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_生物学教学杂志官网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成为教育的关键部分。

初中生物课堂作为生态和生命科学的教学阵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责任,它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引导学生思考和行动的起点。

文章将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价值,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环保意识引言:在当前的全球环境背景下,为学生注入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生物课程为此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成熟、认知拓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都处于高涨状态。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和生态的科学,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当学生深入了解到每一个生物都在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敬重和想要为其作出贡献的冲动。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价值生物学,作为探索生命奥秘的门户,揭示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纤细而坚韧的联系,让学生明白自然之间的万物是如何相互依赖、共同生存的。

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生命的基本知识,也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每当他们了解到珊瑚礁如何为鱼类提供栖息地,或是森林如何为地球提供清新的空气时,他们的心中就会为大自然的完美和协调所震撼。

与此同时,这也是一个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当学生知道某些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比如过度捕捞、森林砍伐等,他们会更加珍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价值,认识到每一个生物都在这个大自然中有其独特的位置和作用。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1、融合实际环保案例实际的环保案例在教学中的价值不可小觑。

它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学习素材,还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环境问题的真实影响。

具体的例子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和思考。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探讨1. 引言1.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环保意识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而初中生作为社会的未来,他们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课堂是学生接触环境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生物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初中生阶段是学生爱护环境、关注社会问题的关键时期,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珍爱生命。

生物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环保知识的引入和培养,可以激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兴趣和关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环保知识的引入和培养环保知识的引入和培养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在课堂上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例如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崩溃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减少垃圾,如何节约资源等。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交流意见,共同探讨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家、志愿者等来进行环保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信息。

通过引入和培养环保知识,可以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懂得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为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2 案例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它是生态系统稳定和生物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

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

在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最后一个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

在整章学习之前,我是这样设计新课导入的:首先,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问学生:“地球上不同颜色的色块分别由什么构成?”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后,我说道:“正如大家所说,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种颜色的美丽星球: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极不起眼的小行星,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哪位同学知道是什么使我们的地球变得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脱口而出:“地球上有生物。

”我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

”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刘丽莉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教学中有关环保的内容,并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注意点。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意识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

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的责任。

同时也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

在进行生物教学的环保教育的渗透中,利用课本已有知识找出与环保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

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

例如:4月至5月的“爱鸟周”,我们大力进行了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

在宣传栏进行了“爱鸟周”的介绍之后,我们充分利用课前时间播放像《白鹇》、《丹顶鹤》等有关珍贵鸟类的纪录片。

同时,还在课件中配以精彩动画、漂亮图文、悦耳声音的《鸟类――我们的朋友》,从鸟类与人类的关系(鸟类对森林、农业虫害的防治、鸟类对鼠类的捕食作用、鸟类对科学研究的贡献)、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因素、鸟类的保护等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我们不仅要再课堂上宣传环保知识,课下我们也要运用校园环境来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但是以前我们用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所承载的信息量非常有限,同时,它们也只能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来达到宣传目的,其效果也不够显著。

现在我们利用校园广播和学校网站网来进行宣传,则将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

每个学生在课外随时都可以通过在计算机房利用网络对这些方面的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对这一切,他们无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并不是天然地具有剥夺动物生命的权利,而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存”,培养了他们的生态道德。

这样,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发布时间:2022-09-06T04:45:30.982Z 来源:《教育学》2022年3月总第280期作者:郭海燕[导读] 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

生物教师在渗透环保意识之前首先需要深入教材,寻找生物课本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从教材出发,将课堂教学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中学442714初中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经验阅历,但是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仍不成熟。

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一、深入教材,渗透环保意识。

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

生物教师在渗透环保意识之前首先需要深入教材,寻找生物课本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从教材出发,将课堂教学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引入科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当然,教师在生物课堂渗透环保意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递“负能量”,只向学生传递一些环境遭到破坏、灾难频发的信息。

这样会使学生的情绪发生波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并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生物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科学,让学生看到积极的一面。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很多志愿者投身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基因工程的出现可以培育杀虫防病的菌类、再生能源的生产可以产生一些清洁能源等正面信息。

这样,学生便会看到保护环境的希望,也会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主动投身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让学生透过生物学习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是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的。

笔者在上述提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促使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意识。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发现环境在不断恶化,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生活中一些因破坏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的图片或者视频时,学生的内心一定会受到触动。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保意识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实践中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了解发生在 身边 的有关环境保 护的大事。同时还 应该鼓励 学生
议 。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
四、 让 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保护环 境的意识

让学生形成 “ 生物 圈是 人类和其他 生物的共 同家 园” 的 对某些 问题形成 自己的观 点 ,发表 自己的看 法 ,提出 自己的建
三、 让 学 生 具 备 关 心环 境 动 态 的意 识
教学 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探究 、调查 、资料收集方面 的作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 ,差不多 每天 都会有关 于环 境 业 , 提 高他们 的环保 意识 。如 : 讲到“ 人类活动对 生物 圈的影响”
保护方面的报道 , 如: 世界各 国保护 环境的新举 措 , 当今社会 人 时 , 笔者让学生 回家收集有关人类活动破坏生物圈的例子。
近年 来我 国环保方面 的宣传 力度不断加 大 ,在 环保 方面做 境 。在平时的教学 中, 应该 注意以下教 育环节 , 采用不 同形式对 了许多工 作 , 但我国生态 环境 的局部改善 , 并没有从根本 上缓解 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
总体 恶化 的趋 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 、 高消耗的发展阶段 , 1 、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 中可 资源浪费惊人 , 水土 流失 严重 , 土地 荒漠化面 积不 断扩大 , 森林 以结合不同的教学 内容 采用不 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 面积大量减少 , 草地退化 、 沙化 和碱 化面积逐 年增加 , 水体污染 2 、 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教材 中有不 少
使水 资源短缺矛盾加剧 。 大气污染 、 海洋污染 、 臭氧层破坏 、 温 室 环境污染的例子 ,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完全可 以充分利用这些 资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重要的议题和社会责任。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成长、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也应当服务于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

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以应对当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一、提升环境观念1.启发学生环保意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必须意识到自然环境对所有生命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界的美和神秘,同时也应该教育学生去尊重自然并保护自然。

多用有趣的案例为例子,讲解生态和环境相关的概念和常见问题,比如说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特别是与学生紧密相关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反思。

例如,能够告诉学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被开垦等人类活动破坏得面目全非,曾经繁衍生息的野生动物逐渐灭绝。

2.倡导环境友好型的教育中学生物教学应主张环境友好型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定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理解环境友好型的概念和实践。

比如说,教育学生减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等等。

生物教育和环境教育相互渗透,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去做环保讲座,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升环保意识。

同时,塑造有环保意识的学生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生命科学课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相应的知识和信息融入。

二、培养学生情感体验1. 让学生体会微生物养料循环环境保护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每一部分都相互依存。

微生物养料循环是一个例子,它指的是微生物如何循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遗体和垃圾。

教师可以在大班环节中通过图表和案例向学生解释微生物养料循环的基本原理和影响,然后设计实验和示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这个过程。

让学生深刻理解微生物在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体验植物的氧气释放植物释放氧气是重要的生态过程。

通过观察植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植物对人类、动物和其他生命的生存极为重要。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而教育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重要途径。

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初中生物教学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注重初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是当前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提高学生环境意识需要从教学内容入手。

初中生物课程中,环境问题应该贯穿始终,不仅仅在环境知识单元进行简单的介绍,更应该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生物课本中的案例、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主动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发挥科技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育工具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

针对生物教学中的环境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手段,将环境保护的实际案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等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环保讲座,为学生讲解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为环保事业发声。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

环境教育要引导学生从个人行为入手,从小事做起。

学校可以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宣传活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环保事业的意识。

学校可以在校园中设置环保专区,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环保工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环保实践中。

还可以在生活中降低使用塑料袋,减少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师是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和培养环保意识的重要引导者和示范者。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在生物教学中注入环保元素,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_生物学教学
杂志官网
目前,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生物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

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的责任。

一、利用课堂教学,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立足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

1.把握渗透课
此类课涉及环境内容不突出,或是间接的反映。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课程内容与环境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及时挖掘。

例如:结合植物学部分的教学,介绍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绿化环境,自觉爱护一草一木;结合动物学部分教学,介绍青蛙、鸟类的益处,提倡爱护动物,不要乱捕滥杀;结合“人体生理卫生”部分的教学,介绍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认识到关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每一个人自身的健康。

在渗透课进行环境知识教育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

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比重和程度,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

第三,老师应列出渗透教育提纲,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上好典型课
这类课涉及的环境内容比较多。

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
境教育的重要章节,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素材,教师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要注意:第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

所以教学方法应由传统的灌输式讲授知识,转为启发的探究式教学。

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网,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

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会如何?这种游戏的方法,很生动、形象,增强了趣味性,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了生态学的观点。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

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适当补充介绍顺德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26万辆摩托车,5万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

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第三,重视数字的作用。

在讲“人口与环境”时,列举:当今世界每日增加21.6万人,目前已接近60亿人。

我国在1949年时有5.4亿人,建国40多年增加到12亿多,占世界人口的22%。

在学习”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时,列举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现存的我们熟悉的大熊猫不过1000头左右,云南的亚洲象不足50头,野生华南虎不足30只等等。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我们开展的课外教育活动主要有三类:
1.宣教文艺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人口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

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顺德一日游和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

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3.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参加生物园的建设、培植各种植物、学习饲养小动物、进行小实验。

如:香烟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洗洁精对小鱼生活的影响、青蛙食物观察等。

学生们对这些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