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docx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docx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docx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别 ________座号 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C-12Ca-40

一、选择题

1.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重要文件书写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

A. 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C.具有吸附性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 A. 金刚石B.活性炭C炭黑 D .石墨

()

3.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B.化学性质相似

C.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D、是同一种物质

4.关于一氧化碳和氢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武汉市 )()

A 、都具有可燃性

B .通常状况下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C、都具有还原性 D .都有剧毒

5.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 、氢气 B .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

6.下列利用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木碳使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褪色B.石墨电极导电

C.用金刚石制玻璃刀切割玻璃D.用木炭做燃料

7.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A .排水法收集

B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8.下列有关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末作润滑剂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炭粉制成的。 D .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9.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盛有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一定是 CO2 B .一定不是 O2C.可能是 CO2D.可能是 N2

10.下列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 . MgCO 3B. CO C.CH4D.CO2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代作的画,年久日深不变颜色,是因为墨中含有的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将金刚石用于钻探机的钻头主要是因为金刚石熔点高,在通常情况下与地壳里

的任何物质不发生反应

C、将炭黑加到橡胶制品里的目的是提高耐磨性能

D、为了防止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事故,所以煤矿井里严禁烟火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C、金刚石切割玻璃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一氧化碳的毒性

C、铜的导电性B 、石墨导电及制铅笔芯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B 、氢气、一氧化碳、碳的还原性

D 、木炭的可燃性

()

3、因为高速飞行会产生大量热,所以制造航天飞机使用了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春天,美

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该航天飞机的外壳使用了石墨,这

是利用了石墨的()

A 、难溶于水

B 、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C、防辐射 D 、导电性

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时不包括该气体

B、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气体

D、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干5、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

冰因此可以做致冷剂和人工降雨) 。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A、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

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C、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的二氧化碳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6、“世界无烟日(5\31) ”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尼

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吸烟有害

B 、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 %

C、 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

D 、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7、下列关于 CO2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 CO2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②、CO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③、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④、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A 、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8、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干冰” 用于人工降雨

B 、灭火

C、用“干冰”作致冷剂 D 、用 CO2和 C在高温下制 CO

9.导致温室效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B .人类的呼吸

C.水源被污染 D .森林被砍伐

10. (1) 、下列过程不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 .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C.汽油燃烧 D .煅烧石灰石

(2) 、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而且有效的措施是()

A .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B .控制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

C.植树造林,保护森林D.寻找清洁能源来完全代替化石燃料

11.已知实验室制取气体丙的表达式为:甲(固) + 乙(液) ==丙↑ + 丁,且气体丙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不应选择下列何种装置和收集方法()

A. 制 CO2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B .制 CO2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制 O2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制 O2装置和排水法收集

12.下列物质中,化学式相同但不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 .氧气和液氧B.干冰和二氧化碳C.大理石和石灰水D.金刚石和石墨

1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人金刚石用做钻探机的钻头——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C、石墨做电极——石墨具有导电性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2、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

效应。 (1)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 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

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工原料的化学式为(2)为了减缓大气中2CO 2+6H 2== 1()+4H 2O,括号内重要的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甘肃省 )

()

A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C、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等。

13.请你选用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黑龙

江省 )

(1)若要制得并验证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 (用

字母表示)。验证时产生的现象

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若将制得的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并验证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选用的装置是

( 用字母表示 )。验证时产生的现象是

的化学方程式为,

含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处理尾气的方法是14、按要求各写出一个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

。尾气中

(1) 通过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通过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会长出一层白膜,白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膜可以用______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用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四种气体的化学式填空:

(1)能燃烧的气体是 _______;(2)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_______;

(3)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 (4)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______ ;

(5)有毒的气体是 _______ ;(6) 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的气体化合物是_______ ;

(7)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______。

17. (1) 冬天用煤火取暖,如果不装烟囱而排气不良,就会发生_______中毒。

(2)在久末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 _______ 的含量比较大,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

做 ______实验。

14. A 、 B 、D 、 F是四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列转换关系:

①、 A+O 2→ B②、B+H2O→D③、D→B↑ +H2O

④、 B+Ca(OH) 2→ F↓+H 2O⑤、F+HCl→B↑ +H2O + CaCl2

(1)写出 A 、B、 D、 F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D___________F_________

(2)完成①、②、④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明代爱国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间。”从化学角度看是描述了“石灰石的开采,煅烧制生石灰,生石灰制熟石

灰,熟石灰再转变为坚硬的碳酸钙。”写出这些化学方程式及前两个反应的类型:

,,。

补钙剂,主要成分:葡萄糖16、根据标签求:①、葡萄糖酸钙中氢、碳、氧原子的个数

比为,质量比为②、葡萄糖酸钙

酸钙 [ (C6 H11O7)2Ca ] 含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③纯葡萄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量(质量分数 )高达 9 5%”

.数为④、请根据计算判断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⑤、成年人每天需克0.8 钙,其中 0.6 克钙可从食物中获得,则他每天需补充多少克葡萄糖酸钙?

17、 10克碳酸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已

知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 1.96 克/升)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附答案

初三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易错单元测试题(B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定有锌和铜 B.若滤渣中加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一定为无色 C.若滤液中有硝酸锌,则滤渣中一定没有铝和锌 D.若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锌和铜 2.某同学利用自制的紫色紫薯汁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肥皂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溶液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 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 A.蔗糖水呈中性 B.溶液的pH:肥皂水>蔗糖水>白醋 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一定等于7 D.将等体积的白醋与盐酸混合,溶液pH一定小于7 3.“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是金属钠 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 4.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5.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石灰水属于纯净物B.纯碱属于碱 C.过氧化氢属于氧化物D.干冰属于冰

6.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7.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图(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A中的溶质有两种 B.A、B段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B、C段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呈无色 D.D、E两点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 项 实验现象结论 A 铁片表面有少量气泡,锌丝表面 有较多气泡 说明铁与锌的 活泼性 Fe

第六章 实数单元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第六章 实数单元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4的算术平方根是±2 B .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0、1 C .﹣27的立方根是﹣3 D .﹣a 一定没有平方根 2.在有理数中,一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本身,这种数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2=± B .1193 ± = C .2(5)5-= D .382=± 4.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 (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 3次方”,把(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 (0)a a a a a a ÷÷÷ ÷÷≠记作a ?,读作“a 的圈c 次方”,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都等于1 B .对于任何正整数a ,21()a a =④ C .3=4④④ D .负数的圈奇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次方结果是正数. 5.有下列命题: ①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②平方根与立方根相等的数有1和0;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④邻补角是互补的角;⑤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估计27的值在( ) A .2和3之间 B .3和4之间 C .4和5之间 D .5和6之间 7.估计7+1的值在( ) A .2到3之间 B .3到4之间 C .4到5之间 D .5到6之间 8.如图,数轴上表示实数3的点可能是( ) A .点P B .点Q C .点R D .点S 9.估计25+的值在(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2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气体,观察CO2的颜色 C.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色了,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检验某无色气体是CO2 2.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老师观察到了四个同学的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3.如图中容器I、II体积相同,起始时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若利用针筒将一定量液体同时注入容器中,并迅速关闭弹簧夹,实验过程中有可能观察到红墨水左低右高的是() 选项容器Ⅰ内针筒Ⅰ内容器Ⅱ内针筒Ⅱ内 选 容器Ⅰ内针筒Ⅰ内容器Ⅱ内针筒Ⅱ内 项 A硝酸铵5mL水氢氧化钠5mL水 B氯化钠5mL水氧化钙5mL水 C充满二氧化碳5mL氢氧化钠浓溶液充满二氧化碳5mL澄清石灰水 D0.5g锌粉5g9.8%的稀硫酸0.5g铁粉5g9.8%的稀硫酸 A.A B.B C.C D.D 4.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蕊溶液 D.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5.现有只含C、O两种元素的气体样品11g,测得其中含C元素3g,则关于此样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样品可能是CO2

B.此样品组成只有两种情况 C.此样品一定是CO2和CO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D.若此样品含两种物质,则其中一种物质质量分数为7/11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带电荷的粒子都是离子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CO2 和水,说明某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说明该无色气体是CO2 7.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比较归纳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B.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同一种物质 D.都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8.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与多种,下列方法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 分别插入燃着木条 B. 闻气味 C. 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D. 用导管通入水中观察 9.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 .离子 D.中子 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 (1)写出上图一中下列仪器的名称:用于加热的是;用于添加液体药品的是. (2)实验室若用A、C组合可以制取的气体是,用B、E组合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能用装置D收集的气体应有的物理性质是. (4)一种洗气装置如图二所示,为了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水分,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为了检验二氧化碳,可将浓硫酸换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物质,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2)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填名称) (3)温度计中的液态金属是;(填化学式) (4)三大化石燃料指的是煤、、天然气; (5)最清洁的燃料是。 12.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标号b的仪器名称是。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docx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 班别 ________座号 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C-12Ca-40 一、选择题 1.我国的黑白山水画用的墨汁主要成分为炭黑的微粒,用这种墨汁画的国画千百年都不易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重要文件书写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 A. 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C.具有吸附性D.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 A. 金刚石B.活性炭C炭黑 D .石墨 () 3.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B.化学性质相似 C.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D、是同一种物质 4.关于一氧化碳和氢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武汉市 )() A 、都具有可燃性 B .通常状况下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C、都具有还原性 D .都有剧毒 5.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 、氢气 B .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氧气 6.下列利用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木碳使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褪色B.石墨电极导电 C.用金刚石制玻璃刀切割玻璃D.用木炭做燃料 7.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略大、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生成 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A .排水法收集 B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8.下列有关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末作润滑剂 C.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炭粉制成的。 D .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9.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盛有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一定是 CO2 B .一定不是 O2C.可能是 CO2D.可能是 N2 10.下列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的是() A . MgCO 3B. CO C.CH4D.CO2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代作的画,年久日深不变颜色,是因为墨中含有的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将金刚石用于钻探机的钻头主要是因为金刚石熔点高,在通常情况下与地壳里 的任何物质不发生反应 C、将炭黑加到橡胶制品里的目的是提高耐磨性能 D、为了防止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事故,所以煤矿井里严禁烟火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刚石加工成钻石 C、金刚石切割玻璃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一氧化碳的毒性 C、铜的导电性B 、石墨导电及制铅笔芯 D、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B 、氢气、一氧化碳、碳的还原性 D 、木炭的可燃性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六单元检测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42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5分) 地球就像一位héǎi( )可亲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bǔ yù( )我们。她无私地cìɡěi( )我们宝贵的kuànɡ cánɡ( ),以及赖以生存的自然zī yuán( )。所以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2.选字组词。(6分) [绕饶浇] 缠( ) ( )水富( ) [睹渚赌] ( )钱烟( ) 目( ) [慨概溉] ( )括灌( ) 感( ) [莹荧萤] ( )光晶( ) ( )火虫 3.按要求填空。(5分) “溢”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滥”的意思有:①泛滥;②过度,没有限制;③不切实际浮泛。给下列词语中的“滥”选择正确的解释。 陈词滥调( ) 滥用职权( ) 洪水泛滥( )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8分)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 (2)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 (3)有人就借用媒人的称呼,把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媒体。 ( ) (4)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 ( ) 5.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它不是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用..谁的思赐,而是 加点的关联词语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仿写句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第六单元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 【考点】碳的单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必须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碳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2.书写重要文献时,要求再保存期内清晰不褪色,应选用() A.铅笔 B.蓝色圆珠笔C.碳素墨水 D.蓝墨水 【考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难度】易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作为重要文献,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需要使用性质稳定,不易褪色的墨水签署文件. 【解答】解:碳素墨水、墨汁中含有碳,用碳素墨水笔或墨汁书写的材料能够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其它材料均无该特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最小为1纳米左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 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初三化学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1-2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 A. 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 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 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 A. 剧烈燃烧 B. 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颜色、状态 B.可燃性 C. 溶解 性D.熔点、沸点 5.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电灯发光 C、燃放烟花爆竹 6. 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 、河水C 、五氧化二磷 7、下列对蜡烛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蜡烛燃烧火焰为红色,白蜡烛燃烧火焰为黄色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 D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 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红光D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红 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9.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A、集气瓶B 、蒸发皿C 10. 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 D 、只用③ 11.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正确操作是()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A.取用液体B 50 =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取用固体C ?读取液体体积 ( ) D、锅炉爆炸 ( ) D 、二氧化碳 () 1s后取出,外层碳化最严重 ( ) () 、烧杯D 、试管

六年级第六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分) 一、根据本单元学到的知识填空。(6分) 1.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通过收集资料,我还知道了诗歌的分类。按题材分,可以分为边塞诗、(思乡)诗、(山水田园)诗和咏物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3.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等许多伟大的诗人。我还知道外国的(普希金)、(拜伦)等诗人。 4、“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二、把古诗词名句与作者连在一起。(4分) 海内存知己凌寒独自开王勃 夕阳无限好天涯若比邻王安石 迟日江山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墙角数枝梅春风花草香杜甫 三、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5分) 1、《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 3、苏小妹认为黄山谷加上的“舞”和“隐”两个字仍不够理想,但比苏东坡加的两个字要美。()

4、“路转溪桥忽见”中“见”是出现的意思。()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个诗句是描写秋天的。() 四、按顺序排列下面词语。(2分) 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 2、雨雪霏霏赤日炎炎凉风习习杨柳依依 五、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A.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B.王昌龄的《出塞》C.杜牧的《江南春》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出自的诗。()A.苏轼B.文天祥C.李白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出自的《春夜喜雨》。()A.白居易B.辛弃疾C.杜甫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晓”的意思是。() A.使人知道B.天刚亮的时候C.晓得,知道,懂得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的意思是。()A.因为B.坐下C.座位 六、我能灵活地运用古诗。(5分) 1、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来劝他:“” 2、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 3、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八早 实数单元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 共30分) 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 A.49的算术平方根是 7 B.49 的平方根是-7 C.-49的平方根是7 D.49 的算术平方根是_7 7 — …_ : 3 2.下列实数3二,,0, . 2,- 3.15^, 9, 中,无理数有 8 3 3. -8的立方根与4的算术平方根的和是 5.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b 6 _c _1 8. 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A 1 B 、-1 C 、0 D 、1 或 0 9.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x ,则比这个数大2的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10.若3 x ' 3 y =0,则x 和y 的关系是 A. x 二y = 0 B. x 和 y 互为相反数 C. A. x 2 2 B 、 x 2 C. X 2 -2 D. X 2 2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A. 0 B. C. _2 D. _4 4.下列说法中: (1)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 (2)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3)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 零、负无理数; (4)无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个是正确的. A. 1 B. 2 C. 3 D. 4 A . -2 与、(-2)2 -2 与 3 -8 C . -2 与一 1 D . -2 与2 6.圆的面积增加为原来的 n 倍, 则它的半径是原来的 A. n 倍; B. n _倍 2 C. n 倍 D. 2n 倍. 7.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6 —C —1,那么化简a -b - ;a 2的结果: A. 2a -b B. C. -b D. -2a b x 和y 相等 D. 不能确定

(完整)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是碳元素组成 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3 CaO十CO2↑,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高温 第 1 页共6 页

初三化学1-2单元测试卷

初三化学1-2单元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分 1、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是() A.培养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取用固体C.读取液体体积D.检查装置气密性 3、下列现象中最能说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剧烈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可燃性 C.溶解性 D.熔点、沸点 5.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电灯发光 C、燃放烟花爆竹 D、锅炉爆炸 6.下列物质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河水 C、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 7、下列对蜡烛燃烧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红蜡烛燃烧火焰为红色,白蜡烛燃烧火焰为黄色 B、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C、蜡烛燃烧产生热量 D、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外层碳化最严重。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氧中燃烧发出红光 D、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9.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 ) A、集气瓶 B、蒸发皿 C、烧杯 D、试管 10.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2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只用③ 11.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正确操作是 ( ) A、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B、为避免试管内液体外流,加热时试管不能倾斜 C、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的中下部小心地加热 D、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该先进行预热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直接放回滴瓶 C、使用酒精灯前,必须向酒精灯里添满酒精 D、量筒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1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食品的包装是充氧以防腐 C、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形成霓虹灯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作大棚肥料 14.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氮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第六单元测试卷(B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B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6分) ɡuīcháo qīnɡliánɡéhuánɡnèn lǜ ()()() húpàn mùchǎnɡyuèmínɡrén jìnɡ ()()() 二、辨字组词。(8分) 桑()鹭()骏()绩() 嗓()路()俊()债()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6分) 漆黑的()沉睡的()跳动的()安闲地()渐渐地()平稳地()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6分) 一()浓阴一()装饰一()风光 一()晚霞一()音符一()招呼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8分) 近义词()近义词()独特阻挡 反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近义词()欢快严肃 反义词()反义词() 六、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用下列词语造句。 (1)犹如…… (2)不论……不论……

2.扩句。 (1)学校开展活动。 (2)春天花盛开。 3.缩句。 (1)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2)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4.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难道荷兰不是以郁金香、风车、牧场和运河而闻名天下吗? (2)这难道不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5.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四年级的同学运走了学校墙角的那堆垃圾。 “把”字句: “被”字句: 七、默写古诗并按要求填空。 1.默写《四时田园杂兴》。(3分)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表现了 (4分)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3分)

八、判断正误,对的选“√”,错的选“×”。(2分) 1.“冠”在“冠军”和“鸡冠花”中的读音相同。(√×) 2.《乡下人家》一文脉络清晰,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来写的。(√×) 3.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4.《乡村四月》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翁卷。(√×) 九、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3分) ()田野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报告着丰收的喜讯。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子里静静地流过。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硕果累累。 十、阅读题。 (一)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短文描写了种植物,分别是、、、。(3分) 2.短文运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 3.短文把比作乐谱上的线条,把比作跳动的音符。(2分) (二)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六章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组别:得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全部位于东半球 B.全部位于西半球 C.大部分位于南半球D.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2、世界上各种气候类型中,在亚洲没有分布的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3、除南极洲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非洲 C.亚洲 D.欧洲 4、下列关于亚洲河网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河顺地势由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 B.亚洲部分只有小面积的无流区 C.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主要内流河有注人里海的锡尔河和阿姆河 D.高原山地区河网密,平原丘陵区河网疏 5、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B.死海C.里海D.波罗的海 6、二战前夕,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三个国家独立 A. 南非 B. 利比亚 C. 利比里亚 D. 肯尼亚 7、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山地平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B.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高东低C.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D.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8、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 A.非洲大陆B.亚欧大陆C.北美大陆 D.澳大利亚大陆 9、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高 B.季风气候显著 C.干燥地区广大 D.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 10、下列地方,位于亚洲、北美洲分界线上的是()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D.直布罗陀海峡 11、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地形区是() A.东非高原 B.埃塞俄比亚高原 C.南非高原 D.阿特拉斯山 12、多瑙河是欧洲著名的国际河流,它注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附标准答案详解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试时间为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分) 1.在防毒面具中,用于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 )。 A.活性炭???B.金刚石???C.石墨??D.焦炭 2.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所示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药品?B.收集气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验满3.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D.可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这两种气体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高温条件下,碳具有还原性B.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5.C60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关于C60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单质????B.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 6.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7.下图能说明下列意图的是(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③说明CO得氧后的产物是CO2;④有效地防止了有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有体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 D、雪碧饮料 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 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 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的现象的是: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一定是: A、氮气 B、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C、氧气 D 、难溶于 第 3 页共6页

水,比空气重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 ④①③⑤⑥② 8、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正确量取8ml液体,应选用的最合适仪器有: ①5ml量筒②10ml量筒③50ml量筒④胶头滴管 A、①④ B、② C、③④ D、②④ 第 4 页共6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 填一填。 1.20+20+20+20+20=( )×( )=( ) 2.口算300×7时,想:( )个百和7相乘得( )个百,就是( )。 3.对282×3进行估算,可以把282看作整百数( )来算,积大约是( )。 4.800×5的积的末尾共有( )个0。 5.218×8的积是( )位数;314×3的积是( )位数。 二、 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三、在○里填上“>”“<”或“=”。 46×2○33×3 512×4○413×5 207×3○207×4 150×8○5×240 432×2○234×3 350×8○8×350 四、 连一连。 27×2 1550 203×3 245 310×5 54 49×5 609 五、 算一算。 1.直接写出得数。 32×3= 0×711= 110×8= 7×100= 1×125= 300×3= 0+179= 43×2= 2.用竖式计算。 59×6= 345×7= 315×4= 612×5= 208×6= 123×4= 204×7= 125×4= 214×3=

六、解决问题。 1.学校图书室有125本工具书,故事书的数量是工具书的6倍。图书室有故事 书多少本? 2.一列火车从A站开往B站,每小时行驶203千米,行了4小时后离B站还有 440千米。从A站到B站有多远? 3.东关学校植树,柏树、杨树、柳树各栽了167棵。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4.东升乡要挖一条水渠,前3天挖了900米,按这个速度,剩下的要在6天内挖 完,最后还剩下多少米? 5.三(1)班分学习小组,如果每组6人,可以分6组,如果每组分4人,可以分几组? 6.小强用小棒摆单独的正方形,正好摆了6个。如果用这些小捧摆单独的三角 形,可以摆多少个?

人教版初一下册数学 第六章 单元测试卷

第六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 90分钟) 一、选择题(第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①一个数的平方根一定有两个;②一个正数的平方根一定是它的算术平方根;③负数没有立方根.其中正确的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下列四个数中的负数是( ) A .﹣22 B .2)1(- C .(﹣2)2 D . |﹣2| 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2与()22- B.-2与38- C.2与()22- D. 2-与2 4.数8.032032032是( ) A.有限小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不能确定 5.在下列各数:0.51525354…,10049 ,0.2,π1,7,11131 ,327,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6.立方根等于3的数是( ) A.9 B. ±9 C. 27 D.±27 7.在数轴上表示5和-3的两点间的距离是( ) A. 5+3 B. 5-3 C.-(5+3) D. 3-5 8.满足-3<x <5的整数是( ) A.-2,-1,0,1,2,3 B.-1,0,1,2,3 C.-2,-1,0,1,2, D.-1,0,1,2 9.当14+a 的值为最小时,a 的取值为( ) A.-1 B. 0 C. 41 - D. 1 10. ()29-的平方根是x ,64的立方根是y ,则x +y 的值为( ) A.3 B.7 C.3或7 D.1或7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实数是 .

12.化简: ()23π-= . 13. 9 4的平方根是 ;125的立方根是 . 14.一正方形的边长变为原来的m 倍,则面积变为原来的 倍;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n 倍,则棱长变为原来的 倍. 15.估计60的大小约等于 或 .(误差小于1) 16.若()03212=-+-+-z y x ,则x +y +z = . 17.我们知道53422=+,黄老师又用计算器求得:55334422=+,55533344422=+,55553333444422=+,则计算:22333444ΛΛ+(2001个3,2001个4)= . 18.比较下列实数的大小(填上>、<或=). ;② 215- 21;③53. 19.若实数a 、b 满足0=+b b a a ,则ab ab = . 20.实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化简()2a b b a -+ += . 三、解答题(共40分) 21.(4分)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1)1; (2)410-. 22.(4分)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16 27 ; (2)610--.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 )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 ) A .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 .都是碳元素组成 D .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4.6g 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 2中混有的少量CO ,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 )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 中混有的少量CO 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 3 CaO 十CO 2↑,该反应的类型是 ( ) A .化合反应 B .置换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11. 已知实验室制取气体D 的表达式为:A(固)+B(固) C+D ↑,气体D 易溶于水,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则应选择下列何种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 ) A. 制CO 2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B.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下排空气法 C.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排水集气法 D.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和向上排空气法 12. 实验室制取CO 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②向漏斗中注入盐酸;③向反应器中加入块状石灰石;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 高温

初中化学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汇编

九年级化学一二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衣服晾干 B .雪糕融化 C .轮胎爆裂 D.牛奶变酸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 .冰水混合物 B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 .二氧化碳 D .铝箔 3、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氧气有可燃性 B .氧气能供给呼吸 C .氧气有助燃性 D .氧气具有氧化性 4、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 ( ) A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 .石蜡燃烧 5、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 染指数项目的是 ( ) A .氮气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可吸入颗粒物 6、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氧气可用于化工生产 B .氧气可用于炼钢工业 C .液态氧用作宇航飞行器发动机的燃料 D .氧气可用于气焊、气割 7、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 9、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 .铝+ 氧气 氧化铝 B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氢气+氧气 水 D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 .农家肥的腐熟、动植物呼吸都是氧化反应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三氧化二铁 D .氧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 ) A .不放出氧气 B .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 .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 .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且速率慢 12、鉴别三瓶无标签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 ( ) A .燃着的木条 B .观察颜色 C .澄清石灰水 D .闻气味 13、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磷立即燃烧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D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气体 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 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装置。 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