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心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偶然间读到了稻盛和夫的《心法》这本书,没想到它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有些迷茫和困惑的内心世界。
一开始,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毕竟,市面上关于成功学、心灵鸡汤的书籍多如牛毛,很多都是翻了几页就被我扔到一边,再也不想碰了。
但这本《心法》不一样,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空洞无物的大道理,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了稻盛和夫先生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稻盛和夫先生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人生的目的在于努力纯化和净化自己的心,从而拥有美好的心灵”。
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刻,直到我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好好打扫一下房间。
我的房间平时总是乱糟糟的,东西到处乱丢,每次想要找什么都得翻半天。
那天,我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这个状况。
我先从整理书架开始,那些堆得乱七八糟的书,有小说、传记、专业书籍等等。
我一本一本拿起来,擦拭上面的灰尘,然后分类摆放。
有些书已经很久没碰过了,再次看到它们,让我想起了当初买下它们时的心情。
接着是整理衣柜,我的衣服也是塞得满满的,很多衣服已经很久不穿了,但一直放在那里占地方。
我一件一件地拿出来,决定哪些要留下,哪些要扔掉。
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因为每一件衣服都好像带着一段回忆,让我有点舍不得。
整理抽屉的时候,更是发现了一堆不知道什么时候放进去的杂物,有旧的手机壳、过期的优惠券、断了的笔……我一边清理,一边忍不住吐槽自己:“怎么能这么乱啊!”就在我累得腰酸背痛,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稻盛和夫先生说的那句话。
我这整理房间,不就是在纯化和净化自己生活的空间吗?如果我连自己的生活环境都不能整理好,又怎么能谈得上拥有美好的心灵呢?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坚持下去。
几个小时后,当我终于把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的时候,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
我坐在整洁的房间里,心情格外舒畅。
通过这件小事,我深刻地体会到,纯化和净化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可以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心法读后感

心法读后感
"心法"是稻盛和夫所著的一本书,讲述了企业经营和个人成长的基本原则和思考方式。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对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哲学深感敬佩和认同。
稻盛和夫认为,平凡人若是辛勤努力,并怀着正确的态度和追求成功的热情,的确要比有才华的人甚至是天才获得的成就要大。
这种观点与我一直以来所秉持的"天道酬勤"的信念相符,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的重要性。
稻盛和夫还提出了"思维方式"在个人成长和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错误的思维方式能让整个人生或工作的结果变成负数。
这种观点让我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也让我尝试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矫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和思维习惯。
此外,稻盛和夫的"简单是人生与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的思想也让我深受启发。
他认为,事物的本质往往很单纯,越是看起来复杂的事物,越应该从更单纯的角度重新检查。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也让我尝试在生活中保持简单和纯粹,不让自己陷入繁琐和复杂的事物中。
总结起来,"心法"这本书让我对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很多启示和帮助。
我认为,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哲学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普遍适用性的思想,值得每一个人去学习和思考。
《心法》读后感

《心法》读后感《心法》是一部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巧妙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读完这本书,我被其中蕴含的智慧所折服,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在书中,主人公江涛是一个智慧与勇敢并存的人物。
他在波澜壮阔的人生旅程中,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凭借智慧和毅力战胜了一切恶势力。
作者巧妙地将江涛的心路历程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这本书的价值之一在于揭示了成功的心法。
在江涛的经历中,他不断累积智慧和经验,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逐渐成长为一个智慧超群的人物。
他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都给了我巨大的启示。
我们应该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思索,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自己,并找到成功的道路。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深处的阴暗面和欲望,在面对各种诱惑和选择时,我们常常陷入矛盾和困惑中。
江涛在书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他曾经犯下错误,但他从中汲取教训,不断反思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无完人,我们要善于反省和自我修正,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总的来说,读完《心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远的意义,震撼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
它告诉我,人生是一场长途旅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
同时,它还提醒我要保持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见识,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相信,《心法》将会一直引领着我前行的脚步,成为我坚持不懈的动力源泉。
读完《心法》,我受益匪浅。
相信这本书也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启迪和思考。
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法,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偶然翻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心法》,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书籍,没想到却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了一场轻松而深刻的对话。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他说:“人生的目的在于努力纯化和净化自己的心,从而拥有美好的心灵。
”这句话初听似乎有些抽象,但当我仔细回想自己的经历,却发现它无比贴切。
就拿我曾经的一次工作经历来说吧。
那时候,我在一家小公司里上班,负责一个重要项目的推进。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看起来顺风顺水,团队成员们也都充满了干劲。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问题开始接踵而至。
客户的需求不断变更,预算也越来越紧张,团队内部还出现了一些小摩擦。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陷入了焦虑和烦躁之中,每天都觉得压力山大。
有一天,我因为一个小细节的问题和同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回到家后,我疲惫地瘫倒在沙发上,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无奈。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想要放弃这个项目。
就在我陷入绝望的时候,我想起了稻盛和夫先生的那句话——“拥有美好的心灵”。
我问自己,我现在的心态美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于是,我决定调整自己的心态。
第二天上班,我主动向那位同事道了歉,并和他心平气和地沟通了我们之间的分歧。
我不再把客户的变更需求看作是麻烦,而是当作提升自己能力的机会。
当预算紧张时,我不再抱怨,而是积极地寻找节省成本又不影响质量的方法。
我努力让自己的心变得平静和积极,不再被外界的困难所左右。
慢慢地,情况开始发生了转变。
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大家一起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最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项目,还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赞扬。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心态的重要性。
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说的,心是一切的根源。
当我们拥有一颗美好的心,能够以积极、善良、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那些困难似乎也不再那么可怕了。
再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排队等待的情况。
稻盛和夫《心法》第一章读后感

稻盛和夫《心法》第一章读后感在翻开稻盛和夫的第一章时,我原本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却没想到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进去。
这一章里,稻盛和夫先生所阐述的那些观点,就像是一道道光,照亮了我内心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角落。
他说,人生的目的在于磨练灵魂。
一开始,我对这句话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受,心想,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于高深和抽象啦?但是,当我回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些事儿,突然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就拿我去年参加的那次马拉松比赛来说吧。
报名的时候,我那叫一个雄心壮志,觉得自己肯定能轻轻松松跑完全程。
可真到了训练的时候,才发现这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去跑步,一开始跑个几公里就气喘吁吁,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那时候,我无数次想过放弃。
心里就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别跑啦,这么辛苦干啥,在家睡大觉多舒服。
”另一个却说:“不行,既然报名了,就得坚持下去,不能当逃兵。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直到比赛那天,站在起跑线上,看着周围那么多充满活力的选手,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开跑之后,一开始我还能跟着大部队,可没过多久,我就渐渐落后了。
每跑一步,都觉得像是有千斤重担压在腿上。
汗水不停地流,模糊了我的眼睛,喉咙干得好像要着火一样。
就在我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稻盛和夫先生说的“人生的目的在于磨练灵魂”。
我问自己,难道就这么轻易放弃吗?这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挑战,如果连这都克服不了,以后还能做成什么事儿?于是,我咬着牙,一步一步地往前跑。
路边的观众在给我们加油助威,每一句“加油”都像是给我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当我终于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一下子瘫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但心里却充满了自豪。
通过这次马拉松的经历,我好像有点懂了稻盛和夫先生说的话。
这场比赛,不就是对我灵魂的一次磨练吗?在这个过程中,我克服了懒惰,战胜了恐惧,学会了坚持。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一)《心法》是着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所写的一本哲学类书籍,它相比其他哲学书籍而言更加通俗易懂。
现在来谈谈我读完此书的感悟。
此书认为,所谓科学,不过是“现阶段所认知的范围内的事实”。
它既不可能正确地解释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真实。
对此我非常赞同,因为人类社会在不断地高速发展中,对某一事物的理解会越深刻,有可能会推翻之前所坚信不疑的观点。
所以,我认为在哲学这一范畴,是没有绝对正确的观点的,不同的人的理解或许会产生偏差,但是,只要我们的理解足以让我们怀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拥有正确的人生方向,那么就可认为这种理解是可行的。
因此,在上述这一结论的延伸之下,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接受稻盛和夫在其他问题上所提出的新颖的见解了。
在现代科学的推广之下,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出生是偶然的,是父亲的精子与母亲的卵子随机结合所产生的生命。
虽然这结论很容易接受,看上去也很正确,但是如果人的出生只是偶然的产物的话,难免会有人觉得自己只是“偶然的产物”,即出生也好,不出生也罢。
这种消极想法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有害的,所以换一种思维,即认定或假设人的出生为“必然”,那么就会产生提升我们人生价值的愿望。
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的观点,我们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
因此,哲学是与科学极为不同的,它能让我们思考的角度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同时,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相信宗教了。
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大多数学生都是崇尚科学的,认为相信宗教是迷信的表现。
然而,宗教的目的只是宣扬一种信念,当一个人没有内心的寄托时,就可以借助相信宗教而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认为“神”会保佑自己。
我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与其让一个人迷失生活方向,终日浑浑噩噩地度过,还不如让他信仰宗教,获得内心的安宁。
只要把握好信仰的尺度,做到不迷信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本书的主旨是“利他”,即做什么事都要考虑他人的利益。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的心法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偶然间翻开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心法》,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商业巨著,却没想到它像一位亲切的老友,用平实的话语讲述着人生的真谛,让我沉浸其中,收获颇丰。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他强调的“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一开始,我对这句话并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心想,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于理想化了?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的琐事奔波,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什么心性和灵魂的提升呢?但是,当我仔细回想自己经历的那些事儿,还真就咂摸出一些滋味来。
就拿我之前工作的一段经历来说吧。
那会儿我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公司规模不大,但是事儿却不少。
我的顶头上司是个特别严厉的人,对工作的要求简直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有一次,我负责一个项目的策划方案,熬了好几个通宵,自认为已经做得尽善尽美了,满心欢喜地交了上去。
可没想到,上司看了之后,把方案扔在桌子上,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批评,说这里逻辑不通,那里数据不准确,总之没有一处让他满意的。
当时我那个委屈啊,心里直犯嘀咕:“我都这么努力了,你怎么还不满意?”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我真想撂挑子不干了。
可冷静下来一想,不行啊,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
于是,我强忍着委屈,按照上司的要求,重新修改方案。
那几天,我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泡在这个方案里,不停地查阅资料,请教同事,反复琢磨每一个细节。
当我最终把修改好的方案再次交给上司时,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说了一句:“这次还不错。
”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经历虽然痛苦,但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明白了,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指责,不能一味地抱怨和抵触,而是要把它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
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说的,人生就是一场磨炼灵魂的旅程,只有经历了这些挫折和困难,我们的心性才能得到提升。
还有一次,公司里来了一个新同事。
这个同事性格特别开朗,跟谁都能打成一片。
相比之下,我就显得有些内向和孤僻了。
心法第十章读后感

心法第十章读后感
这一章啊,给我最直接的感觉就像是和一位超级智慧的长者在促膝长谈,他把那些深刻又晦涩的道理,用一种很实在、很贴心的方式娓娓道来。
里面的观点就像一把把小钥匙,试图打开我心里那些对世界认知的小锁头。
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很多日常里被我忽略或者误解的东西。
比如说,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前我可能就是皱着眉头,想着怎么能赶紧躲开。
但是这一章读完,就好像有人在我耳边轻轻说:“那些磕磕绊绊的东西,说不定就是来给你送宝藏的小怪兽呢。
”就像是游戏里的关卡,每过一关,你就能拿到新的装备,变得更强。
这种看待问题的新视角,让我觉得那些烦恼似乎也没那么讨厌了,反而有点像是隐藏着惊喜的神秘包裹。
还有啊,这一章里提到的关于人性和道德的部分,就像一面镜子。
我在看的时候,不自觉地就把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放到镜子前照一照。
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原来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呢。
但同时又觉得很庆幸,就像是在迷失的小路上突然找到了一个路标,知道自己该往哪儿修正方向了。
我感觉这一章像是一道美味的精神食粮,在我脑子这个“小餐厅”里留下了很独特的味道。
让我对生活、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一种全新的感悟。
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东西,而是像一颗小种子,种在了我的心里,慢慢地开始生根发芽,以后肯定会影响我对待世界的态度和做出的各种选择。
这一章读得很过瘾,就盼着接着看后面的内容,继续被这种智慧洗礼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法》读后感
肖进松
先且抛开国籍不说,我对日本人稻盛和夫还是充满好感的,就像,我对卖国贼汪精卫也同样咒骂那样,毕竟,世界大了,什么鸟都有。
毫无疑问,稻盛和夫的哲学是值得批判性肯定的,无论是《心法》、《活法》还是《干法》都阐述了一个根本性问题,那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
《心法》一书通过21个章节的阐述,从起章“关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到终章“我走过的人生道路”,全书围绕意识、欲望、科学、自由、命运、逆境、勤奋、死亡、知足…等角度,稻盛和夫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进行了梳理总结,虽然他说对于哲学,他是门外汉,但事实上,《心法》本事就是哲学。
看似高深的人生哲学,通过稻盛和夫朴实的语言、通俗的例证,变得浅显易懂,引人深思,令人反省,值得一读,但同时,我又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书中所言“灵魂轮回转世”一说是批判的,可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现世为人处世哲学的肯定,这就像我们清明时节去扫墓,扫的恰恰是我们的心灵,传承孝道,寄托哀思。
其实,无论稻盛和夫所言的“某种伟大之物”和那个灵魂世界是否存在,都于《心法》一书无碍,“瑕”不掩瑜,稻盛和夫皈依佛法,佛法终归是想引人向善的,对人、对这个社会都是有益而无害的,高尚的信仰,都有其共通之处。
窃以为,人活一世,应该努力做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能够留下好的名声,这辈子就算没有白活。
这与稻盛和夫倡导的“在有生之年,为社会为世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就是说,活着的时候做过多少好事善事,这才是万人共通的灵魂的价值。
”不谋而合,提升人性、磨炼灵魂,塑造高尚的人格,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的。
《心法》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鸡汤”的成分,但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碗汤,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够教会你如何去熬汤,摘录如下以结此文。
那么,为了磨砺人格,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请容我反复强调:
第一,为他人尽力。
要努力去思考如何为社会尽力——就是“布施”;
第二,第二,戒勉自已、抑制利己之心——就是“持戒”;
第三,第三,忍受诸行无常、波澜万丈的人生——就是“忍辱”;
第四,第四,全身心投入工作——就是“精进”。
我认为,关键就是要通过这四项去提升人们的人格。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是释迦牟尼在2500年前就倡导的,目的在于塑造人格,引导人们踏入悟境。
我相信,不管是否信仰佛教,这四条作为普通人的生存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实践。
写于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