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重要性1. 塑造正确的思维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激发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同时,也可以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多以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这些人物形象往往富有道德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文本,学生能感受到人物的品质,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所体现的道德观念。

透过学习语文,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培养良好的社交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实施方法1. 挖掘文本中的价值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如寓言、童话故事等,引导学生审视文本中蕴含的价值观。

通过课堂互动,与学生一同探讨文本中的道德意义,帮助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价值取向。

并且,在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读的文本,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

2. 教学设计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文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道德与生活的联系。

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们表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让他们从亲身经历中感悟道德的力量。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优秀文学作品,鼓励他们通过阅读书籍来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经验。

同时,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形成读书笔记,记录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引导他们思考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当涉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以下是一些建议和重点:
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应鼓励学生拥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如乐观、自信和善良。

他们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阅读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体验到快乐、感激和友善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应该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团队合作、助人为乐等。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来引发学生对正直、勇敢、诚实和友善等价值的思考和讨论。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技能,还要关注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表演和写作等方式,培养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引导他们学会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写作、讨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情绪的支持和引导。

通过多元化的教材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教师应使用多样化的教材,包括文学作品、生活实例和跨文化的素材,以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了解和接纳不同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最后,教师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时,应注意避免强加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于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和情感表达,鼓励他们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这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综合工作总结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总结(4篇)总结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的德育渗透就如东风细雨,包括在字词的赏析中,在文章的感悟中,包括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渐渐地、暖和地进入学生的心灵,与无形中感染、熏陶着学生。

在语文教学进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起学生酷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辟学生的视野,重视培养创新精神,进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渐构成健全人格。

可见语文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到达教书育人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德育贯串到教学进程中。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捉住各种有益时机,利用各种途径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得以潜移默化,使学生的思想遭到熏陶感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以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到达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在讲述重点词句、关键语段中渗透德育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词句、关键语段,教学中要扎实捉住,带领学生仔细品读体味,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故意识渗透课文本身具有的思想内容,遭到人情美、人性美、道德美、精神美的熏陶,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遭到教育。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引导理解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是在甚么情况下讲的?然后捉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可爱、破碎。

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之真正成为全社会共鸣。

那末,我们的唯一家园------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二、在联系实际时渗透德育教学中还可以把课文中的德育因素作公道的延伸,联系学生实际渗透德育,以可以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三个层面,在国家层面主要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主要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主要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小学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教育,同时注重学生德育教育,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采取有效的渗透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提出几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策略小学生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教师教育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堂中,应当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为了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结合文本中的爱国、诚信、文明以及和谐等相关的价值观元素,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材课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良好价值观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一、深刻体会文本人物形象,渗透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中有着很多的优秀文本,包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有效方式。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深入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结合重点语句加深学生体会和感受,借助重点内容,深入分析人物具备的高尚品质,熏陶和感染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不能失信》的教学中,本文主要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在周末,宋庆龄一家准备去伯父家,但是,在出门之前,宋庆龄想起今天要教朋友小珍叠花篮,父亲和母亲劝她改天再教,可宋庆龄依然留了下来,遵守自己的诺言。

在文本中,父亲和母亲对宋庆龄进行劝说,面对劝说,引导学生阅读宋庆龄是怎样回答的,让学生从话语中感受宋庆龄的形象,体会其中的情感内涵。

面对父亲的劝说,宋庆龄这样回答:“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通过学生思考和分析,感受宋庆龄身上的守信品质。

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引言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提出来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积极性和包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互助、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荣誉等十二个方面。

这些价值观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和社会共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核心价值观贯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爱国情怀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比如在教学材料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繁荣发展,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弘扬友善互助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和课文内容,弘扬友善互助的精神。

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友谊、帮助他人的故事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友善互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友善互助的精神。

在师生交流中,也要注重温馨关怀,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的互相关爱和帮助。

三、倡导诚信品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和课文内容,倡导诚信品质的重要性。

可以选择一些有关诚信的故事进行教学,如《钟馗捉鬼》、《老实孩子趣事》等,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老师也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让学生从身边人身上感受到诚信的力量。

四、强调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的选择和阅读经典名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可以选择一些文章、诗歌等进行教学,让学生领略文学之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

也可以开展一些文学作品的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引导自由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由探索,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活动和小组分组等方式,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价值观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价值观

教 学一 样 ,要从 新课 标要 求 出发 ,促 进学 生全 面发 展 :这不 但要 使 探 究 ,提 高 互 动效 果 ,培 养浓 浓 的师 生 情 。 如 我在 教 学 《 我 的 百 学 生 获得 相关语 文 知识 与技 能 ,即具 有适 应 实践需 要 的识字 写字 能 草 园 》第 二 段 时 ,与 同学 一 起 分受 百 草 园的 “ 乐”: “ 高 大 的皂 力 、阅读 能力 、写 作能 力 和 口语 交 际能力 ,而且 要培 育学 生热 爱语 荚 树 ” 、 “ 紫 红 的 桑葚 ” 、 “ 何 首 乌藤 和 木 莲 藤 缠 络着 ” 、 “ 木 义 的思想 感情 ,促 使他 们 体验语 文 在生 活 中的实 用价 值 ,发展 个性 莲 有 莲 房一 般 的 果 实 ” 、 “ 何 首 乌 有臃 肿 的根 ” 、还有 覆 盆 子 ; 情感 、开 阔视 野 、提 高审美 情趣 和健 全人 格 ,使 其具 有探 究科 学 的 “ 长吟 的鸣蝉 ” 、 “ 肥 胖 的黄 蜂 ” 、 “ 轻捷 的 叫天子 ” 、 “ 低 唱的 弹琴 的 蟋 蟀 ” ,还 有 特 别有 意思 的斑 蝥 等 。 百草 园 的 精神 和形 成正 确 世界 观 、人生 观 、价值 观 ,让他 们语 文素 养迈 入新 油 蛉 ” 、 “ 台 阶 。新 课程 改 革 ,向教 学领 域发 出 了挑 战 ,教 师如 何才 能 在完成 “ 乐 ” ,乐 在鲁 迅 寻找人 形何 首 乌 的有 趣 ,品尝又 酸又 甜 ( 涩 )的 覆 盆子 ,课 文 中的 “ 再 见 ,我的 蟋蟀 们 !再见 ,我 的覆 盆 子们 和木 传授 语 文知识 的同时 ,又 能顺 利 实施情 感价 值 观 目标 呢?让 我们 一 起 来探究 吧 。 莲 们 ……” 更强 烈地 表达 了作 者离 开 百草 园 时依依 不舍 的心情 。教 师在教 学 时 ,要 注 意指 导学 生有 感情 地 朗读课 文 ,欣 赏百 草 同” 的 研 究 心理 ,以趣 诱 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7篇第1篇示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下面就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

一、注重修养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领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品味。

教师还可以针对精美的语文篇章和名家名作进行解读,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人格。

二、讲究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礼仪是文明生活的基本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尊重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

教师还可以通过文言文、名言警句的传授,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优美语言,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注重文学熏陶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感受经典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还可以从文学中挑选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好的情感、崇高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注重思想引导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思想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师还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从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

五、注重情感沟通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还包括情感沟通,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读诗朗诵、讲述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倾听学生的诉求,引导学生化解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教育科目,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一、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通过阅读经典诗词、故事和传统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使其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通过课堂合作、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

三、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教育。

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的行为,了解到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培养学生承担责任、具备社会参与意识的能力。

四、推崇诚信和友善待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诚信和友善待人的教育。

通过教学案例和生活实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起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

同时,通过教学和互动活动,培养学生友善待人、关心他人的品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和谐相处、互助合作的良好风尚。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推崇诚信和友善待人,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接受更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有道德感的新一代中国人。

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使之成为塑造学生美好人格的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作出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在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具有很多优势,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整合语文教学中有关价值观教育的资源,抓住价值观引领教育的机会,提高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识,以及促进学生在行动中积极落实核心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价值观教育;语文教学
在学习小学语文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教材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内容。

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各有不同,但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这些文章进行深入挖掘和二次加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对学生进行扎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契机,也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使命所在。

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一些尝试,这些尝试能让你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价值,及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价值观渗透的可行性。

一、创设价值观教育的情境,促进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开展
在小学语文的学科学习中,价值观反映出学生对人对事的态度,而态度一般会伴随着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来创设,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思想认识的具体情境,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在学习中对价值观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如《母鸡》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讨厌—不敢再讨厌;母鸡—鸡妈妈—母亲英雄”的情感经历后,再播放一组体现母爱情深的照片,舒缓柔和的背景音乐慢慢流淌,学生们的心慢慢融化,当画面定格在那把倾斜的伞,那
个湿透了背的母亲时,“爱”这个美好的字眼和爱的价值观便悄然渗透进心中。

二、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内容不仅要紧密贴合教材的具体要求,实现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的方式上要更多地融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和场景。

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而且能够将生活中学生的个人经验融合进来。

尤其在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或有相关的经验,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参与进去。

一堂语文课变成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很容易找到自己与课文的相似之处,再经教师的适当引导,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可能就模模糊糊地建立起来。

虽然他们还不明白什么是价值观,但知道怎样做事情,这对成长中的学生很重要。

所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经验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重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些什么,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能分清善恶,这样的教育才是比较成功的价值观的教育。

比如在关于诚实的话题分享中,小学生都可以联想到自己以往有没有说过谎话,当时为什么会说谎话,以及在生活中说谎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经常会因为迫于压力而说一些谎话,这样的情况也反映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果是一个民主自由能得到充分尊重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小学生就能非常坦诚地向父母提出一些要求,寻求一些帮助,这些都是很自然地发生在家庭
环境之内的。

这也说明,小学语文教师正是要抓住语文教学内容和生活相联系的契合点,从这些契合点深入探究进去,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价值观,并用科学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三、提高小学语文价值观渗透教育的广度
在以往的价值观渗透教育中,教师经常会关注深入挖掘价值观教育教学的深刻性,这种深刻性表现在思想性和情感性方面。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要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从课本上迁移到生活中,从理论上迁移到实践中,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运用价值观的力量来指导自己的成长。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进行人文观念的渗透,一方面要进行人文方面的教学,另一方面要渗透内部的人文精神。

但由于传统的教材内容相对落后,里面涉及人文价值观念的信息较少,不符合当前对小学人文教育的要求。

从教师自身来看,在对学生进行一些人文价值观的教育渗透之前,教师个人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理念,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并能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深刻地认同和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运用榜样的力量,给学生带去全方位的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教学实践表明,言传身教的作用是非常深刻而持久的,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学生,让学生得出应该怎么做的结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而言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样的一个关键
期和敏感期,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的认识很容易出现一些偏差,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努力拓宽教学的渠道,创新教学的具体方法,让小学语文这个学科成为提高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度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高晓华.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洪玲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4).
[3]史晶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黑河教育,2016(5).
作者:付良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太阳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