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猪场消毒、防疫流程
猪场消毒实施方案

猪场消毒实施方案猪场消毒是保障猪群健康、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也是猪场生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为了有效实施猪场消毒工作,特制定以下消毒实施方案:一、消毒前准备工作。
1.明确消毒对象,猪场内的猪舍、饮水设施、饲料槽等。
2.选择合适的消毒药剂,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选择适用的消毒药剂,如过氧化氢、漂白粉等。
3.准备消毒工具,如喷雾器、拖把、喷雾罐等,确保消毒工具干净、完好。
二、消毒操作步骤。
1.清洁猪舍,在进行消毒前,首先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洁,清除污物、粪便等。
2.喷洒消毒药剂,将选定的消毒药剂按照规定的浓度稀释后,利用喷雾器或喷雾罐对猪舍内的墙壁、地面、饲料槽等进行喷洒,确保所有表面都被充分覆盖。
3.消毒时间控制,根据消毒药剂的要求,控制消毒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
4.通风干燥,消毒结束后,要及时开启通风设备,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促使猪舍内的消毒药剂挥发干燥。
三、消毒频率。
1.定期消毒,猪场应制定定期消毒计划,一般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以保障猪舍内的卫生环境。
2.疫情应急消毒,在发生疫情或疾病传播风险较大时,应加强猪场的消毒工作,提高消毒频率,确保猪群的健康安全。
四、消毒效果评估。
1.观察猪群健康状况,消毒后要密切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2.定期抽检,定期对猪舍内的消毒效果进行抽检,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五、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在进行消毒工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消毒药剂。
2.合理使用药剂,在选择和使用消毒药剂时,要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和疫情防控要求,合理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浓度。
3.规范操作,消毒工作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消毒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六、总结。
猪场消毒工作是保障猪群健康的重要环节,合理有效的消毒实施方案能够有效预防疾病传播,保障猪场生产的顺利进行。
猪场管理者应严格按照消毒实施方案进行操作,并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规模化猪场:标准防疫流程

和美华集团规模化猪场防疫程序一、分娩舍:1、分娩母猪:2、哺乳仔猪:四、配怀舍和妊娠舍:五、后备种猪:六、种母猪群普打疫苗:七、生产公猪免疫程序:八、免疫接种注意事项1、由专人(一般由主管和技术员)负责疫苗注射,不得交给生手注射。
由专人跟踪免疫实施,严禁漏免。
2、疫苗使用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及公司的免疫方案,规范操作,不得更改程序和剂量。
3、疫苗使用时必须对以下项目进行复查:生产日期或批号、有效期或失效期、颜色、质地是否符合要求、贮存温度是否正确、密封是否良好及冻干苗是否失去真空等。
4、疫苗在稀释及使用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环境高温并尽快用完。
如猪瘟疫苗稀释后在气温15℃以下时4小时内用完,气温15-25℃时2小时内用完,25℃以上时1小时内用完。
5、免疫接种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注射器、针头要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或疫苗残留对即将使用的疫苗产生不利影响,并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气消毒后降至正常温再使用6、免疫时注射器内的疫苗不得返回到疫苗瓶中。
7、疫苗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每次吸苗前再充分振摇。
8、每接种一头猪要观察疫苗有无从接种部位泄露,如有泄露应立即补免适当剂量。
9、免疫接种时环境应稳定。
避免在环境恶劣或剧变时接种,避免猪只移动或转群、并栏时接种。
防止各种环境应激。
10、夏季接种时宜在清晨气候凉爽时进行,其它季节宜在上午进行,以便接种后及时观察被接种猪的状况及反应。
11、病猪不宜接种疫苗,但要及时登记,待痊愈后补免。
12、对生产母猪普注的疫苗如口蹄疫、乙脑等,普注时产前、产后1周内的母猪暂不免疫,登记待产后15天时补免(可与细小灭活苗同时免疫)。
13、哺乳仔猪一窝猪一个针头;其它猪接种时必须1头猪1个针头。
14、根据猪的大小选用规格合适的针头:哺乳仔猪:9×12或9×15,保育猪:12×20;生长肥育猪:14×20或14×25;后备猪:16×30;生产公母猪:16×38(经产母猪)或16×35(头胎母猪)。
猪场免疫程序与卫生消毒制度

猪场免疫程序与卫生消毒制度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饮食需求的变化,养猪业不断发展,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
对于养猪场而言,良好的免疫程序和卫生消毒制度是保证猪场正常运营和猪群健康的重要保障。
下面就养猪场免疫程序和卫生消毒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指养猪场根据猪群健康状况和生产需要,有计划地使用合适的疫苗和药物,对猪群进行防治疾病的一系列措施。
1.疫苗使用。
针对不同种类的疫苗,养猪场需要根据疫苗的使用场合、注射时间和注射点数等要素进行细致的安排,制定疫苗使用计划。
在使用疫苗前,应对疫苗进行全面了解,做好疫苗质量检测工作,确保疫苗安全有效。
此外,疫苗的储存条件也是十分关键,需要保持疫苗的冷链,避免疫苗失效。
2.药物应用。
针对不同的疾病,应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应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对于连用多种药物的情况,应避免交叉使用,以免抵消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3.追踪管理。
在免疫程序实施中,应对猪的免疫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掌握疫苗和药物的使用效果,修正疫苗使用计划,保障猪的健康。
二、卫生消毒制度1.卫生管理。
养猪场应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卫生档案,定期检查污染源,及时清理卫生死角和杂物,控制污染和传染源。
2.消毒工作。
消毒是防止猪场疾病传播的关键。
养猪场可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但应注意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喷雾量,避免伤害猪的呼吸道和皮肤。
3.环境整治。
养猪场的环境整治包括自然环境和设施设备两个方面。
对于自然环境来说,需要着重从饲料、水源和空气三个方面制定管理措施,保证猪粮水质量安全卫生;对于设施设备,需要定期清洗保养,并对出现破损部位进行及时修缮,避免疫情传播。
4.定期检查。
养猪场应制定具体的检查制度和表格,并定期进行检查。
检查的范围包括猪群的健康状况、消毒情况、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状况等。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对其进行修正和改进。
以上是对于养猪场免疫程序和卫生消毒制度的详细阐述。
猪场场区消毒流程

9
废弃物处理区消毒
清理废弃物、喷洒消毒剂于地面及容器
消毒剂、喷雾器
每日一次,清理后立即消毒
防止污水横流,避免病原扩散
10
工作人员离场消毒
换下工作服、鞋帽,通过淋浴间洗澡,使用消毒液洗手
淋浴设施、清洁衣物、消毒液
每次离场
个人物品不得带出场区,淋浴后方可离开
猪场场区消毒流程
序号
消毒环节
操作步骤
所需物品/药品
执行频率
注意事项
1
入场消毒通道
踩踏火碱消毒垫
火碱消毒垫、替换鞋套
每次入场
垫子保持湿润,定期更换
2
紫外线照射
接受散射紫外线照射5~10分钟
紫外线灯
每次入场
避免直接眼部接触,确保照射覆盖全身
3
手部消毒
使用消毒液洗手
非刺激性手部消毒液
每次入场及必要接触后
彻底搓揉双手至手腕,风干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
注意角落、缝隙,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7
动物接触物品消毒
对饲喂器具、饮水系统、疫苗注射工具等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专用消毒液、浸泡桶、刷子、抹布
每次使用前后
确保彻底干燥后再使用
8
猪舍空栏消毒
清理粪便、冲洗猪舍、喷洒消毒剂、密闭熏蒸(如有必要)
高压水枪、消毒剂、熏蒸设备(如过氧化氢雾化机)、塑料薄膜
每批猪只转出后
4
更衣换鞋
更换场区专用工作服、鞋帽
已消毒的工作服、鞋帽、头套
每次入场
衣物保持清洁,定期ຫໍສະໝຸດ 涤消毒5场区入口车辆消毒
车辆通过喷雾消毒通道
自动喷雾设备、广谱消毒剂
每次入场
养殖场疫情防控的紧急隔离与消毒流程

养殖场疫情防控的紧急隔离与消毒流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养殖场面临各种疫情的风险,如禽流感、猪瘟等。
为了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并保证动物源食品的安全性,养殖场需要采取紧急隔离与消毒流程进行疫情防控。
一、紧急隔离流程养殖场发现疫情后,首要的任务是对疫情源头进行隔离,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紧急隔离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认疫情并划定隔离区域:养殖场工作人员需要对疫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确保将疫情隔离区域划定清晰,避免与健康动物接触。
2. 封锁隔离区域:为了避免疫情的扩散,养殖场工作人员需要在发现疫情后立即封锁隔离区域,确保病毒无法通过人员或物资的交叉传播。
3. 隔离动物:对于发现疫情的动物,需要立即将其隔离,并与其他病例动物进行区分,以免病情互相传染。
4. 交通管制:为了确保疫情的控制,养殖场需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设立交通管制点,避免疫情通过运输车辆等途径扩散。
二、消毒流程紧急隔离只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步,为了彻底消除病毒,养殖场还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
消毒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清理隔离区域:在开始消毒前,需要先对隔离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清除掉污染物和动物遗留物等。
2. 选择消毒剂:根据具体疫情的类型和扩散程度,养殖场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消毒剂要求能够有效杀灭病毒,并且对动物和环境无毒副作用。
3. 按照消毒剂说明进行稀释:按照消毒剂的说明书,将消毒剂适当稀释,以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
4. 喷洒消毒剂:将稀释后的消毒剂通过喷雾设备均匀喷洒在隔离区域的每一个角落,确保每个地方都能受到消毒剂的覆盖。
5. 处理被感染物品:对于与疫情有直接接触的物品,如笼子、饮水器等,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煮沸消毒或高温烘烤等。
6. 换装和洗手:在完成消毒工作后,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换装,并且彻底洗手,以防止病毒通过人员传播。
肥猪防疫流程

肥猪防疫流程1、防疫基础设施方面(1)消毒池(室):集约化猪场应有值班室和消毒池,生产区入口和各栋舍门口也要有相应的消毒池。
外来人员在大门口换鞋,欲进入生产区需更衣淋浴,本场职工进入生产区也需换鞋更衣。
(2)紫外线消毒区:进入生产区的更衣室应设有紫外线灯区,在上方、前后、左右分别安装紫外线灯管,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进行3-5分钟的紫外线消毒。
(3)兽医室:位于生产区下风向,用作兽医办公、放置药品器械、病死猪诊断和化验。
兽医室应配置相应的防疫器材和检测设备,如冰箱、消毒锅、分析药品和检测仪器、药品柜、消毒喷雾器、治疗和解剖用具、档案柜等。
(4)病死猪处理场(室):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进行无害化处理。
(5)装猪台:装猪台设在生产区墙外,运猪车辆不准进入生产区,防止把病原体带入场内。
(6)一次性饲料袋:多数猪场运送饲料使用的是周转性麻袋,麻袋经过多次使用,可能为病原体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所以集约化猪场最好使用一次性麻袋。
2、防疫消毒程序(1)环境消毒:猪舍周围环境每2-3周用2%烧碱或撒生石灰1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
在大门口和猪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烧碱或煤酚皂溶液等,并经常更换消毒液。
(2)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要更换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经过紫外线消毒3-5分钟。
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等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猪场工作人员不应串舍,更不应到兽医室、厨房、食堂等地方去。
猪场兽医不准对外诊疗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猪场应谢绝参观,特殊情况非参观不可时,要经严格消毒后,并更换场内工作服和工作鞋,方可进入生产区。
(3)猪舍消毒:空栏消毒,先将猪舍内的粪尿、垫草等清扫干净,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待干燥后用10%-20%石灰乳或2%-3%烧碱溶液或1%-2%来苏尔溶液等,选用其中一种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再用水冲洗,干燥后再将调好的石灰乳涂于墙壁。
猪场消毒方案

猪场消毒方案
猪场消毒方案步骤如下:
1. 清理隔离区:先将猪场内的隔离区的猪粪、剩饭等物清除,并烧毁或深埋。
2. 清理污水:将猪舍内的污水排走,如有必要,可以先用高压水枪清洗猪舍内侧和顶部。
清理污水时要防止扬尘。
3. 进行消毒:在确保猪舍内没有人和猪的情况下进行消毒操作。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稀释,并使用喷雾器或喷水枪全面喷洒猪舍内壁、地面等区域。
4. 等待时间:消毒剂使用结束后,必须等待一定的时间,以确保消毒剂得到充分的作用。
使用消毒剂后,需要在烘干、通风的条件下等待数小时,直至猪舍内干燥无味。
5. 撤离安排:消毒后,猪舍内不可立即进入,需要在消毒结束后数天再将猪返舍。
在撤离过程中,必须注意防疫和环境卫生。
6. 消毒剂处理:消毒剂处理应当符合环保要求,不能随意倾倒,需要存放在制定的地点。
以上是猪场消毒方案的步骤。
在每次消毒之后,还要保持猪舍的清洁,减少病菌存储,防止病情扩散。
养猪场的具体消毒

养猪场的具体消毒养猪场作为一个特殊的农业生产环境,需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来保证猪只的健康和养殖环境的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本文将介绍养猪场的具体消毒方法和步骤,以确保猪只的健康和生产环境的洁净。
一、消毒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养猪场消毒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定消毒的时间:最好选择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日子进行消毒,避免消毒液被雨水冲刷或受到其他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
2. 整理消毒工具和设备:确保消毒液、喷雾器、扫帚等工具设备完好无损,并做好清洗和消毒处理。
3. 安排好通风和防护措施:在进行消毒过程中,合理安排通风,确保自身和工作人员的防护设备,防止病原体感染和有毒物质的侵害。
二、物品消毒方法养猪场的物品消毒是确保猪只健康的重要一环。
下面将介绍常见物品的消毒方法:1. 消毒槽的消毒:首先将消毒槽内的污垢清理干净,然后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的浓度根据不同的消毒剂决定。
消毒液需要充分浸泡消毒槽,并确保槽内各个部位都受到充分的消毒。
2. 喂食器和饮水器的消毒:将饲料器和水槽取出,倒掉残留的饲料和水,清洗干净后使用消毒液进行充分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或拭干。
3. 猪舍地面和墙壁的消毒:先将猪舍地面打扫干净,清除残留的饲料、粪便等污垢,然后使用喷雾器或消毒喷雾装置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和消毒剂的说明书进行。
三、养猪场环境消毒方法除了物品消毒之外,养猪场的环境消毒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养猪场环境消毒的方法:1. 猪圈和猪栏的消毒:首先,将猪只清理干净,清除饲料残渣和粪便等污垢。
然后,在充分通风的情况下,使用消毒喷雾器或消毒剂进行喷洒,确保消毒液均匀地覆盖到猪圈和猪栏的各个部分。
2. 猪场周边环境的消毒:猪场周边的环境也需要进行消毒,以防止病原体的侵入和传播。
可以使用喷雾器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或者在需要消毒的地方铺设消毒垫,并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确保周边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造成的,而猪舍又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地,可以说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场地、水中、空气中、舍内等。
因此,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传播是猪群保健措施的关键。
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传播,从而能显著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1 猪场的卫生管理
1.1 每天及时打扫卫生,清理生产垃圾,保证环境卫生整洁。
1.2 保持舍内干燥清洁,每天必须打扫清理粪便,尽可能做到猪、粪分离。
清扫后进行必要的清洗,
但要节约用水。
1.3 猪只转群后的空栏舍,用清洗机彻底清理卫生,包括栏舍、墙面、食槽等,清洗后用广谱消毒
药消毒备用。
1.4 平时注意通风换气。
在保持温暖干燥的同时,适时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
鲜。
1.5 猪舍日常冲洗规定。
繁殖舍每月彻底打扫冲洗,产房断奶后彻底打扫冲洗,保育仔猪50日龄
后冲洗地板1次,育成、育肥舍每月打扫冲洗1次。
1.6 生产垃圾,如使用过的药盒、瓶、疫苗瓶等,妥善堆于一处,适时销毁处理。
1.7 猪舍粪沟沉积的粪污,至少半年彻底清理1次,保证栏舍内无长期积留的粪便,减少有害菌的
繁殖。
1.8 舍内整体的环境卫生,包括屋顶灰尘、门窗、走廊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每季度或半年彻底
打扫1次。
1.9 灭鼠、灭蚊蝇,控制鸟及昆虫。
场区内坚持灭鼠,灭鼠药要选择诸如敌鼠钠盐、安妥等对人、畜毒性低的毒鼠药,常用0.05%毒饵与谷物混匀,放置在对人、畜均安全之处。
蚊蝇多发季节,至少每周灭蚊蝇1次,可选用敌百虫、敌敌畏、倍硫磷等杀虫药,应注意对人、畜的毒性。
1.10 及时彻底清理场区内的垃圾、杂草。
2 猪场的消毒措施
消毒可分为终端消毒和经常性的卫生保护,前者指空舍或空栏后的消毒,后者指舍内及四周的经常性消毒(定期带猪消毒、场区消毒和人员入场消毒等)。
2.1 终端消毒
终端消毒程序应尽可能遵循以下全部的基本方法。
2.1.1 干燥清扫。
空舍或空栏后,彻底清除栏舍内的残料、垃圾和墙面、顶棚、水管等处的尘埃等,并整理舍内用具。
当有疫病发生时,必须先进行消毒,再进行必要的清扫工作,防止病原的扩散。
2.1.2 栏舍、设备和用具的清洗。
①对所有的表面进行低压喷洒并确保其充分湿润,喷洒的范围包括地面、猪栏、进气口、风扇匣、各种用具等,尤其是食槽和饮水器,有效浸润时间不低于30分
钟。
此步骤可尽可能多的去除有机物和细菌。
②使用高压冲洗机彻底冲洗地面、食槽、饮水器、猪栏、进气口、风扇匣、各种用具、粪沟等,直至上述区域显得干净清洁为止。
2.1.3 栏舍、设备和用具的消毒。
使用选定的广谱消毒药彻底消毒栏舍内所有表面及设备、用具。
必要时,可先用2%~3%火碱液对猪栏、地面、粪沟等喷洒浸泡,30~60分钟后低压冲洗;后用另外一种广谱消毒液(0.3%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此方法要注意使用消毒药时的稀释度、药液用量和作用时间。
消毒后栏舍保持通风、干燥,空置5~7天。
2.1.4 恢复栏舍内的布置。
清扫、清洗、消毒后,检查、维修栏舍内的设备、用具等,充分做好入
猪前的准备工作。
2.1.5 入猪前1天再次喷雾消毒。
2.2 经常性的卫生保护
除了正确的终端消毒程序外,猪场经常性的卫生保护也是防止外界病原体传入的极重要措施。
此方
面应遵循以下各点。
2.2.1 场区入口处的消毒池长度等于车轮周长的2.5倍,宽度与整个入口相同,消毒设施必须保持
常年有效,消毒池的火碱浓度达到3%以上。
2.2.2 场区入口处设专职人员,负责进出人员、车辆和物品的消毒、登记及监督工作,负责维持消
毒池、消毒盆内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2.2.3 进入猪场的一切人员,须经“踩、照、洗、换”四步消毒程序(踩火碱消毒垫,散射紫外线照射5~10分钟,消毒液洗手,更换场区工作服、鞋等并经过消毒通道)方能进入场区,必要的外
来人员来访依上述程序并穿全身防护服入场。
2.2.4 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在生产区消毒间用消毒液洗手,更换进入生产区衣物、雨鞋后,经2%~3%火碱消毒池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舍需在外更衣室脱掉所穿衣物,在淋浴室用温水彻底淋浴后,
进入内更衣室,穿舍内工作服、雨鞋后进舍。
2.2.5 生产用车辆必须在场区入口处进行消毒,经2%~3%火碱消毒池后,用另一种消毒剂喷雾消
毒,消毒范围包括车辆底盘、驾驶室地板、车体;进入生产区车辆必须经再次的喷雾消毒。
2.2.6 进入场区的物品,在紫外线下照射30分钟或喷雾或浸泡或擦拭消毒后方可入场;进入生产
区的物品再次用消毒液喷雾或擦拭到最小外包装后方可进入生产区使用。
2.2.7 外界购猪车辆一律禁止入场,装猪前严格喷雾消毒;售猪后,对使用过的装猪台、磅秤,及
时进行清理、冲洗、消毒。
2.2.8 每间猪舍入口处设一消毒脚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人员进出各舍时,双脚踏入消毒盆。
2.2.9 各舍每周打扫卫生后带猪喷雾消毒1次,全场每两周喷雾消毒1次,不留死角(舍外生产区、出猪台、死猪深埋池等);消毒药品视不同环境条件选用不同种类的消毒剂,基本上每3个月更换
1次。
3 猪场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及消毒剂的选用
3.1 猪场常用的化学消毒剂
3.1.1 氯制剂类漂白粉:有效氯≥25%,饮水消毒浓度为0.03%~0.15%。
优氯净类:如消毒威、
消特灵,使用浓度为1∶400~1∶500左右喷雾或喷洒消毒。
二氧化氯类。
如杀灭王,使用浓度为
1∶300~1∶500做喷雾或喷洒消毒。
3.1.2 过氧化物类过氧乙酸:多为A、B二元瓶装,先将A、B液混合作用24~48小时后使用,其
有效浓度为18%左右。
喷雾或喷洒消毒时的配制浓度为0.2%~0.5%,现用现配。
3.1.3 醛类甲醛:多为36%的福尔马林,用于密闭猪舍的熏蒸消毒,一般为福尔马林14 mL/m3加
高锰酸钾7 g/m3。
消毒时,环境湿度>75%,猪舍密闭24小时以上后通风5~10天。
3.1.4 季铵盐类双链季铵盐:如百毒杀、1210、1214等,使用浓度为1∶1 000~1∶2 000喷雾
或喷洒消毒(原液浓度为50%)。
3.1.5 酚类菌毒敌、菌毒灭,使用浓度为1∶100~1∶300。
3.1.6 强碱类火碱:含量不低于98%,使用浓度为2%~3%,多用于环境消毒。
生石灰:多用于环
境消毒,必须用水稀释成20%的石灰乳。
3.1.7 弱酸类灭毒净(柠檬酸类),使用浓度为1∶500~1∶800。
3.1.8 碘制剂类 PV碘、威力碘、百菌消-30,一般使用浓度为50×10-6。
3.2 消毒剂的选用
由于消毒剂种类很多,选择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
3.2.1 选择的消毒剂具有效力强、效果广泛、生效快且持久、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刺激
性和腐蚀性小、价格适中的特点。
3.2.2 充分考虑本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选择适合本场实
际情况的几种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3.2.3 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疫病可能的发展趋势,选择对不同疫病消毒效果确
实的几种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4 使用消毒剂的注意事项
4.1 充分了解本场所选择的不同种类消毒剂的特性,依据本场实际需要的不同,在不同时期选择针
对性较强的消毒剂。
4.2 消毒剂使用时的稀释度。
必须选用杀灭抗性最强的实际或可能的病原体所必需的最低浓度。
4.3 药液用量。
任何有效的消毒,必须彻底湿润欲消毒的表面。
进行消毒的药液用量最低限度应是
0.3 L/m2,一般为0.3~0.5 L/m2。
4.4 消毒液作用时间。
要尽可能长时间的保持消毒剂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一般接触在30分钟以
上方能取得满意的消毒效果。
4.5 使用消毒剂消毒前,必须先清洁卫生,尽可能消除影响消毒效果的不利因素(粪、尿和垃圾等)。
4.6 使用消毒剂时,必须现用现配制,混合均匀,避免边加水边消毒等现象。
4.7 不能混用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在实际生产中,需使用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剂时,可先使用
一种消毒剂消毒,6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再使用另一种消毒剂。
4.8 不能长久使用同一性质的消毒剂,坚持定期轮换不同性质的消毒剂。
4.9 猪场有完善的各种消毒记录,如入场消毒记录、空舍消毒记录、常规消毒记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