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什么?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发挥。

从古代到现代,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吧!一、政治方面1. 推动民主进程人民群众是民主进程中最重要的推手。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比如,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通过对抗贵族和暴政统治,最终推翻了绝对君主制,建立了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制度。

2. 参与政治决策人民群众是政治决策的主体,也是政治参与的主体。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人民群众通过选举、投票等途径来参与政治决策。

同时,在某些重大事件中,人民群众的观点和意见也会被政治领导层所重视。

3. 维护国家稳定在国家面临内外威胁的时候,人民群众的团结和爱国精神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

比如,抗日战争中,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血汗和生命为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坚定了民族意志,为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济方面1. 推动经济发展在经济建设中,人民群众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心。

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指导下,人民群众通过劳动生产、创新创业等多种途径,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比如,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广大农民和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了国家的快速发展。

2. 维护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是维护民生福祉的基础。

通过消费和投资,人民群众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同时,保障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众的义务和责任,比如,支持国家的医疗、教育等公共事业,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等。

三、文化方面1. 传承文化遗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传承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责任。

从传统的歌曲、舞蹈等文化形式到现代的文学、电影等,人民群众始终是文化传承的主体,通过代代相传,保存和积累文化遗产。

2. 促进文化繁荣文化的繁荣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
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 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 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是人民 群众的主体。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
造世界历史、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根 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 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普通个人的作用
1、普通个人作用的表现 (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参与者 (2)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 来的 (3)在现代普通个人可能对历史发 展产生“超常性影响”
普通个人的作用
做 出 伟普 大通 的个 事人 情也 来可 以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
毕升 瓦特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 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
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英雄史观:少数英雄人物 及其主观意志创造历史
(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 发展的前提
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 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 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只有把人看 做是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及其活 动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的主人 创体民 造,群 者是众 社是 会实 历践 史的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因而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按照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的大小,个人可以 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
A.认识根源: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 夸大英雄人物作用 B.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水平较 低,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得不到 充分发挥和应有承认 C.阶级根源:剥削阶级的思想家为了 维护本阶级利益,用英雄史观为自己 服务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

人民群众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但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主体,都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

我认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正是劳动人民提供了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的、科学的和艺术的生活,才能正常进行。

所以,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这是最简单、最明显的事实,也是最根本、最主要的事实。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方面抹杀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不过是剥削阶级的偏见,是同历史的真实情况背道而驰的错误观点。

明代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总结了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特别是药物经验,是由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完成的药物学巨著。

西汉后期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和饲养经验写成的。

这说明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这些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和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反动统治的秩序,有力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说明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工农劳动群众始终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加速了历史向前发展。

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1. 人民群众的力量说到历史,咱们常常会想起那些响当当的英雄人物,比如伟大的领袖、勇猛的将军,没错,他们确实功不可没,但往往忘了,真正推动历史车轮滚动的,还是咱们普通的人民群众。

那些埋头苦干的农民、辛勤工作的工人、甚至是默默无闻的小商贩,他们就像是历史大潮中的小水滴,虽小却能汇聚成江河,奔腾不息,冲刷出大千世界。

你想啊,历史上无数次的重大变革,像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事件的背后,有多少普通人的辛勤付出啊!老百姓们为了保家卫国,夜以继日地奋斗,有的甚至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了出去。

可见,人民群众的作用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而是真真正正地扎根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 人民群众的声音2.1 群众的智慧另外,人民群众的智慧也不可小觑。

你瞧,古时候那些智者常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其实这话一点都不假。

当一个个普通人聚集在一起,他们的意见和想法碰撞在一起,就像火星撞地球,能迸发出无穷的创意和智慧。

你看看那历史上著名的“乌鲁木齐模式”,不就是把群众的智慧汇集起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吗?历史上不少伟大的决策,往往都是来自于基层的反馈。

那些听民声、聚民意的领导,常常能更好地了解人民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

要知道,人民的声音就像是大海中的潮水,潮起潮落之间,映射出的是整个社会的脉动和方向。

2.2 群众的团结再说说群众的团结吧,这可是历史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众志成城,这四个字谁都听过,真正做到的可是要靠每一个人一起努力。

历史上,无论是反抗外敌侵略,还是推动社会变革,团结一致的群众总能创造出奇迹。

记得那些年,在广场上挥舞着标语、唱着口号的人,虽然每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大家齐心协力,真的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想想看,在一些关键时刻,若没有人民群众的齐心合力,很多事情可能就不会那么顺利地推进。

比如,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纷纷投身到市场经济中,结果在那片沃土上,开出了无数美丽的花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 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现实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 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 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 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 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
___《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恩格斯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历史活动 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 着的群众”。
这两种观点集中反映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 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主要分歧。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1.民本论,唯意志论,宿命论 2.唯心史观两个主要缺陷
(1)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 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注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 程相一致的。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 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经济条件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有着 首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群众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的 是社会 物质财 富的创 造者
丰收图
人民群众的作用
编钟
人民 群众是 社会精 神财富 的创造 者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 群众是 实现社 会变革 的决定 力量
秋收起义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一) 党的群众路线及其内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l]孟轲说:“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 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这一观点彻底否定了唯心主义历史观中"英雄创造历史"的错误观点,科学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正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物质产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

无论是农业文明时代的粮食生产,还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大规模工业生产,都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汗水。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同样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语言、文字、艺术、科学等文化成果,都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劳动。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等,直接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

即使是那些被冠以"精英文化"的成果,也往往植根于民间文化的沃土,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养分。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制度的变革,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如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等,都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完成的。

人民群众通过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上层建筑的变革,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不仅创造历史,而且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种动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生产力发展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他们通过劳动创造,不断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技能,积累生产经验,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在科技革命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产业工人等群体,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民群众会通过各种方式要求变革。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惟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变革、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

《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

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和决定性因素。

他们是
社会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主动力量。

在历史的洪流中,人民群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历史
上的众多革命运动和社会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无论是古代的农民起义还是现代的社会革命,人民群众都是推动力量。

他们通过集体行动、示威抗议、罢工运动等方式,促使社会改革的推动,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社会稳定的作用。

他们能够
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社会的稳定。

在社会危机和混乱时期,人民群众能够团结一致,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秩序。

他们的支持和参与使得社会得以恢复正常秩序,稳定社会环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发挥着舆论引导的作用。

他们的声音、
意见和要求,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念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和传播,塑造着公众舆论,促使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决策者更加关注民生、回应民意。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是社会
进步的动力源泉,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正确对待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学习感悟
----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谈到群众路线的问题时,语重心长地引用了一句古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语出唐太宗“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

此言的画龙点睛之处在于,它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群众具有改变乾坤,创造历史的无穷力量。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我们的一切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是由人民谱写的,个别人物能够加快或者减慢历史发展的速度,但是不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西楚霸王项羽固然有万夫不挡之勇,但其逆天而行,阻碍了历史前进的潮流,最终还是在人民群众的四面楚歌声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民族英雄林则徐纵使大义凛然虎门硝烟,但个人的力量如螳臂当车,仍没有力挽狂澜挽救清政府于危难之中。

民族之魂,铁骨铮铮的鲁迅先生目睹国民的软弱姓后毅然弃笔从戎。

他写诗,写书,写散文,但却不能书写气象非凡的历史长卷,他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却不能阻挡中华民族近代的悲惨命运。

所以说,英雄人物固然是民族的脊梁,但他们只能是历史的当事者、发起者或策划者,不可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历史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他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因此,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纵观世界历史,法国大革命、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五四运动等群众运动无不印证着一句话--历史是靠人民来演绎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本世纪初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许多国家陷入经济低迷时期。

但中国在此时却依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惊叹。

是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天才智慧的金融精英们,是运筹帷幄的商业大鳄。

但美国《时代》杂志却给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中国工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农民工。

他们认为中国能迅速走出金融危机,其最大的功臣就是农民工。

在我国,农民工占了人口的几亿。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众力量。

他们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外出打工。

他们没有知识,没有技术,只能靠出卖廉价的劳动力换取生活的资本。

于是,他们只能做地盘工人,保姆,维修工和各种临时
工。

正是因为他们,我国的城市建设才得以快速发展。

此外,农民工打工所赚的钱,大部分被用在了农村里,这拉动了农村消费,推动了农村建设的发展。

可以说,农民工凭着廉价的劳动了,默默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农民工在支撑着中国的经济,中国才得以在金融危机中昂首向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说来,在于他们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因而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从生产的结果看,人类无论从事任何社会活动,首先都要有衣、食、住、行等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人类如果不首先获得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就根本不能生存,更谈不上从事政治、司法、科学、艺术等其它任何社会活动,当然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

与动物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可以直接取自自然不同,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资料都是物质生产劳动创造出来的,都是生产的结果。

从生产的过程看,劳动群众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整个社会历史的进步。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一切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们从事精神活动的物质前提,没有劳动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其他物质设施,便没有社会的精神活动。

其次,劳动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最终的源泉。

科学文化知识本身是劳动群众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再次,人民群众还直接参加的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虽然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然而按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表现的进步作用,是应当归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的,他们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成果,也应该包括在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当中。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不仅在社会发展的量变时期以辛勤的劳动创造物社会的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在社会发展的质变时期即社会革命时期以历史主动性推动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飞跃。

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层建筑的革新,整个社会制度的新旧更替,都是由人民群众发动的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际上都是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摧毁那些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
显着标志。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

这就要求我们党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建立融洽和谐的群众关系。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共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为什么能在犯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重错误后还能得到人民支持?……这一个个“问号”的根本就在于:党始终不懈地树立群众观点。

一是依靠人民群众。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变革,最终也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

因此,毛泽东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他坚信,“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而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甚至连帝王李世民也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历史规律,所以他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现实的惨痛教训也同样验证了上述道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清正廉洁大潮冲击下相继落水没顶的一批贪官污吏,他们的蜕化变质和违法犯罪,多半都是从脱离人民开始的,直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遭遇“覆舟”的灭顶之灾!唐太宗“载舟覆舟”之说的糟粕,在于他把一个帝王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为天经地义的绝对统治与被统治的“舟”与“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统治者与群众的关系,他只是把自身与其朝臣的关系视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鱼水关系。

他曾不加掩饰地对其下属说;“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可悲的是,他并没有如愿以偿。

嗣后继位的大唐君主终究还是脱离了人民,直至一艘凌驾于“水”面近三百年之久的大唐帝国之“舟”,在“载舟”的农民起义怒潮中终究未能逃脱“覆舟”的厄运!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大势,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风险,我们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

只要我们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善始善终地继承和发扬党的革命传统,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鱼水关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