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资源评价
风景资源评定报告

风景资源评定报告一、概述本次评定的目的是对特定的风景资源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质量和价值,为后续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风景资源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观赏、文化、科学和生态价值的景观资源。
二、评定方法本次评定采用了综合评价法,即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得出风景资源的整体质量和价值。
具体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了解风景资源的类型、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资源分析:对风景资源的自然属性、文化内涵、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估。
3.专家打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风景资源进行打分,以量化评价风景资源的质量和价值。
4.综合评价:根据专家打分结果,结合资源调查和分析结果,对风景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三、评定结果经过综合评价,本次评定的风景资源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观赏、文化、科学和生态价值。
具体评定结果如下:1.自然因素:该风景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山峰、峡谷、瀑布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人文因素:该风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古建筑、石刻等,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3.生态价值:该风景资源具有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4.旅游价值:该风景资源具有较为优越的旅游条件,如交通便捷、服务设施完善等,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四、建议措施根据评定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加强保护:加强对风景资源的保护,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
2.合理开发:在保护的前提下,对风景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发挥其综合效益。
3.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风景资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持续利用和发展。
4.推广宣传:加强对风景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旅游。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黄山景区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黄山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
首先,黄山的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风景而闻名于世。
山上奇松巧石林立,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和景点,如迎客松、卧狮石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山的云海景观,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在好天气的时候,云海蔚为壮观,宛如仙境一般。
此外,黄山温泉资源也十分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疗养价值,被誉为“东方瑞士”。
其次,黄山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黄山以世界文化遗产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古文献保护区。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古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黄山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庙宇遗址,如慈光阁、玉屏楼等,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雕刻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而且,黄山还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俗文化,比如"黛螺贝雕"和"绣球社火"等,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再次,黄山的旅游配套设施非常完善。
景区内有多家星级酒店和度假村,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宿和休闲环境。
同时,黄山还有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场所,如山地自行车、滑草等,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游玩方式,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黄山的交通非常便利,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如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使得游客能够轻松到达景区。
总的来说,黄山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旅游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是一处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地方。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际游客,都能在这里享受到宜人的环境和丰富的旅游体验。
风景旅游地环境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风景旅游地环境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风景旅游地是指因其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地区。
环境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是对这些地区进行综合评估,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们的资源。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风景旅游地环境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景观的评价与保护自然景观是风景旅游地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评价这种资源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清新度、自然度、景观多样性、地形和水源的生态可持续性等。
而在开发利用自然景观时,重要的是要避免对其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如限制开发区域、加强环保法规、控制游客数量等,以确保景观长期保持原始和美丽。
二、文化景观的评价与保护文化景观是指因其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地区。
评价这种资源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传统特征的完整性、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环境卫生等。
而在开发利用文化景观时,需要避免对其进行过度商业化和破坏。
因此,需要重视文化资源的保护,建立保护机制,并配备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护。
三、旅游设施的规划与建设旅游设施是指游客在旅行中所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如餐厅、卫生间、景区设施等。
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时,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例如游客数量、设施类型、安全、交通状况、环境影响等。
建设方案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环境选择不同的设施类型,并充分考虑旅游景区的特殊环境和文化背景。
四、营销策略的制定与推广营销策略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明确游客群体的特点、需求和消费能力,了解其他旅游地的竞争情况,并进行适当的市场分析和定位。
在推广旅游地时,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并建立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风景旅游地的环境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评价时需要考虑自然和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规划和建设旅游设施时需要考虑游客群体的需求和环境要求,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市场分析和定位。
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和景观营造研究

(2)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特色性。泰山景观的多样性和特色性是其独特的 魅力之一。在规划时,我们要注重保留和培育各种特色景观,如石坞松涛、云海 玉盘等自然景观。
(3)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泰山作为旅游胜地,需要合理利用其旅游资源。 在规划时,我们要根据旅游市场需求和资源特点,合理布局旅游线路和设施,提 高旅游体验和效益。
一、泰山景观资源评价
1、评价指标体系
在对泰山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时,我们采用综合评价层、项目评价层和因子评 价层三个级别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层主要包括景观资源质量和开发利用条 件两个方面。项目评价层包括自然、人文和服务景源三个指标。在因子评价层, 我们对自然景源进行美景度、特色性、整体性、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环境耐受 力、环境容量、经济价值等八个方面的评价。
2、景观营造措施
为了营造优美的泰山景观,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生态保护。加强对泰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生态 保护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3)加强景区管理。加强对泰山景区的管理,制定严格的游客管理制度和 景区规划制度,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景区环境。
感谢观看
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评价 和景观营造研究
目录
01 一、泰山景观资源评 价
03 三、结论
02
二、泰山景观营造研 究
04 参考内容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古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被誉为“五 岳之首”和“天下第一山”。泰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精神家园和东方文化的缩影。通过对泰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评价和景观营造 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
风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景区的景观质量、生态 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案例分析
该景区资源丰富,景观质量高,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生 态价值。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游客数量过多 、景区管理不规范等。
案例二:某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与评价
调查目的 调查内容 评价方法 案例分析
设立专门负责风景资源管理的机构,负责 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确保资源的合理利 用和保护。
制定和完善风景资源管理法规,明确资源 利用和保护的权责,规范相关行为。
建立风景资源监测系统
推广风景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
建立和完善风景资源监测系统,定期对资 源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及时掌握资源 状况和变化情况。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风景资源的认 识和保护意识,倡导可持续利用理念。
提高公众参与度
加强公众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 与风景资源的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 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利用风景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实现资源 利用和保护的良性循环。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
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风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 方法,提高风景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科 技水平。
实地调查
按照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调查, 记录数据和信息,拍摄照片和 视频等。
编写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编写调查报告, 包括文字描述、图表和数据等。
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收集 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属性,可以分为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 源。自然风景资源包括山岳、水体、动植物景观等,人文风 景资源则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景观、民俗文化等。
九峰山风景区风景资源美学评价

九峰山风景区风景资源美学评价
九峰山风景区是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其风景
资源得天独厚,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美学评价如下:
1.自然美学:九峰山位于青山绿水之间,山势高峻,山川奇特,飞瀑
流泉,茂林修竹,自然风光壮美,具有高度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自
然美学上,九峰山风景区展現出了中国南方山水画的韵味,透出生气勃勃
的自然美。
2.历史文化美学:九峰山风景区地处中国古代历史名城常德市境内,
自古就有“九峰鹰守”之说。
九峰山风景区内遗存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埋葬了40万冤魂的“九峰大屠杀”纪念馆,千年古刹“文峰寺”等。
在历史文化美学上,九峰山风景区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充满了古代历史
文化的沧桑感和包容力。
3.艺术美学:九峰山风景区融合了自然风光和建筑艺术的双重魅力,
既有山水画的诗意,又有园林建筑的艺术。
其中,浸泉园、金顶观景台、
云龙庵、赶山留芳园等景点集团相辅相成,艺术性极高。
4.乡土美学:九峰山风景区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当地的
自然景观和民间文化资源,以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文化传承为主要目标,
形成了一独具特色,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的乡土美学。
九峰山风
景区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文化宝库。
综上所述,九峰山风景区秉承“人文自然,养生福地”的理念,将自
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创造出多样性的美学价值。
风景资源评价

三、风景资源评价(一)评价原则1、风景资源评价原则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
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
2、风景资源评价步骤1)景源调查。
2)景源筛选与分类。
3)景源评分与分级。
4)评价结论等。
(二)风景资源分类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6类,74种基本类型(第57页)。
6类指: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2、旅游资源分类分级分态系统:共有3个景系,10个景类、98个景型(第58-59页)。
3个景系指:自然景系、人文景系、服务景系。
10个景类指: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景类、其他自然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其他人文景类、旅游服务景类、其他服务景类。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3个层次,8个主类、34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第64-66页)。
3个层次指: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
8个主类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4、风景资源调查内容分类:包含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
1)天景:日月星光;虹霞蜃景;风雨阴晴;气候景象;自然声象;云雾景观;冰雪霜露;其他天景。
2)地景大尺度山地;山景;奇峰;峡谷;洞府;石林石景;沙景沙漠;火山溶岩;蚀余景观;洲岛屿礁;海岸景观;海底地形;地质珍迹;其他地景。
3)水景泉井;溪流;江河;湖泊;潭池;瀑布跌水;沼泽滩涂;海湾海域;冰雪冰川;其他水景。
4)生景森林;草地草原;古树名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态类群;动物群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其他生物景观。
5)园景历史名园;现代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园;其他园景。
336评价法评价风景区

336评价法评价风景区摘要:1.336 评价法的概述2.336 评价法在风景区评价中的应用3.336 评价法对风景区评价的优势和局限4.结论正文:【1.336 评价法的概述】336 评价法,全称为“三三六”旅游资源评价法,是我国旅游资源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三个大类、三个中类、六个小类,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最终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三个大类分别是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个中类分别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设施,六个小类则包括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等。
【2.336 评价法在风景区评价中的应用】在风景区评价中,336 评价法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旅游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全面了解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状况,为风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通过336 评价法评价风景区,还可以为游客提供参考,帮助游客更好地选择和安排旅游行程。
【3.336 评价法对风景区评价的优势和局限】336 评价法在评价风景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全面性:336 评价法将旅游资源划分为多个类别,可以全面评价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状况,为风景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系统性:336 评价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评价,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实用性:336 评价法可以为游客提供参考,帮助游客更好地选择和安排旅游行程。
然而,336 评价法在评价风景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主观性:336 评价法在评价过程中,可能受到评价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评价结果存在偏差。
(2)动态性不足:336 评价法主要关注风景区的现有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动态变化关注不足。
【4.结论】总之,336 评价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在评价风景区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风景资源评价
(一)评价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原则
1)风景资源评价必须在真实资料的基础上,把现场踏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的进行。
2)风景资源评价应采取定性概括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景源的特征。
3)根据风景资源的类别及其组合特点,应选择适当的评价单元和评价指标,对独特或濒危景源,宜作单独评价。
2、风景资源评价步骤
1)景源调查。
2)景源筛选与分类。
3)景源评分与分级。
4)评价结论等。
(二)风景资源分类
1、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6类,74种基本类型(第57页)。
6类指: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
2、旅游资源分类分级分态系统:共有3个景系,10个景类、98个景型(第58-59页)。
3个景系指:自然景系、人文景系、服务景系。
10个景类指:地文景观类、水文景观类、气候生物景类、其他自然景类、历史遗产景类、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其他人文景类、旅游服务景类、其他服务景类。
3、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共有3个层次,8个主类、34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第64-66页)。
3个层次指: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
8个主类指: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4、风景资源调查内容分类:包含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
1)天景:
日月星光;虹霞蜃景;风雨阴晴;气候景象;自然声象;云雾景观;冰雪霜露;其他天景。
2)地景
大尺度山地;山景;奇峰;峡谷;洞府;石林石景;沙景沙漠;火山溶岩;蚀余景观;洲岛屿礁;海岸景观;海底地形;地质珍迹;其他地景。
3)水景
泉井;溪流;江河;湖泊;潭池;瀑布跌水;沼泽滩涂;海湾海域;冰雪冰川;其他水景。
4)生景
森林;草地草原;古树名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态类群;动物群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其他生物景观。
5)园景
历史名园;现代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庭宅花园;专类游园;陵园墓园;其他园景。
6)建筑
风景建筑;民居宗祠;文娱建筑;商业服务建筑;宫殿衙署;宗教建筑;纪念建筑;工交建筑;工程构筑物;其他建筑。
7)胜迹
遗址遗迹;摩崖题刻;石窟;雕塑;纪念地;科技工程;游娱文体场地;其他。
8)风物
节假庆典;民族民俗;宗教礼仪;神话传说;民间文艺;地方人物;地方物产;其他风物。
(三)评价指标
风景资源评价单元应以景源现状分布图为基础,根据规划范围大小和景源规模、内容、结构及其游赏方式等特征,划分若干层次的评价单元,并作出等级评价。
在省域、市域的风景区体系规划中,应对风景区、景区或景点作出等级评价。
在风景区的总体、分区、详细规划中,就对景点或景物作出等级评价。
风景资源评价应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评价指标的选择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风景区或部分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宜选用综合评价层指标。
2、对景点或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指标。
3、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在因子评价层指标中选择。
(四)评价标准
风景资源分级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景源评价分级必须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五级。
2)根据景源评价单元的特征,及其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分值和吸引力范围,评出风景资源等级。
3)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4)一级景源应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5)二级景源应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作用,在省内外闻名和有省际吸引力。
6)三级景源应具有—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相关地区的吸引力。
7)四级景源应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有本风景区或当地的吸引力。
风景资源评价结论应由景源等级统计表、评价分析、特征概括等三部分组成。
评价分析应表明主要评价指标的特征或结果分析;特征概括应表明风景资源的级别数量、类型特及其综合特征。
(五)实例分析
青云山风景名胜区景源等级统计表
将乐玉华洞风景区
1、风景资源
依据其分类标准,玉华洞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资源涵盖了二大类、八中类、四十六小类。
具体分类列表如下:
玉华洞风景名胜区不仅风景资源丰富,而且现有五大景区内的风景资源的分布与构成都各具特色:
玉华洞景区则包含了玉华洞、金华洞、天阶山、梅花井等主要景点,是整个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所在。
其中尤以玉华洞的溶洞景观为代表,向世人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龟山景区以杨时墓园、理学大观园和龟山书院为整个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之代表,反映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
同时还具有白鹭栖息地等很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资源。
另外,自然景观区还有权具碧潭秀木特色的以五马峰观溪、青龙滩等为主的曹溪景区;有充分体现了生态林优美风光的湖管景区,该景区的景观特点是富有典型的亚热带动植物资源。
玉华洞风景名胜区的服务、游乐区在漠源民俗风情区,那里集中了风景名胜区内大部分的游乐和服务设施。
2、景点及评价
景点评价分级表
景点评价结果
将乐玉华洞风景名胜区计97个主要景点参评,根据所确定的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及分级标准,进行逐项评定,得出评价结果如下:
1、特级景点3处,占3.1%;
2、一级景点14处,占14.4%;
3、二级景点24处,占24.7%;
4、三级景点25处,占25.8%;
5、四级景点31处,占32.0%。
景区评价结果
1.玉华洞景区:具有号称“闽山第一洞”的玉华洞,和被徐霞客称为“山骨
棱厉,透露处层层有削玉裁云态”的天阶山,自然景观价值很高,为整个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
2.龟山景区:具有深厚的人文景观价值,其主要景点宋朝大理学家杨时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上的风水树木也保护很好,同时白鹭栖息地也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
3.曹溪景区:具右碧谭秀木的溪流景观,漠村溪不仅水质良好而且适合漂流,自然景观价值较高。
4.湖管景区:具有保护良好的亚热带森林,种类众多的动植物资源,自然景观价值较高。
5.银华洞景区:具有以银华洞和石灰山为主体的岩溶景观,其中银华洞具有自身特色,岩溶景观和自然地质资源的价值不比玉华洞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