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作文备考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素材)
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

2012年高考作文素材-法律要扶起摔倒的道德:据媒体报道,9月3日上午,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围观者不少却无一人敢上前扶他一把。
一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悲剧,只要有人上前扶一把,就有可能挽救老人的生命;但这似乎也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悲剧,因为“彭宇案”的蝴蝶效应已经显现,围观者怕被污蔑为肇事者,不敢上前扶起老人。
对冷漠“看客”的批判,从鲁迅先生那时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的这层冷漠,有了值得深思的新内容。
前不久,司机殷红彬热心帮扶摔倒老太,却被污蔑撞人肇事者,幸好车载摄像头记录了当时发生的一切,才避免了又一起“彭宇案”的发生。
但是,这些事件给公众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
类似“彭宇案”有一个共同点:法院在最后的判决中,没有给出一个守护底线的答案,而是通过调和让被告承担一些赔偿,最终让原告撤诉息事宁人。
这种中庸的做法以及模棱两可的判决,难免带给公众道德上的焦虑:扶一把老人,一旦成了被告,可能得承担责任;一把不扶,又在道义上过不去。
老人摔倒在地,众人围观却无人敢上前搭救,这是“彭宇案”效应发酵到极端的表现。
司法的主要功能既不是创制新规,也不是规范道德,而是在时代不断变换前进中,界定公民权利保障的界限。
尽管法院判决没有鼓励人做好事的义务,但也不能做一个削弱是非观的“和事佬”。
不惜违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在事实和法律面前将对错“和稀泥”,如此司法判决本身就是对法律公正性的巨大伤害。
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仍然是我们这个社会推崇的美德。
“彭宇案”并不能改变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观,但如此任由低级的司法判决蔓延下去,必然会助长更多的人“见死不救”。
扶不起的老太,俨然已是今天我们社会的一道伤疤。
消除这道伤疤,需要司法积极地向社会输送“道德的血液”,用法律公正的力量扶起“摔倒的道德”。
通过严格司法判定,保障做好事者不需自证清白,让“碰瓷”者受到应有惩罚。
高考语文备考作文素材立意

作文素材立意一、灾难也有价值一场大火,使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化为灰烬。
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父亲。
最终,他看见父亲平静地看着火场,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白发在寒风中飘动。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望着一片废墟说:“灾难也有它的价值。
瞧,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
”【思考感悟】爱迪生能够从灾难中找出“价值”,从头再来,这种乐观的态度,豁达的胸怀,不屈的斗志,令人敬佩。
在他看来,挫败、失误乃至灾难,都是一次重新开始的良机。
人生也是如此,随处都充满不可预测性,随时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既然这些意外的不幸在所难免,不如正视它,发掘其价值。
这样,至少可以标识出人生印记,使我们从中汲取教训,学会坚强,走向成熟。
从灾难中寻找价值,不是无可奈何的承受,而是重头做起的顽强,寻求做得更好的睿智。
【适用话题】“坚强”、“乐观”、“豁达”、“成功”、“挫折”、“价值”和“意外”二、“舍得”方有“得”2003年4月26日,美国登山爱好者拉斯顿到蓝约翰峡谷去探险。
在行进过程中,要攀过一道狭缝。
走进狭缝时,拉斯顿发现有一块石头挡住了路。
他试图将石头推开,不料因动作过猛,身体失去平衡猛然下滑,把右臂夹在了一边的石壁上,怎么抽也抽不出来。
他想要求救,但那天却恰恰忘了带手机。
无奈之下,他只能呆在原地等待救援。
然而,蓝约翰峡谷人迹罕至,拉斯顿苦苦坚持了四天,直到无粮无水,也没有一人前来。
第五天早晨,当浑身无力的他从昏睡中醒来时,终于下定决心,用随身带的8厘米长的小折刀给自己的右手臂实施截肢。
剧痛使他差点昏迷,但他最终以顽强的意志成功截肢,跌跌撞撞地走出了峡谷,并一直坚持到被两名登山者发现。
【思考感悟】拉斯顿的壮举令人敬佩,他那份关键时刻勇于舍弃的智慧则更让人感叹。
试想,假如不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弃自己宝贵的右臂,他又怎能保全生命?借题反思,人的一生莫不如是,有时候为了成就某些事情,就必须舍弃某些东西。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主题:人生哲学

「高考作文模拟训练」主题:人生哲学材料作文“上进知止守正”导写河南省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郑俊彩参考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
“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个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交友、从业等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材料由一幅图和两段文字组成。
图片内容为楷体“上、止、正”,这三个字仅差一个笔画,却有迥异的含义。
材料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因为第一段文字很明确地指出了三个字的意义——“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
第二段文字则具体介绍了这三字的理论高度和应用场景。
考生应重点关注应用场景——“求学、交友、从业”,每个具体的生活实践,或者说人生的成长历程,都对应一个字:“求学”时重在“上进”;“交友”时重在“知止”;“从业”时重在“守正”。
考生在写作时,三个字要平均用力,不能只写一个或两个。
本次写作的“情景”为“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这便要求考生以“当代青年”的身份,结合“自我价值的实现”,以“上、止、正”为主题进行写作。
例文一掬上进知止,向守正价值□河南省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张潆方大道无言,其行也坚。
“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
这三个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每多一个笔画,就增添一份深层的含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止正”蕴含待人处事之道。
由此方知,我们应掬上进知止在手,向守正价值而行。
惟知上进,惟知奋发。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古有宋濂砚冻指寒,仍抄书苦读,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借读,志不求易,上进奋发。
作文中用到的哲学观点

作文中用到的哲学观点生活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挑战。
在这漫长的旅程中,哲学观点就像是我们手中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一起去爬山。
那是一座不算太高,但却颇为陡峭的山峰。
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山脚下时,望着那蜿蜒曲折的山路,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兴奋。
一开始,山路还算平坦,我们走得轻松愉快,有说有笑。
我心想,这爬山也不过如此嘛,没啥难度。
可随着我们不断向上攀登,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峭,脚下的石头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力气和精力。
就在这时,我开始感到疲惫不堪,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我看着眼前似乎没有尽头的山路,心中不禁打起了退堂鼓。
我想,要不就这样放弃吧,反正也爬了一段路了,回去也不算太亏。
但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哲学观点——“量变引起质变”。
我意识到,虽然现在每一步都很艰难,但只要我坚持一步一步地往上走,积累足够的步数,就一定能够到达山顶,实现质的飞跃。
于是,我咬咬牙,继续前进。
每一步都像是在和自己的身体做斗争,但我心中始终坚信着那个哲学观点。
汗水湿透了我的衣衫,双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我没有停下脚步。
在攀爬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身边的一些细节。
路边的小花小草,虽然生长在这艰难的环境中,但依然顽强地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它们随风摇曳,仿佛在为我加油鼓劲。
还有那些石头,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是被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有的则像是随意堆砌的乱石,但无论怎样,它们都在那里,构成了山路的一部分。
终于,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登上了山顶。
那一刻,我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
连绵起伏的山峦尽收眼底,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那凉爽的微风和清新的空气,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回过头来想想这次爬山的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哲学观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量变引起质变”,这个看似简单的观点,却在关键时刻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如果我在中途放弃了,就永远无法领略到山顶的美景,无法感受到那种成功的喜悦。
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范文

• 人们时常感到生不逢时,期望回到 或飞越到某个时空的过去或未来,但 不曾想,每个时代自有它得天独厚, 不可比拟的机缘巧合,从而衍生了不 可复制描摹的独特,春秋战国如此, 中国近代亦如此。
• 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 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 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 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 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 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 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 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各有千秋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 言,道出了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灿 烂文化的真谛。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 者虽处于动荡之世,思想却激跃出前所未 有的夺目火光。儒、道、法……各家思想 在碰撞中交流,在争辩中借鉴,它们是乱 世中明亮的火焰,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 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璀璨辉煌。
任,将人文主义延展。于今。"的确,各个时
期的文明成就各有千秋,我们只能选择喜 欢或倾向于哪个,却不能脱离我们的时代, 但文化责任感却让人甘愿在这时代开辟人 类精神新天地。
• 古往今来,是时代造就了人,造就了 文化,或是人与文化创造了时代,我 们不得而知。即便我们因自己的喜好 向往生于某一时期,却因活在当下而 一味埋怨,这终使这一时代的光芒黯 淡。与其一味地活在幻想中,不如尽 自己所能让自己的时代大放异彩。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及点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 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 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 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汉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 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蕾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 她宁可生的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 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用哲学思辨让作文有深度(内因与外因)

《泰囧》暴热与《1942》的走冷 • 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必要条件。
分析外因易新颖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 •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全面客观地分析事件、现象产 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 生的外部原因有时反而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十分无用”——啃老族,作为青年中的边缘群体,近年 来广受定作用
内因
得出结论
• 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必 要条件作用。 • 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 不可。 • 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方法点拨
•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中,由果溯因是一种重要的 方法。 • 我们可以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 入立意。 • 原因的分析不是盲目、主观臆断的. • 原因的分析要分出主次轻重。
内因与外因用辩证思维让作文有深度系列哲学概念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
内因与外因
——用辩证思维让作文有深度系列
哲学概念
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 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 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 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 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 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 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 人就可能命丧黄泉。 • 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 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 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人 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
提升青年人的素质与能力; 批判年轻人吃不了苦; 大学毕业薪酬太低,不想工作 ……
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审题参考

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审题参考第一篇: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审题参考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审题参考作文材料理解:属新材料作文范畴,题目耐人寻味。
女钢琴家的话为材料的“文眼”,是主旨所现。
“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充满生活哲理和艺术真谛。
作文可从外在与内涵关系入笔,分别引出多种立意:内涵重于外在;人格品位与艺术真谛;低调的人生与高调的琴声;朴素与虚荣;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重外表还是重艺术,等等。
题目可写成:《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大隐隐于“乐”》《低调做人,高调行事》《内涵重于外表》《多一点凝聚,少一些浮华》……注意:写作时需联系材料,尤其是女钢琴家的话。
可供联系的生活实际及素材:反面的有:郭美美、高悦儿等网上“炫富”事件,某些富二代、官二代的骄奢跋扈,某些所谓“明星”的豪华奢侈的生活;生活中人们的羡慕奢华、崇拜富贵、以“衣”取人,很多衣着光鲜、外表亮丽的“时髦者”内心的空虚无聊……我们生活在一个过分讲究“包装”、注重外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羡慕富贵、崇尚名利的时代;实际上并不富裕的中国,竟然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排名第二的巨大市场;我们的艺术界、学术界缺少甘于寂寞、远离奢华、艺术至上、学术至上、人格至上的风气……正面的有:美德如茉莉,素朴而高贵;泰戈尔: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正是他最接近高贵的时候;低调,一道优雅的背影;真正的艺术家,大多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高深的艺术造诣,需要艺术家逃离聚光灯的“追捕”,远离鲜花掌声的包围;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拒绝虚荣,朴素低调,凭艺术说话,不需要外表的“包装”……第二篇:2012年辽宁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2012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审题立意属新材料作文。
题目不错,耐人寻味。
女钢琴家的话,为材料的“文眼”,正是主旨所现、精华所在。
“人,要隐于音乐背后”,充满生活哲理和艺术真谛。
材料中华丽的衣服是表面的名利的东西,音乐则代表着人们应该追求的有价值的东西。
这其中包含着一种价值观。
关于山东201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精神贯注猛功之一日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山东2012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2012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作文备考观点与立意之哲学篇(素材)一、过程与结果思想l: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
阐释:凡事有个过程,做事必须按事物发展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来,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高骛远。
俗话中“心急吃不得热豆腐”“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揠苗助长”中的古人为了追求“禾苗快快长高”的结果,而人为地改变禾苗生长的周期和过程,结果事与愿违,禾苗全枯死了。
思想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
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阐释:人生就是一个由若干小过程联结而成的大过程,每一个小过程都有相应的结果,比如小学有个结果,中学也有个结果,这些结果只是人生大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驿站,“长亭更短亭”,驿站后还有驿站。
个体人生这个大过程又从属于人类历史这个更大的过程,而人类历史也只是宇宙时间上的一小段。
为此,诗人总感叹人生过程的渺小、短暂。
李青莲感叹:“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苏东坡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人生这一过程,相对天地、长江来说,当然太渺小,太短暂,但我们大可不必悲伤,为客观规律而悲伤,这不是上帝的意思。
相反,明白了人生只一瞬的道理,我们当更加珍惜人生,让自己的人生充实些。
什么样的内容才算充实呢?自古迄今,界定甚多,我们应当选择积极的界定,而积极的界定体现在三点:一是爱,一是快乐,一是奉献。
也就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得充实,快乐得充实,奉献得充实。
思想3:一个过程的结果有两种情况:一是事物发展中前一个阶段和下一个阶段的中介点,一是最终消亡。
阐释:人生过程中有许多结果.一年有一年的结果,一天也有一天的结果,一天中的每件事也有一个结果。
但这些都只是人生中上一阶段和下一阶段之间的一个点。
而不是人生过程的归宿。
所以,我们不应该因为其中某一点上的成功而停止奋斗。
错把一个驿站当作人生这列火车的终点站,那只能有一个结果.我们人生的意义到此结束。
北宋“三苏”之一苏辙,后半生“筑室于许”,“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中国文艺词辞典》)这样的生命有何意义可谈?其实,死——这生命的最后一个站台,也不应该成为我们人生意义的终点,因为死只是更大过程中的一个普通的驿站而已。
生命停止了,有了一个结果,但人生的意义却可以永恒,是的,人生的意义正是永恒!看苏格拉底、看鲁迅,他们就是这样。
思想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的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
阐释: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曰战争研究会上讲演了《论持久战》,“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这一论断引导国人正确地认识到抗战是一个持久的过程。
历史证明,伟人的论断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超前的。
当时抗战十月,国内有两种观点:一是中国必亡论,一是中国速胜论。
这两种对抗战的过程和结果的认识无疑是错误的。
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抗战发展过程中的波折和复杂,或夸大或缩小了抗战的波折和复杂。
思想5:事物发展是一个始终运动的变化的过程,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
阐释:有一本畅销书,纸张不多,价格却不菲,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
这本书凭什么征服得读者?其实就是凭“世界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么一个哲学思想。
我们现在拥有了奶酪。
并不等于明天你也还能拥有这些奶酪,因为世界每天都在运动变化中。
我们要想持久地拥有新鲜的奶酪。
我们就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的变化。
“刻舟求剑”中那个“可爱”的古人想以“不变应万变”,结果眼睁睁地丢了自己的剑。
《易经》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谁要做守常者,谁就是失败者。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以此为哲学根据的。
思想6:有什么样的过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过程的内容充实,结果也充实。
形式和时间意义上的过程带来消极的结果。
阐释:事物发展过程本身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
谁违背,谁将受到惩罚。
种瓜固然可以得瓜,种豆也固然可以得豆,但张三与李四的瓜豆收成却有差别。
为何?原来二人种瓜种豆的过程并不完全一样。
张三勤施肥,勤锄草,瓜豆的收成自然好些;李四“无为而治”,结果当然也有些“无为”了。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任何投机的过程都没有好结果。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达到一个结果的过程只有一个,没有捷径。
捷径其实就是一种内容最符合规律的过程。
二、整体与部分思想l:整体和部分互为条件。
整体南若干部分组成,部分从属于整体。
阐释: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该有全局或整体或系统的观念.“全国一盘棋”就是全局观念的表现。
1936年7月1 6日,芦沟桥事变前1 2个月,美国记者斯诺同毛泽东有这样一段问答:问:在什么条件下,中国有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实力呢?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
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毛泽东的回答便体现了整体观念,他是把抗目放到国际大形式下审视的.而非仅立足于中国国内。
尤其是第三个条件,毛泽东看到了敌国中的积极力量,更体现伟人的哲学思维。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说的就是整体观念不够。
思想2:整体中有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
主要部分不可或缺,甚至起决定作用。
阐释:上面毛泽东的回答已体现了整体中部分主次作用有不同的思想。
条件有三方面,但主要部分是中国人民的大联合。
后来上海抗日时,有些人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定出兵,战争就可解决。
”把抗战的前途主要地寄托在外国援助上面。
历史最终证明,这种没有看到抗日整体中主要抗日力量的观点是荒谬的。
同样,“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其中的“一着”也是整盘棋局中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
思想3:部分对整体有反作用,有的局部破坏了,全局就有变化。
阐释:“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昭君一生的改变仅仅因为一张画。
画师毛延寿因昭君未贿赂他,在画像时给点了一颗痣.以致昭君不能得皇上临幸.最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正如莫泊桑在其小说《项链》中所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人生是一个整体,一件细小的事只是人生整体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这一小部分却能改变整个人生。
当然,有的局部破坏了,全局虽也有变化,但本质还是“涛声依旧”。
昭君便是蓬头垢面,恐怕也难掩其国色的。
思想4: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阐释:佛说,一滴水要永恒,那就把它放到大海。
这是对的,部分总要依赖整体才能长久。
但是,这并不等于部分就没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了,由每一滴水汇聚而成的大海的颜色是蔚蓝的,但每一滴水却是无色的,而浪花却是洁白的。
无论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还是林语堂的《吾国吾民》;无论梁漱溟的《中国的精神》,还是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都说了中国人共同的或优或劣的品行,但我们还是明显区分得出来,重庆人与成都人,山东人与湖北人,新疆人与西藏人……为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当然,如果部分的独立性太强,或太特殊化,那就会出现三种结果:一是这个部分被整体扼杀或消灭,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在现代经济大文化中走向没落,属于此类;一是这个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整体,诗中分离出词,诗词又衍生曲,属于此类;一是这个部分最终改变了整体,使整体更凸现这个部分的特征,一种思想改变一个时代,一个人的精神成为民族的象征,属于此类。
为此,我们每个人要坚持有价值的个性,而不搞毫无意义的特殊化。
思想5:系统的整体不仅大于任何部分,而且大于部分之和,部分最优化的组合使整体发挥最大的功能。
阐释:“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为什么呢?三个和尚这个整体没有系统化,三个人的力量给“内耗”了。
柏杨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则相反,这三个人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最优化的系统,这使他们能够发挥出比他们每个个体或他们个体相加的更大的力量。
现代企业中,尤其强调管理,其实,无论哪一种管理思想其核心都是希望企业的每一个个体,每一个部门能够最优化的组合,从而使整体发挥最大功能。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需要的就是团队精神,这种精神能使自己与整体保持和谐,发挥个体的最大功能。
三、原因和结果思想l: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
阐释:毛泽东形象地将这个思想表述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黑格尔说.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我想,这个“理”就是凡事存在了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原因。
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那佛教就不可能不给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带来影响。
同样,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也不可能没有其历史原因。
流星从太空划过,只是偶然的一瞬,但这一瞬的偶然背后却有必然的原因。
思想2:因果地位相互转换,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
反之亦然。
另外因果本身也可相互转换,相互作用。
阐释:“风生”是“树动”的原因,而“树动”这一“风生”的结果又是“花落”的原因。
可以这样说,世界就是在无限的因果联系中。
而教育和经济就是互为因果的: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材,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了,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
战后的日本“勒紧裤带办教育”,最后换来日本经济的腾飞;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台阶,也应该加大对教育的经济投入。
思想3: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形式。
阐释:一个原因可以导致许多结果。
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就导致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家长制、领导终身制等多种结果。
一场“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造成的灾难哪里仅仅是经济的滞后呢?民族的文化,国民的灵魂……许多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影响是长期的、深重的。
有时,一种原因还会同时带来正负两面的结果。
同是核裂变,一方面可以造成巨大威力的核爆炸,一方面又可造成核辐射。
同样,一种结果也可能是多种原因所致。
李白丰富多彩的诗篇,既是其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的反映,更是儒家、道家、佛家、纵横家、名家等多种思想影响的结果。
2003年SARS的产生的原因就是复杂的、多样的,环境污染,领导渎职,民众陋习,等等。
同样,造成的结果也是复杂的、多样的,经济的,教育的,心灵的,民族的,国际的,等等。
因果关系的复杂多样,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谨慎周密。
四、必然与偶然思想1:必然与偶然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伴随着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
阐释:种瓜只能得瓜,得不出豆来,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但种瓜没有得到瓜或得到的瓜太下,(因为气候、土质、肥料等因素的影响)这是偶然。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的诗句里包含了季节更替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