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外国文学史最完整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湖畔派诗人: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2.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作品,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诗人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叫“拜伦式英雄”.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追求个人自由、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德拉.3..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4.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普希金驿站长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果戈理的中篇小说彼得堡故事深化了普希金描写小人物的主题,代表作是外套狂人日记.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则使这一主题又有新发展.5.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他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托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陀的作品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不要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每个声音都是主体,议论不局限于刻画人物或展开情节的功能,还被当作是另一个人的意识,即他人的意识,但并不对象化,不变成作者意识的单纯客体.小说具有对话性.6.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7.象征主义:19世纪中叶产生于法国,20世纪在欧美广泛流行,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之作.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的主要代表是保尔·瓦雷里.8.表现主义: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尔后蔓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动揭示内在的灵魂;善于直接表现人物的心灵体验,展现内在的心灵冲动.表现主义的流行是对注重外在客观事实描写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反叛,对其他现在主义流派产生了影响.其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斯特林堡.9.超现实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从法国流行到欧美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试图将文艺创作从理性的樊篱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以表现一种更高度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具有以下特征:强调表现超理性、超现实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主张用纯精神的自动反应进行文学创作,广泛使用“自动写作法”“梦幻记录法”,具有晦涩艰深的风格;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对后来的荒诞派、黑色幽默、魔魂现实主义都有影响.代表作家布勒东、阿拉贡.10.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特别是着力于表现人的意识流程,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方法,用心里逻辑去组织故事.在创作技巧上,意识流小说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的手法,语言、文体和标点等方面都有很大创新.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以后被现代主义作家广泛采用,成了现在小说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代表:乔伊斯尤利西斯.11.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先出现在法国,而后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其基本观点: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倡导人们通过“自由选择”去面对荒诞的现实和痛苦的人生,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这些作品大多数处理的是重大的哲理、道德和政治题材,重思想,轻形式,强调逻辑思维和哲学思辨.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12.荒诞派戏剧: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尔后波及欧美的反传统戏剧流派,是寻在主义哲学在戏剧领域中的表现,由马丁.艾思林的荒诞派戏剧而得名.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13.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流行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思想上,深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关注现实,对现实的荒诞有一种深沉的痛苦和恼怒.所谓黑色幽默,就是阴郁的幽默,绞刑架下的幽默,以表面的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喜剧效果.主人公往往是性格乖僻的“反英雄”.情节结构具有非逻辑性.代表作有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品钦万有引力之虹.14.魔幻现实主义:形成于拉丁美洲60年代取得辉煌成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基本主题都来自现实生活,但被作家改变了本来面目而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同时,作家又大量引入各种超自然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新现实,但他们在小说中变现实为魔幻却有不失其真.深刻的寓意,非凡的艺术造诣,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广泛的群众性,使它做到了高雅和大众化的结合.代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15.垮掉的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在美国,是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人,唯一共同之处就是对社会公认的一切都抱背道而驰的态度.基本特征:思想倾向上深受欧洲存在主义影响;艺术上追求无节制的自我放纵,作品结构无拘无束乃至杂乱无章,语言粗俗甚至粗鄙.虽然有大量不健康因素,但通过他们的眼光可以加深对当代美国社会的理解,粗犷自然的风格在当代美国文学中也留下了影响.代表:凯鲁亚克在路上金斯堡嚎叫.16.约克纳塔法世系:福克纳的很多小说都设在这个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郡Yoknapatawpha County中,原型是他故乡所在的拉斐特郡Lafayette.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作品的标志,是文学史上有名的虚构地点之一17.托尔斯泰主义: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鼓吹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18.忏悔贵族:“忏悔贵族”的共性在于孜孜不倦地探索生活意义,愤愤不平地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德和社会的残酷无情,苦苦思考农村破产农民贫困的原因,寻找贵族出路,寻求接近人民的图景,具有道德感情的纯洁性.这些人物无不打上俄国社会发展印记,同时也包含了作家本人思想探索过程.19.梅塘集团:十九世纪后期法国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因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而得名.一八七九年夏,自然主义流派作家阿莱克西、赛拉尔、爱尼克、雨依斯曼和莫伯桑,某夜聚会于左拉的梅塘别墅,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汇总以后以梅塘之夜之名出版.次年四月,梅塘之夜问世.六人中当时最默默无闻的莫伯桑却因其羊脂球而受到一致称赞.此后左拉等六人即被称为“梅塘集团”.20.迷惘的一代:迷惘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完整版

“美丑对照原则”:由雨果提在其浪漫主义理论文献《〈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是浪漫主义创作的一个指导性原则。
“美丑对照原则”主张,任何事物都存在善恶两方面,“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光明相共”。
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应同时表现美和丑,不应像古典主义那样只写崇高、优美。
要通过强烈的美丑对照,采取艺术的夸张手法。
雨果认为,美丑并列,可以通过否定丑达到对美的肯定,而如果将夸张了的美与丑集中在一起,其对照效果会更好。
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兴起于德国,19世纪初盛行于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作家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其作品想像丰富,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对丑恶的的社会现实的厌恶使他们往往寄情山水,讴歌自然;浪漫主义作家批判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作品追求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艺术效果,主人公常常活动于奇异的自然环境或富有异国情调的遥远的部落。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其次是戏剧和小说。
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等。
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出现在法国,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影响于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
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多余人”:最早由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提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的特点是出身贵族,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体现。
但这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注:加红笔和▲号的为重点)1.奥林帕斯神系:古希腊神话中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其住在奥林帕斯山上而得名。
•奥林帕斯神系是按原始社会后期父权制氏族的方式、以宙斯为首的12个主神组成的神系,•乃古希腊神话中内容最丰富、流传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神话。
2.▲荷马史诗:大约公元前9世纪与公元前8世纪之间,一位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给以加工整理,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情结和统一风格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它们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
3.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
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4.骑士文学: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一种,是新兴封建贵族的思想,主要写冒险精神和骑士贵妇的爱情故事,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5.城市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学,主要内容是揭露,抨击封建主和僧侣的残暴,贪婪赞美市民的勇敢,机智,具有反封建。
反教会的倾向。
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韵文故事,抒情诗和戏剧等。
6.温柔的新体诗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受南法普罗旺斯情歌影响在意大利发展起来的一个抒情诗派别,由圭尼泽利创立,盛行于13─14世纪。
该诗派一反轻视女性的传统思想,把女性圣母化,最早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恋爱观,把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为中古文学向文艺复兴过渡开辟了道路。
代表作家有但丁。
其最高成就为但丁的《新生》。
7.▲《神曲》:是一部叙事长诗,是但丁的代表作。
全诗分为《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共14000余行。
长诗采用中古文学特有的梦幻形式写诗人游历三界过程。
但丁希望人们认识罪恶,悔过自新,去认识真理,达到最理想的境界。
《神曲》代表了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名词术语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术语解释1, 荷马史诗——是指古代希腊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它们形成于公元前九, 八世纪,传闻中的编定者是荷马,因此得名。
这两部史诗各分24卷,都是由一万余行的六音部长短短格的英雄诗体构成。
史诗的情节都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是歌颂古代部落战争英雄的史诗。
荷马史诗不仅是欧洲古代叙事诗的的典范,也是探讨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
2, “命运悲剧”——“命运悲剧”是古希腊悲剧的一种,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及命运的斗争为主题,有人因此称之为“命运悲剧”。
它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悲剧主人公的结局是逃不出命运的魔掌而最终毁灭。
命运悲剧事实上反映了人及外界环境, 人及人之间的冲突,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冲突的一种特殊方式。
闻名的命运悲剧有三大悲剧诗人的代表作。
3, “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在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大多描写城市平民的生活,并通过他们的眼光视察, 讽刺一些社会现象。
因其主人公多为流浪于城市的失业者,所以被称为“流浪汉小说”。
最闻名的作品是《小癞子》。
4,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席卷欧洲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 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它以人文主义为思想武器,由于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而得名。
这场运动在哲学, 文学, 艺术, 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广泛绽开,不仅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打下基础,也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一次宏大革命。
5,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以人为中心的新思想。
它主见以“人”为本,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用人性反对神权;用特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 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6,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他持过时的骑士道为民请命,立志扫尽人间不平,成为一个夸张的, 滑稽的, 喜剧性的角色。
自考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阿那克瑞翁的诗主要歌颂生活的乐趣和欢乐的爱情,赞美贵族社会的游宴生活。
风格清新,语言优美,形式完整,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伊索所作,故称《伊索寓言》。
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整理的,所收篇目三百余篇。
其中绝大部分是古希腊的民间口头创作,有些故事还可能来自非洲、亚洲等地。
《伊索寓言》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3.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
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
又称世态喜剧。
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医师、家奴等。
新喜剧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最著名的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
他写过100多部喜剧,流传下来的只有《恨世者》和《萨摩斯女子》两部。
其喜剧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
他的创作对罗马的戏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通过罗马喜剧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改编,对后世欧洲的喜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新约》是《新约全书》的简称,它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是基督教的正典。
《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共27卷,有“福音书”、“史传”、“书信”、“启示录”四种文体。
5.希腊诸神按父权制氏族的方式在奥林波斯山上建立起以宙斯为首的庞大家族,称为“奥林波斯神系”。
其中有十二位主神,宙斯是众神之主,他的兄弟姐妹中,赫拉是天后,波塞冬是海神,哈台斯是冥王,得墨忒耳是农神。
他的子女分管天上、人间,阿波罗是太阳神,阿瑞斯是战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尔忒弥斯是月亮神和狩猎女神,阿佛洛狄忒是美神和爱神,赫淮斯托斯是铁匠神,赫尔墨斯是神使。
其他重要的神还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命运女神“三个摩伊拉”,文艺女神“九个缪斯”等。
6.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相传由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广阔的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面貌。
自考外国文学史最完整名词解释

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
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食客,兵士,艺妓最著名的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
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
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原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既24小时。
狂飙突进运动: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拉斯堡的相识与相知,以及1770年《格廷根文艺年鉴》杂志的出版,吸引了一批青年作家,共同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
“狂飙突进”运动的名称源于格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这批青年作家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领袖赫尔德的带领下,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族意识。
自然派:“自然派”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许多青年作家追随果戈理,他们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揭露了农奴制腐朽黑暗,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
别林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的倾向。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包括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共90余部.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发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教会文学作者是僧侣,又称僧侣文学,适应基督教会的需要而产生。
其目的是为了宣传基督教教义,歌颂上帝权威,大多取材于圣经,内容多描写上帝万能、圣母奇迹、圣徒布道和圣徒苦修等。
在艺术上,经常采用梦幻故事的形式和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对整个中世纪欧洲文学产生可广泛的影响。
教会文学包括:圣经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和宗教剧等。
2、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的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是世俗贵族阶级的文学,它是中世纪骑士制度盛行的产物,作者为骑士。
内容主要描写骑士行侠冒险的经历和对贵妇人的爱情,宣扬“忠君、护教、行侠”的骑士精神,反映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具有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生活和世俗享乐的积极意义,代表中世纪世俗文学的主要成就。
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3、城市文学市民创作的文学,又称市民文学。
产生于欧洲城市兴起的11世纪至12世纪,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主要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站在市民的立场赞扬市民的机智聪明,表达对封建领主和僧侣的不满,反映了处于萌芽中的资产阶级的精神特征,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倾向和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
语言质朴幽默,风格生动活泼,创作手法以讽刺为主,也采用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列那狐传奇》为代表作品。
4、英雄史诗与谣曲英雄史诗产生于8-12世纪,由人民集体创作。
主要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杰出英雄的事迹,表现主人公的忠君爱国和笃信宗教的高尚品质。
五大英雄史诗:英国《贝奥武甫》、法国《罗兰之歌》、西班牙《熙德之歌》、俄国《伊戈尔远征记》及德国《尼伯龙根之歌》。
谣曲是一种故事性的诗歌,它是在民间口头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描写生活的悲剧或历史题材为主,也包括神话传说,还有一部分反映农民与封建主的斗争。
在艺术上,这些作品大多风格雄浑壮伟,情节曲折生动,语言朴实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主义色彩。
00813外国文学史自考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阿那克瑞翁体”阿那克瑞翁体是古希腊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
他的诗风格优雅、单纯、轻松,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
2.新喜剧新喜剧是“希腊化时期”的一种文学体裁,又称世态喜剧。
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主要角色是农夫、鞋匠、医师、食客、士兵、艺妓和家奴等。
情节曲折,风格雅致,讽刺生动,注重劝善说教。
代表作家是米南德。
3.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前者描写部落战争,后者写战后漂泊。
一般认为这两部史诗是吟咏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一直是口头传诵,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们整理成书,公元前3至2世纪审校定本,便是流传至今的荷马史诗。
理解解答1.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1)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希腊人展示着人类的自然天性,连神话中的神都是高度人格化的。
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按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知的,但是这种命运观念很快就随着古希腊人对外在和内在自我的认识与把握而淡薄,没有积淀成沉重的民族包袱。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文学的众多篇章程度不同地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古希腊文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文学样式。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等等。
2.古希腊文学的分期。
古希腊文学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
古希腊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第二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到全盛时期。
其中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为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主要文学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初,是奴隶制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就是悲剧、喜剧、历史著作、散文和文艺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喜剧:是一种不同于古典时期旧喜剧的新型喜剧。
它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剧中的主要角色是一些新的人物类型,如农夫,鞋匠,食客,兵士,艺妓最著名的作家是雅典的米南德,《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对“人”的肯定成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
教会文学:又称僧侣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主要指的是当时的教士和修士写的文学作品。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拉丁文,希腊文和教会斯拉夫文。
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祷告文等。
文学题材大多取材于《圣经》,创作目的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创作原则,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个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既24小时。
狂飙突进运动: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拉斯堡的相识与相知,以及1770年《格廷根文艺年鉴》杂志的出版,吸引了一批青年作家,共同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
“狂飙突进”运动的名称源于格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这批青年作家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领袖赫尔德的带领下,以“天才,精力,自由,创造”为中心口号,主张个性解放,崇尚感情,提出“返回自然”,提倡民族意识。
自然派:“自然派”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流派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
许多青年作家追随果戈理,他们的创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揭露了农奴制腐朽黑暗,描写了下层人民的苦难命运,表达了劳动人民要求变革社会的愿望。
别林斯基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派文学批判现实的倾向。
《人间喜剧》:巴尔扎克创作的总称,包括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共90余部.主要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资产者的发家,贵族的没落,金钱的万能来揭发和批判资本主义金钱社会。
宪章派文学:宪章派诗歌。
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期间的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学运动。
这派作家大多是工人和工人活动家。
宪章派文学直接为宪章运动服务,具有强烈的战斗性、鼓动性和群众性,作品以诗歌为主。
其诗短小精悍,浅显生动,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
代表作家有琼斯、林顿等。
前期象征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文学流派。
象征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只有内心感受才是真实和美的;诗歌应该摆脱描写外界事物的倾向,努力写出“内心的真实”,但内心的感受也必须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才能表达,因此诗人应当找出与之对应的“象征的森林”,用物质的可感性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
象征主义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通感”手法。
音乐小说:指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它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
它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
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调性”。
“吠陀”:是古印度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诗体文献,“吠陀”是知识,学问的意思。
它是古代印度婆罗门教的经书,是以人生与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
最初是印度人民世代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后由掌握文化的婆罗门祭司编订成一些集子。
主要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等。
俳句:俳句是江户时期诗歌方面的重要代表。
一般俳句有三句,每句分别有5,7,5个音节。
这是世界上最短小的诗歌,重要代表“俳句”是松尾巴蕉。
旅美派:“叙美派”又称“旅美派”,这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是此派重要作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先知》埃及现代派:“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是其卓越代表。
《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总汇,是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完整的英雄史诗,在世界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流浪汉文学: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它基本上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城市平民生活;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作品在描写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时,也描写了其为生活所迫而进行的欺骗,偷盗和各种恶作剧,表现了不幸者的消极反抗情绪;在布局谋篇上,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按主人公活动的足迹,通过主人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来安排各种生活场所。
唯美派:是日本20世纪与自然主义对立的文学派别,受欧洲唯美主义文学影响,日本出现了唯美主义思潮,他们以杂志《昴星》的创作为标志,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文学技巧的完美,重视个人感觉,表现在官能享受中的快乐和精神满足。
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等。
唯美主义文学:是19世纪中期起源于法国,后兴盛于英国的文学流派。
唯美主义者为了标榜不与丑恶的现实为伍,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宣扬真正的艺术和资产阶级生活制度相抵触,和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相对立,因而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须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只有诉诸感觉,印象的形象。
唯美主义作品多以爱情和欢乐为基本主题,以消遣度日的特权人物为主人公,讲究辞藻,韵律,重视静物的描写,以造成视觉,听觉的美感。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20-3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种文学流派。
意识流小说的特征是:不注意外部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行动表现和情节的连贯与完整,而致力于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打破传统小说按情节发生次序或逻辑联系而形成的直线发展的结构,不受时空或逻辑制约,时空跳跃、多变;多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象征和暗示等表现手法。
这些手法已被现代小说广为采用。
普鲁斯特是意识流小说的奠基人。
代表作家还有:英国的沃尔夫、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福克纳等。
湖畔派: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有两组代表人物,首先开创浪漫主义潮流的是“湖畔派”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远离都市,隐居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写了湖区风光的诗作,故被称为“湖畔派”拜伦式英雄:《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等。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城市文学:市民文学也称城市文学,是从11世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形成而产生的文学,它大多是民间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反映市民的审美情趣,强调“机智”和“乐观”。
其主要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多余人:“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时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是悲剧性的。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在思想上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说和生理学等哲学和科学的深刻影响。
它强调真实,主张文学应完善地再现自然;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消失在作品的背后,避免主观情感的流露,只需记录事实;突出科学性,认为文学创作运用生理学,遗传学理论及实验方法从事写作,描写也要达到一种科学式的精神。
巴黎公社文学: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出现了萌芽状态的无产阶级文学,如法国工人诗歌,英国宪章派文学,德国的革命诗歌等。
这一时期成就最大的是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公社社员的大量文学创作。
它是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产物,是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继续和发展。
“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小说的评价,他认为托儿斯泰最注重的是一些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情感和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巴洛克文学:巴洛克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这种风格在当时一些国家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所体现,于是人们就移用了这个概念指称这种风格的文学创作。
这种创作在内容上偏重表现宗教狂热,对尘世的绝望,情绪为夸张的悲观和颓丧,用词华丽,堆叠辞藻,作品结构常常框架宏阔,叙事风格扑朔迷离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因崇拜古希腊,罗马文学而得名。
它是法国封建王权和资产阶级相妥协的产物,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为基础,强调理性原则,认为在文学创作中因遵循理性。
作品多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历史和传说中选取创作素材,突出体现规范,严整,简练,明晰,崇尚理性的特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原则。
新思潮派:新思潮派也称新现实主义,它是由文坛上的第三次,第四次《新思潮》杂志的同人所组成,代表作家是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等。
他们否定自然主义纯写实的方法,也不追随白桦派的理想主义,更不在作品中像唯美主义作家那样表现颓废的美。
他们关注现实,注重对平凡人日常生活和复杂心理的描写,并进行一定的批评和理性的解释。
战壕真实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诞生于苏联的一个文学流派。
作家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描绘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们在战场上的遭遇和真实感受,尽力突出战壕真实。
代表作家有邦达列夫等。
新感觉派:是日本现代文坛上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企图以新感觉、新认识、新表现来革新新文学。
代表作家:横光利一、川端康成。
“梅塘集团”在187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六作家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各写一短篇小说,结集为《梅塘之夜》。
左拉的《磨坊之役》,莫泊桑的《羊脂球》。
“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开创的戏剧类型。
作品以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为主题,并在剧本结尾没有任何结论,甚至没有任何暗示,这样的戏剧称为“社会问题剧”。
一,使用了“追溯法”。
通过追溯的方法把矛盾产生的原因和经过交代出来。
二,把“讨论”带进了戏剧。
剧情展开过程也就是讨论展开过程。
三,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代表作品有《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
耶拿派: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其主要成员有施莱格尔兄弟,洛瓦利斯,蒂克等。
施莱格尔兄弟是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家。
他们在1798年到1800年间创办的《雅典娜神殿》上,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强调创作自由,重视情感,寻求神秘感。
黑色幽默小说: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小说流派中成就卓然,最有影响的一支,在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
善于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其主要特征是揭示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悲惨景象,却由于人物本身的边缘或局外人的姿态,而丝毫没有悲剧感,使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