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新四军办事机构的概况、性质及工作职责-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汇总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第一、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和共产党血肉相关的、大部分团营连干部是共产党员、并且全部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卓著勋绩,功高威远。
大革命失败后,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来领导这个革命,由叶挺、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组织举行了南昌暴动——大革命退兵的一战,继续保持中国反帝传统。
从此,由国共合作进到共产党单独领导,继续深入这个革命到农村中去,进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并创建工农武装。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暴动失败以后,带一千多农民到井岗山与朱德同志会合.组织红军第四军,并建立根据地,高举红旗,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时代的游击战争(从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开始,到一九三O年彭德怀同志进攻长沙为止:嗣后即转为大规模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国内战争).一九三四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以后,红军主力部队举行万里长征,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单独奋斗,坚持阵地。
从一九三四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三年,这就是新四军产生的最近的历史(主力部队九万八千人开始长征。
留下的主力师——二十四师三个团,每一连有一架机关枪。
每一个团有重机枪迫击炮,计留在福建、江西、广东交界地方的武装游击队有三千多枝枪,以江西为中心)。
当时在江西组织了中央分局来主持。
长征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离开,国民党于是年二月以大兵围剿,图彻底肃清中央苏区。
红二十四师主力被包围,游击队被歼灭,于是退出苏区,转到南岭山脉,重新组织游击战争。
当时方志敏负责赣东北游击区,黄道负责闽北区域,粟裕负责浙江区域,闽东由叶飞负责,闽西游击区域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湘赣由谭云宝负责,湘鄂赣由傅秋涛,钟期光、张藩负责,赣南由陈毅、项英负责。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顽固派认为这个合作,只能是和西北朱毛率领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真正红军合作,而拒绝和南方游击队合作,并且进攻更加厉害;从一九三七年春天三月至五月,是清剿最严重的时候。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第一、新四军前身——内战时期:第一次大革命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这支和共产党血肉相关的、大部分团营连干部是共产党员、并且全部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部队,参加了北伐,卓著勋绩,功高威远。
大革命失败后,整个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投降了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独立的来领导这个革命,由叶挺、周恩来、贺龙等同志组织举行了南昌暴动——大革命退兵的一战,继续保持中国反帝传统。
从此,由国共合作进到共产党单独领导,继续深入这个革命到农村中去,进行深入的土地革命,并创建工农武装。
毛泽东同志领导秋收暴动失败以后,带一千多农民到井岗山与朱德同志会合.组织红军第四军,并建立根据地,高举红旗,开展游击战争.这是大革命以后的第一时代的游击战争(从一九二七年南昌暴动开始,到一九三O年彭德怀同志进攻长沙为止:嗣后即转为大规模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国内战争).一九三四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以后,红军主力部队举行万里长征,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单独奋斗,坚持阵地。
从一九三四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三年,这就是新四军产生的最近的历史(主力部队九万八千人开始长征。
留下的主力师——二十四师三个团,每一连有一架机关枪。
每一个团有重机枪迫击炮,计留在福建、江西、广东交界地方的武装游击队有三千多枝枪,以江西为中心)。
当时在江西组织了中央分局来主持。
长征军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十日离开,国民党于是年二月以大兵围剿,图彻底肃清中央苏区。
红二十四师主力被包围,游击队被歼灭,于是退出苏区,转到南岭山脉,重新组织游击战争。
当时方志敏负责赣东北游击区,黄道负责闽北区域,粟裕负责浙江区域,闽东由叶飞负责,闽西游击区域山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负责,湘赣由谭云宝负责,湘鄂赣由傅秋涛,钟期光、张藩负责,赣南由陈毅、项英负责。
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可是顽固派认为这个合作,只能是和西北朱毛率领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真正红军合作,而拒绝和南方游击队合作,并且进攻更加厉害;从一九三七年春天三月至五月,是清剿最严重的时候。
新四军编制的历史沿革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新四军编制的历史沿革蚇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
国民政府宣布“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即予撤销”。
中国共产党对此针锋相对,宣布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
重建后的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斗争中诞生的新四军1937年10月12日,是新四军成立的日子。
其实,10月12日只是后来议定的纪念日。
新四军的诞生,有一个复杂的相当长的谈判、斗争过程。
新四军军长叶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从1937年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代表和国民党中央的代表在西安、杭州、庐山多次会晤,就两党合作抗日和红军改编举行谈判。
在谈判中,共产党方面就提出了坚持南方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
与此同时,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也分别向当地国民党军政当局发出了和平谈判的呼吁。
国民党却实行了所谓“北和南剿”的方针,在西北基本上停止了对红军主力的进攻,在南方则调集重兵加紧对红军游击队的“清剿”。
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共两党才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关于南方红军游击队的谈判才得以进行。
谈判达成了协议,国民党还是千方百计地企图消灭红军游击队。
闽粤边红军游击队根据协议进驻漳浦县城后,1937年7月13日,国民党驻军以点名发饷为名,将红军游击队包围,缴去所有轻重武器。
与此类似的还有逮捕谭震林等40余人的“瑞金事件”和将闽中红军游击队包围缴械的“泉州事件等”。
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兵站建设

完善的兵站领导机构 。 军部成立 了总兵站 , 其 下建立 了若干派 出所 , 各 支队也建 立 了兵站组 织。 皖 南事 变后 , 新四军重建军部 , 兵站 隶属
供 给部领导 。 在 兵 站 线路 建 设 上 。 于 华 中各 根 据 地 之 闻建 立 了 战略 兵 站 线 , 在 根 据 地 内部 建 立 了基 地 兵 站 线 路 , 在 根 据 地 与敌 占区 之 同 建 立 了秘 密兵 站 线 。 新 四 军的 兵 站 建设 为 华 中各 抗 日根 据 地 的 交 通 运 输 工 作 的 顺 利 开展 创 造 了重 要 条 件 。
战 区 领取 。例 如 1 9 4 0年 1 1 月 l 1日 . 项 英 致 电 毛泽 东 等 称 :
、
新 四军 兵 站领 导机 构 建设
华 中地 区 的敌 后 抗 日根 据地 主要 由新 四军 创 建 。新 四
军 军 部 建 立 了兵 站 领 导 机 构 。它接 受 中 央军 委 兵 站 部 的领 导。 对 下 领 导 华 中各个 敌 后根 据地 的兵 站 工 作 。 形 成 了新 四 军 总兵 站 、 各 支 队 兵 站 领导 体 制 。1 9 3 7年 l 2月 2 5日 , 新 四 军 军部 在 汉 口成 立 。 次年 1 月 6日移 驻 南 昌 。 军 部后 勤 组织 机构设军需处 、 医务处、 总兵站C ] p 3 H 。 1 9 3 8 年 8月 。 军 部 进驻
革 命 军 第 三 战 区兵 站 分 监 部新 编第 四军 军 属 分 站 。简 称 新
四军军属分站 , 站长 张元 寿、 政治委员符 确坚 , 兵站辖军 实、
粮秣 、 行 政 三 科 以及 运 输 大 队 、 兵站、 派 出所 等 单 位 C 渤。 新 四军 总 兵 站 不 断 健 全 机 构 。 1 9 3 9年 6月 , 军 部 总 兵 站 下 设 3个 科 : 一科 ( 军实科 ) 、 二科 ( 粮 秣科 ) 、 三科 ( 行政 科) 。下 属 单 位 有 6 个 派 出所 ( 地区兵站) 和 1 个运输大 队 , 以及 招 待 所 、 仓 库 等 。这 6 个 派 出所 依 次是 : 第 一 派 出所 设
新四军各旅沿革

新四军各旅沿革原创于: 2011-10-07 13:05:37标签:第一师第一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l纵队改称。
旅长兼政治委员叶飞,参谋长张藩,政治部主任吉洛(姬鹏飞)。
11月张藩任副旅长兼参谋长,阮英平任政治部主任,李一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辖第1、第2、第3团和特务营。
同年4月,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
1942年9月,将第l、第2团与特务营合编为第1团,从原第l团抽调1个营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将第3团与泰东警卫团合编为泰东警卫团,归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指挥;另成立特务营和教导队。
第1旅在苏中进行了反击日伪军"扫荡"、"清乡"的斗争,1944年3月参加车桥战役。
12月,以第l团、特务2团(原挺纵2团)、江高独立团编成第1旅,后改称1师教导旅,由叶飞率领南下,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
)第二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改称。
旅长王必成,政治委员刘培善,副旅长段焕竞,参谋长杜屏,政治部主任陈对夫。
辖第4、第5、第6团和特务营。
1942年9月,兼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将第4、第5团和特务营合编为第4团,第6团第1营改为特务营,第6团其余部队与台北、兴化地方武装合编为台北独立团和兴化独立团。
同年12月3l日,第2旅旅部率第4团渡江南下,免兼第2军分区。
1943年1月16日在苏南与第16旅合编,仍称第16旅。
第三旅: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改称。
旅长陶勇,政治委员刘先胜(后吉洛,即姬鹏飞),参谋长张震东,政治部主任卢胜。
辖第7、第8、第9团和特务营。
1942年10月,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以第7、第8团各两个营与特务营合编为第7团,以第9团和第7、第8团各1个营充实地方武装。
1944年底,以第7团和特务第1、第4团编成第3旅,渡长江南下,1945年1月改称苏浙军区第3纵队。
第二师第4旅 :941年2月由新四军第4支队改编。
旅长梁从学,政治委员王集成(后张劲夫),副旅长吴世安,参谋长詹化雨(后黄序周),政治主任王集成兼(后李世焱)。
浅述中共中央派驻新四军活动地区的代表机构

2022.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适应不同地区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特定地区建立派驻机构,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先后在全国设立了10多个中央地方局。
主要有,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江局、南方局、中原局、东南局、西北局、华中局、华东局等。
此文专述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初期,新四军活动地区的代表机构。
这段时期,中共中央在新四军活动地区派驻的代表机构有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东南局与中原局、华中局、华中分局4个时期。
与这4个时期有关联的有中共中央长江局、鄂豫皖中央局和华东局,此文一并简述。
这些中央局或分局的设立,保证了这一地区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的领导,从而使新四军与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
中共中央东南分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第二次合作的协议,共同抗战,双方同意改编南方游击队为新四军。
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了政治局会议,会议结束前专门讨论了南方游击队的编制工作,通过了《关于南方区游击工作》的决议。
张闻天代表党中央宣布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作为中共中央驻东南地区的代表机构。
同时宣布项英、曾山、陈毅、方方、涂振农为中共东南分局委员,项英为书记,全面负责东南分局工作。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迁入南昌后,东南分局正式成立。
随后黄道、袁国平加入东南分局。
东南分局机关驻南昌明德邨4号(现东书院街21号),对外统称新四军驻赣办事处。
东南分局成立后,委员们积极动员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组织部队集中并开赴抗日前线,大力推动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同年夏,东南分局移驻皖南泾县云岭。
东南分局在组织上受长江局领导,同时也受中共中央指示。
这里简述一下长江局。
1937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长江局(对外称中共代表团)在武汉成立。
王明任书记,周恩来任副书记,委员有项英、博古、叶剑英、董必武和林伯渠。
项英兼中共东南分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
抗战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红色海关机构及职能实践研究

华中地区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 从 1938 年 4 月开始, 新
四军各部相继挺进华中地区, 分别建立苏北、 苏中、 苏南、 淮北、 淮南、 皖东、 浙东和鄂豫边
区八个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期间, 为了解决战争经费问题, 各根据地结合实际情况陆续
成立了具有海关职能性质的机构开展税收、 检查及缉私工作, 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结束。 国内
济出版社 1989 年版, 第 10 页。
引用原文表述。 “ 统制” 同现代文 “ 统筹管理” 。
31
年 1 - 2 月, 皖南地委与军部及一、 三、 四支队共同成立经济委员会进行征税; 1940 年 3 月, 定
远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属国民党的 “ 安徽省第二十进出口货物检查处, 还保留了原检查处工作
至盐阜时, 为了解决供给问题, 抽出百多个政工人员建立税收机构进行税收工作……开征进出
口税等。”
3 战时特点。 从以上的机构和税收工作看, 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虽然没有明确成立海关
机构, 但属于海关职能的工作比较突出。 新四军开赴前线后, 因战时斗争需要, 大都在还没有
站稳脚跟建立政权的情况下就开征进出口税了, 就更谈不上海关机构的设置了; 二是成立的机
抗日战争是一场长期的持久战争, 要想在经济上始终连续不断地保障打仗的需要, 新四军的财经政
策必须要着眼于未来, 对目前战时的政策进行调整与完善, 并作统筹的规划、 统一的部署。
( 三) 统一税收政策和机构开展海关职能工作
1 统一税收政策, 海关关税职能突显。 1942 年 2 月, 根据华中党政军委会颁布的 《 华中
1937 7 - 1946 6) ,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 9—12 页。
新四军简介

新四军简介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的人民军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同时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四军分会,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副书记。
辖4个支队,共1.03万余人。
改编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在第二次抗共高潮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件,叶挺被扣,项英遇害。
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
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粟裕任副军长(后),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
同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与中共中央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同时组成中共中央军委华中分会,并成立苏中、淮南、盐阜、淮海、淮北等军区。
至年底,地方武装和民兵发展到60余万。
1943~1944 年春,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日伪军多次“扫荡”、“清乡”,度过了困难时期。
1944年1月,浙东抗日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
1944年7~8 月,第4、第5师各一部出兵河南,恢复豫皖苏边和豫南桐柏山抗日根据地,开辟嵖岈山豫中抗日根据地。
这一年,新四军各部队抓住有利战机,接连向日伪军发动攻势,进行了车桥、高沟、杨口和西进等战役战斗,歼日伪军5万余人,解放国土7400平方千米,彻底粉碎日伪军“清乡”计划,改善了华中斗争局面。
1945年春,新四军继续开展攻势作战。
1~8月上旬,各部队先后攻克阜宁、睢宁等县城及重要据点100余处,歼日伪军3万余名,为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1945年8月10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总司令朱德命令各抗日根据地武装部队积极进攻,迫使日伪军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时期新四军办事机构的概况、性质及工作职责-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战争时期,新四军在南方游击区先后共设有43个办事机构,这些办事机构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承担了大量、物资采购和转运等具体工作,为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试就抗战时期新四军办事机构的概况、性质、工作职责等作一简述。
一新四军办事机构概况抗战时期,新四军设立的办事机构其建立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至11月,南方游击队在谈判整编期间,以义勇军或游击队的名义在游击队原驻地建立了4个办事机构。
即赣南义勇军驻庾(池江)办事处、游击第1支队驻修水通讯处、汀瑞游击队驻瑞金办事处、湘赣边游击队驻吉安通讯处。
这些办事机构在新四军组建后即改称新四军的办事机构。
第二阶段: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新四军军部组建后,长江以南各支队向皖南集中期间,陆续建立了30个办事机构。
如江西的新四军驻赣(南昌)、景德镇、贵溪办事处,驻金资贵、瑶里、黄岗、都昌、河口留守处,驻思顺、石塘、慈溪通讯处。
湖北的新四军驻通城、大畈通讯处,驻七里坪留守处。
湖南的新四军驻浏阳办事处,驻平江、湘南、耒阳通讯处,驻沙田留守处。
福建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驻龙岩、崇安、宁德留守处。
浙江的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驻温州通讯处,驻丽水办事处,驻温州采购办事处。
安徽的新四军军属分兵站、立煌兵站。
河南的新四军驻竹沟留守处。
第三阶段:1938年4月至1941年3月,新四军挺进敌后创建根据地期间,组建了3个办事机构。
分别是新四军驻涡阳联络站,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联合办事处,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
此外,还有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桂林办事处、重庆办事处、香港办事处、驻湘办事处及衡阳办事处等6个办事机构,它们与驻当地的八路军办事处合署办公。
二新四军办事机构的性质归类。
总体看来,43个新四军办事机构大多以设立地而冠名,结合各自的工作任务,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设在重要城市的办事机构,如武汉、重庆办事处。
它们与八路军办事处合署办公,在中央代表及中央分局的领导下,承担着代表团或者是中央局办事机构的部分职能。
第二类是设在国统区省会或战区机关驻地的办事处,如驻赣(南昌)办事处、驻福州办事处等。
它们主要与地方政府和战区司令长官部进行联络和交涉。
部分也和驻当地八路军办事处合署办公,如驻湘办事处、桂林办事处等。
第三类是设在英属香港及敌占区上海的办事机构。
第四类是各支队整编前后在原驻地设立的一些留守机构,主要负责与行署以下的地方当局联合和交涉。
如驻竹沟、平江、宁德等留守处。
三新四军办事机构在组织体系中的位置及几个关系。
一般说来,在组织体系上主要有三个层次: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派出机构、地方组织机构。
相对应的组织机构也有三级:中央、中央局和省、市、县(区)委。
在抗战期间,抗击日本侵略者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因此,国共两党事实上的合作,更多的是通过军事合作来体现。
由此,八路军、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虽然名义上是军事系统的办事机构,但实质是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国统区、沦陷区以及敌后进行军事联络和开展工作等的机构,它所传达、贯彻、释放的基本上都是来自高层的意图,很多不便由党内高层出面与方面接触、联络、商讨的事宜,均由它出面代为处理。
正是这种特殊的性质,决定了新四军办事机构在组织体系中有着较为独特的位置。
它代表中央、,同时当时还设有各中央局,而很多中央局大部设在八路军、新四军办事机构内,因此它也对相应的中央局负责。
各办事机构分为四种类型,大致而言,第一类办事机构一般主要管辖第二类办事机构,经常性对其工作予以指导。
此外,各办事机构都还协助、配合各地方党组织开展相应的工作。
正是有着这些特点,各新四军办事机构的存在、工作开展便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关系:1.新四军办事机构与中央、及新四军军部的关系。
新四军办事处虽然是以新四军军部派驻办事机构名义出现,凡是涉及国共两党关系、军事战况、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各办事机构均在职责范围内与中央、、新四军总部有着顺畅的机要、交通联系。
2.新四军办事机构与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关系。
由于新四军办事机构具有合法公开的身份,根据需要,各中央局首脑机关大多设在八路军或新四军办事机构这些公开合法的机关内。
因此,有的办事处不但起了掩护作用,还实际承担了中央局的部分机关职能。
3.新四军办事机构与地方党组织的关系。
经历十年内战后,地方各级组织开始逐步恢复、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新四军办事机构特别是一些留守处大多与特委、县委合署办公,同时接受上级办事机构以及当地党组织的领导。
四新四军办事机构的工作职责。
(一)交涉与协同对日军作战新四军办事机构担负与政府军事当局交涉新四军的编制名额、军饷、装备、物资,及协商与共同对日军作战工作。
抗战初期,新四军建立后,政府每月发给军饷20万元,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每月前往军需署领取。
后来,国民政府将新四军的军饷、军需物资直拨到所属战区领取,并制造各种借口,减发或扣发。
在这种情况下,重庆办事处经常到国民政府军委会交涉,向国民政府索取,直到抗战胜利。
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壮大,需要的物资增长,而政府只按新四军1万人编制发放,武汉办事处除向方面交涉,尽量争取多领一些外,还想办法采购部分物资以应前线急需。
1937年底翌年初,武汉办事处派人或通过在香港、长沙、广州等地的八路军办事处,筹集和购买包括大米300吨、面粉40吨、枪100多支、雨衣3000件,以及机械、通信器材、日用品、弹药等大批军需物资,先后运,再转送延安和八路军总部、新四军军部。
[1]11新四军军属分兵站代表新四军军部同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及兵站统监部接洽粮食、武器、弹药等供给事宜。
[2]他们一方面交涉战区高层,反击污蔑新四军的谬论,迫使战区供应军需物资,另一方面在中下层官兵中采取教育转化、亲属说情、帮助解决家中困难等种种措施来密切关系,从而顺利完成物资领用任务。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根据战局状况,使得国共两党加强在战况、作战计划、兵力配合、敌情等方面的沟通与联系。
各办事处非常注重参与这项工作。
重庆办事处地处战时国民政府的陪都,因此,八路军、新四军的一般战斗情况,包括作战时间、地点、参战、作战经过、战绩、损失以及敌情等,除报告外,有些也经重庆办事处报国民政府军委会。
[3]658重庆办事处在收到八路军、新四军发来的战报后,交南方局军事组改用一般公文呈式拟稿,再分别送出。
战报送国民政府军委会的何应钦等,重要战报则需分送等要人。
还负责向和国民政府军委会转呈国共双方的重要作战计划和协同作战意见。
国民政府军委会为便于作战,有时也将有关作战计划、行动,向八路军、新四军通报。
这类文电也多是通过重庆办事处转达。
此外,一些新四军办事机构还直接协助进行抗战。
如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应高级将领叶肈、李觉和张冲等邀请,分批派出百余名优秀秘密党员到中分别担任师参谋长,集团军副官主任,团、营、连长,各级参谋,团、连级指导员以及军事、教官等职。
他们不进行组织活动,只积极工作,与广大官兵并肩作战,表现英勇、顽强,为赣北抗战做出了英勇的贡献。
[2]13(二)组织人员往来、物资转运等交通联络工作。
既然是新四军派驻各地的办事机构,所以组织人员往来以及物资转运等工作便成为了各办事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在组织人员往来方面,1938年1月闽西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2支队北上后,许多来自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侨青年和广东潮汕、梅县等地的干部和青年,要求参加新四军。
龙岩留守处承担起了接待工作,负责安排他们的食宿,组织护送和转运,使这些有志青年安全、顺利地到达前线。
立煌兵站在设立期间,自己动手盖了草棚作为招待所,转运了很多延安抗大的学员去新四军所属或地方参加工作,并护送了新四军军长叶挺、参谋长张云逸等重要将领。
此外,立煌兵站依靠基层组织的配合,在运输沿线建立情报网、交通站,一次又一次把物资运送到新四军第4支队。
新四军军属分兵站下属的第1派出所在1938年就接待和护送过往人员五六百人次,包括、袁国平等重要及进步作家史沫特莱、新西兰共产党员路易艾黎、美军少校卡尔逊等国际友人。
在物资转运方面,温州采购办事处利用温州商业发达的优势,为新四军采购和输送军用物资。
同时还与香港、广东的有关组织和菲律宾、南洋群岛等地的爱国华侨联系,把爱国华侨捐献的大批被服、药品、军械、医疗器械及捐款,转运到皖南的新四军军部。
当年初,从各地海运到温州、宁波两地的军需物资有数百吨之多,采购办事处都安全地把它们分批运到了新四军军部。
[2]1081上海办事处自1941年3月成立后,一方面在近两年时间内,先后护送2000多人去苏中、苏北和淮南等根据地。
另一方面在福州路开设报关行专门进行各种物资采购和运输,包括药品、医疗器械、教学用具、电讯器材和其他军需物资。
此外,还为根据地采购运送印刷器材、票版、印钞纸张等物资。
香港办事处和桂林办事处通力合作,香港办事处先将从海外募捐筹集的物资海运至越南海防,然后桂林办事处再接力运至延安。
如1939年5月,桂林办事处派出交际科长邱南章、交通运输科长龙飞虎、财会科长殷承祯,带领20多名运输副官和司机,到海防接运汽车10辆、救护车2辆、汽油7000加仑、无线电器材30大箱及一批医药、医疗器械、被服等,数量达50余卡车,辗转奋战4个多月送到延安。
衡阳办事处这时也积极开展工作,对从武汉等地撤退的人员、物资进行安置和转运。
到1939年4月,共安置转送各方面人员300多人,转运汽油、药品、器材等物资五六十吨。
(三)配合地方各级党组织,不断培养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住各地办事机构协助地方组织,发展了20多万党员,恢复和建立了4000多个党支部。
[3]45武汉办事处从筹备时期开始,便配合湖北省地方组织,恢复湖北省及邻近地区的组织,整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
1937年10月中旬,在董必武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湖北省工作委员会。
11月,武汉办事处与湖北武昌反省院中的支部联系,营救出彭怀堂等36名党员。
到1937年底,共营救出狱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100余名。
他们被分别派往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去恢复组织和开展救亡运动。
到1938年春,鄂东、鄂南的组织,在武汉办事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重建工作。
鄂中的组织和中国湖南湘江特委也与武汉办事处取得了联系。
[1]61939年1月至4月,南方局为了贯彻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统一南方各省组织负责人的思想,先后在重庆办事处举办了多期党员干部训练班,、董必武及各部门的负责人亲自讲课。
6月后,顽固派加紧活动,南方各省党组织不断遭到破坏,重庆办事处在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抓紧把已暴露或有可能被捕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转移、疏散到外地或农村,保存了的骨干和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