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517人教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7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77人教PPT课件
奠定基础: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 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困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戊 戌 变 法 背 景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日落紫禁城
联系 [探究1]
教材
清朝的困境
联系 [探究1]
教材
百年黄昏——清朝的困境
阅读漫画,根 据教材分析“民众 痛苦”的原因?后 果怎样?
民众的痛苦(漫画)
联系 [探究1]
教材
百年黄昏——清朝的困境
阅读漫画,根 据教材分析“民众 痛苦”的原因?后 果怎样?
原因
帝国主义经济掠夺;沉重的捐税; 官吏的压榨;自然灾害等。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戊戌变法的背景
学校名称:四师七十二团中学 制作教师: 李 文 海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谭 仑笑 嗣 。, 同
勇士已去,精神永存,血的教 训,睡狮梦醒。每一个探索中国自 强之路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维新 志士们的呐喊和他们所留下的那一
串带血的脚印。 这就是中国精神!
第一课 戊戌变法的背景
兵团四师七十二团中学 李文海
场景一: 1895年
大清朝败给了“蕞(zuì )尔小国” 日本,在中国及世界上引起了巨大震动。 日本一跃成为与英美并肩的强国,从此 走上了不断扩张的路子; 而帝国主义列强则…掀…起 ;了 瓜 分 中 国 的 狂 潮 大清国却…陷…入 了;世 纪 末 的 恐 慌 群愤的中国人…如…何 来 解 答 这 一 艰 深 的 时 代 课 题 ?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63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63人教PPT课件
• 统治危机: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剧。 • 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作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西方资本主
义思想学说进一步传入中国。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阅读课本P125第二目内容、【历史纵横】和漫
画《民众的痛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 1.概括造成清政府统治出现危机的内外原因。 • • • • 2.清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结果 怎样?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1.阅读课本第三目第1小节内容,分析并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探究一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 1.阅读课本P124第1小节及【学思之窗】内容,结合必修1读熟
《马关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 • • 2.阅读课本P124、125“《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
深”一目内容,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概括《马关条约》签订 后,列强如何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带来怎样的危害? • • • •
• 四、早期改良思想 • 阅读P128第二课第一目“早期改良思、代表人物、主张和局限




概括19世纪九十年代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 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的失败说明洋务 运动并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义发展的原因、表现、困难和发展的影响。
• • • • 2.阅读课本第三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第1小节
内容,对比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的变化,概括指出甲午 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表现在哪里?
• • • • 3.阅读课本P127页第1小节,分析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8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87人教PPT课件
返回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人教版)◆
解析:注意题中的关键词,据此联系所学内容分析,中 国近代化的北洋海军进行的黄海海战在“形式和内容”方面 有“ 近代意义”。故 A 项正确。此处的“近代”的内容,应 指近代使用机器动力的军舰。
返回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人教版)◆
返回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人教版)◆
1.中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艰辛而缓慢的。随着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 压迫下,依然举步维艰。
(1)外因:在此期间,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它 们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大量输出资本,直接在 华设厂,占领中国市场,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造成巨大压力。 同时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使广大人民极端贫穷困苦,社会购买 力十分低下,民族工业因此无法扩大所需的市场。在封建制度 下,地租率、借贷率和商业利润率都超过了工业投资的利润率, 决定社会资金的流向主要是土地、商业、高利贷。这又造成了 民族工业资金的短缺,从而不能不接受高利贷的盘剥。同时, 清政府的苛捐杂税也是束缚民族工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于( B ) A.认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返回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人教版)◆


返回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人教版)◆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人教版)◆
返回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配人教版)◆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1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15人教PPT课件

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 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问题探究3:19世纪末列强经济、政治 侵略和控制,使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 国国内各阶层、各种政治力量选择坐以 待毙?还是选择奋起抗争?还是妥协退 让?分选角度:比如中国人民、清政府 内部、民族资产阶级内部,阐述并举例 说明。
沉沉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二、民族危局,路在何方?
• 1、中华民族是觉醒还是继续酣睡? •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
醒 • 2、中国人民如何应对? • 3、清政府“天朝上国”美梦彻底稀碎?清政府面
对统治危机,如何应对?(洋务派、帝党、后党) • 4、民族资本主义有无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
学 习 目 标 :
戌叙了课 变述解标 法 戊要 的世戌求 关纪变: 系末法 。的发
中生 国的 社社 会会 背背 景景 与; 戊
一、列强侵略,危机加深
问题探究1:甲午中日战争可以算作是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转折点,你是否同 意这种观点?
1.西方列强对华侵略经济方式的变化:
以商品输出为主
以资本输出为主
2.西资本方输列出强有对哪华几侵种略方式政呢治?方式的变化
掀 起 瓜
(加1强争债)了做主、对中抢中国占租国借经地济、政治修的筑控铁制路,
使分中国的民((族23危))开机、、采加划美矿分 国深山的“。势 “力门范户开围放””开 银政设行策工厂


问题探究2: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的变化 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政治上:干涉中国内政
强占租借地
掀起瓜分狂潮 划分势力范围
民族危机加深
“门户开放”
清政府统治危机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新人教版选修1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材料二 1895—1913 年,资本在 10 万元以上的新建 工矿企业全国有 549 家。1894—1913 年,民族资本工业 发展的平均速度为 15%。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
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如缫丝、纺纱以及其他日用
品工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则很少。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9 世纪 70 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什么新 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提示:(1)发展缓慢(企业数量少、投资总额少),以轻 工业为主。
(2)变化:新建工矿企业多,资本增加,民族工业发 展速度加快。
原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出 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 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 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在内外交困的严峻 形势下,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④开设银行。 (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②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分享侵略权益。
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财政危机 偿还借款和洪灾严重,支出剧增。 2.政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导致中国的自然经 济进一步解体。 (2)精神动力:爱国工商人士的“实业救国”思想。 (3)主要原因: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 许民间设厂。
(2)19 世纪末,掀起了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 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 1 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 50 余家, 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 470 万元,每年 新增投资额平均约 20 万元。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1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15人教PPT课件

1895年张謇投身实业,却受困于资金短缺。这时政府将一批由 英国进口闲置码头多年的机器作价25万,作为官股支持张謇办厂 。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除去买地、建厂、雇工等,有时甚 至靠借高利贷购买棉花。朋友盛宣怀承诺筹资却迟迟未兑现。只 因“各洋行运机造厂,先后开办,花价因争买而益涨,工价因争 雇而益得……而华商魄力太微,与各洋厂驰逐于咫尺之地,不待 智者而策其必败矣“此外,状元经商社会争论四起,读书人说他 是儒林异类。张謇自己也把“弃儒从商”称为“舍身喂虎”。
12
政治 直接割地
资本输出为主
强占租借地 划分势力范围 “门户开放”
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找素材就上变色龙网 本素材来自网络分享,免费供学习交流,严禁商用!
2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增加税收额度和种类 降底官员薪俸
裁减军队;扩大纳官 加强鸦片税的管理等
清政府统 治危机
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措施
1895年张謇投身实业,却受困于资金短缺。这时政府将一批由 英国进口闲置码头多年的机器作价25万,作为官股支持张謇办厂 。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除去买地、建厂、雇工等,有时甚 至靠借高利贷购买棉花。朋友盛宣怀承诺筹资却迟迟未兑现。只 因“各洋行运机造厂,先后开办,花价因争买而益涨,工价因争 雇而益得……而华商魄力太微,与各洋厂驰逐于咫尺之地,不待 智者而策其必败矣“此外,状元经商社会争论四起,读书人说他 是儒林异类。张謇自己也把“弃儒从商”称为“舍身喂虎”。
前言
QIAN YAN
晚清适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以何种方式面 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清末状元的他选择了实 业救国,参与戊戌变法,领导立宪运动……缅怀先 人,重温历史,走进张謇,感悟中国现代化事业 开拓者的人生经历。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27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127人教PPT课件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 法国 (两广、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太阳—— 日本 (福建)
鹰—— 美国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第九单元
劫难中的抗争
——1898年戊戌变法
单元概览:戊戌变法
一、甲午战争后民族 危机的加深
二、维新运动的兴起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兴起
三、百日维新
变法的高潮
四、戊戌政变
变法的失败
日舰击沉“高升”轮
第九单元 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变法的背景)
学习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 国民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史实. 2。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厂矿数 资本额 (千元)
甲午中日
商办
53
战争前
官督商办、官办 19
甲午中日
商办
63
战争后
官督商办、官办 18
4707 16208 12465 5345
占总资本额的 百分比
22.4% 77.6%
70% 30%
商办企业增多,投资总额增长,出现一些
2、表现: 颇具规模的厂矿企业(如:上海裕晋纱厂
、苏州苏纶纱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且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重重阻力和困难
3、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材料一: 甲午战后日本棉纱在华中、华北一带大量倾销, 英美德等国纱厂也在上海设立。由于外资纱厂的竞争, 上海及苏杭一带的纱厂从1898年就开始发生亏损,其他 各地纱厂到1899年也都难以支持,此后三四年里再没有 添设一家新厂。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93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第1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93人教PPT课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康有为甲午年中了举人,乙未年中进士”。他是那
个国难时的新贵 。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9世纪末中国为什么选择了改良而非革命的道路?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概览:戊戌变法
一、跌宕起伏的漩涡中的晚清 ——变与不变的哲学
二、思想文化运动中的新潮涌荡
——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三、紫禁城中民族复兴的方案
——百日维新 四、变法之殇之得之启
——戊戌政变
一、跌宕起伏的漩涡中的晚清 ——变与不变的哲学
四界辣么大,窝要去看看。
NEWS 1894—1895年的中国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改变中国千二年是之没政有局想到《马关条约》
内容如此苛刻;
唤醒中国千年之大梦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 巨大,前后30年的洋务运 动如此不堪一击。
阅读《时局图》,回答: 1、创作的政治背景?反映 的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的 方式?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分而治之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 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 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作者 什么愿望?
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清政府转嫁负担
民众的痛苦(漫画)
政治: 阶级矛盾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苏纶纱厂车间
时间
甲午 中日 战争 前 甲午 中日 战争 后
类别 厂矿数
《马关条约》 状况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

(经济、阶级基础)
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发展为救

亡图存的康梁维新思想

(思想基础)
国际形势 变革旧制度,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体现了哪些信息? 与鸦片战争对比,这反 映列强的侵华方式又发 生了什么变化?
探究三: 列强军事侵略方式的变化。
租借地:列强利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
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 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租借地,租借期长短不 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指列强凭借其军事、政治、经济力
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谈一谈
你认为中国近代史上,对国家命运有重大 转折影响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为什么?
探究一:根据《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指出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割地: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赔款:白银二亿两 开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设厂: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西方列强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以资 本输出为主。
探究二:资本输出的方的企业 (投资在10万元以上)
行业名称
数量
国家名称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纺织
19家 16家
日本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共计
106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方式一:大量投资办厂
资本输出还政治有控制哪些方式呢?又有什么控危制了害铁?路沿线
进一步控制
的土地和资源,
了中国的经
使侵略更加便利
济政命脉治性贷款
修路
控制矿产 资源
开矿
设行 控制了中 国的财政、 金融和贸 易
办厂
直接利用中国 廉价的原料和 劳动力,将商 品倾销到中国 内地
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的 控制,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获取巨额利润 ▲控制中国的海关和财政,从经济上掠夺中国。 ▲ 增强在中国的政治地位,进一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
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 ,作为他们自己的“势力范围”,宣称它享有独 占的权利,不许其它国家染指。
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 对的行政、立法、司法权。
探究四: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1、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
2.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3.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
材料一:在经历了义和团的反抗 之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经 感叹道:“无论欧美、日本各国 ,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 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 一事,实为下策。”
沈沈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变化三: 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沈沈酣睡我中华, 哪知爱国即爱家。 国人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
总结: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与对中国的影响
• 变化一: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 • 变化二: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 变化三: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 变化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探究五: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 统治危机?带来了哪些后果?
割 台 湾 , 七 十 更 割
为古今
一长日
人安幸
歌,颐
庆亿和
有万,
。兆明
膏日


血 全 枯 , 只
海 , 何 日 再 幸
探究六: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张謇,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1894年,42岁的张謇实现了传统知识分子 最高的梦想——钦点状元。然甲午战败,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张謇深受刺激。他 在日记里痛心疾首 “几韾中国之膏血,国 体之得失无论矣”。反思战败原因,他萌 生“实业救国”的念头,创办了大生纱厂。 状元办厂,前所未有,惊世骇俗。他自称 这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产棉区。这里的棉花不但产 量高,而且质地洁白,纤维 长 ,富有弹性 ,很早就 以 “沙花”而闻名天下。此外 , 发展纺织业需资金 比其他工 业要少一些 ,生产周期短, 能较快地获得利益。
3、张謇的厂址和行业选择高明之处何在? 这从侧面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什么特点?
大生纱厂取名来自《周易·条辞传》 “天地之大德曰生”。以“魁星”为商 标 ,以显示状元办厂,借此扩大社会 影响,推广销路。张謇在《厂约》中, 说到他办厂的宗旨:“通州之设纱厂, 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 产之棉,力韧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 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 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售我,无 异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 我民日贫,国于何赖?”
变化一:侵华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 变化二: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
●商品输出: 资本主义国家
的工业品到外国市 场倾销,获取利润。 ■甲午战争以前:
西方列强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以商 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 帝国主义为获
取高额利润对国外 的贷款和投资,这 是帝国主义的经济 特征之一。 ■甲午战争以后:
• 根据教材内容归纳:
措施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评价
此时的清政府“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请问: 1、清政府的“意”是什么?为什么花不放? 2、“柳成荫”指的是什么?清政府的哪些措施使得“柳成荫”?
(gao) nian)
预辽五
期东十
万地割
寿,交
祝廿趾
疆(,
无六
。十
余 省 版 图 渐 蹙 ,
4、从材料中你能得出什么信息? 你认为张謇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实业救国
张謇
到一战前夕 ,张謇已兴办各类企业二三十 个,形成了一个在东南沿海地区独占鳌头 的新兴民族资本集团,他还积极在南通新 办教育和慈善事业,探索出地方自制的 “南通模式”,对近代实业家产生巨大了 影响。不幸的是,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 来,蒸蒸日上的民族工业遭受重创,大生 集团也每况愈下。1925年被江浙财团接管。 次年,张謇在悲凉之中离开人世。胡适说 张謇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报 纸举办的民意调查中,他高票当选为“最 敬仰之人物”。
探究问题系列: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传统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熏陶 1、试分析张謇弃官办自厂然经的济社进一会步背瓦景解 和思想动因?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你认为当时投资民办族资厂本有主义哪有些了有一定利的条基础件?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张謇在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南通地区滨江临海,交通便 利 ,气候适宜 ,是传统的
4.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 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根本 目的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实质:分享其它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根本目的: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商业利益,把 中国变为完整的、稳定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影响:美国在华实力大增,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列强 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