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跨学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堂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共分为引入活动、知识探究环节、思维拓展环节和课堂总结四个部分。
一、引入活动(15分钟)1. 主题介绍:通过多媒体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当天课堂要探究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问题引导: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如果有机会穿越时空,你最想去哪个历史时期,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做铺垫。
二、知识探究环节(30分钟)1. 知识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背景。
2. 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阅读指定的文献或资料,互相讨论并总结出相关的观点和问题。
3.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发现和疑问,并与其他小组一起进行讨论和思考。
4. 教师指导:教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建立历史思维的能力,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三、思维拓展环节(30分钟)1. 跨学科思维: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索,例如与地理学、文学、艺术等学科进行联系,并展现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
2. 批判性思维:教师提出一些历史争议或疑问,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创造性思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让学生以历史人物的角色编写对话或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总结(15分钟)1. 小结提问: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2. 学生答问:学生回答问题,并向教师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 思考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策略和能力提升。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素养导向的历史教学设计课件(共78张PPT)

(三)依托阅读分解学习内容,形成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附录3中提供的教学案例,提出学习任务的概念。 我们对学习任务的理解:教师将本单元或本节课内容进 行分解,形成若干核心内容,每一个核心内容即一个学习任 务,若干核心内容构成本单元或本节课体系完整、逻辑严密 的学习任务群。
主题:从唐长安和北宋东京认识唐宋社会及变化 学习任务一:从城市布局认识城市生活变化 学习任务二:从商业和对外交流认识唐宋社会变化 学习任务三:学生眼里的唐宋社会变化
例如,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指向学业质量水 平2的话,那么,问题链设计最终要指向相应学科核心素养 的水平2,同时兼顾水平1。
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如果指向学业质量水平4的 话,那么,问题链设计最终要指向相应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4,同时兼顾水平1、2、3。
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教学目标必须指向学业质量水平 4,那么,问题链设计最终要指向相应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4, 同时兼顾水平1、2、3。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综合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中新课标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不同要求(体现不同 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
2.授课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包括认知起点和选考科目。 3.具体教学内容。
例如,在选择3+1+2的省份,必修内容学习,可以考虑 在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学生选择历史科 的情况,按照水平3、4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
问题链设计,依赖真实历史情境为支撑。 历史情境的创设,依赖有价值的史料资源的支持 史学阅读时,要善于搜集、整理有价值的,反映不同类 型、不同视角、不同立场的丰富史料资源。可以说,没有史 料资源,就没有历史情境,就不可能支撑关键问题的设计。 ——何成刚、夏辉辉:《史学阅读成果转化为教学设计 智慧的路径探析》,《历史教学》2018年第5期。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教学主题设计

'精m m渑t 急史栏目主持人/文欣教学参考基于学浦縫賴巾学历史教学主题设计〇梁小翠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超越教材知识的认识,深人挖掘历史教学主题的深度。
所谓主题教学,是以主题为中心,通过对历史材料信息的提取、课堂架构的重新整合以及立意建构,发展学生历史思维和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开展主题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史料与主题之间的紧密联系,又能在此过程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具体而言,有效的主题教学设计,具备如下实际应用价值。
一、主题教学的实际应用价值1.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和集中体现”。
它注重对人的主体的尊重以及人的终极价值的实现。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教学立意,它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而主题教学设计能把“立 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有机衔接起来。
2. 提升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抓手教学主题是一堂课的中心和灵魂,其恰当与否前夜社会转型的艰难,培养学生要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要有愿以一己之力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的责任担当和宏大理想,要做一个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有德之人。
这体现了高中历史学科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也更体现了升华家国情怀过程中培育历史解释素养的教学目标。
培育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需要历史教师去探寻更有效的实践途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论是在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的课内外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教师讲授与示范、师生共同阅读史料、教师指导学生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所在。
它既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还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取舍与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以教学立意统领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创设教学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尽力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而激发自身创造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为例*以历史价值观培育为核心设计教学过程,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运用符合学生情感和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的核心立意,激发学生对相应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的感悟和共鸣,让历史教学过程的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本文以高中历史必修《文艺复兴》一课为例,试探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历史价值观养成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确立“课魂”,突出重点,解决历史价值观达成的关键问题李惠军老师说过:“富有价值的历史感必然是深沉的,深沉的历史感是一种深刻的感知和厚重的理念。
好的历史课一定要有灵魂。
灵魂是历史课堂智慧的精髓,只有在这个灵魂的驱使下,历史才有深度力量,才有神韵风采。
”[]《文艺复兴》一课的“课魂”毫无疑问是“人文精神”(Humanism)。
学生通过对文艺复兴历史的学习,能否对人文精神的内涵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直接关系到本课历史价值观的达成度。
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必须突出人文精神这一重点。
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设计时要明确一个认识:“人文精神”不等于“人文主义”。
两者有很大的共性,但也有根本的区别。
“人文主义”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对神学束缚的反抗,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而“人文精神”则具有更大的广度和外延,历史上早于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古希腊时期),又伴随历史的发展,成为了超越民族、超过国界,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共识。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不仅仅局限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而要将更具广度的“人文精神”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价值观层面更为准确地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凸显人文精神的历史感。
笔者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创造亚当(局部:神与亚当的手指)》为重要线索,贯穿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分别在导入新课、过渡串联和结尾点题三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对《创造亚当》进行三次解读:●第一次解读:用该图片引出对西斯廷教堂穹顶壁画《创世纪》的分析,以教堂的屏风为界,屏风外(世俗人员)抬头所看到的,主题都是描绘“人的苦难”(《逐出伊甸园》、《大洪水》等),而屏风内(神职人员)抬头所看到的,主题都是描绘“神的奇迹”(如《创造亚当》)。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的变化和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下面我们来看一份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学会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他们学会从各种信息中获取有用的历史知识。
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利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2)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3)通过历史展览、博物馆参观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2.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历史体验和文化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从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开始,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2. 知识讲解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分析。
3. 分组讨论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实地考察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展览、博物馆参观等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加深他们的历史体验和文化意识。
初中历史教案核心素养要求

初中历史教案核心素养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西周的起源和兴盛时期
2. 掌握西周王朝的衰落原因
3. 分析西周王朝与商朝之间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要求
1. 掌握史实:通过学习西周的历史,能够清晰描述西周的起源、兴盛和衰落过程,了解关键历史事件和人物。
2. 理解历史观点: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历史学者对于西周兴衰的看法,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 运用历史知识:能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于西周的兴衰原因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合理的结论。
4. 探究历史问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西周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授课:讲解西周的起源和兴盛时期,介绍西周王室的建立和发展。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西周的衰落原因,引导学生分析西周与商朝的关系。
4.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探究西周的兴衰过程。
5. 总结:指导学生总结西周王朝的兴盛和衰落,形成对西周历史的综合认识。
四、课堂评价
1. 口头表达: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西周的兴盛和衰落过程。
2. 书面表达: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分析西周的衰落原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 讨论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主动性和表达能力。
五、扩展阅读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阅读不同历史学者的观点,对比不同看法,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 研究其他古代中国王朝的兴衰历史,进行横向对比和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的学科之一,历史教育在高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开展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历史素养,成为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时,必须紧密围绕核心素养这一目标来进行。
核心素养是指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素养等。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思维的角度看待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讨论,使学生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认知。
1.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时,应该立足于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要紧密贴合国家的课程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反映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在历史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化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学习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假设你是古代皇帝,你将如何治理国家?”的情境化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感受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个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文中,我们将着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整体教学设计以及历史单元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内容。
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综合表现,其中知识是学科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体现,价值观是知识和能力的内在动力。
在历史学科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知识素养:包括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基础历史知识;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历史文献的阅读方法等知识。
2.历史思维素养:包括历史思维的基本概念、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历史思维的基本能力等。
3.历史情感素养: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背景等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以及对历史学科价值的情感体验。
二、整体教学设计整体教学设计是指将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教学设计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整体的过程。
在历史单元的教学中,整体教学设计应该包括以下要素:1.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要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能力。
2.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需求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安排等,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4.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应当符合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要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三、历史单元的教学设计本文中所涉及的历史单元为“近现代社会的反动和革命”。
该单元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近现代社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能够分析反动和革命两种思潮对社会的影响,并且能够对当代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2.教学内容:以“近现代社会的背景”“反动两极思潮”“革命思潮的台前幕后”“反动和革命的冲突”“革命的成果与教训”等方面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近现代社会的反动与革命历史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阅读与识记历史基础知识为出发点。
学生学情分析
打开学生心扉经常听到有老师感慨:自己的课堂常常是“一言堂”,学生却是“万马齐喑”。为什么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老师的上课内容没有触及到学生的兴奋点,学生自然就不会积极参与课堂。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有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时能拥有一颗童心,尽量与学生保持一致。教师要试着去爱、去学、去关心学生的爱好。关注学生兴趣,打开学生心扉,我们的语文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体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堂教学中
学习内容分析
提示:可从学习内容概述、知识点划分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角度分析
核心素养给了我们一线教师从事教学的许多“预设”,它同样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精彩的“生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应以历史基础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发学生自主地描述历史事实的行为,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站在学生角度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关键,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好历史的保障。怎样才能让历史课堂教学发挥高效的作用呢?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提示:说明本课堂可以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应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描述历史事实的的行为,从而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学重点
1、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学会运用历史事实解决实际问题。2、关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关注学生兴趣
从学生阅读体验出发
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效果。
讲历史核心素养融入课堂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
分层作业题
分小组制定学生阅读相关书目;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个人反思
历史课堂正因为立足于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与历史学习的和谐统一,让学生通过历史教育教学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