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友谊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如何建立友谊。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护友谊,提升社会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古人对友谊的赞美和表达方式,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友谊的意义,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5.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课后作文,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感悟,提升写作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这一主题。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导入环节中,对于我提出的“与远方朋友相聚的喜悦”这一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这让我意识到,贴近生活的教学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通过课文《朋友》和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友谊的珍贵。同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理解古文和诗歌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解释。
举例解释:
-对于《论语》中交友名言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名言背后的道理。
-在解析诗歌难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构建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画面感,从而理解诗人的情感。
-对于实际交友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交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巧。
第二单元 挚爱亲情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这首诗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友谊超越距离的伟大,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友谊在诗词中的表达方式、重要性和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友谊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身边的朋友,学会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对友谊的看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认识,培养尊重、理解他人的品质。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阅读和创作,感受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词鉴赏: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梦李白》《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词,理解其中表达友谊的情感,掌握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在语言表达方面,强调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友情如一缕阳光,照亮心灵”等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具表现力。
-在友谊价值方面,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认识到友情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力量,明白珍惜友谊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诗词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古诗词,体会诗词中表达友谊的情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描述友情,提升表达及写作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有朋自远方来活动目标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他人交朋友。
认清自我,让他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语、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导语设计世界华人成功学鼓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路”,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
可见,咱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
为了同窗们此刻和未来的成功,咱们今天就一路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尽力寻觅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交流收获。
同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迪。
明确:(1)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交友故事:(1)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2)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内涵。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牢牢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咱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咱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朋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培养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与人交往的习惯和能力,积累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论述。
2.培育独立思考能力,敢于发表自己见解,逐步提高演讲、沟通的能力。
3.培养友情,理解交友之道。
了解“朋友”的内涵,懂得友谊是珍贵的,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学会交益友,不要交损友。
【活动重点】1.通过活动培养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与人交往的习惯和能力,积累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和论述。
2.培育独立思考能力,敢于发表自己见解,逐步提高演讲、沟通的能力。
【活动难点】培养友情,理解交友之道。
了解“朋友”的内涵,懂得友谊是珍贵的,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学会交益友,不要交损友。
【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朋友是我们的镜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有时候会左右甚至决定着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要保持积极、健康、阳光、正面的思维,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就需要我们检验自己的交友原则,需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朋友的好坏对一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那么,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二、合作探究活动一:交友之道活动要求:1.每组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友情的成语、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记录员汇总大家的资料并整理。
2.组内评选出上台展示的同学,要求脱稿展示。
活动一:从汉字的构形与释义来解读“朋友”,理解“朋友”的内涵。
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友,同志为友。
从二又。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甲骨文的“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优质精品课课堂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
课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朋友间的关爱、帮助和支持,从而理解友谊的珍贵。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更加关注人际交往。
他们对于友谊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读写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友谊的珍贵,学会珍惜友谊。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友谊相关的图片、故事,用于课堂拓展。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有朋自远方来》。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掌握生字词。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故事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认为友谊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展示自我,与人建立纯真的友谊。
2.引导学生掌握积累知识、资料搜集的方法,试着从中受到启发。
3.联系交友经历,独立思考网络交友的利弊,并能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交友之道”的内涵,明确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2.学会按照主题要求,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资料。
3.学会整理和研读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交友之道”的内涵师:进入初中,我们来到了新校园、新环境,遇到了新老师,结识了许多新同学,我们该如何与他们交往,与他们建立友谊成为朋友呢?在交往过程中,我们该遵循怎样的“交友之道”呢?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吧!(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那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1.了解“朋”字内涵课件出示:猜一猜图片中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预设朋。
甲骨文的“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课件出示:猜一猜图片中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预设友。
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示亲密友好。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师小结:通过对“朋友”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友善。
2.从《伯牙绝弦》的故事理解“朋友”课件出示:伯牙是有名的琴师,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
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
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打柴人,名叫锺子期。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学目标】1.学会与人合作,能用文字、语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培养友情,理解交友之道。
【教学重难点】掌握交友之道,勇于展示自我,培养与人相处、合作共事的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朋友是我们的镜子,交什么样的朋友,有时候会左右甚至决定着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要保持积极、健康、阳光、正面的思维,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活出生命的精彩,交什么样的朋友很重要。
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二、解读“朋友”内涵1.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交流点拨】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
(2)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交流点拨】“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去伤害,带去痛苦,而是给他人带去快乐和益处。
三、探讨交友之道1.学生展示搜集的有关交友的诗词。
(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欧阳修(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
——唐·张籍(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
——唐·李端(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2.朋友故事汇。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请两组同学讲述所搜集的故事典故。
示例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
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
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教案

教学设计2024秋季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理解和感受,学会在交流中倾听与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友谊观念。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关于友情的文学作品和故事,感受友情的美好与力量,激发创作关于友情的短文或诗歌的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友情”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友谊的异同,增进文化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内涵,分享个人对友情的看法和经历。
•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促进课堂交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友情的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友情观。
•如何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友谊观念的理解。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关于友情的图片、视频、文学作品片段等)•友情主题的故事书或文章•小组讨论用的“友情分享卡”•跨文化友谊案例资料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有朋自远方来”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个人对友情的看法和经历。
•案例分析法:分析跨文化友谊的案例,增进文化理解和尊重。
•创作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关于友情的短文或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友情的温馨视频或讲述一个简短的友情故事,引出“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话题引入:“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位远方的朋友?他/她给你带来了什么?你们之间有哪些难忘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
新课教学1.友情分享:•分组发放“友情分享卡”,学生填写自己与远方朋友的故事或自己对友情的看法。
•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范围内分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反馈。
2.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个人见解,教师适时引导,促进深入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1.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2.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收集几个有关友谊的小故事,以便交流。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
”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
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
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交流收获。
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1)交友名句: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交友故事:
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
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
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解读“朋友”内涵。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
平等意味着尊重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2.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知道的有关友谊的故事,听说过的和亲身经历过的都可。
3.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4.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活动三: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分组竞赛,有关友谊的成语收集赛,看哪组同学取得好成绩。
示例: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
2.模拟交友。
(1)真情告白(各组推荐两名同学,演示主动交友,评委打分)。
(2)交友介绍(学生自我介绍或推荐朋友)。
3.活动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受欢迎的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人有什么特点?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出以下结论:
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活动四: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果要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你需要做出哪些具体的改变?请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但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地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都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
最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第三单元(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三单元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