定义2. 张拉端的受力分析3. 张拉力计算公式推导4. 张拉力计算实例四、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过程控制1. 张拉力计算前的准备工作2. 张拉过程中的力量控制3. 张拉力计算后的检验工作五、附录本文档涉及附件:1. 张拉力计算公式推导的详细计算过程2. 张拉力计算实例的计算表格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筋: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GB50367-2022)的定义,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的初次荷载作用下施工张拉而得到的,具有预应力和由此引起的初始应力的钢筋。
2. 张拉端:预应力筋张拉工艺中,筋端固定的部位。
范本二:正文:一、引言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的张拉力如何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以便工程师们了解并正确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预应力筋的概述1. 预应力筋的定义及作用原理2. 预应力筋的分类和材料选用3. 预应力筋的应用领域和优点三、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方法1. 张拉力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 张拉端的受力分析和力学模型建立3. 张拉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工程实例分析四、张拉端的张拉力计算过程控制1. 张拉力计算的前提准备工作2. 张拉过程中的力量控制与仪器使用3. 张拉力计算结果的验证和检查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1. 张拉力计算公式推导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示例2. 张拉力计算过程中所使用的公式和表格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筋: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22)的定义,指的是在混凝土构件的使用荷载作用下所形成的预应力状态并能保持到预定使用寿命结束的钢筋。
2. 张拉端:预应力筋张拉工艺中,指的是筋端固定的部位。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一: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
预应力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拉力的计算对于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 预应力筋的定义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中施加预先预应力力的钢筋,通过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其在负载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3.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Favg = (Fp + Fq) / 2其中,Favg表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Fp表示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Fq表示预应力筋的附加荷载。
4. 计算步骤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和附加荷载的数值;步骤二:将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和附加荷载代入计算公式,得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数值。
5. 范例计算为了更好地理解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方法,下面给出一个范例计算:已知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为Fp=100kN,附加荷载为Fq=50kN,代入公式可得:Favg = (100 + 50) / 2 = 75kN因此,该范例中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为75kN。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二:正文: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对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的准确计算,可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预应力筋的作用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先预应力力的钢筋,通过对混凝土施加压力,使其在负载作用下具有更好的性能。
预应力筋可以有效抵抗混凝土结构的拉力,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
3.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为:Favg = (Fp + Fq) / 2其中,Favg表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Fp表示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Fq表示预应力筋的附加荷载。
4. 计算步骤为了准确计算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步骤一:确定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和附加荷载的数值;步骤二:将预应力筋的预应力力和附加荷载代入计算公式,得出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数值。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

预应力张拉计算说明预应力张拉计算及现场操作说明本合同段梁板均为先张梁板,根据台座设置长度,实际钢绞线下料长度为89米。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由公式ΔL=(Nk*L)/EA计算可得理论伸长量。
公式ΔL=(Nk*L)/E g A g中ΔL:理论伸长量Nk:作用于钢绞线的张拉力(控制应力σk= 1395Mp)L:钢绞线下料长度(89m)E g:钢绞线弹性模量(1.95X105 Mp)A g:钢绞线截面面积(140mm2)由公式计算得ΔL=(1395*140*89)/(195700*140)=0.63441m=634.41mm现场张拉采取五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8 0%σk,100%σk;对应理论伸长量分别为L1,L2,L3,L4,L5,L6。
由公式计算得L1=63.44 mm(10%ΔL)L2=126.88 mm(20%ΔL)L3=253.76mm(40%ΔL)L4=507.52mm(80%ΔL)L5=634.41 mm(100%ΔL)二、现场张拉实测(一)现场张拉操作现场张拉采取六级张拉分别为10%σk,20%σk,40%σk , 8 0%σk,100%σk;对应伸长量分别为A,B,C,D,E。
张拉顺序:1、先张拉左侧锚端,用3#千斤顶张拉N1筋,张拉到1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A1,再张拉到2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B1;后依次张拉N2-N9,对称张拉,分别记录各自伸长量:A2,B2 (9)B9;锚固好左侧。
2、张拉右侧锚端,用1#、2#千斤顶同时同步张拉,张拉到4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C,锚固后继续张拉到80%σk,记录此时伸长量D,继续张拉到100%σk,记录下各自伸长量为E。
C、D、E值均为两千斤顶伸长的平均值。
(二)数据处理N1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1-A1)N2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2-A2)N3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3-A3)N4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4-A4)N5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5-A5)N6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6-A6)N7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7-A7)N8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8-A8)N9实际伸长量L n1=E+C或L n1=E+2(B9-A9)三、现场张拉注意要点1、现场张拉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必须随时比对,不得超过理论伸长值的±6%(即38.06mm);2、张拉时应匀速缓慢张拉,并在每级处持荷5min后读数;3、张拉时注意观察钢绞线断丝数,超过规定值必须替换,从新张拉;4、钢绞线张拉8小时后,才可进行下步钢筋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简介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桥梁工程设计简介 (1)第二章编制依据 (2)第三章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 (2)第一节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2)第二节安装预应力钢束 (2)第三节预应力筋张拉 (3)第四节压浆与封锚 (3)第四章危险源辨识与监控 (6)第一节预应力张拉施工事故的主要类型 (6)第二节引发事故主要原因 (6)第三节危险源监控 (6)第四节预应力钢筋张拉工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8 ................................................................. 附:空心板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简介第一节工程概况资中县东林坝片区谷田河景观河道位于资中城北谷田河流域下游段,起自人民医院迎宾桥,终点为穿越滨江大道入沱江大道出水口,长度约1公里,全程沿规划道路布置,总体走向为人民医院门前路、体育馆东侧路,终点穿过滨江大道。
在2K00+013.542、2K0+357.969两处各拟建一座1*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
第二节桥梁工程设计简介一、桥梁技术标准2;3.45kN/m 、桥梁设计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12、设计行车速度:20km/h;3、地震荷载:按7度设防。
地震作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
4、设计基准期:100年。
5、设计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6、耐久性环境类别:I类环境7、区域气温分区:温热地区二、桥梁结构设计1、桥面宽度2K00+013.542桥宽2*32.25m,横坡(行车道)0.59%,2K0+357.969桥宽2*21m,横坡(行车道)2%。
2、桥型布置3、结构设计上部结构:采用20m后张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板梁标准跨径20m,梁长19.96m,梁高0.95m。
下部结构:桥台:重力式桥台,桩基采用?100cm钻孔灌注桩。
三、主要材料a. 砼:空心板、桥面铺装:C50;板梁封端: C40;台身、背墙、搭板、耳墙和人行道枕梁: C30;桩基础:水下C30砼。
GB1499.1-200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技术指标应符合国标R235钢筋:b.的要求, HRB300和HRB400钢筋技术指标应符合国标《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的要求。
S15.205244-2003)规定的Φ采用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c. 预应力钢筋:2,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低松弛高强预应力钢绞线,公称面积139mm5MPa。
×10 Ep=1.95d.钢材:采用Q235钢,其技术标准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的规定。
第二章编制依据2、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环境。
3、与本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验收标准和相应的法规等。
4、本公司的综合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第三章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第一节张拉前的准备工作1、对进场的纲绞线、锚具、夹片等,按技术规范规定频率进行抽检、送检。
2、对现场制作的波纹管要安排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发现问题即时解决。
3、对张拉机具提前到相关部门进行标定,以备正常施工。
4、对进场的水泥、砂、石要严把质量关,按批次、批量抽检。
第二节安装预应力钢束1、规范规定钢绞线束除蒸汽养护构件必须后穿束外,在其它条件下可以先穿也可以后穿,但本工程钢绞线为后穿,后穿钢绞线的优点在于孔道内可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隙,使得压浆顺畅。
2、后穿束时保证孔道畅通的方法:对于圆形孔道,采用在波纹管内穿入硬质塑料管,塑料管外径比波纹管内径小1cm为宜,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将塑料管拔出。
3、钢绞线截断宜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严禁使用电弧焊或气焊切割。
4、钢绞线编束要保证钢绞线平行,不得缠绕,1.0~1.5m每用3~5根22号铁线绑扎,距端点2米范围每0.5米绑扎一道。
钢绞线编束后,将端头点焊在一起,然后用砂轮打磨端头,使之呈鸡蛋头形,以免穿束时戳坏波纹管,造成堵孔。
5、穿束前须吹净管道内的水分等杂物,穿束时先将导线穿过孔道与预应力钢束连接在一起,以导线牵拉为主,以推为辅,穿束后检查预应力筋外露孔口情况,保证两端外露相等,并满足张拉要求,最后散开预应力钢束端头,以备安装锚具、千斤顶。
.第三节预应力筋张拉1、张拉设备安装:千斤顶、锚圈安装时必须和孔口在同心圆上,即做到三者中心重合,并与钢绞线切线方向垂直。
2、施加预应力应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
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
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
3、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 左N1→右N2→右N1→左N2。
4、张拉程序0~初应力(15%σcon)~2倍初应力(30%σcon)~105%σcon(持荷2min)~100%σcon(并锚固)调整钢束松紧程度,使钢丝束受力均匀,然后加载张拉至控制应力的15%,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识作为记录伸长量的起点。
按实际张拉吨位,张拉至施工控制张拉吨位,并持荷2min后锚固。
记录钢绞线的实际伸长量,与设计伸长量核对,并核对伸长量。
5、张拉操作千斤顶张拉进油升压必须缓慢、均匀、平稳,回油降压时应缓慢松开油阀,并使各油缸回程到底。
两端张拉工每拉到一个整数时举手示意保持两端千斤顶同步工作。
6、预应力钢束的封头张拉工序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对外露钢绞线进行切割,锚固后的外露长度为30~50mm。
封头必须将锚具及夹片缝隙填塞紧,确保压浆质量。
第四节压浆与封锚钢绞线张拉以后10小时左右,观察预应力钢绞线及锚具稳定后,即应进行孔道压浆,压浆设备主要有灰浆搅拌机,活塞式压浆泵。
一、压浆准备工作锚具外面的预应力钢绞线间隙用环氧树脂或棉花和水泥浆填塞,以免冒浆而损失灌浆压力,封锚时,应留有排气孔。
压浆用水泥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的不得低于50MPa。
对截面较大的孔道,要掺入适量细砂。
掺用外加剂时,不得含有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有危害的物质。
二、压浆孔道压浆采用R=50MPa。
28后)→拆除稳压阀。
4min ~ 3压浆顺序:安装压浆嘴→安装稳压阀→压浆→稳压(过.在水泥浆中掺入水泥重量0.1%-0.4% 的外加剂并搅拌均匀,开始压力加到0.5MPa 左右,当压力升到0.7MPa时,另一端由水变为稀浆再到浓浆时,关闭稳压阀,稳压一分钟,使水泥浆在有压状态下稳固,保证压浆饱满。
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
并应将所有最高点的排气孔依次一一放开和关闭,使孔道由排气畅通。
较集中的孔道和邻近的孔道,尽量先连续压浆完成。
不能连续压浆时,后压浆的孔道应在压浆前用压力水冲洗畅通。
冬季施工环境最低温度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
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纠正。
三、封端压浆后,应立即将梁端用水冲洗干净,并将梁端混凝土凿毛,同时清除支承垫板、锚具及端面混凝土的污垢。
设置端部钢筋网,为固定钢筋网的位置,将部分桩筋点焊于支承垫板上。
固定封锚端模板,以免模板松动影响梁长。
立模后校核梁长,误差应在容许范围内。
浇筑混凝土时,其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无规定时,不得底于梁体混凝土设计强度80%,浇筑时仔细操作,认真振捣,务必使锚具处混凝土的密实。
封端混凝土养生,浇筑后,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四、堆放当梁体砼达到强度时,用龙门吊或大吨位汽车吊吊放整齐。
场地应平整、压实,支点应正确。
并做好永久性标志、编号及制造日期。
封锚预应力张拉,压浆后,在确认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应及时封锚。
封锚前应对梁板端清理干净,并对砼凿毛。
:五、张拉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准备工设备安装检查锚具、孔道、千斤顶之间中心记录夹片外露量张拉0.15σcon划伸长量基点张拉至1.05σcon,持荷2minσcon核对伸长量锚固回油、松工具锚压浆封锚架落第四章危险源辨识与监控第一节预应力张拉施工事故的主要类型1、锚具(或夹具)组装件破坏;2、台座倾覆或滑移;3、预应力钢绞线断裂或滑脱;4、张拉设备故障;5、不当操作事故;6、施工机具伤人;7、现场火灾或触电。
第二节引发事故主要原因1、预应力钢绞线与锚具(或夹具)组件的锚固性能差;2、预应力钢绞线质量不合格;3、张拉机具失效;4、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下继续施工;5、作业面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没有保持安全操作距离;6、机具使用前没有进行检修,或操作不当。
第三节危险源监控1、对预应力钢绞线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检查和监控。
2、预应力钢绞线与锚具(或夹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的锚具效率系数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组装件受力长度的总应变来确定预应力筋与锚具(或夹具)组装件的锚固性能,并应满足循环次数为20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
3、对台座的抗倾覆与抗滑移,张拉设备的工作性能进行监控。
4、对预应力结构混凝土的强度,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时间进行明确的规定和监控。
5、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环境和条件进行监控。
第四节预应力钢筋张拉工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预应力张拉的安全技术知识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必须按照检测机构检验、编号的配套组使用张拉机具。
3、张拉作业区域应设明显警示牌,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区。
、张拉时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读表。
油压不得超过技术交底4.规定值。
发现油压异常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机。
5、高压油泵操作人员应戴护目镜。
6、作业前应检查高压油泵与千斤顶之间的连接件,连接件必须完好、紧固,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7、施加荷载时,严禁敲击、调整施力装置。
8、作业前必须在张拉端设置5cm厚的防护木板。
9、操作千斤顶和测量伸长值的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操作,千斤顶顶力作用线方向不得有人。
10、张拉时千斤顶行程不得超过技术交底的规定值。
11、张拉完成后应及时灌浆、封锚。
12、孔道灌浆作业,喷嘴插入孔道后,喷嘴后面的胶皮垫圈必须紧压在孔口上,胶皮管与灰浆泵必须连续牢固。
13、堵灌浆孔时应站在孔的侧面。
附:空心板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设计伸长量复核第一章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860Mpa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 pk25Mpa10。
为保证施工符合设E;弹性模量=1.95×15.2mm,公称面积A=139mm pp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
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_TF50-2011)中公式(7.6.3-1)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及附表C1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15;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25;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式中: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22;,取A—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139 mm)p25 2 ;N/mm,取1.95×E—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10)p二、伸长量计算:1、N束一端的伸长量:1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7.5285m;X=1.396m;X=0.878m 直直曲θ=4°×π/180=0.0698rad k X+μθ=0.0015×1.396+0.25×0.0698=0.0195 曲-0.0195)/0.0195=192026.655N=193905×(1-eP p5)10=9.89mm 1.95(139××)= PΔLL/(AE=192026.655×1.396/pp曲p5)10×1.95××(7.5285+0.878)/(139=193905 E= PL/ΔL(A)p直p=60.1388mm(ΔL+ΔL)*2=(9.89mm+60.1388mm)*2=140.0576mm 直曲2、N束一端的伸长量:2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39=193905NX=5.6035m;X=1.571m;X=2.665m2直曲1直.θ=9°×π/180=0.15708radk X+μθ=0.0015×1.571+0.25×0.15708=0.0416 曲-0.0416)/0.0416=189927N×(1-eP =193905p5)=11mm ×10(139×1.95AL= PL/( E)=189927×1.571/Δp曲pp5)10=59.15mm ×1.95×5.6035+2.665=193905×()/(139 ΔL= PL/(AE)pp直(ΔL+ΔL)×2=(11mm+59.15mm)×2=140.3mm 直曲第二章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取0.0015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取0.252 139 mmA—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3、p52 N/ mm—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1.95×10、4E pb2 1860=1395 N/ mm=0.75R=0.75×5、锚下控制应力:σyk7、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σA=193905N pk8、千斤顶计算长度:35cm9、工具锚长度:5cm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N束一端的伸长量:1P=0.75×1860×139=193905NX=7.5285m;X=1.396m;X=0.878m 直直曲L=8.8065m)0.35+0.05(=7.5285+0.878+直.L=1.396m曲θ=4°×π/180=0.0698rad曲k X+μθ=0.0015×1.396+0.25×0.0698=0.0195 曲-0.0195)/0.0195=192026.655N=193905×(1-eP p5)=9.89mm 1.95×10×1.396/(139× EΔL= PL/(A)=192026.655pp曲p5)=62.39mm ×10(139×1.95=192026.655PL/(A E)×8.8065/ΔL= ppp直直(ΔL+ΔL)×2=(9.89mm+62.39mm)×2=144.56mm 直曲N束一端的伸长量为: 2P=0.75×1860×139=193905N X=5.6035m;X=1.571m;X=2.665m 直直曲L=5.6035+2.665+(0.35+0.05)=8.6685m 直L=1.571m曲θ=9°×π/180=0.15708radk X+μθ=0.0015×1.571+0.25×0.15708=0.0416 曲-0.0416)/0.0416=189927N×(1-eP =193905p5)=11mm 10×1.95×=189927(A E)×1.571/(139L/ΔL= P ppp曲5)=60.741mm 1.95××108.6685/)(LΔL= P/A E=189927×(139pp直p直(ΔL+ΔL)×2=(11mm+60.741mm)×2=143.482mm 直曲第三章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一、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n根钢绞线束:P=5×σA=969.525kN; P=4×σA=775.620kN,P=6×11p1k2kp σA=1163.43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