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1 Linux编程基础实验序号:1 实验名称:Linux编程基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学时数:4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Vim的工作模式,熟练使用vim中的常见操作。

2、熟练掌握gcc编译命令及gdb的调试命令,通过对有问题程序的跟踪调试,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熟悉多文件的makefile的编写,熟悉各种形式的makefile,并且进一步加深对makefile中用户自定义变量、自动变量的理解。

4、使用autotools生成多文件的makefile,进一步掌握autotools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vim使用练习(1)在“/root”目录下建一个名为“vim”的目录。

(2)进入“vim”目录。

(3)将文件“/etc/inittab”复制到“vim”目录下。

(4)使用vim打开“vim”目录下的inittab.(5)设定行号,指出设定initdefault(类似于“id:5:initdefault”)的所在行号。

(6)将光标移到该行。

(7)复制该行内容。

(8)将光标移到最后一行行首。

(9)粘贴复制行的内容。

(10)撤销第9步的动作。

(11)将光标移动到最后一行的行尾。

(12)粘贴复制行的内容。

(13)光标移到“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14)删除该行。

(15)存盘但不退出。

(16)将光标移到首行。

(17)插入模式下输入“Hello,this is vi world!”.(18)返回命令行模式。

(19)向下查找字符串“0:wait”。

(20)再向上查找字符串“halt”。

(21)强制退出vim,不存盘。

2、用gdb调试程序的bug(1)使用vi编辑器,将以下代码输入到名为greet.c的文件中。

此代码的原意为输出倒序main函数中定义的字符串,但结果显示没有输出,代码如下所示。

#include<stdio.h>int display1(char *string);int display2(char *string);int main(){char string[]=”Embedded Linux”;display1(string);display2(string);}int display1(char *string){printf(“The original string is %s \n”,string);}int display2(char *string1){char *string2;int size,i;size=strlen(string1);string2=(char *)malloc(size+1);for (i=0,i<size;i++){string2[size-i]=string[i];}string2[size+1]=’’;printf(“The string afterward is %s\n”,string2);}(2)使用gcc编译这段代码,注意要加上“-g”选项以方便之后的调试。

嵌入式linux系统实验指导书0909

嵌入式linux系统实验指导书0909

《嵌入式Linux系统》课程配套实验实验指导书湖北经济学院电子工程系2009年8月目录实验一Linux 系统安装与简单配置 (3)实验二常用命令使用 (4)实验三 vi编辑器 (6)实验四 shell编程 (11)实验五常用开发工具 (17)实验六 Linux 内核编译实验 (22)实验七建立嵌入式文件系统实验 (30)实验八制作交叉编译器 (35)实验一Linux 系统安装与简单配置(2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会在操作系统安装之前,根据硬件配置情况,制订安装计划。

2.掌握多操作系统安装前,利用硬盘分区工具(如PQMagic) 为Linux准备好分区。

3.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

4.掌握Linux系统的简单配置方法。

5.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步骤。

二、实验内容1.安装并使用硬盘分区工具(如PQMagic),为Linux准备好分区。

2.安装Linux系统(如红旗Linux桌面版)。

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

4.正确地启动、关闭系统。

三、主要实验步骤1.制订安装计划。

2.如果在机器上已安装了Windows系统,没有给Linux预备硬盘分区,则安装硬盘分区工具(如PQMagic),运行它,为Linux划分出一块“未分配”分区。

3.在光驱中放入Linux系统安装盘,启动系统。

按照屏幕提示,选择/输入相关参数,启动安装过程。

4.安装成功后,退出系统,取出安装盘。

重新开机,登录Linux系统。

5.对Linux系统进行配置,包括显示设备、打印机等。

6。

安装软件工具和开发工具(利用工具软件盘和开发软件盘)。

四、说明1.本实验应在教师的授权和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操作,否则可能造成原有系统被破坏。

2.如条件不允许每个学生亲自安装,可采用分组进行安装或课堂演示安装的方式。

实验二常用命令使用(2学时)一、实验目的1.掌握Linux一般命令格式。

2.掌握有关文件和目录操作的常用命令。

3.掌握有关进程操作的常用命令。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实验指导书

基于OMAP3530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实验指导书光电信息学院 李绍荣 杨承目录实验一嵌入式Linux实验 (1)实验二 OMAP3530基本接口实验 (2)附录一 Linux系统的安装 (4)附录二 Fedora中高级管理用户root的启用方法 (25)附录三在Fedora系统中安装VMware Tools (30)附录四设置Windows与Fedora之间的文件共享 (33)附录五实验箱主板的外设连接图 (38)附录六实验箱快速操作指导 (40)Linux实验一嵌入式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搭建方法。

二、实验原理熟悉并掌握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设备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安装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工作平台;2、在Vmware Workstation虚拟机工作平台新建一个虚拟机Virtual Machine;3、安装Fedora 11 Linux操作系统;4、安装Vmware Tools;5、设置共享文件夹;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实验的工作流程图;2、结合每个实验步骤的关键画面,详细描述Linux操作系统的环境搭建;3、针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注意事项实验中禁止带电插拔元器件。

实验二 OMAP3530基本接口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OMAP3530的IO口、定时器、串口、USB和LCD等外设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熟读OMAP3530硬件手册的相关内容,掌握相关部件的寄存器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备1、OMAP3530嵌入式系统实验箱;2、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LED测试主板上的LEDB、LED1、LED2和LED3为用户LED灯。

在串口助手中输入如下命令点亮LEDB:在串口助手中输入如下命令熄灭LEDB:LEDB会随着用户的操作进行亮灭。

2、触摸屏测试在串口助手中输入以下指令执行触摸屏校准程序:按照屏幕上提示,点击“+”图标5次完成校准。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指导书(含答案).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指导书(含答案).

实验一熟悉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1、实验目的熟悉UP-TECHPXA270-S的开发环境。

学会WINDOWS环境与嵌入式Linu环境共享资源的基本方法。

2、实验内容学习UP-TECHPXA270-S系统的使用、XP和虚拟机之间传送文件方法以及UP-TECHPXA270-S和虚拟机之间共享目录的建立方法。

3、预备知识了解UP-TECHPXA270-S的基本结构和配置,Linux基本知识。

4、实验设备硬件:UP-TECHPXA270-S开发板、PC机(内存500M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ADHAND LINUX 9+MIMICOM+RAM LINUX操作系统5、实验步骤(1)、在虚拟机下练习Linux常用命令。

(注意以下操作只能在[root@BC root]#,也就是root文件夹下运行,不然会导致系统不能启动)a. 学习命令通过“man ***”和“*** --help”得到的命令使用方法。

b.学习并掌握如下命令:ls,cd ,pwd,cat,more,less,mkdir, rmdir ,rm,mv,cp,tar,ifconfig(2)、XP与虚拟机之间传送文件(Samba服务器建立、网络设置、文件传送);(3)、了解系统资源和连线;(4)、开发板与虚拟机之间共享目录建立(设置NFS、开发板IP设置、目录挂载),挂载文件;(5)vi(vim)的使用(6)输入qt,启动桌面,按CTRL+C退出6、实验报告要求(1)、XP和虚拟机之间传送文件步骤;虚拟机共享XP文件:选择虚拟机设置,设置要共享的文件启动Linux进入/mnt/hgfs即可看到共享文件夹服务器设置——samba服务器(设置需要共享的目录)XP共享虚拟机文件:服务器设置——samba服务器(设置需要共享的目录)确保网络的PING通(即在同一局域网):1.虚拟机的192.168.1.234(RH9)2.XP的为192.168.1.1253.在XP 下点击开始-》运行(\\192.168.1.234)4.用户名bc密码123456以上实现了Linux虚拟机(RH9)和XP的文件的共享(2)、开发板与虚拟机之间建立共享目录以及文件挂载步骤;1.服务器设置——nfs服务器(设置需要共享的目录)2.设置开发板的ip地址:ifconfig eth0 192.168.1.53.在实验箱终端里输入mount -t nfs -o nolock 192.168.1.234:/up-techpxa270/exp /mnt/nfs4./mnt/nfs即为共享目录(3)、请画出虚拟机、PC机和ARM实验箱之间的硬件连接图;(4)、在Linux中怎样配置网络;系统设置->网络,在新的选项卡中(5)、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过程。

ARM2410-linux实验指导书

ARM2410-linux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系统应用 实验指导书(LINUX)华中农业大学计算机系倪福川编写前言本实验指导书,适于计算机专业学生使用。

其中有必做实验和选作实验(开放实验)。

推荐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如下表。

建议结合自身实际选择。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要求性质类别1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搭建C程序设计入门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完成利用链表完成数组排序程序。

必做基础基础2 基于嵌入式Linux多进程实验基于嵌入式Linux, 实现多进程程序设计,要求完成进程间通信,进程间同步和互斥必做基础基础3 基于嵌入式Linux多进程串口通信实验基于嵌入式Linux, 实现多进程串口通信程序设计,掌握串口通信编程必做基础专业4 基于嵌入式Linux的SQLite实验基于嵌入式Linux, 实现SQLite编译、移植和交互式编程选做设计专业5 基于嵌入式Linux网络通信实验掌握Socket 网络编程,完成TCP/UDP 和Web server编程实验必做设计专业6 基于嵌入式Linux 驱动程序设计实验掌握Linux驱动程序设计,完成驱动程序编程实验必做设计专业7 基于嵌入式Linux GSM 短信编程掌握GSM AT指令编程,完成短信收发实验选做设计专业8 基于嵌入式Linux GPS 短信编程掌握GPS协议编程,完成数据接收实验选做设计专业9 嵌入式信息远程采集系统利用软件工程工具,完成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选做综合专业10 基于嵌入式Linux 视频采集传输系统利用软件工程工具,完成系统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实现V4L 、framebuffer UDP、JPEG和RTP/RTCP编程选做综合专业注:要求:必做、选做、其他;性质:验证、演示、综合、设计、研究等;类别:基础、专业、科研、生产、其他。

目 录第一章 嵌入式LINUX开发基础知识 (4)1.1嵌入式L INUX简介 (4)1.2S3C2410芯片简介 (5)1.3嵌入式L INUX开发流程 (9)1.4建立嵌入式L INUX开发环境 (10)第二章 基础实验 (19)2.1熟悉L INUX开发环境 (19)2.2多线程应用程序设计 (21)2.3串行端口程序设计 (30)2.4SOCKET网络编程实验 (38)2.5AD接口实验 (49)2.5GPS通讯实验 (56)2.6GPRS通讯实验 (62)第三章 内核实验 (66)3.1 LINUX内核移植与编译实验 (66)3.2内核、根文件系统烧写实验 (88)第四章 驱动模块实验 (100)内核驱动设计入门-模块方式驱动实验 (100)第五章 附录 (126)5.1常用LINUX命令的使用 (126)5.2 GCC 与GDB (135)5.3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1991.6第二版) (138)第一章 嵌入式LINUX开发基础知识目前Linux已广泛应用于信息家电、数据网络、工业控制、医疗卫生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嵌入式Linux系统原理及开发 实验指书

嵌入式Linux系统原理及开发 实验指书

嵌入式Linux系统原理及开发实验指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教研室实验一 Linux的安装、启动和关闭一、实验目的1、学习Linux的基本分区和安装;2、学习Linux的启动与关闭;二、实验要求1、了解Linux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的基本要求;2、了解Linux的启动过程和关闭方法;三、预备知识1、Linux的文件系统;2、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的基本操作;四、实验内容及方法光盘映像文件存放在实习机器的D:\光盘镜像\Linux.iso中;1、Linux的安装(通过光盘(映像)安装)1)安装 VMware Workstation:VMware Workstation安装在C:\VMware Workstation中,首先运行“启动服务.cmd”,启动其中的第1,2项服务;然后运行“vmware.exe”启动虚拟机。

2)选择“File”→“New”→“New Virtual Machine”创建一个 Linux 虚拟机。

要求创建的虚拟硬盘不小于3G;在“Virtual Machine Configuration”选项卡中,3)将安装光盘放入光驱或加载安装光盘的映像文件(双击“Summary”中的“CDRom”→选择“Use Iso Image”选项→指定映像文件的位置);4)选择“Power”→“Power on”或点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启动虚拟机5)迅速在窗口的客户区点击鼠标左键让虚拟机锁定鼠标,然后在屏幕有提示时按下 F2 键进入虚拟机的 BIOS 设定;在 Boot 区设定 CDRom 为第一启动6)进入安装程序安装程序;这个过程按照选择安装内容的不同大概需要20-60分钟。

注意:在使用虚拟机时,光标是被锁定在虚拟机的客户区内的,若要取消锁定按 Ctrl+Alt 组合键。

2、Linux的启动和关闭1)启动:加电启动。

若按上面步骤安装,则Linux默认启动级别是3级,即命令行模式(文本模式);若想将默认启动改为图形登录(Xwindow登录界面),只需要以root身份登录,修改 /etc/inittab 中id : 3 : initdefault :的内容为:id : 5 : initdefault :即可。

第一天实验指导书之实验一 嵌入式linux常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

第一天实验指导书之实验一 嵌入式linux常用软件的安装及使用

实验一嵌入式开发软件的安装及使用 (2)1、ADS1.2 (2)1)、ADS1.2软件安装 (3)2)、ADS1.2软件的使用 (9)2、Keil MDK开发套件的安装及使用 (20)1)、keil MDK软件安装 (20)2)、keil μvision4的使用 (25)3、Jlink软件安装及使用 (31)1)、Jlink 驱动的安装 (31)2)、Jlink简单使用 (34)4、超级终端的使用 (38)5、DNW软件使用 (40)实验一嵌入式开发软件的安装及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嵌入式的开发软件ADS1.2,KEIL MDK,Jlink的安装;2.掌握ADS1.2,KEILμvision4、Jlink、超级终端、DNW开发软件的使用,熟悉开发环境。

[实验仪器]PC机1台开发软件安装包1套[实验步骤]1、ADS1.2ADS(ARM Developer Suite)是ARM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RM继承开发工具。

ADS由命令行开发工具,ARM实时库,GUI开发环境(Code Warrior 和AXD),实用程序和支持软件组成。

有了这些部件,用户就可以为ARM系统的RISC处理器编写和调试自己的开发应用程序。

命令行开发工具:这些工具完成将源代码编译,链接成可执行代码的功能。

ADS提供的命令行开发工具主要有:注意:如果同学们要用到的时候关于其的指令用法,大家可以参照“\3+1实验班嵌入式linux培训\电子书\ADS1.2使用说明和教程”中的文章。

在这里主要进行介绍,对于用法不赘述。

1)、armcc:armcc是ARM C编译器。

这个编译器通过了Plum Hall C Validation Suite 为ANSI C的一致性测试。

armcc用于将用ANSI C编写的程序编译成32位ARM指令代码。

2)、armcpp:armcpp是ARM C++编译器。

它将ISO C++ 或EC++ 编译成32位ARM 指令代码。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王林编著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2009年8月本书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编写而成。

全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inux基础知识,包括Linux的安装、基本命令的使用、程序的开发和调试方法。

第二部分: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的搭建,这部分是基于THUGA-1实验箱来进行的,主要内容有嵌入式Linux内核的编译、根文件系统的制作、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的下载和烧写。

第三部分:基于嵌入式Linux环境的一些应用,主要有跑马灯程序、音频和视频实验部分。

目录实验一Linux的安装 (4)实验二VMware tools的安装 (5)实验三Linux基本命令的使用(一) (6)实验四Linux基本命令的使用(二) (7)实验五Linux基本命令的使用(三) (8)实验六文本编辑器vi的使用 (9)实验七使用GCC编译C语言程序 (10)实验八使用GDB调试程序 (11)实验九makefile的编写 (12)实验十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建立及内核编译 (14)实验十一嵌入式Linux根文件系统制作 (18)实验十二嵌入式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的下载和烧写 (19)实验十三嵌入式Linux驱动程序添加 (24)实验十四嵌入式Linux下的音频实验 (26)实验十五嵌入式Linux下的视频实验 (27)实验一Linux的安装【实验目的】一、掌握虚拟机软件VMware的安装方法二、掌握Fedora Core 4 Linux发行版的安装【实验内容】一、准备如下安装文件:1.VMware.Workstation.5.5中文版(虚拟机)带注册机2.FC4-i386-disc1.iso3.FC4-i386-disc2.iso4.FC4-i386-disc3.iso5.FC4-i386-disc4.iso6.FC4-i386-rescuecd.iso二、VMware软件的安装1.双击安装文件,按照提示进行下一步2.需要输入注册码时,运行注册机目录下的keygen..exe,点击generate,serial框中的即为注册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linux实验指导书实验一:arm裸机实验实验条件:pc ADS开发环境FL2440开发套件SecureCRT串口超级终端实验目的:熟悉arm裸机开发基本步骤,掌握ADS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能够编写简单的裸机程序并下载到开发板运行测试。

实验原理:ADS 全称为ARM Developer Suite ,是ARM 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RM 集成开发工具。

ADS 由命令行开发工具、ARM 实时库、GUI 开发环境(Code Warrior 和AXD) 、实用程序和支持软件组成。

有了这些部件,用户就可以为ARM 系列的RISC 处理器编写和调试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了。

本次实验利用ADS集成开发环境建立基于arm9 S3C2440的实验工程,完成工程搭建、代码编写和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并下载到开发板进行运行测试。

实验步骤:1、首先打开ADS软件CodeWarrior,点击File 菜单下的New 来创建新工程。

Project 对话框中选择ARM Executable Image 。

在Project name 中输入工程名,例:2440_led,点击“Location:”文本框的“Set...”按钮,选择要将工程保存的路径,然后点击确定即可建立一个新的工程。

工程建立之后会出现一个24 40_led.mcp 窗口。

2、创建源文件,点击File 菜单下的New,选择标签页File,在File name 中输入要建立的文件名,如:Init.s (.s 文件为arm 中的汇编文件),若此时选上了Add to Project,创建的文件会自动添加到工程中,选择target方式为DebugRel,点击确定关闭窗口,文件创建完成后编写代码。

(可将arm_linux文件夹下的裸机例程代码复制到工程中进行修改,如:复制裸机程序中的led程序init.s led.c 到建立的工程文件目录中,点击Project 菜单下的Add Fils 将源文件添加到工程中)3、点击Edit 菜单,选择“DebugRel Settings…”(注意,这个选项会因用户选择的不同目标而有所不同)。

选择Target Settings,在右侧属性栏中,将Linker设置为ARM Linker,Post-linker设置为ARM fromELF;选择ARM Assembler,设置Target下Architecture or Processor为ARM920T,Floating Point设置为No floating point;选择ARM Linker,设置output下simple image中RO Base为0x32000000,设置options下Image entry point为0x32000000,设置layout下object/symbol为init.o;选择ARM fromELF,设置output format为plain binary。

设置完成后点击ok。

4、源文件添加完成并设置后,可以进行工程的编译。

点击project菜单,选择make,若程序无误则会在工程文件下DebugRel目录生成.axf和.bin的可执行文件。

5、连接开发板串口与pc串口,连接开发板usb与pc机usb,打开串口终端并连接COM1串口。

启动开发板,此时串口终端会打印输出信息,立即按下enter键进入bootloader选择模式,按下0选择下载用户程序到开发板内存中运行,此时打开DNW软件,选择usb transmit,bin文件,将上述生成的.bin文件下载到开发板内存中运行,若下载成功则串口终端会打印相关信息,开发板会在内存中执行程序。

6、第5步也可以选择1将程序下载到内存中运行,并在同时写入开发板flash中,此时掉电程序不丢失。

实验结果:实验心得:实验二:搭建嵌入式linux工作环境实验条件:pc机winXP或win7系统虚拟机软件redhat镜像文件arm交叉编译链实验目的:搭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包括虚拟机的安装和使用,redhat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熟悉linux基本命令,在系统中加入arm开发的交叉编译链。

实验步骤:1、安装虚拟机,VMware Workstation,按照提示进行安装,根据喜好选择语言及其他相应设置即可。

(pc机已默认安装)2、虚拟机安装完成后,选择文件->新建虚拟机,在CD选项中添加redhat linux 的光盘镜像,根据提示设置系统名称,内存大小,硬盘大小,系统语言,管理员密码等(一般设置内存至少256M,硬盘至少8GB,中文)。

共3个盘片。

(pc 机已默认安装,管理员账户为:root,密码为:test123)3、Redhat安装完成后,启动系统,用root用户登录。

打开“虚拟机”->“设置”->“CD/DVD”右侧设备状态勾选“已连接”和“打开电源时自动连接”,“使用I SO镜像文件”,浏览文件,将arm_linux文件夹中的linux.iso加入路径。

打开sh ell终端,进入命令行界面,执行cd /mnt/cdrom,进入/mnt/cdrom目录,可看到镜像文件被挂载到虚拟光驱中,文件名为vmware-tools-distrib,执行cd vmwaretoo ls-distrib进入该目录下执行./vmware-install.pl脚本安装虚拟机增强工具,出现选项时直接按下enter,直至安装结束回到shell状态。

在VM下,进入“虚拟机”->“设置”,进入“虚拟机设置”对话框。

进入“选项”->“共享文件夹”进行设置,选择要设置的共享文件夹路径,勾选固定分配和自动挂载,共享成功过后就可以在red hat中访问共享文件夹。

在redhat下,执行cd /mnt/hgfs命令进入/mnt/hgfs目录下,执行ls命令可以看到之前添加的共享文件夹。

(为方便后续实验,在此将p c桌面本次实验内容的文件夹arm_linux设置为共享文件夹)4、安装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链。

将cross-3.4.1压缩包复制到共享文件夹中,在redhat下,新建命令行终端,执行cd /mnt/hgfs/arm_linux命令,进入ar m_linux共享文件夹,执行tar –xvjf cross-3.4.1.tar –C /usr/local命令解压交叉工具链到/usr/local/arm目录。

编辑/etc/bashrc 文件,执行vi /etc/bashrc命令,进入编辑页面单击“i”键进行输入,在最后增加路径:export PATH=/usr/local/arm/3.4.1/bin:$PATH ,修改完成后单击“Esc”键,输入“:x”命令保存退出,这样就把/usr/local/arm/3.4.1/bin 添加到命令的默认路径,执行source /etc/bashrc保存文件并使文件生效。

此时,执行arm-linux-gcc –v命令可以查看编译器版本。

实验结果:实验心得:实验三:linux内核及文件系统的编译和烧写实验条件:pc机redhat系统bootloader、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源码arm-linux-gcc编译工具实验目的:了解嵌入式linux系统构成,熟悉相关组成文件的编译和烧写,有兴趣者可深入查看源代码。

实验原理:运行于嵌入式设备中的linux系统通常由bootloader、Linux内核和文件系统三部分组成,bootloader完成核心硬件如nandflash的初始化配置并设置启动参数引导linux内核启动,内核主要进行系统调度、资源管理等,内核启动后用户并不能直接的对内核进行直接操作,因此需要一套文件系统挂接到内核上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

当有了linux 内核源码和文件系统源码之后需要交叉编译,因为源码是不能直接运行的。

此处编译的是linux 2.6 的内核,采用yaffs2文件系统,交叉编译器为3.4.1 版本。

内核编译命令:make config(基于文本的最为传统的配置界面,不推荐使用)make menuconfig(基于文本选单的配置界面,字符终端下推荐使用)make xconfig(基于图形窗口模式的配置界面,Xwindow 下推荐使用)make oldconfig(如果只想在原来内核配置的基础上修改一些小地方,会省去不少麻烦)这三个命令中,make xconfig 的界面最为友好,但系统支持差,所以使用ma ke menuconfig 最为普遍。

文件系统可使用busybox工具制作,本实验直接使用FL2440官方文件系统。

实验步骤:1、启动redhat系统,新建命令行终端,执行cd /mng/hgfs/arm_linux命令进入共享文件夹,执行tar –xvjf linux-2.6.12.tar.bz2 –C /home 将内核文件解压到/ho me目录下,同样将文件系统文件解压到home目录,tar -xvjf qte_yaffs.tar.bz2 –C /home2、执行cd /home/linux-2.6.12,进入linux-2.6.12 目录,在命令行输入make me nuconfig命令,选择进入“Load an Alternate Configuration File”装载配置文件“S3C2440.CFG”,点击“OK”,然后保存退出。

(可以根据硬件配置对内核进行裁剪,本次实验采用FL2440的默认配置文件)。

在命令行输入命令make z Image,此时系统会对内核进行编译,编译完之后,则在linux-2.6.12/arch/arm/b oot 路径下生成zImage 文件。

执行cp arch/arm/boot/zImage /mnt/hgfs/arm_linu x –a命令将内核文件复制到共享文件夹下供烧写使用。

3、执行cd /home/ qte_yaffs进入文件系统目录,文件系统的所有文件都在该目录下,可根据需要修改。

其中关于支持鼠标或触摸屏在/etc/init.d/rcS 中选择(rc. mouse 或rc.touch)。

最后用mkyaffs2image 工具来制作文件系统:./mkyaffs2image qte_yaffs qte.yaff s 执行cp qte.yaffs /mnt/hgfs/arm_linux –a将制作好的文件系统复制到共享文件夹供烧写使用。

4、由于FL2440开发板默认已烧写好linux内核和yaffs文件系统,此处烧写部分不作叙述,有兴趣同学可利用官方提供烧写工具进行内核和文件系统地烧写。

实验结果:实验心得:实验四:linux驱动程序实验条件:pc redhat 系统及交叉编译工具FL2440开发板套件SecureCRT串口超级终端实验目的:了解linux驱动程序开发原理,学会简单的字符型驱动程序编写,熟悉驱动程序的加载和卸载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