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原文及赏析4篇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原文及赏析4篇

李白月下独酌原文及赏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原文及赏析1【年代】:唐【作者】: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内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赏析】: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究竟辩析方法。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

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

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脚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

至于那影子呢?虽则如陶潜所谓“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那么又该怎么办呢?姑且暂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吧!“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陶潜饮酒诗序中语)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其时诗人已经淅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

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倾听佳音;舞时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似与自己共舞。

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自己一往情深。

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月下独酌四首⑴【其一】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相(同)交欢⑾,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⑿,相期云汉⒀。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⒁。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⒃,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⒄。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⒅。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⒆,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即金液,糟丘是蓬莱⒇。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释译文: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

:远。

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⒁酒星:在星相学上,天上有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⒂酒泉:酒泉郡,汉置。

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⒃酒中趣:典出《晋书·孟嘉传》:“公未得得酒中趣耳。

”⒄“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

“城”一作“时”。

古诗月下独酌四首·天若不爱酒翻译赏析

古诗月下独酌四首·天若不爱酒翻译赏析

古诗月下独酌四首·天若不爱酒翻译赏析《月下独酌四首·天若不爱酒》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前言】《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

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注释】酒星:古星名。

也称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汉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人着旨酒之德。

”酒泉:酒泉郡,汉置。

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大道:指自然法则。

《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酒中趣:饮酒的乐趣。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温(桓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翻译】天如果不爱酒,酒星就不能罗列在天。

地如果不爱酒,就不应该地名有酒泉。

天地既然都喜爱酒,那我爱酒就无愧于天。

我先是听说酒清比作圣,又听说酒浊比作贤。

既然圣贤都饮酒,又何必再去求神仙?三杯酒可通儒家的大道,一斗酒正合道家的自然。

我只管得到醉中的趣味,这趣味不能向醒者相传。

【赏析】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

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

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月下独酌四首⑴【其一】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相(同)交欢⑾,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⑿,相期云汉⒀。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⒁。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⒃,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⒄。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⒅。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⒆,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即金液,糟丘是蓬莱⒇。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释译文: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

:远。

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⒁酒星:在星相学上,天上有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⒂酒泉:酒泉郡,汉置。

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⒃酒中趣:典出《晋书·孟嘉传》:“公未得得酒中趣耳。

”⒄“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

“城”一作“时”。

⒅千万:一作“有千”。

《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诗赏析

《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诗赏析

《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诗赏析《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诗赏析《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月下独酌四首⑴【其一】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相(同)交欢⑾,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⑿,相期邈云汉⒀。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⒁。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⒃,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⒄。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⒅。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⒆,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⒇。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释译文: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

邈:远。

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⒁酒星:在星相学上,天上有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⒂酒泉:酒泉郡,汉置。

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全诗赏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月下独酌四首⑴【其一】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相(同)交欢⑾,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⑿,相期云汉⒀。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⒁。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⒃,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⒄。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⒅。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⒆,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即金液,糟丘是蓬莱⒇。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释译文: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

:远。

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⒁酒星:在星相学上,天上有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⒂酒泉:酒泉郡,汉置。

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⒃酒中趣:典出《晋书·孟嘉传》:“公未得得酒中趣耳。

”⒄“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

“城”一作“时”。

《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诗赏析

《月下独酌四首》李白唐诗赏析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的组诗作品。

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月下独酌四首⑴【其一】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相(同)交欢⑾,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⑿,相期邈云汉⒀。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⒁。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⒂。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⒃,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⒄。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⒅。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⒆,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⒇。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释译文: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⑾交欢:一起欢乐。

⑿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⒀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

邈:远。

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⒁酒星:在星相学上,天上有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⒂酒泉:酒泉郡,汉置。

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⒃酒中趣:典出《晋书·孟嘉传》:“公未得得酒中趣耳。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全诗赏析月下独酌四首⑴ 【其一】花间一壶酒⑵,独酌无相亲⑶。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⑷。

月既不解饮⑸,影徒随我身⑹。

暂伴月将影⑺,行乐须及春⑻。

我歌月徘徊⑼,我舞影零乱⑽。

醒时相(同)交欢(11),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12),相期邈云汉(13)。

【其二】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圍。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15)。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16),勿为醒者传。

【其三】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17)。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其四】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⑹。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19),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20)。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注释译文:⑴酌:饮酒。

独酌:一个人饮酒。

⑵间:一作“下”,一作“前”。

⑶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⑷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⑸既:已经。

不解饮:不会喝酒。

⑹徒:徒然,白白的。

徒:空。

⑺将:和。

⑻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⑼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⑽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交欢:一起欢乐。

(12)无情游:忘却世情的交游。

(13)相期邈(mi d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

邈:远。

云汉:银河,泛指天空。

圍酒星:在星相学上,天上有酒旗星。

《晋书•天文志》云:“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享宴酒食。

”(15)酒泉:酒泉郡,汉置。

传说郡中有泉,其味如酒,故名酒泉。

在今甘肃省酒泉市。

(16)酒中趣:典出《晋书•孟嘉传》:“公未得得酒中趣耳。

”(17)“三月”二句:一作“好鸟吟清风,落花散如锦”;一作“园鸟语成歌,庭花笑如锦”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下独酌四首原文I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这首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

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

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文学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

第一首诗写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

此诗背景是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
复杂情感。

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

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

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

接着论人。

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

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

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

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

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

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

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

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

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

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

不止不行,不塞不流。

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

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 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

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

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

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

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

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

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话虽
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名家点评
其一
明代高棅《品汇》:刘云:古无此奇(对影句下)。

刘云:凡情俗态终以此,安得不为改观(末句下)?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奇想,旷想。

钟云:放言只中无人。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
学。

清代李家瑞《停云阁诗话》:李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东坡喜
其之工,屡用之。

予读《南史沈庆之传》,庆之谓人曰:我每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

李诗殆本此。

然庆
之语不及李诗之妙耳。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

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

陶潜云:挥杯劝孤影,白意本此。

清代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举杯四句下)。

现代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

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

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

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

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沧浪曰:饮情之奇。

于孤寂时,觅此伴侣,更不须下酒物。

且一叹一解,若远若近,开开阖阖,极无情,极有情。

如此相期,世间岂复有可相亲者耶?
其一
/、k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此种语太庸近,疑非太白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