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复习测试题第一章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完整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综合测试题带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题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A.3% B.6% C.6.2% D.3。

2%2.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B.生育率逐渐增加C.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答案】 1.A 2。

C【解析】第1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坐标图。

第2题,近三十年来该城市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生率低,少年儿童比重小,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成立经济特区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读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完成3~5题。

3.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①吉林、安徽②广西、湖南③湖南、贵州④江西、福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深圳户籍人口中,来自四川的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①四川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四川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③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④生态移民较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①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②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③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④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3.D 4.A 5.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内容即可作答。

第4题,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密度大、自然资源相对缺乏、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比较利益的推拉作用下,四川成为人口迁移流动大潮中的领头羊,流动规模不断扩大。

第5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余缺,缩小了地区间经济差异。

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A. 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 一定时期内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 一定时期内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 一定时期内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2.人口增长的快慢, 归根结底取决于A. 人口出生率B. 人口死亡率C. 人口自然增长率D.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 下列不属于其影响因素的是A.人口数量的多...........B.医疗卫生条件的改.4.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为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5.材料数据反映, 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有①人口基数大, 新增人口多②劳动力不足③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④城市化水平较低⑤性别比构成(以女性为100, 男性对女性的比例)较大⑥人口增长迅速A.①③④⑤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⑥读下面的“人口增长模式与其转变示意图”, 完成6~8题。

6.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相对应的阶段是A.ⅠB.ⅡC.ⅢD.Ⅰ和Ⅱ7.在Ⅰ阶段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8.在人口增长阶段转变过程中, 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9.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读“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完成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甲国比乙国的成年人负担轻B.甲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乙国C.甲国比乙国的出生率低D.甲国比乙国的男性人口多11.下列叙述的人口空间移动现象, 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人去法国旅游B.某人去美国留学C.某人去英国旅游D.某人侨迁新居12.近几百年来, 人口迁移的规模、范围、跨度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是A. 全球气候变暖B.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D. 经济地区差异不断增大13.21世纪初, 大批伊拉克难民向国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的政策影响B. 战争的影响C. 自然灾害的影响D. 开发国外资源14.我国20世纪80年代, 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气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原因是A.西部耕地充足, 土地生产潜力大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发达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 交通便利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 环境优美16.下列城市的发展早期是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形成的是A.中国的广州、深圳B.美国的阿伯丁、伦敦C.美国的纽约、华盛顿D.中国的大庆、攀枝花读图“木桶效应(组成本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 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 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 完成17~18题。

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15.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16.关于该市地理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C.老年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D.环境恶劣导致人口容量小 17.该城市的特点最接近( D ) A.拉萨市 B.重庆市 C.西安市 D.上海市
20.读“世界总人口推算图”,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 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将分别达到( )
B
A.100亿、99亿 C.110亿、99亿
B.100亿、90亿 D.110亿、90亿

二、综合题(40分) 21.读“人口、资源、污染等因素相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以来,世界资源的变化趋势是 逐年减少 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世界人口增长约在________年达最大值,此时环境污染 2050 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呈下降趋势 (3)该图反映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 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回答18~ 19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45~59 25~44 15~24 700 1 600 2 000 2 400 800 5 000 30 000 27 500

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

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

高一地理人教必修二第一章检测试题(解析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1.据图中信息可知()A.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30%B.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C.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数量相等D.我国劳动人口数量不断减小2.针对图中反映的人口问题,应()A.废止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B.大力吸引国外移民,增大劳动力数量C.加大对老年人社会抚养资金的投入D.大力向国外移民,减轻就业压力解析:1.B 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15%;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15~59岁人口比重波动下降,故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图示反映的是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比重的变化不是数量变化;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不断增大,故劳动人口数量并不是在不断减小。

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即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因此应该增加社会养老支出;由于我国人口总量大,故不能废止计划生育政策;依靠大力吸引国外移民或大力向国外移民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都不符合我国国情。

读图,回答3~4题:3.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A.现代型和原始型B.原始型和传统型C.现代型和传统型D.传统型和现代型4.与②人口增长模式相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解析:3.D 4.D第3题,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传统型;③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现代型。

第4题,②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大,老年人所占比重小,与D图相符。

分年龄生育率是指一定年龄段内每千名育龄妇女的全年活产婴儿数。

下图为我国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分年龄生育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5~7题:5.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A.15~17岁B.18~25岁C.26~36岁D.37~49岁6.图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率的差异主要是()A.农村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B.农村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C.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外来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D.城市外来人口的生育率明显低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的生育率7.影响我国城乡流动迁移人口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是()①自然因素②家庭因素③生育政策④经济因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5.B 6.D7.C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人口生育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9~31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 1.D 2.A解析从图上只能看出2015年后,我国15至64岁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表示我国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故第1题应选D项。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生育率提高,但出生的“二孩”真正成为劳动者最起码在15年后,所以,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没有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用工荒”问题还是会比较紧张。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4.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3.B 4.D解析由图中曲线示意图可知,香港老年人口每5年增加速度由1961~1965年的7%左右下降至2006~2010年的不足2%,整体增加速度呈下降趋势,仅在1996~2000年5年间略有上升,这表明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但加深的速度趋于平缓。

(完整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完整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 B.acd C.abd D.bcd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b C.c D.d1~2.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图表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a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较大,可能是类似于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地区的阳光地带迁移所致;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d图中的劳动人口中的男性比重都明显较大,也说明人口迁移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影响较大。

第2题,考查人口构成与城市功能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知识重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比重,可推测可能是由于年轻人为求学而迁移到该地,反映了当地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答案 1.C 2.B读下图,回答3~6题。

图甲图乙3.图甲中①所示国家与图乙中a~d所在国家相符的是() A.a B.b C.c D.d4.图甲中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是()A.①B.②C.③D.④5.关于图乙中c国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B.自然增长率为负值C.目前人口以迁出为主D.目前死亡率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与经济落后有关6.目前图乙中d国人口增长模式为()A.“高高低”模式B.过渡模式中高增长阶段C.“三低”模式D.过渡模式中增长下降阶段3~6.解析据图中坐标可以判断甲图中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的过渡模式;②为较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负增长情况;③为“三低”模式;④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负增长情况。

由此可以判断①所示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③为发达国家。

根据图乙中经纬网可判断出a为印度,b为美国,c为德国,d 为日本。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

16.7%B。

14.3%C。

0.9%D。

1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B。

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C。

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

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

出生率的下降B。

死亡率的下降C。

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

自然增长率的上升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化的推进B。

城乡人口迁移C。

人口老龄化D。

国家人口政策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

人口素质下降B。

就业压力加大C。

人口老龄化D。

劳动力成本下降8.图中①国~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

70%鼓励生育B。

60%计划生育C。

15%采取移民政策D。

30%鼓励人员出国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根据图示,该城市1992年至1993年的人口增长率为()。

A。

16.7%B。

14.3%C。

0.9%D。

12.以下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B。

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C。

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

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

出生率的下降B。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检测(有答案)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检测(有答案)

章末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完成1~3题。

1.2012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0.963%,死亡率为0.756%。

目前该市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 A.ⅠB.ⅡC.ⅢD.Ⅳ2.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第Ⅲ阶段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3.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Ⅳ阶段的一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老龄化C.人口性别比不平衡D.严重的就业压力下图为“某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4~7题。

4.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5% B.1% C.4% D.3%5.影响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缓解③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7.若上图表示某一国家人口增长转变的四个时期,其先后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9题。

苏北43.178.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9.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自然增长率%
时间
①②③④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C.德国 D.印度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3~4题。

3、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
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右图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据此完成5~6题。

5、甲市可能是 ( )
A.西宁 B.延安
C.上海 D.广州
6、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第7~8题。

7、M、N两国属于 ( )
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8.判断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9~10题。

迁出国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数量(万人/年)
中国30.3 美国110.0
墨西哥26.7 德国21.1
印度22.2 加拿大17.3
印度尼西亚18.0 英国13.6
菲律宾14.4 澳大利亚8.3
9.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10.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1~12题。

11. 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14.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 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污染造成的
C. 2010-2015年间我国人口增长处在传统型阶段
D. 我国人口数量逐步减少要到2025年以后
二、综合题(共44分)
15、读“200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图1)
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图2),分析下列问题。

(22分)
(1)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是什么范围?(4分)
(2)如图2所示,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具有什么特点?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哪年前后?(8分)
(3)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1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
力。

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材料二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黄河下游广大地区连年遭灾,大批中原饥民为谋生计,冒着被惩罚的危险,背井离乡“闯”入人烟稀少、土壤肥沃的东北地区,史称“闯关东”。

(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和中国华北都出现大批人口向本国东北迁移的现象,其各自的原因是什么?(4分)
(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8分)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10分)
31、(1)2015~2020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028
(3)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

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
化;就业压力大;社会福利负担重。

33题:
(4)对外开放程度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2分)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1分)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