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在茅山的历史
镇江市句容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镇江市句容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作者:
来源:《党史文苑》2019年第07期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城东南25公里处的茅山镇。
1938年夏,陈毅、粟裕等同志率领新四军东进抗日,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创建最早、坚持最久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它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1985年9月建成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经1998年、2006年两次扩建,新館占地面积为2.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
基本陈列为《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历史陈列》。
展览分为: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五大部分。
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2000余件,生动再现了陈毅、粟裕、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抗日军民浴血奋战的斗争历史。
另有两个专题陈列:《茅山新四军将帅陈列展》和《苏南抗战英烈事迹专题展》,展出各个时期的珍贵文物2500余件。
1995年9月1日,在茅山脚下的望母山巅建成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
碑名由张爱萍题写。
纪念碑前有“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奇观,2006年4月,“军号奇观”成功申报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 / 陈洪。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讲解词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讲解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在这里,我们将共同回顾和缅怀那段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历史。
让我为大家讲解一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1. 馆名由来: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茅山脚下,它的名字寓意着对新四军的深切怀念。
新四军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军队,他们为保卫国土、保护百姓、反抗侵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 历史背景:此地正是茅山脚下,新四军曾在这片土地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为保卫中国人民的自由和尊严,为捍卫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3. 馆内陈列: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记录了新四军的战斗历程、将士的英勇事迹。
这里有许多展品,如战时的兵器装备、士兵的日常用品、战地医疗设施等,都是见证历史的珍贵实物。
4. 纪念意义: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不仅是对英勇的新四军将士的纪念,更是为了让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这里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之地,通过回顾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珍视现在,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5. 结语: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是一座寄托着对英烈的崇敬之情的圣地。
我们希望您在这里能够深刻感受到那段英勇岁月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让我们一起铭记历史,
共同奋发向前,传承和平、友谊与爱的价值。
谢谢!。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讲解词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讲解词
【引言】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新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则是为了纪念这支英雄队伍,传承抗战精神而建立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艰苦岁月,了解新四军在茅山的抗战历程。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简介】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成立于1985年。
纪念馆占地约6000平方米,分为室内展区和室外展区两个部分。
室内展区主要包括新四军历史陈列、将领业绩陈列等,室外展区则有战士雕像、战役纪念碑等。
【新四军在茅山的抗战历程】
1938年,新四军进入茅山地区,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在这里,新四军英勇奋战,发动了一系列战役,如郭村保卫战、塘马战役等。
这些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敌人,展现了新四军战士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风貌。
【纪念馆的展示内容】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展示了新四军在茅山的抗战历程,以及战士们的英勇事迹。
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图片、文献、实物等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新四军的抗战历程。
此外,纪念馆还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影视、场景复原等,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抗战的艰辛。
【结束语】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是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观纪念
馆,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四军在茅山的英勇抗战事迹,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国家、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
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茅山抗日传奇14

茅山抗日传奇*导读:茅山林深木秀。
很多山头宫观像郁冈峰、柏枝垄、白李溪、桃花崦、松风阁等都是以植物来命名的。
乾元观里的松风阁,四处遍植青松,……茅山林深木秀。
很多山头宫观像郁冈峰、柏枝垄、白李溪、桃花崦、松风阁等都是以植物来命名的。
乾元观里的松风阁,四处遍植青松,蔚然成林。
相传是陶弘景当年抚琴听松涛之所。
而茅山松林分布最广,自古就有一片松林又一宫的诗句.观外的山坡上,是成片成片盛开的黄花,赤日当空,树荫合地,黄花开得灿烂蓬勃,而每到黄昏时分,流云如碎,残阳如血,黄花落叶摇曳着写不尽的诗意。
当然,陈毅最终把革命根据地设立在这里的原因,除了喜欢茅山山高草深这个天然的屏障外,除了欣赏观内青松、观外黄花外,乾元观中的住持惠心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陈毅对惠道长非常敬重,常抽空与他对弈、品茶,相谈甚欢。
看上去这是两个互不搭界的人,无论是政治立场,还是人生态度。
一个是茅山革命根据地的高级指挥官,叱咤则风云的领军人物,一棵巍然挺拔的青松;一个是隐居山中修行,希图跳出三界、不在五行的羽士玄客,一只悠然的闲云野鹤。
然而,这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因为抗日,因为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因为他们内心那份高涨的民族正气走到了一起。
当时,日寇在茅山不断地扫荡,他们对新四军实行严密封锁,地下党的药品供应时常被卡断,治疗新四军伤病员成了难题。
陈毅得知茅山的惠心白道长不但文才和武略俱佳,还识得山中草药,研究中医药术,决定上山请他相助。
但陈毅两次去观中拜访都扑了个空。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惠道长不知道陈毅的来头与用意,自然不敢贸然接见。
就在陈毅三访乾元观时,惠道长派一个小道士递给陈毅一张纸条儿,上面写道:鸦啼鹊鸣,并立枝头报祸福。
接到纸条的陈毅,当下就明白这个老道长绝非等闲之辈。
虽然身在深山,却有着和自己一样的爱国之情。
惠道长洞悉国家大事,是非分明,把国民党比作鸦,将共产党比作鹊,爱憎之心跃然纸上。
于是,陈毅拿来纸笔,挥毫写出了下联: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茅山乾元观里的抗战故事

茅山乾元观里的抗战故事作者:魏娟来源:《华人时刊》2022年第10期茅山乾元观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茅山东麓,山林葱茂,环境清幽。
这里是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也曾是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是陈毅、粟裕等革命先辈奋斗过的地方。
1938年6月,陈毅和粟裕奉命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挺进茅山进行抗日。
部队选中了隐蔽性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乾元观。
当时的住持是全真龙门岔支派———闫祖派第二十二代弟子惠心白道长。
惠道长自幼出家,在道教文化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为人德高望重,刚正不阿,慈悲仁和,深受地方百姓敬重,也因此引起日寇、国民党等势力的关注,他们试图拉拢惠心白道长协助他们游说地方士绅。
但日寇和国民党的邀请均被惠心白道长以“闭门修行,不理俗事”为由拒绝。
陈毅来到茅山,了解到乾元观的情况后,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率部队敲响了乾元观的山门。
当时,观内住持惠心白道长听了巡更道士汇报后,为谨慎起见,让送出一张字条:“鸦啼鹊鸣,并列枝头报祸福。
”陈毅见后,马上回字:“燕来雁去,相逢路上传春秋。
”顺带介绍了新四军情况。
惠道长早闻新四军是仁义之师,立即吩咐开门迎接。
此后,陈毅和新四军战士进驻了乾元观。
进驻乾元观后,惠心白道长与陈毅时常一起切磋棋艺、诗词,向陈毅详细介绍周边城镇布局、武装势力分布、各界名流士绅等各种重要信息,并帮助陈毅秘密会见各方爱国进步人士,以团结更多的抗日力量。
惠道长还带领道众为新四军医治伤员、筹备粮款、打探敌情、传送情报、站岗望风。
因此,陈毅为茅山乾元观写下了“深山隐高士,盛世期斯民”的联句,以示对惠心白道长等人的尊敬之情。
抗战期间,陈毅在乾元观住持惠心白道长的支持帮助下,得到了纪振纲、樊玉琳、李钊为代表的乡绅企业家的支持,举办了“東南抗日青年政治训练班”,筹备成立了四县抗敌总会,并将司令部与政治部设在了观内的松风阁和宰相堂内。
乾元观成了苏南党政军中心,党政军重要会议均在此召开,新四军的“东进序曲”自此从茅山拉开了序幕,乾元观亦有“小延安”之称。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着力打造红色教育体系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着力打造红色教育体系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的第一支主力部队——新四军的纪念馆,也是全国重点红色教育基地之一。
作为新四军的发源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责。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逐渐成为一座集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基地。
着力打造红色教育体系,是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着力打造红色教育体系进行深入探讨。
一、借鉴先进经验,优化红色教育内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不断挖掘新四军的革命历史,整理、展示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实物。
这些历史文物和实物,不仅丰富了纪念馆的展览内容,也使得红色教育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工作人员会引导观众认真观看这些历史文物和实物,让他们亲身感受新四军的艰苦奋斗和英勇顽强,增强红色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还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活跃了红色教育的氛围。
每年的“抗战胜利日”和“新四军成立日”等重大纪念日,纪念馆都会组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展览、讲座、座谈会等,使得红色故土的红色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引发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反响。
通过借鉴先进经验,不断优化红色教育内容,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丰富的红色教育体系,不仅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红色教育的重要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红色教育效果除了内容丰富的红色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提升红色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在着力打造红色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也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不断探索中提升红色教育效果。
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也积极引进了多媒体设备,将新四军的历史故事、革命歌曲、战争画面等红色资源通过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更加形象生动地向观众展现新四军的光荣历史,使红色教育更具吸引力。
参观苏南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参观苏南新四军纪念馆有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这样一个缅怀先辈,追忆往事的节日来临之际,我们部分团干在公司团委的组织下,以团日活动的形式参观了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
茅山地处苏南山区,地势险要,西临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1938年6月,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一、二支队和先遣队进入茅山地区,建立了苏南抗日根据地,由此开始了这里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
我们的参观活动的首站是位于于茅山三峰脚下,被青松翠柏环环绕着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公园。
该公园有一座由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亲自题写的纪念碑。
这座高耸的纪念碑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相传当年新四军某部在一场与日军的浴血奋战中阵亡了许多英勇的战士,其中有一名小号手,他战死后,英灵仍然在战场上回荡。
于是,在纪念碑修好以后有了“碑下放鞭炮,空中吹军号”的奇特自然现象。
我们来到时,正赶上一群高中生们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鞭炮声中,在嘹亮回旋的“军号声”中,在雄伟的纪念碑前,我们重读入团誓词,我们追思和怀念着那些为挽救民族危亡、在硝烟炮火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感受着当时的血雨腥风,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苏南新四军纪念馆。
首先吸引我们眼球的是展览馆主体建筑的空地上陈列着的退役火炮和飞机。
我们抚摸它们布满的岁月痕迹,仿佛又回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
展厅分为上下两层,分为“苏南人民奋起抗击日军侵略者”、“新四军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新四军东进北上”、“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坚持”及“苏南人民夺取抗日斗争的最后胜利”五大部分。
馆内共展出各种珍贵文物和历史资料3000余件,用声、光、电、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图文并貌地生动再现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和璀璨业绩,真实地反映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光辉历程,生动再现了新四军和苏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风貌。
追忆历史,才能更好的认识现在;了解先辈们的付出,才能更珍惜近日来之不易的生活。
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感受

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感受摘要:一、前言二、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简介三、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感受1.深入了解新四军历史2.珍贵文物展示3.场景还原带来的震撼4.缅怀革命先烈四、总结与启示正文:【前言】在我国,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是一处重要的革命历史纪念地。
这里记录着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事迹,传承着革命精神。
本文将分享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感受,以此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和对历史的铭记。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简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茅山风景区内,于198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
纪念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展示了新四军在茅山地区的抗战历程。
【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的感受】1.【深入了解新四军历史】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使我对新四军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从组建、发展、壮大的过程,到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都让我对新四军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2.【珍贵文物展示】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新四军使用过的枪械、生活用品等。
这些文物不仅让我直观地感受到新四军当年的生活条件,还让我对他们的英勇精神更加敬佩。
3.【场景还原带来的震撼】纪念馆内还通过场景还原的方式,展示了新四军在茅山地区的抗战历程。
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目睹了新四军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心情难以平静。
4.【缅怀革命先烈】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今天的和平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在缅怀先烈的同时,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总结与启示】参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让我对新四军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四军在茅山的历史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军队,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发
挥重要作用。
在茅山,新四军历史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939年1月15
日的茅山抗日斗争。
当时,新四军第六师八十五旅的部队在茅山集结,准备进行抗日
行动。
八十五旅由司令员任弼时和政委叶挺领导,他们在茅山秘密组
织了地方党组织和人民武装,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9年1月15日,八十五旅的官兵们迎着寒风,在茅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抗日斗争。
他们打破了日本军队的封锁,成功地攻占了茅山
上的指挥所和警备队,消灭了日军百余名。
茅山抗日斗争的胜利,打击了日军并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此后,新四军在茅山一带开展了许多抗日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
要贡献。
茅山成为新四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根据地。
在这里,新四军
坚持革命群众路线,广泛联合各界人士,组织人民武装,发动群众斗争,瓦解敌占势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总之,新四军在茅山的历史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茅山抗日斗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重要事件,也是新
四军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