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中国旅游教育研究的述评与展望

7 6
1 9 91
3 7
1 9 90
3 3
1 8 99
3 2
1 8 98
4 5
1 8 97
3 4
1 8 95
2 4
1 8 94
2 8
1 8 91
篇数
1 2











注 : 据统计截止 20 数 0 7年 1 0月 1 6日 , 同 下
2 0 01 2 0 00 1 9 99 1 9 98 1 9 97 1 9 96
表 1 历 年 发 表有 关 “ 游 教 育 ” 文 献 数 量 统 计 表 旅 的
20 02
篇 数
时 间
11 0
1 9 95
14 3
1 9 94
19 0
1 9 93
9 8
19 92
随着旅 游业 的发 展 , 中国旅 游 教育 的规 模不 断扩
搜 索 了 1 7 年 一2 0 1 99 0 7年 O月近 3 的所 有 载文 , O年 检 索 论文 82 , 中 1 篇重复 , 1篇 其 2 本文 主 要 是对 8 0篇 0 进 行 统 计 分析 研 究 , 图用 定 量 、 性 分析 的方 法 来 试 定 考 察 国 内旅 游教 育研 究 的状 况 。 国 内旅 游教 育 的研 究几 乎与 旅游 教育 发 展 同步 , 从历 年论 文 发 表 的数 量来 看 , 9 4年 以前 , 内关 于 19 国


文 献 来 源
本 文利 用互 联 网 , 中国期 刊 全文 数据 库作 为信 以
息 统计 源 , 择 “ 游教 育 ” “ 游 人才 ” 为关 键词 , 选 旅 、旅 作

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辽宁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的省属重点高等学校。

她座落于中国北方最开放的海滨城市——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建于1951年8月,1958年7月学校定名为大连师范学院,1960年改为辽宁师范学院,1983年12月更名为辽宁师范大学,并被省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经过45年的努力,学校已形成了学士生、硕士生、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的高等师范办学体系。

目前学校设
【总页数】1页(P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9.28
【相关文献】
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 [J],
2.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J],
3.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简介 [J],
4.《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简介 [J],
5.学科建设搭建科研平台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门史排名

专门史排名

060105 专门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专门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专门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专门史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专门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中国社科院--历史系-- 专门史中国社科院--民族系-- 专门史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历史系-- 专门史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专门史北京联合大学--各专业列表-- 专门史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专门史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 专门史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专门史大连大学--人文学部-- 专门史吉林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专门史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门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专门史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专门史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专门史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上海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上海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专门史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专门史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专业列表-- 专门史安徽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专门史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专门史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门史厦门大学--历史系-- 专门史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 专门史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专门史广州大学--专门史-- 专门史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 专门史暨南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门史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专门史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 专门史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专门史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专门史长江大学--长江大学专业列表-- 专门史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专门史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吉首大学--吉首大学专业列表-- 专门史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政治行政学院-- 专门史景德镇陶瓷学院--专业列表-- 专门史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鲁东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专门史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专门史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专门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业列表-- 专门史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 专门史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门史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专门史西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专门史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博学院-- 专门史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专门史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西北大学--西北史-- 专门史西北大学--中东所-- 专门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专门史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专门史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院-- 专门史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专门史南京艺术学院--社会学院-- 专门史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专门史苏州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专门史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专门史宁波大学--文学院-- 专门史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浙江工商大学--旅游学院-- 专门史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专门史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 专门史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专门史北京联合大学--专业列表-- 专门史。

“玄武”析论

“玄武”析论

过 研 究古代 文 献和考 古资 料来考 证“ 玄武” 出现 的时代 , 用 神话 学对 其形 象 的分 歧进 行 探 索 并
分析 道教 对“ 玄武” 的发展 , 以弥补 学术界研 究的不足 。
关键词 : “ 玄武” ; 龟蛇 ; 北 方神 中图 分类 号 : K2 0 3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1 7 5 1 ( 2 0 1 4 ) 0 1 — 0 1 3 5 — 0 5
观察 天象 , 依 各星 宿形 状 将 星空 划 分成 的“ 苍 龙 ‘ 白 明, 执 衡而 治夏 。其 神 为荧 惑 , 其兽朱鸟, 其 音徵 , 其
虎” “ 朱 雀” “ 玄武” 四个 区域 。
日丙 丁 。西 方 , 金也 , 其帝少昊, 其佐 蓐 收 , 执 矩 而 治
《 史 记 ・天 官 书 》 中 将 四象 代 表 的 星 宿 详 细 划 秋 。其 神 为 太 白 , 其 兽 白虎 , 其音商 , 其 日庚 辛 。北 水也 , 其 帝 颛顼 , 其佐玄冥, 执 权 而治 冬 。其 神 为 分, 并 介 绍各 自功能 , 载: “ 东 宫 苍龙 , 房、 心 。心 为 明 方 ,
龟 与水 的紧密 联 系 , 使 之具 备 了五行 元 素 , 而 五 罄 , 陕西 清 涧 县 出 土 的 龟 鱼 纹 铜 盘 等 , 都 没 有 表 现 四象” 的龟形 象 , 也 没 有 以龟 蛇合 体 的纹 饰 , 这 说 明 行 与 四 方 的搭 配 , 又使龟融 人“ 四象” 。《 楚 辞 ・远 “
部 隆起 , 与鱼 纹 、 龙纹搭配, 表示 水 的世 界 , 古 时龟 作 “ 玄武” 四象 有 所 区别 , 除 了不 具 备 汉 代 四象 各 自所
形象 方 面也 有 不 同 : 汉代 的龙 一 般 为单 为 一种神 物 而 为 人 们 所 崇 拜 , 《 大戴 礼 记 》 有语 : “ 毛 配的颜 色外 ,

清代内务府汉人与满汉融合

清代内务府汉人与满汉融合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081)宁宇清代内务府汉人与满汉融合[收稿日期]2020-0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77)[作者简介]宁宇(1976-),男,辽宁沈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学,东北史。

[摘要]清代内务府汉人来自汉族,数量庞大,隶属内务府,拥有旗籍,地位高于民人。

内务府汉人本身随着入旗渠道不同,身份和地位随着历史演进还有差异和变化。

内务府汉人因为法律身份和经济地位等原因,其民族认同和族群文化在有清一代尤其是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后呈现出反复和多样的变化特征,与此对应的是满族文化也呈现类似的变化,二者从互相影响到趋向融为一体。

[关键词]内务府汉人;满汉融合;满汉关系;民族认同[中图分类号]K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991(2020)03-0120-05doi :10.3969/j.issn.2096-2991.2020.03.018第3期2020年5月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3May.2020以往的满汉民族关系与融合研究,更多关注满洲贵族群体和旗人的汉化问题,很少关注汉人满化与融合问题,如代表目前学界最新进展,专注于满汉关系的论文集《清代满汉关系研究》,其中收录的41篇论文之中,只有一篇是专注于八旗体系内数量庞大的汉人的[1],这些汉人对自己的身份有着与传统的旗人、民人不同的认识。

学界目前对内务府汉人与满汉民族融合的研究专著仅见王钟翰先生论文《关于满族形成中的几个问题》[2]97-108,定宜庄、郭松义、李中清等著《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3]1-268,及定宜庄与邱源媛合作论文《旗民与满汉之间:清代“随旗人”初探》[1]69-77,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论现象及其对策

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论现象及其对策

人才 的专 业化 , 只有 这样 才能 满足 旅游业 对人 才 的特
殊需 要 , 是 旅 游行 业 发 展 对 旅游 人 才 的必 然 要求 , 这
也是 实现 旅 游业迅 速 发 展的 必备条 件之 一 。 此相 矛 与
[ 稿 日期 ]0 00 —2 收 2 1—3 1 [ 作者 简介 ] 谢春山 (9 6 ) 男 , 1 6 ~ ,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 旅游学 院副院长、 教授 、 博士 、 硕士研 究生导师 , 研究方向 : 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 ; 徐 东 北 ( 9 0 ) 男 , 化师 范 学 院 工 商 管 理 系 教 师 , 宁师 范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旅 游 学 院 在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 18 一 , 通 辽

个缩 影 , 也为 旅游业 的发展 提 供 了重 要 的人 力资 源
等 教育 人才 培 养的差 异 化提 出 了较高 的要求 。然 而 , 令人 不 可思 议 的是 , 行教 育体制 下不 同层 次和 不同 现
类 型 的旅 游 高 等院 校 所 培 养 的旅 游 人才 却 基本 上 都 是 同质化 的 旅游 从业 者 。 旅游 高等 院校 既不能 提供 旅
张与师 资 队伍 和教 材 建设 、 旅游 业发 展与 专业认 可 度 和 行业 内就 业 之 间存 在着 较为 严重 的悖 论 现象 , 主要
表 现在 以 下几 个方 面 :
立 以来 , 国旅游 高等教育 已走过 了近 3 中 0个 春秋 。目 前 , 国开设 旅游专 业 的院校数 量 众多 , 我 规模 稳定 , 并
( ) 游 行业 人才 需 求 的多 样 化 与旅 游 高 等教 一 旅
育 人才 培养 的 同质 化
旅 游业 的迅 速 发 展 使 旅 游行 业 所需 的 人 才 日趋 多 样化 , 仅需 要 知识 结构 完备 和专业 素 养 良好 的理 不 论 型 与研 究 型 人 才 , 需 要行 业 经验 丰富 、 更 动手 能力 强 、 业技 巧 高 的 应 用 型 和 实践 型人 才 , 对 旅游 高 专 这

试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试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 二) 混淆 的原 因
第二 , 课 堂教学 多将 旅游 文化 讲成 历史 文化 。 目
前, 在 国内旅 游 教育 界 , 无 论是 本科 层 次 , 还 是专 科 的 旅 游 院校几 乎均 在旅 游 专 业 必 修课 或选 修 课 中开 设 有《 旅游 文化 学 》 课 程 。教 学 过 程 中 有 的使 用 统 编 教
旅 游 论 坛
Tou r i s m For u m
Vo 1 . 6 No . 5 S e p . 。 2 0 1 3
[ 旅 游 文化 研究 ]
试 论 旅 游 文化 与 历 史 文 化 的 关 系 *
谢春 山, 唐 伟, 李 芷逸
(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文 化 旅 游学 院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8 1 )
书 店 收集题 名 为“ 旅 游文 化学 ” 或 内容接 近 、 名称 略有 变 化 的著作 , 约有 4 O余 部 [ 2 ] 。这 些著 作 的 内容 与 体 例 各有 千秋 , 各具 特 色 , 但 遗憾 的是 , 也有 不 少著 作 的
目录和 内容均 和《 传 统文 化 概 论 》 类 著 作 和教 材 呈 现 出高 度 的相似 性 , 有 的几乎 就是 中 国历史 文化 或传 统 文化 的翻版 , 或直 接将 中 国历史 文化 或传 统文 化视 为 “ 旅 游 文化 ” 。
[ 摘
要] 旅 游文化 和历史文化是两个具有不 同内涵和外 延 的概念 , 旅游文化 是 因旅 游活动而产 生和为旅游业所 整合的文
化, 而“ 历史文化” 是 人 类 在 历 史 上 改 造 世 界 和 创 造 世 界 的 过 程 中 所 积 累下 来 的 物质 文 明和 精 神 文 明 的 总 和 . 虽 然 两 种 文 化

推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例

推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例

推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为例作者:徐昭峰,徐松岩,毕德广等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0期徐昭峰1,徐松岩1,毕德广1,董慧霞2(1.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2.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摘要: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进行了数年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此基础上,以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资源,积极开展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权责明确、安全可靠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以学科共建为契机,以项目研究为核心,构建校馆联合、校所联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四位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形成相对完备的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式.关键词: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10-0196-03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2014年教改项目“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UPRP20140775);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WR2014007)阶段性研究成果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前身是博物馆学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和历史学[1].从事博物馆学研究的文博工作者,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博物馆陈列设计、藏品保护与管理等,也必须对陈列的文物有深入研究.而文物的来源是复杂的,包括考古发掘、田野采集、民族学调查、社会调查征集等[2],其中的考古发掘品所占比例又是最大的,所以还涉及考古学,而文物背后都有历史背景,这就是其主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基于此,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以文物学与博物馆学为核心,以考古学为抓手,以历史学为基础,将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块,其中的理论教学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而实践教学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两部分[3].理论教学是基础,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检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实践、为配合课程教学内容为主的考察——课程实践以及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的专业考察和专业实习等.1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是培养具有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相关理论知识体系,能够胜任各级各类文物管理部门、博物馆、考古所、文物与艺术经营单位,以及海关、出版、旅游、教育等相关单位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外,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要使学生获得实践经验技能,以校外实践基地为依托的校外实习和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4].在此基础上,我们以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资源,积极开展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其必要性及价值在于:一是可以将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功能建设、管理方式、人才培养参与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化,增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使实践教学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扩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和规模,实现资源合理整合,探索多元化、组合式的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通过整合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群体和校内外师资力量,优化资源,探索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师与本校优势师资高效配置模式,打造一流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指导教师团队.这对于国内省属高校的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意义.打造独具特色的动力互需、机制互动、效益互利的“三互”产学研合作教学机制,着力培养“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高技能人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促进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保证学生能有效参与实践活动,能顺利完成实践教学计划,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校与实践基地的科研能力,加强两者科研合作,增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通过示范性基地建设探索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一是介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在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机制基础上形成“介入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所谓“介入式”,就是通过校、馆、所的互相介入和渗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互动互利机制.二是模块式实践教学模式,将整体实践教学整合成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三大教学环节,并进而构成以人本位,以模块教学、素质培养为基础,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技术综合应用及创新能力训练三大模块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素质.与考古所和博物馆共同制定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提高其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聘请基地领导和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授、指导教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习实践.2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辽宁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现有校内“辽海博物馆”实践教学基地1处,陶瓷实验室、玉器实验室、传拓装裱实验室、文物陈列实验室等4处.显然,这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所以要开发利用好校外实践基地.辽宁师范大学坐落于中国北方开放城市——大连,具有办好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地域优势.大连博物馆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古代、近代、现代、自然等门类博物馆齐全,有旅顺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等.学院先后与大连地区的旅顺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贝壳博物馆、大连汉墓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与大连日升堂古玩店联合,建立文物鉴定鉴赏实践教学基地;与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省外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考古院所联合,建立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与内蒙古巴林右旗博物馆联合,建立起了实践教学基地.高校方面,与辽宁大学、赤峰学院、朝阳师专建立起了联合互动的实践教学基地;国外与日本富山国际大学、蒙古成吉思汗大学签订了交流协议书,并进行了前期的互访和合作交流探讨.对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经过数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权责明确、安全可靠的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已渐趋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以高校文博专业与地方文博机构联合推进的,通过建设联合科研团队,整合资源优势,将人才培养纳入学科建设,从而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在教学上,以课程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建设.中国文物学通论、中国古代青铜器、博物馆学通论、藏品管理学、中国考古学通论、田野考古学等学科通识课,以大连地区考古院所、博物馆为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形成基本技能训练模块.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国古代陶瓷、中国古代玉器、文物摄影、考古测绘、书画装裱与金石传拓课程,以校内实验室为场地,开展实验教学,形成专业技能培训模块.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写作等以联合科研项目为平台,形成技术综合应用及创新能力训练模块.以重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对象,打造“示范式”实践教学基地.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共同建设“辽海考古实践教育基地”.外派单位东北队近年来发掘了包括大连长海县小珠山遗址、吴家村遗址、洪子东遗址等多个遗址,成立中国岛屿考古研究中心,其发掘中多学科交叉理念的运用在全国海岛考古中居于领先地位.学院为此指派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东北队则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实践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通过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基地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加强组织合作建设,明确管理体制与职责,加强指导、监督、检查,推进基地的建设与改革.基地双方教学人员要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修订实习指导书、实践教学教材,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利用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技术与环境优势,提升学生培养水平.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设计与制定具体的实习、实践计划,结合课程实践、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确定实践的时间、内容、形式、方法和考核评定标准.双方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定期检查、学年评估,对合作项目的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检查,不断提升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从2011年双方开始合作至今,共培养了4届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在此基础上,以基地共建的方式,正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为期5年的联合发掘辽东半岛石构墓葬的计划,该计划2014年已正式启动.该计划的正式实施,不仅可解决本专业的田野考古实习问题,还在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的申报上实现互利双赢,推动基地的“示范式”建设.3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收获和展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实践教学工作成果显著,已基本建成校馆联合、校所联合、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四位一体”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在文物考古研究所方面,已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建立了实践基地;在博物馆方面,已与旅顺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大连现代博物院、大连贝壳博物院、巴林右旗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建立来实习实践基地;在校际方面,已与辽宁大学、赤峰学院、朝阳师专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文物鉴赏单位方面,已与大连市古玩城日升堂古玩店联合,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与这些联合单位就人才培养、实习、参与博物馆展览、博物馆观众调查等方面进行互动,真正他们纳入到我们的专业教学中来.在考古实习方面,2006年成功地进行了赤峰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址的发掘实习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试点单位翁牛特旗的普查实习.2010年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南水北调河南段荥阳晏曲宋代遗址.2012年至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队在大连长海县广鹿岛教学实践基地进行小珠山、洪子东、吴家村等遗址的发掘和资料后期整理实习,并为最终编写报告做准备.2012年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发掘了广鹿岛门后遗址.2012年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许皇后陵北侧路段汉代遗址.2013年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西安市创意谷住宅区100余座汉唐墓葬.2014年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发掘大连鞍子山积石冢,相关报道已见诸报端[5].这些合作成果包括已发表的简报2篇[6-7],即将发表的简报1篇[8],其他的相关成果也会陆续发表.与辽宁大学、赤峰学院、朝阳师专等校校合作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了对外交流,扩大了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升,学生在考研、出国、就业等方面有了突破.学生的考研率在2012年曾达到60%以上的高位,连年向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输送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成功申请了诸如日本九州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等继续深造的机会.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6.〔2〕王宏钧.博物馆学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40-146.〔3〕刘俊勇,徐松岩.博物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8-71.〔4〕刘俊勇.高等学校博物馆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以辽宁师范大学博物馆学专业为中心[J].博物馆研究,2008(2):18-21,77.〔5〕辽宁鞍子山积石冢出土罕见牙璧[EB]./shuhua/2015-03/26/c_12 7622519.htm.〔6〕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河南荥阳市晏曲宋代遗址发掘简报[J].四川文物,2014(5):14-25.〔7〕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西安南郊黄渠头村金墓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14(5):29-31,50.〔8〕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大连长海广鹿岛门后遗址发掘简报[J].待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
学院实行多层次办学,在招收历史、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同时,拥有旅游管理、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及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旅游)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自1988年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此外,还招收历史专业和旅游专业函授本科生,旅游专业自考专科生、本科生。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是辽宁省自
学考试旅游专业本科、专科双主考院校。

目前,在校生有研究生、
本科生、函授本科生、自考学生12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势头强劲。

旅游与历史两个系各自独立发展而又优势互补。

现有教职员工46人,其中专业教师37人,含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12人、助教2人。

具有博士学位
者7人,硕士学位者33人。

学院始终把科研作为办学之本,教师科
研成果辉煌,20年来,全院教师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教材)120
余部,公开发表论文近千篇,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
头人。

学院重视加强和国内外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派教师去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德国及我国台湾等地访学,并多次邀请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台湾的学者来院讲学,与之建立了经常性
的'联系,还先后聘请了美国、加拿大的学者来院担任旅游管理专业
的英语教师。

此外,与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
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院校保持长期往来,或共同培养
研究生,或相互访学交流。

同时,学院还与省市旅游局密切合作,
共同培训导游员、饭店经理、旅行社经理等专业人才。

此外,学院
还是中国旅游协会会员单位和辽宁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
单位。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发展中的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正雄心勃勃、信心百倍地争创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