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各种应用题公式
数学应用题公式大全

数学应用题公式大全一、和差倍数问题1、和差问题(求两数之和与差)大数=和+差÷2小数=和-大数=差+大数2、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又知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3、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又知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小数=差÷(倍数-1)小数+差=大数或者小数×倍数=大数二、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三、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四、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五、鸡兔同笼问题鸡数=(兔头数×4-总头数)÷2兔数=(总头数-鸡头数)÷2六、植树问题与方阵问题1、植树问题的模型: (1)分清棵树与间隔的关系 (2)画图分析 (3)标出已知数据与未知数据 (4)列方程求解。
5若在封闭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间隔数。
6若在环行图形上栽树则棵树与间隔数相等。
7若在方形图形上栽树则四个角上各栽一棵并且棵树等于行数列数之和。
8若在三角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行数列数之积。
9若在长方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行数的平方列数的积。
10若在等腰梯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上底+下底)×高÷2。
11若在五角星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顶点数×2-1。
12若在正六边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边数。
13若在正n边形图形上栽树则棵树等于顶点数×(n-2)。
14若在求各种形状的周长与面积时也可栽培树。
方法是在第一象限内顺次连接图形各点两点之间划断两点之间栽一棵树。
初中数学各种公式(包括应用题)

中考数学各种常用公式及性质1.乘法与因式分解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④(a-b)(a2+ab+b2)=a3-b3;a2+b2=(a+b)2-2ab;(a-b)2=(a+b)2-4ab。
2.幂的运算性质①a m×an=a m+n;②a m÷an=am-n;③(am)n=amn;④(ab)n=anbn;⑤(ab)n=nnab;⑥a-n=1na,特别:()-n=()n;⑦a0=1(a≠0)。
3.二次根式①()2=a(a≥0);②=丨a丨;③=×;④=(a>0,b≥0)。
4.三角不等式|a|-|b|≤|a±b|≤|a|+|b|(定理);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a,b分别为向量a和向量b)|a+b|≤|a|+|b|;|a-b|≤|a|+|b|;|a|≤b<=>-b≤a≤b;|a-b|≥|a|-|b|;-|a|≤a≤|a|;5.某些数列前n项之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6.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①求根公式是x24b b ac-±-△=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
初中数学应用题归纳整理

初中数学应用题归纳整理1 方程应用题方程应用题是通过列代数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类题型,它几乎贯穿于初中代数的全部。
初中代数的方程应用题包括列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来解的应用题。
方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可用六个字概括,即审审题、设设未知数、列列方程、解解方程、检检验、答。
考试内容多结合当前一些热点话题,如储蓄问题、人均收入问题、环保问题、商品打折问题等。
例1、为了鼓励节约用水,某地按以下规定收取每月水费:如果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25 吨,那么每吨水费按1.25 元收费;如果每月每户用水超过25 吨,那么超过部分每吨水费按1.65 元收费。
若某用户五月份的水费平均每吨1.40 元,问该用户五月份应交水费多少元?例2、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或出书获得稿费的纳税计算方法是:①稿费不高于800 元的不纳税;②稿费高于800 元又不高于4000 元的应交超过800 元那一部分稿费的14%的税;③稿费高于4000 元的应交全部稿费的11%的税。
一人曾获得一笔稿费,并交个人所得税280元,算一算此人获得这笔稿费是多少元?2 不等式应用题列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新热点,我们把这类试题称为不等式应用题。
这个问题中通常带有“不少于”、“不多于”、“不超过”、“最多”、“至少”等关键词,还常常用到求不等式整数解问题。
例:某市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对旧城区进行改造。
现需要A、B 两种花砖共50 万块,全部由某砖瓦厂完成。
该厂现有甲种原料180 万千克,乙种原料145 万千克,已知生产1 万块A 砖,用甲种原料4.5 万千克,乙种原料1.5 万千克,造价1.2 万元;生产1 万块B砖,用甲种原料2 万千克,乙种原料5 万千克,造价1.8 万元。
①利用现有原料,该厂是否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若能,按A、B 两种花砖的生产块数,有哪几种生产方案?请你设计出来以万块为1 个单位且取整数。
初中数学66个常考几何模型50个应用题答题公式

初中数学66个常考几何模型50个应用题答题公式
【实用版】
目录
1.初中数学几何模型的重要性
2.常考几何模型的种类
3.几何模型在解题中的应用
4.提高几何解题能力的方法
5.50 个应用题答题公式的总结与应用
正文
数学几何模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考试中,几何题目往往是压轴题,难度较大,因此掌握一些常考的几何模型和解题方法十分必要。
初中数学常考的几何模型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相似形、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圆的相关计算等,这些模型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其性质、公式以及解题方法。
在解决几何题目时,同学们要善于运用几何模型,通过观察题目中的图形特点,找到与之相关的几何模型,从而快速解题。
同时,也要学会分析题目,进行分类讨论,避免盲目尝试,浪费时间。
为了提高几何解题能力,同学们需要多做练习,加强训练。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梳理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同时,要关注题目中出现的辅助线,学会合理运用辅助线来解决几何问题。
此外,50 个应用题答题公式的掌握对于提高几何解题能力也至关重要。
这些公式包括:勾股定理、相似比、三角形面积、圆的面积和周长等。
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解题中。
总之,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要想在几何题目中取得好成绩,同学们需要熟练掌握常考的几何模型、解题方法,以及 50 个应用题答题公式。
初中数学复习之应用题模板

初中数学复习专题——应用题列出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或几个)未知数; ● 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或几个)相等关系; ● 解这个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 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 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应用题的类型和每个类型所用到的基本数量关系:(1)等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变形前的体积(容积)=变形后的体积(容积)。
(2)调配类应用题的特点是:调配前的数量关系,调配后又有一种新的数量关系。
(3)利息类应用题的基本关系式:本金×利率=利息,本金+利息=本息。
(4)商品利润率问题:商品的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进价,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5)工程类应用题中的工作量并不是具体数量,因而常常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1,其中,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6)行程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
环形跑道题:①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
②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两人相遇时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
飞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①顺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②逆风速度=无风速度-风速 ∴顺风速度-逆风速度=2×风速 航行问题,基本等量关系: ①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②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7)比例类应用题:若甲、乙的比为2:3,可设甲为2x ,乙为3x 。
(8)数字类应用题基本关系:若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b ,个位数字为c ,则这三位数为:10010a b c ++。
(9)浓度类问题:溶质=溶液×浓度(浓度溶质溶液,溶液溶质浓度==),溶液=溶质+溶剂。
初中数学应用题公式大全

初中数学应用题公式大全初中数学应用题公式大全1.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对于追击问题,追击者所走的路程等于前者所走的路程加上两者之间的距离。
对于环形跑道问题,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快的必须多跑一圈才能追上慢的;在同时同地反向出发时,两人相遇的总路程为环形跑道一圈长度。
2.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合作时效率相加,即每天的工作量相加。
3.溶质质量(酒精)=溶液质量(酒精加水)×浓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4.对于航行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5.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商品利润÷商品成本)×100%。
6.打几折:即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例如打八折即80%。
7.利率=(利息÷本金)×100%,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时间,本息和=本金+利息,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8.应缴电费=1度电的费用×灯的功率(千瓦)×照明时间,总费用=灯价+电费。
9.N次(N年)连续上升a%=底数×(1+ a%)n,N次(N年)连续下降a%=底数×(1- a%)n。
10.对于出租车问题,乘车费用=起步价+超出钱数×(总路程-起步路程)。
11.用水(用气、用电)费用=标准价+超出钱数×(总水量-标准水量)。
12.在等体积变形中,“形变,体不变”,变形前后体积相等。
13.对于一个三位数,个位是c,十位上b,百位上a,这个三位数的表示为100a+10b+c。
如果数字之间对调位置,要找出新数与原数之间关系,分式方程应用题的常见类型有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和销售问题。
初中数学应用题例题总结

初中数学应用题例题总结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题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解决应用题,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总结几个常见的初中数学应用题例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一、含义类应用题1. “个旗子排成一列,若每个旗子上都涂上一个不同的数字,使得左右两边的数字之和相等。
”请问,若共有5个旗子,应涂写哪几个数字?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列出方程式:第一个数字 + 第五个数字 = 第二个数字 + 第四个数字。
由于共有5个旗子,我们可以设第一个数字为1,第五个数字为n(n为正整数)。
将方程代入数字后,可得出以下结果:1 + n = 2 + (n-1),整理方程后得 n=3。
因此,应涂写的数字为1、2、3、2、1。
2. “甲、乙两人年龄之和为30岁,甲比乙大5岁。
请问他们的年龄是多少?”解答:设甲的年龄为x岁,那么乙的年龄就是x-5岁。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式:x + (x-5) = 30。
整理方程后,得到2x - 5 = 30。
继续整理,得到2x = 35,最后得到x = 17.5。
因为年龄是整数,所以17.5岁不符合实际生活情况。
因此,我们应该找到符合实际情况的整数解。
结合题目条件,我们可以得到甲的年龄为22岁,乙的年龄为27岁。
二、几何类应用题1. “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4倍,矩形的长和宽的和为40。
请问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解答:设矩形的宽为x,则矩形的长为4x。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式:x + 4x = 40。
整理方程后,得到5x = 40。
解方程可以得到x = 8。
因此,这个矩形的宽为8,长为32。
2. “小明想在一块正方形的花坛周围种植玫瑰花,已知花坛的周长为40米。
请问小明最多能种植多少株玫瑰花?”解答: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花坛的周长为4x。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我们可以列出方程式:4x = 40。
初中数学应用题

初中数学应用题应用题一:小明乘公交车上学小明每天乘坐公交车上学,公交车每隔20分钟一班,小明家离学校有7公里,他每小时步行4公里的速度。
如果他下午5点放学,问他能否赶上5点40分的公交车?解答:小明步行4公里每小时,那么他步行7公里需要多长时间?7公里 ÷ 4公里/小时 = 1.75小时小明放学后5点,他需要1.75小时才能到达公交车站。
而公交车每隔20分钟一班,5点40分就是40分钟后,共有40 ÷ 20 = 2班公交车经过。
由此可知,小明可以赶上5点40分的公交车。
应用题二:图书馆还书小华上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借期为21天。
他决定在借期结束前的最后一天还书。
假设小华从借期的第2天开始每天读书8小时,那么借期结束前他一共读了多少小时?解答:借期为21天,借期的第一天小华没有读书。
所以小华从借期的第2天开始读书,可以读21 - 1 = 20天。
每天读书8小时,那么小华一共读了 20天 × 8小时/天 = 160小时。
借期结束前,小华一共读了160小时。
应用题三:水果比例在一个篮子里有3个苹果、5个梨和2个桃子。
如果从篮子中任意取出一个水果,求取到的是桃子的概率。
解答:篮子中共有10个水果(3个苹果 + 5个梨 + 2个桃子)。
取到桃子的可能性为取到桃子数(2个桃子)除以篮子中总水果数(10个水果)。
所以取到桃子的概率为2/10 = 1/5。
因此,取到的是桃子的概率为1/5。
应用题四:汽车行程小明驾驶一辆汽车从A市到B市,全程320公里,中间经过了2个加油站。
第一个加油站离出发地A市80公里,第二个加油站离出发地160公里。
小明的汽车油箱容量为40升。
假设汽车每升油可行驶8公里,问小明是否需要在第一个加油站加油?解答:全程320公里,小明的汽车油箱容量为40升,每升油可行驶8公里。
那么汽车一次加满油最多可行驶 40升 × 8公里/升 = 320公里。
第一个加油站离出发地80公里,小明到达第一个加油站时,已经行驶了80公里,剩下的行程为 320公里 - 80公里 = 240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各种应用题公
式
平均数问题公式:(一个数+另一个数)十2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路程十(大速+小速)=时间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路程宁(大速一小速)=时间行船问题公式同上列车过桥问题公式(车长+桥长)十车速=时间
工程问题公式1*速度和
盈亏问题公式(盈+亏)*两次的相差数
利率问题公式总利润十成本x 100%
盈亏:(盈+亏)十两次分配量之差二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十两次分配量之差二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宁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
相遇路程=速度和x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
追及距离二速度差X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宁2
水流速度二(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十溶液的重量X 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X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
利润=售出价一成本(进价)
利润率=利润十成本X 100沧(售出价十成本一1)X 100%涨跌金额=本金X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十原售价X 100%折扣V 1)
利息=本金X利率X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X 利率x 时间x (1 — 20%)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工作总量十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X 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X 除数=被除数和差问题
(和+差)* 2=大数
( 和—差)* 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X 倍数=大数
(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X 倍数=大数
株数=段数+ 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X (株数一 1)
株距=全长* (株数一 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 ,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X 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一 1 =全长*株距一 1
全长=株距x (株数+ 1)
株距=全长* (株数+ 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1每份数X 份数=总数 2 1倍数X 倍数=几倍数 3速度X 时间=路程
数量关系如下 全长=株距X 株数 总数十每份数=份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路程*速度=时间 总价*单价=数
量
株距=全长*株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几倍数宁倍数=1倍数 路程*时间=速度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X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十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或小数+差二大数)图形面积、周长、体积那些个要吗晕,@_@||因式分解,三角不等式,
兀二次方程,和差化积,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倍角半角,正弦余弦。
那啥啥的,都要吗昏迷中。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上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X 4 C=4a
面积=边长x边长S=ax 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x棱长x 6 S 表=a x a x 6
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x a x 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 宽)x 2 C=2(a+b)
面积=长乂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x 2 S=2(ab+ah+bh)
⑵体积=长乂宽x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乂咼* 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x 2十底
三角形底=面积x 2宁咼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下
6平行四边形s 面积a底h高
面积=底乂咼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x咼* 2 s=(a+b) x h宁2
8圆形S 面积C周长n d=直径r=半径
(1)周长二直径xn =2xnx半径
⑵面积二半径x半径xn 9圆柱体S=
C=n d=2n r
nr r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⑴侧面积二底面周长X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X 2
⑶体积二底面积X高
(4)体积=侧面积* 2X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二底面积X高* 3
总数十总份数二平均数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 < |a|+|b |
|a- b| < |a|+|b|
|a| < b<=>- b< a<b
|a- b| > |a| -|b|
-|a| < a< |a|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
sin( A+B)=s in AcosB+cosAs inB
sin( A-B)=si nAcosB-si nBcosA cos(A+B)=cosAcosB-si nAsinB
cos(A-B)=cosAcosB+si nAsi nB
tan (A+B)=(ta nA+ta nB)/(1-ta nAta nB)
ta n(A-B)=(ta nA-ta nB)/(1+ta nAta 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
ta n2A=2ta nA/(1-ta 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 in 2a=2cos2a-1=1-2s in2a 三角函数公式---半角公式
sin A2( a /2)=(1 -cos a )/2
cos A2( a /2)=(1+cos a )/2
tanA2( a /2)=(1 -cos a )/(1+cos a )
tan( a /2)=sin a /(1+cos a )=(1 - cos a )/sin a
三角函数公式---和差化积公式
sin a +sin B =2sin[( a +B )/2]cos[( a - B )/2]
sin a - sin B =2cos[( a +B )/2]sin[( a - B )/2]
cos a +cos B =2cos[(a +B )/2]cos[( a - B )/2]
cos a - cos B= -
2sin[(
a +B )/2]sin[( a - B )/2]
三角函数公式---积化和差公式
sin a・cos B :=(1/2)[sin( a +B )+sin( a --B)]
cos a・sin B :=(1/2)[sin( a + B) - sin( a --B)]
cos a・cos B :=(1/2)[cos( a + B )+cos( a --B)]
sin a・sin B = - (1/2)[cos( a + B) - cos( a - B )]
三角函数公式---倍角公式
sin(2 a )=2sin a・COS a
cos(2 a )=cos A2( a) - sin A2( a )=2cos A2( a) -1=1- 2sin A2( a ) tan(2 a )=2tan a /[1 -ta门八2( a )]
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
sin a =2tan( a /2)/[1+ta门八2( a /2)]
cos a =[1 - tanA2( a /2)]/[1+ta门八2( a /2)]
tan a =2tan( a /2)/[1 -ta门八2( a /2)] 正弦定理
a/si nA=b/si nB=c/si nC=2R
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 )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元二次方程
axA2+bx+c=0 (a、b、c 是实数a^ 0)
xA2+2x+1=0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n *r2h圆柱侧面积
S=c*h=2n *h
圆锥侧面积
S=1/2*c*l= n *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