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乳状液

合集下载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 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

实验四乳状液的制备及类型鉴别一、实验目的1.了解乳状液的制备方法;3.学习乳状液的类型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1.乳状液的定义和组成乳状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乳剂,是指由固体或液体颗粒悬浮于水或油的介质中,形成微小的乳状系统。

乳状液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内相(也称为分散相)和外相(也称为连续相)。

内相是指悬浮于乳状液中的颗粒或液滴,外相是指围绕内相的介质。

根据不同的乳状液类型,内相或外相可以是水或油。

乳状液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将一个或多个物质加入一个过量的连续相中。

(2)增加搅拌速度,使物质分散均匀。

(3)继续搅拌,直到所需尺寸的颗粒形成。

(4)调整温度和pH等条件以促进颗粒稳定。

(5)将制得的乳状液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式进行纯化和分离。

根据内相和外相的性质,乳状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水/油乳状液(W/O乳状液)内相是水,外相是油,称为水/油乳状液。

水/油乳状液通常具有较高的黏滞度,较低的清洁性和透明度低等特点,通常用于制备油性膏霜。

三、实验步骤所需材料:羊毛脂5克、液体石蜡5克、甘油5克、蓖麻油5克、鱼胶原蛋白5克、纯净水50克。

(1)将羊毛脂、液体石蜡和甘油放入烧杯中,用水浴加热至材料融化,然后取出冷却。

(2)将蓖麻油加入烧杯中,用手持搅拌机在高速下搅拌3-5分钟。

(4)放置至室温下冷却,即得到W/O乳状液。

2.制备O/W乳状液所需材料:十八烷基硅氧烷5克、甘油5克、磷脂5克、水15克、十二酸可的松5克、酸性物质苹果酸1克。

所需材料:甘油10克、甜菜碱10克、蒟蒻粉5克、柠檬酸1克、玫瑰花水30克、橙花水20克。

(2)将蒟蒻粉分别加入橙花水和玫瑰花水中,搅拌10分钟后将两种蒟蒻粉混合。

(3)将第一步的混合物和第二步的蒟蒻粉混合,用手持搅拌机在高速下搅拌3-5分钟即得到W/W乳状液。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制备得到的W/O乳状液呈现出乳白色半透明液体,触感具有一定的质地感,但不油腻。

这种类型的乳状液适用于制备油性膏霜,能够保湿并为皮肤提供柔软性和保护。

第四章++乳状液

第四章++乳状液

(4)滤纸润湿法 对于某些重油与水构成的乳状液可用此 法:在滤纸上滴一滴乳状液,若液体快 速展开,并在中心留下一小滴油,则为 O/W乳状液;若液滴不展开,则为W/O 乳状液。 但此法对于某些易在滤纸上铺展的油(如 苯、环己烷、甲苯等轻油)所形成的乳状 液则不适用。 对乳状液类型的鉴别应采取多种方法。
d、液滴大小的分布 相同体积的分散相分散成大小不同的液滴时大液 滴体系比小液滴体系的界面积小,界面能低。因而具 有较大的热力学稳定性。当乳状液体系中大小液滴同 时存在,小液滴有自动减小,大液滴有增大的趋势。 若此过程不断地发展,最终将会破乳。因此,液滴大 小分布均一的乳状液比平均大小相等但液滴大小分布 宽的乳状液稳定性好。乳状液液滴大小对稳定性的影 响还表现在体系黏度的变化。体系黏度(主要是连续相 黏度)的增加使液滴扩散系数减小,液滴碰撞频率和聚 集速度降低,乳状液稳定性增加。
c、空间稳定作用 用聚合物作为乳化剂时界面层厚度大,如同在 液滴周围形成厚厚的亲液性保护层,这种保护层构 成了液滴靠近和接触的空间障碍。聚合物分子的亲 液性也使得保护层中含有相当量的连续相液体,类 似于凝胶体。因而界面区域有较高的界面黏度和良 好的黏弹性,这将对阻止液滴合并,保持其稳定性 有利。即使有的液滴发生聚结,聚合物乳化剂常以 纤维状或结晶的形式聚集于变小了的界面上,使得 液滴的界面膜加厚,可防止液滴的进一步聚结。
3 ) 3 Cl
d1/ d2
1.32 0.50
类型
O/W W/O
C 16 H 33 N(C 8 H 17 ) 2 C 3 H 7 l
乳化剂的溶解度—Bancroft规则 一定温度下,乳化剂在水相和油相中的溶解度 之比为常数,称之为分配常数。
乳化剂
C 16 H 33 N(CH

乳状液的制备

乳状液的制备

乳状液的制备开题报告一课题概述1.1 乳状液的概念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滴(微粒或液晶)形式分散在另一种与之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构成具有相当稳定度的多相分散体系。

由于它们外观往往呈乳状,故称为乳状液或乳化液。

形成的新体系内由于两液相的界面积增大,界面能增加,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但如果加入可降低体系界面能的第三种组分―乳化剂,则可使分散体系稳定性大大提高。

乳状液中以液滴形式被分散的一相称为分散相(或是内相,不连续相),连成一片的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是外相,连续相),即一般乳状液是由分散相、分散介质和乳化剂三部分组成[1]。

乳状液的分散相直径一般为0.1~10μm。

从乳状液的液珠直径范围来看,它部分属于粗分散体系。

常见乳状液通常为,一相是水或是水溶液,另一相是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如油脂、蜡等。

两种互不相溶的有机液体组成的油包油型乳状液也存在,但实际应用很少。

1.2 乳状液的应用乳状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牛奶、奶油、冰淇淋等食品,雪花膏、洗面奶等化妆品,乳胶漆、敌敌畏乳油、金属切削液及乳状炸药等均为乳状液,乳状液随处可见。

下面就以其在工业生产中某些方面的应用及优点为例作简要介绍[1-2]。

1.2.1乳状液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多被制成乳状液。

乳状液形式的口服药,如把蓖麻油分散乳化成O/W 型乳状液,可以起到掩蔽油的难闻气味和稀释油难咽味道的作用。

而油溶性的维生素ADEK鱼肝油以及有极苦和难闻味道的胆固醇类激素在制备成乳状液形式后都更易于服用和利于肠壁对药物的吸收。

被乳化的脂肪等营养成分,也可以作为“液体食品”供给那些不能够消化和吸收固体食物的病人。

对于注射药,比如抗癌药注射乳剂,一种W/O 型乳剂,可以起到延长血药浓度作用。

当进行局部注射后,药物能明显积聚在注射部位,使药效充分发挥;而使用水剂注剂,由于药剂吸收过快致使药效发挥不充分[1]。

外用药制备成乳状液,对皮肤渗透力强,有利于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乳状液(详细分析:乳状液)共7张PPT

乳状液(详细分析:乳状液)共7张PPT
F-O表示乳化剂膜和油的界面张力 §9 - 9 乳状液
• “大头”朝外形成两种类型的乳状
亲水基是“大头液”, O / W
憎水基是“大头”, W/O
如K, Na等碱金属皂类 00-8-1 一价的银肥皂例外.
如Ca, Mg, Zn等两价金属皂
类.
3
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1.乳状液的稳定性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3)形成扩散双电层
若 F-O > F-W , 则形成O/W型乳化剂
一价碱金属皂类易溶于水难溶于油
若F-W > F-O , 则形成W/O型乳化剂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00-8-1
<

2 1.乳状液的稳定性
1.乳状液的稳定性
§9 - 9 乳状液
(1)降低界面张力
(2)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乳化剂的亲水端和憎水端的截面积常大小不等. 当它吸附在乳状液内
§9 - 9 乳状液
乳化剂负离子定向吸附在油-水界面上, 带电的一端指向水, 反离 子则呈扩散状分布, 形成扩散双电层, 它一般具有较大的热力学电势 及较厚的双电层, 使乳状液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乳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分散相液滴表面的成膜过程, 界面膜的 厚度, 特别是膜的强度和韧性, 对乳状液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的界面层时, 常呈现“大头”朝外, “小头”朝里的构型, 如同一个个楔子
密集地钉在圆球上. 这种构型使得分散相液滴的面积最小, 界面吉布斯函
(§数49)界- 最9面乳膜低状的液稳,定而作用且界面膜更牢固.
高价金属皂类易溶于油难溶于水 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 产生大量新的液-液界面, 表面吉布斯函数增大. 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的三种润湿情况 当粒子易被油润湿时, 粒子大部分处于油中, W / O乳状液, 如炭黑, 石墨粉等. 加入某些能与乳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 消除乳化剂的保护作用. (左) >90 , 颗粒不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油中; 如牛奶, 含水石油, 炼油厂的废水, 乳化农药等. (右) < 90 , 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9 - 9 乳状液 破乳或去乳化作用: 使乳状液破坏的过程. (右) < 90 , 颗粒能被水润湿而更多地进入水中. 此外, 加热, 加入高价电解质, 加强搅拌, 离心分离, 以及电泳法等皆可加速分散相的聚结, 达到破乳的目的.

表面活性剂第四章乳状液与泡沫

表面活性剂第四章乳状液与泡沫

02
表面活性剂能够稳定乳状液和泡沫,防止其破裂和聚结,从而
提高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效果。
提高分散性和润湿性
03
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固体颗粒的分散性和液体表面的润湿性,
有利于制备稳定的乳状液和泡沫。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形成胶束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聚集形成胶束,这些胶 束能够将油、水和固体颗粒包裹其中,从而稳定 乳状液。
03 防止液滴合并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液 滴合并,保持乳状液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在泡沫中的作用
降低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气-水界面张力,使气体更容易分散在水中, 形成稳定的泡沫。
稳定性定义
01
泡沫稳定性是指泡沫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和外观
的特性。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02 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液相
的粘度、气体的溶解度以及温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
提高稳定性方法
03
通过选择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和调整溶液的物理性质,
可以提高泡沫的稳定性。
泡沫的破灭
破灭机制
泡沫的破灭可以由多种机制引起, 如重力、气体溶解度变化、液膜 破裂等。
乳状液类型
总结词
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类型,乳状液可分为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 两种类型。
详细描述
水包油型(O/W)乳状液是指水作为分散介质,油作为分散相的乳状液。这种类型的 乳状液通常外观呈透明或略带乳白色,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等领域。油包水 型(W/O)乳状液则相反,油作为分散介质,水作为分散相,外观通常呈蓝黑色或暗
褐色,这种类型的乳状液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涂料、油墨等领域。

第四章乳状液及微乳状液PPT课件

第四章乳状液及微乳状液PPT课件

二价碱金属皂类,极 性基团为:
亲水端为小头,作为乳 化剂,容易形成W/O型 乳状液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水 油
返回
2020/5/10
• 注:定向楔理论做为一种假说尚存在不足 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一价金属皂的极性头并不 一定比非极性尾粗大,因此有许多例外情况。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0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0
相体积
一些乳状液的内相浓度可以超过0.74 很多,却并不发生变型。
(a) 不均匀液珠形成的密堆积乳状液示意图 (b) 形成多面体后密堆积乳状液示意图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0
二、乳化剂分子构型
乳化剂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中极性基 团和非极性基团截面积之比)对乳状液的类 型起重要作用。
染色法微观示意图(以苏丹Ⅲ为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0
乳状液类型
检验水包油 乳状液
加入水溶性染料 如亚甲基蓝,说 明水是连续相。
加入油溶性的 染料红色苏丹 Ⅲ,说明油是 不连续相。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5/10
3.电导法
通常O/W型乳状液有较好的导电性 能,而W/O型乳状液的导电性能却很差。 (但若乳状液中有离子型乳化剂,也有 较好导电性)。
将乳化剂比喻为两头大小不等的楔子, 若要楔子排列的紧密且稳定,截面积小的 一头总是指向分散相,截面积大的一头留 在分散介质中,此即为楔子理论。
例外:一价银肥皂,作为乳化剂形成W/O型乳状液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胶体化学之乳状液

胶体化学之乳状液

导电法
O/W的导电性比W/O的要好。但使用离子型乳化剂 是,即使是W/O型乳状液,或水相体积分数很大的 W/O型乳状液,其导电性也颇为可观。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乳状液特点:
多相系,相界面积大,表面自由能高,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1、表面张力的影响。

三、乳状液的破坏

乳状液的完全破坏叫破乳。
破乳的机理: 1.絮凝:此过程中,连续相在液滴与界面间排泄出来, 分散相的液珠聚集成团,但各液珠皆仍然存在,这 些团常常是可逆的。在液滴与界面之间“接触”面 的周界上的界面最薄。 2.聚结:此过程中,膜发生破裂,各个团合成一个大 滴,导致液滴数目的减少和乳状液的完全破坏。此 过程是不可逆的。
界面膜的强度和紧密程度是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①使用足量的乳化剂。 ②选择适合分子结构的乳化剂。
3、界面电荷的影响―乳状液稳定的电理论。 4、外相粘度的影响。 5、固体乳化剂对乳化液的稳定作用。

选择乳化剂的一般原则:
①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降低表面张力,在形 成的乳化液外相中,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②在油―水界面上,能够形成稳定的、紧密排列的界 面膜。 ③能够适当增大外相的粘度,减小液滴的聚结速度。 ④水溶性乳化剂和油溶性乳化剂混合使用,具有较 好的乳化效果。 ⑤应该满足乳化体系的特殊要求。 ⑥应该用最小的浓度和最低的成本达到乳化效果, 并且乳化工艺简单。
乳状液的应用:
乳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生理现象中 有着广泛应用。





1. 控制反应 许多化学反应是放热的,这会使温度急剧 升高,促进副反应的发生。如果将反应物制作成乳状液, 不仅可以利用其界面大、接触充分的特点提高反应效率, 而且大界面有利于散热,从而可以提高产率。 2. 农药乳剂 将杀虫药等制作成乳状液,可以使之均匀 地铺展在植物上,用量少且效率高。如顺式氯氰菊酯微 乳液就在农药上有了较好的运用。 3. 纺织工业 天然纤维与人造短纤维在纺前要用油剂处 理从而增强纤维的机械强度、减少摩擦和增加抗静电性 能等。 4. 乳化食品 乳化食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我们日 常喝的牛奶、豆浆等都是天然的乳化食品,人造的有人 造奶油等等。 5. 制革工业 在皮革的加工上,我们常常要“上油”。 这里的“油”,便是乳状液。将它涂在表面上,可以提 高皮革的牢固度、柔软性和拉伸性能。

乳状液制备和性质

乳状液制备和性质

物理化学实验
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乳状液的制备及鉴别其类型的方法。 2.了解乳状液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乳状液的定义及类型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1.乳状液的定义及类型
➢ 乳状液是指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 一种与它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 乳状液的类型:油包水(W/O)和水包油 (O/W)两种类型。
2.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
➢ 染色法:选择一种仅溶于油但不溶于水或仅溶 于水不溶于油的染料加入乳状液。若染料溶于 分散相,则在乳状液中出现一个个染色的小液 滴。若染料溶于连续相,则乳状液内呈现均匀 的染料颜色。因此,根据染料的分散情况可以 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染色法
将少量油溶性染料加入乳状液中,轻轻摇动。 若整个乳状液皆是染料的颜色,则是W/O型 乳状液;若只是液珠呈染料之色,便是O/W 型乳状液。
三.仪器和药品
1. 仪器 具塞试管4支,试管6支,50mL 量筒2 个, 10mL量筒2个,50mL 烧杯1 个,小滴管若干 显微镜一台。
2. 药品 植物油,氢氧化钙溶液,亚甲基蓝水溶液, 苏丹红(III)油溶液。
四.实验步骤
1.乳状液的制备 (1)Ⅰ型乳状液
在50mL具塞试管中加入植物油25mL,然后分别 加入2mL氢氧化钙(每次约加0.5mL),每次加入氢 氧化钙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见分层的水相。 (2)Ⅱ型乳状液 在50mL 具塞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钙25mL,然后分 别加入4mL植物油,(每次约加0.5mL),每次加 植物油后剧烈摇动,直到看不到分层的植物油相。
➢ 乳化剂:表面活性物质。能使乳状液较稳定存 在的物质。当它吸附在油水界面时,就能降低 界面张力,而且形成一定强度的保护膜,从而 使乳状液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珠,最后聚沉分离。 破乳的方法很多,如加热破乳、高压电破乳、
过滤破乳、化学破乳等。
2013-7-27
破乳
乳状液的破坏(破乳 Deemulsification ) (1) 机械法 (离心分离、泡沫分离、蒸馏、过滤等) (2) 高压电法(石油的破乳脱水) (3) 升温法 (4) 加入表面活性更强但不能形成保护膜的表面活性 剂(如戊醇、辛醇、十二烷基磺酸钠等)
电解质
Al > Cr > Ni > Pb > Ba > Sr ( Ca ,Fe ,Mg )
2+ 2+ 2+ 2+ 2+ 2+
2013-7-27
3
3
2
乳状液的不稳定性——分层变型和破乳
(3)破乳——油和水的分离过程
破乳是使两种液体完全分离的过程 破乳的过程分两步实现: 第一步是絮凝,分散相的液珠聚集成团 第二步是聚结,在团中各液滴相互合并成大
抽油机抽出,而且还能在管线中输送到集油站进 行下一工序处理。
2013-7-27
乳状液的应用
(5)、纺织工业 天然纤维与人造短纤维在纺前要用油剂处理,合成纤维在纺 纱、织布时也要施用油剂,以增加纤维的机械强度、减少摩 擦和增加抗静电性能等。在实际使用时,为了节省油剂,都
加水配成O/W型乳状液使用。
常用的油剂成分是润滑剂(天然动植物油,使纤维平滑)、 乳化剂(一方面起乳化作用,另一方面还有诸如润湿、抗静 电性等功能)和添加剂(有防氧化、防锈、防毒等功能)。 各种纤维的理化性质及加工方法不同,所用油剂的组成也有
膏,以往多以凡士林为基质,使用时易污染衣服,
目前常制成“霜剂”,实为浓的O/W型乳状液,
极易被水清洗,所用乳化剂常为聚氧乙烯(5~50)
硬脂酸酯等。
2013-7-27
微乳状液

由水、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所形 成的分散相液滴直径约为10~100nm的胶体分 散体系。微乳状液为透明或半透明的自发形成 的热力学稳定体系,
2013-7-27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iiii)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固体粉末作乳化剂时,粉末在油水界面上形成保 护膜而使乳状液稳定。亲水性固体如二氧化硅、蒙脱 土等可作为制备O/W型乳化液的乳化剂;亲油性固体 如石墨可作为W/O型乳化剂。
2013-7-27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HLB法
HLB值 0 2 4 6 | |———| 8 10 12 14 |——| |——| 16 18 20 |——| |
乳化剂的分子构型影响乳状液的构型
一价金属皂形成O/W型,而二价金属皂,
则形成W/O型


油 水
(a)
(b)
O/W型
W/O型
2013-7-27
两相体积的影响
如果分散相均为大小一致的不变形的球形液
滴,最紧密堆积的液珠体积只能占总体积的 73.02%,如果大于74.02%,乳状液就会破坏变型 如果水的体积小于26%,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 若水的体积大于74%,则只能形成O/W型乳状液 若水的体积介于26%-74%之间,则O/W型和
2013-7-27
乳状液鉴别
检验水包油 乳状液 加入水溶性染料 如亚甲基蓝,说 明水是连续相。 加入油溶性的 染料红色苏丹 Ⅲ,说明油是 不连续相。
2013-7-27
染色法微观示意图(以苏丹Ⅲ为例)
2013-7-27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乳化剂( Emulsifying agent) 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 为了形成稳定的乳状液所必须加入的第三组分。 常用的乳化剂有:蛋白质、树胶、磷脂等天然产 物;各种表面活性剂;固体粉末等。
差异。
2013-7-27
乳状液的应用
现举一化纤用油剂配方(质量分数/%):
锭子油 聚氧乙烯烷基醚(C10~C14,n=3) 聚氧乙烯烷基醚(C12,n=5.5) 烷基磺酸钠 70 10 15 5
2013-7-27
乳状液的应用
(6)、制革工业 在皮革鞣制、鞣后处理的上油、填充和修饰工序中常用乳 状液。这些工序是将油脂、高聚物等挤入皮革纤维或粒面层, 将染料涂在皮革表面上,从而提高皮革的牢固度、柔软性和
2013-7-27
乳状液的不稳定性——变型和破乳
乳状液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分层,变型和破乳 (1)分层:这往往是破乳的前导 指较轻的油 滴上浮,但并不改变 其分散度 (2)变型:是指乳状液由O/W型变为W/O型(或 反之) 影响变型的因素有:改变乳化剂,变更两相的体
积比,改变温度以及外加电解质等
27
乳状液
乳状液的定义 乳状液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种 与其不互溶(或部分互溶)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系统。 乳状液是由两种液体构成的分散体系。 热力学不稳定
分散相粒子直径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
2013-7-27
乳状液类型
简单的乳状液通常分为两大类。习惯上将不溶 于水的有机物称油,将不连续以液珠形式存在的相 称为内相,将连续存在的液相称为外相。 1.水包油乳状液,用O/W表示。内相为油,外相为水, 这种乳状液能用水稀释,如牛奶等。
黏度
乳状液的黏度主要由于乳化剂的加入而增大,主要 是因为乳化剂可能进入油相形成凝胶,或是水相中 的乳化剂胶素增容了油。
电导 电导的性质决定乳化液的外相。一般来说,0/W型 乳化液比W/0型乳状液的电导大,该种性质可用于 辨别乳化液的类型和研究乳化液的变型过程。
2013-7-27
乳状液的鉴别方法
• 稀释法 将数滴乳状液滴入蒸馏水中,若在水中立即散开为 O/W类型,否则为W/O型乳状液 • 导电法 O/W类型乳状液导电性好,而W/O型乳状液导电性能 差 • 染色法 向乳状液滴入水溶性染料(如亚基蓝溶液)若被染成 蓝色为O/W类型乳状液,如内相变为蓝色则为W/O 型乳状液
2.油包水乳状液,用W/O表示。内相为水,外相为油, 如油井中喷出的原油。
2013-7-27
4.1 乳状液类型
水 油 水

油内相(不连续相) 水内相(不连续相) 水外相(连续相) 油外相(连续相) 水包油型(O/W) 油包水型(W/O)
2013-7-27
乳状液的性质——液珠大小外观
拉伸性能。
皮革是一种亲水的蛋白纤维,因此要把憎水的油脂加进去 需将油脂制成O/W型乳状液,这样既便于操作,也节省油脂 用量,皮革粒面常带正电,故乳化剂多用阴离子型的,使乳 状液油滴带负电以便于处理。现今也常用非离子型乳化剂以
提高其润湿性。
2013-7-27
乳状液的应用
(7)、乳化食品和医药用乳剂 牛乳和豆浆是天然O/W型乳状液,其中的脂肪以细滴 分散在水中,乳化剂均是蛋白质,故它们易被人体消化 吸收。根据这一道理,人们制造了“乳白鱼肝油”,它 是鱼肝油分散在水中的一种O/W型乳状液。由于鱼肝油 为内相,口服时无腥味,便于儿童服用。日常生活中的 冰淇琳、人造奶油以及营养豆奶等大多是W/O或O/W型乳
2013-7-27
微乳状液
• 1.微乳状液的特点 这是一种特殊的液-液分散体系,具有很大实用价值, 也是在实用中偶然发现的。人们早已知道油和水不能 完全混溶,但可以形成一种液体以小颗粒的形式存在 于另一种液体之中的分散体系——乳状液。乳状液通 常呈乳白色、不透明状。它具有聚结、分层的倾向, 乃热力学不稳定的体系。1928年美国化学工程师 Rodawald在研制皮革上光剂时意外地得到了“透明乳 状液”。它虽也含有大量不相混溶的液体,但性质明 显地不同于乳状液,有下列特点:
石蜡 W/O乳化剂 润湿剂
洗涤剂 增溶剂 | |————| 聚乙二醇
O/W乳化剂
2013-7-27
乳化剂类型 非离子型 脂肪醇 一酰基甘油 一酰基甘油类酯 司盘类 吐温类 阴离子型 肥 皂 乳酸酯 磷 脂 阴离子去垢剂 阳离子型
乳化剂实例 十六醇 甘油单硬脂酸酯 双甘油单硬脂酸酯 丙醇酰甘油单棕榈酸酯 失水山梨醇三硬脂酸酯(Span15) 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Span20) 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Span60) 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 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Tween40) 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60) 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 油酸钠 硬脂酰-2-乳酸钠 卵磷脂 十二烷基硫酸钠
2013-7-27
乳化剂的作用: (i)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乳化剂吸附在油水界面上,亲水的极性基团浸 在水中,亲油的非极性基团伸向油中,形成定向的 界面膜,降低了油水体系的界面张力,使乳状液变 得较为稳定。
2013-7-27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乳化剂的作用:
(ii)在分散相(内相)周围形成坚固的保护膜; 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定向排列,形成一 层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界面膜,可以将分散相液滴 相互隔开,防止其在碰撞过程中聚结变大,从而得 到稳定的乳状液。 (iii)液滴双电层的排斥作用 由于同性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阻碍了液滴之 间的相互聚结,从而使乳状液稳定。
• 乳状液中液珠大小并不是完全均匀的,而是大小不一, 并且具有一定的分布。一般的乳状液由于光的色散作 用,外观常呈乳白色,是一种不透明的液体,因此称 之为乳状液。乳状液的此种外观是与其分散相质点的 大小密切相关的。根据经验,把乳状液的外观与分散 相液珠的大小之间的关系列于下表。
2013-7-27
乳化液的性质——黏度,电导
2013-7-27
乳状液的应用
(4)、稠油的乳化降粘 我国不少地区的原油是稠油,粘度高到常温下是 固体,甚至可以雕刻成艺术品。当粘度大于2Pa· s 时,用抽油机无法抽取。乳化降粘是解决办法之 一,即在抽油井的套管环形空间注入一定量的表 面活性剂溶液,使其与稠油混合形成不太稳定的
O/W型乳状液,原油粘度即大为降低,不但能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