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II》(专升本)学习指导

合集下载

《卫生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卫生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卫生统计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卫生统计学》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统计资料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举例说明不同类型资料之间是如何转换的?答:(1)1定量资料(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2无序分类资料(二项分类资料、无序多项分类资料)、3有序分类资料(即等级资料);(2)例如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非常差”5个等级,应归为等级资料,若将该五个等级赋值为5、4、3、2、1,就可按定量资料处理。

2、统计工作可分为那几个步骤?答: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四个步骤。

3、举例说明小概率事件的含义。

答:某人打靶100次,中靶次数少于等于5,那么该人一次打中靶的概率≤0.05,即可称该人一次打中靶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1、调查研究有何特点?答:(1)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2)不能随机分组(3)很难控制干扰因素(4)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2、四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单纯随机抽样:优点是操作简单,统计量的计算较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观察单位数量庞大时,逐一编号繁复,有时难以做到。

(2)系统抽样:优点是易于理解、操作简便,被抽到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误差较单纯随机抽样小;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偏性或周期性变化。

(3)分层抽样:优点是抽样误差小,各层可以独立进行统计分析,适合大规模统计;缺点是事先要进行分层,操作麻烦。

(4)整群抽样:优点是易于组织和操作大规模抽样调查;缺点是抽样误差大。

3、调查设计包括那些基本内容?答:(1)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3)选择调查方法和技术(4)估计样本大小(5)编制调查表(6)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7)制定资料的收集计划(8)指定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计划(9)制定调查的组织措施4、调查表中包含那几种项目?答:(1)分析项目直接整理计算的必须的内容;(2)备查项目保证分析项目填写得完整和准确的内容;(3)其他项目大型调查表的前言和表底附注。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医学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1.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某种观察值(即变量值)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

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

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年西藏自治区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平均水平的调查研究中,该地2007年全部正常成年男子的红细胞数就构成一个总体,从此总体中随即抽取2000人,分别测的其红细胞数,组成样本,其样本含量为2000人。

2.简述误差的概念。

误差泛指实测值与真实值之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非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使重复观测获得的实际观测值往往无方向性地围绕着某一个数值左右波动的误差;非随机误差中最常见的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也叫偏倚,是使实际观测值系统的偏离真实值的误差。

3.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

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

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

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

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够根据样本估计。

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4.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习惯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的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1.调查研究主要特点是什么?调查研究的主要特点是:①研究的对象及其相关因素(包括研究因素和非研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人为给予干预措施②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本科医学统计学学习指导.doc

本科医学统计学学习指导.doc

医学统计学复习指导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 2.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资料类型 3.掌握: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同质与变异、抽样误差、概率等基本概念【教学内容】 1.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学习医学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2.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资料类型(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分析资料) 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资料的类型及概率)第二章平均水平的统计描述【目的要求】 1.了解: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 2.熟悉:频数分布的两大特征和频数分布的类型 3.掌握: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教学内容】 1.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频数分布表,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图) 2.频数分布的两大特征和频数分布的类型 3.集中趋势的描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第三章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目的要求】 1.了解:描述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及方差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 2.熟悉:正态分布的概念、图形、特征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计算 3.掌握:描述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条件;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和正态分布的应用【教学内容】 1.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及适用条件 2.正态分布的概念、图形、特征 3.医学参考值范围的计算第四章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目的要求】 1.了解: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的概念 2.熟悉: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和联系,可信区间与正常值范围的区别 3.掌握:标准误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总体均数点估计、区间估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学内容】 1.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的概念 2.标准误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3.总体均数点估计、区间估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第五章 t 检验【目的要求】 1.了解:t 分布的概念及 t 分布的图形和特征 2.熟悉: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及 t 界值表的查法 3.掌握:t 检验的计算与应用条件【教学内容】 1.t 分布的概念、图形、特征及 t 界值表的查法 2.t 检验的计算与应用条件(单个样本 t 检验,配对样本 t 检验,两个独立样本 t 检验) 3.t 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4.Ⅰ型错误和Ⅱ型错误第六章方差分析【目的要求】 1.了解: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和方差齐性检验 2.熟悉: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3.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各种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析因设计等)变异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教学内容】 1.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 2.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第七章相对数及其应用【目的要求】 1.了解:标准化法的计算 2.熟悉: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3.掌握:常用相对数指标的意义和计算,率的抽样误差与区间估计【教学内容】 1.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 2.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4.率的标准化 5.率的抽样误差与区间估计第八章χ2检验【目的要求】 1.了解:行×列表的χ2 分割法 2.熟悉:χ2 检验的基本思想 3.掌握:配对资料、四格表及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方法【教学内容】 1.χ2 检验的基本思想 2.χ检验的方法(行×列表χ2 检验、四格表χ2检验、配对资料χ2检验)第九章非参数检验方法【目的要求】 1.了解: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思想 2.熟悉:非参数检验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的区别 3.掌握:几种不同类型的资料的秩和检验【教学内容】 1.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思想 2.非参数检验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的区别 3.几种不同类型的资料的秩和检验(配对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第十章线性相关与回归【目的要求】 1.了解:最小二乘法原理 2.熟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3.掌握:相关与回归的概念;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意义和计算【教学内容】 1.相关与回归的概念 2.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的意义和计算 3.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假设检验 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5.线性相关和回归的区别与联系第十一章多元线性回归与多元逐步回归【目的要求】 1.了解:多元线性回归的概念及其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应用统计软件包求解多个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方程 3.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的解释【教学内容】 1.多元线性回归的概念 2.多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 3.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 4.应用统计软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注意事项第十二章统计表与统计图【目的要求】 1.了解:统计表的种类和常用的统计图 2.熟悉:各种图形的绘制方法 3.掌握: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统计图形的选择、制图原则【教学内容】 1.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统计表的种类 3.常用的统计图及制图原则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一、单向选择题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B. 各种类型的数据C. 动物和人的本质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A.收缩压测量值 B.脉搏数C.住院天数 D.病情程度E.四种血型4. 随机误差指的是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A. 随机误差B. 系统误差C. 过失误差D. 记录误差E.仪器故障误差答案: E E D E A二、简答题1.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加以控制?[参考答案]常见的三类误差是:(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

卫生统计学II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统计学II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统计学II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II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业本科课程。

是一门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课程。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基本的卫生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论,了解其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的应用;2.能够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以卫生统计学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3.能够分析和解释各种卫生统计学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公共卫生决策;4.能够掌握主要的卫生统计学软件和相关技能,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1. 卫生统计学概述1.1 卫生统计学的定义和历史沿革1.2 卫生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2.2 研究设计和实施2.3 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解释3. 卫生统计学数据分析3.1 描述性统计学3.2 排列和分组3.3 统计推断4. 卫生统计学软件4.1 SPSS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4.2 其他卫生统计学软件五、教学形式本课程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授课、讨论、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等,以培养学生的卫生统计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评价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参与讨论、作业、考试等,以全面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

七、参考教材1.《卫生统计学》(第三版,马建华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SPSS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入门与提高》(第六版,陈家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三版,B. S. Everitt和S. Rabe-Hesketh著,陈杨译,人民卫生出版社)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专业核心教师担任,具有丰富的卫生统计学教学和实践经验。

卫生统计学2

卫生统计学2

Section 3 --The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Let X be a normal random u ( Z) with mean μ, and standard deviation σ. The transformation
u= X −μ σ
f ( X ) = 1 e−( X −μ)2 / 2σ 2 ,−∞ < X < +∞
Solution
Transform X into a 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μ =100 and σ=16,
u1
=X Βιβλιοθήκη μ σ=6=−0.625
u2
=
X −μ σ
= 124 −100 16
= 1.5
We wish to find the shaded area when u<-0.625 or u>1.5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 1 The distribution is centered at the mean
• 2 The distribution is bell shaped and symmetric. The curve extends to infinity in both directions
• 3 The distribution has two parameters. One is μ( the location parameter), the other is σ ( the variability parameter)
μ1 μ2
FIG 3 the shift of the graph of the normal density function for various values of μ ,the location parameter

卫生统计学II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统计学II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统计学Ⅱ教学大纲供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卫生统计学Ⅱ(Health StatisticsⅡ)课程号:504129040课程属性:专业课/类级平台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医学基础课程学分:4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4 实验学时:22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卫生统计学是以医学,特别是预防医学的理论为指导,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侧重预防医学中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公共卫生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医学院校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险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为考试课。

讲授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统计设计的原则,培养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能力;掌握群体健康的评价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为学习其它课程,阅读专业书刊,以及毕业后从事预防医学和健康保险等工作和科研奠定牢固的统计学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与实习,自学与讨论,见习与生产实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彻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映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避免与相关学科(特别是流行病学,儿少卫生学和社会医学)重复。

理论讲授尽量从实例入手,讲清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优缺点,阐明各种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正确的统计思维方法。

对有关统计公式,只要求了解其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不必深究其数学推导。

实习课要联系讲授的理论知识,结合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实例,针对不同内容采用选择题、计算分析题、讨论题、思考题等多种形式,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以利于活跃思想,培养及开发学生智能。

提倡自学与讨论。

可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教师提供思考问题,学生独立回答。

讨论课应结合医学科研和论文中存在的主要统计问题,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称考试卫生统计学重点学习笔记.

职称考试卫生统计学重点学习笔记.

卫生统计学第一章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含义1、医学统计学定义医学统计学(statistics)作为一门学科的定义是:关于医学数据收集、表达和分析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2、医学统计学研究方法:通过大量重复观察,发现不确定的医学现象背后隐藏的统计学规律。

3、医学统计推论的基础:在一定条件下,不确定的医学现象发生可能性,即概率。

第二节、统计学的几个重要概念一.资料的类型1、计量资料(数值变量):对每一观察对象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所得的资料。

一般有度量衡单位,每个对象之间有量的区别。

2、计数资料(分类变量):对观察对象按属性或类型分组计数所得的资料。

每个对象之间没有量的差异,只有质的不同。

3、等级资料(有序分类变量):对观察对象按属性或类型分组计数,但各属性或类型之间又有程度的差别。

注意:不同类型的资料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同;三类资料类型可以相互转化。

二、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所有观察对象某项变量值的集合1、有限总体:只包括在确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的有限个观察对象。

2、无限总体:没有时间、空间范围的限制,观察对象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无限的三、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对象,其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的目的是: 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四、随机事件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可以这样发生也可以那样发生的事件。

亦称偶然事件。

五、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记作P,其取值范围0≤P≤1,一般用小数表示。

P=0,事件不可能发生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的特例);P=1,事件必然发生;P→0,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愈小;P→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愈大六、小概率事件习惯上将P≤0.05或P≤0.01 的随机事件称小概率事件。

表示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七、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总体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一般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样本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一般用拉丁字母表示八、学习医学统计学的方法1、重点掌握“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重视统计方法在实际中应用,重视实习和综合训练;注意学习每种统计方法的应用范围、应用条件,大多数公式只要求了解其意义和使用方法,不用记忆和探究数理推导。

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卫生统计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求】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熟悉:统计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掌握:统计学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同质与变异、变量的类型、参数与统计量。

【重点难点】第一节 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第二节 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动推动一、 统计学是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得力工具公共卫生是群体科学,应用统计探索群体规律。

统计抽样技术;设计群体调查,掌握人群的卫生状况和需求;统计描述:反映疾病和卫生资源的分布特征;统计推断:偶然性的背景中识别危险因素、评价卫生措施、进行科学决策。

二、 现代公共卫生领域对统计学的挑战公共卫生不仅应用统计学,而且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新问题,是现代统计学研究和发展的巨大功力。

第三节 统计学的若干概念一、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按研究对象来源又有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

样本是指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

抽样研究的目的是用样本推断总体。

二、 同质与变异同质是指同一总体中个体的性质、影响条件或背景相同或非常相近。

变异是指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统计学的任务是在变异的背景上描述同一总体的同质性,揭示不同总体的异质性。

三、 变量的类型定量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变量类型可以转化:定量→有序→分类→二值。

注意转化方向只能由信息量多向信息量少。

四、 参数与统计量参数是指反映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五、 设计与分析统计设计是医药卫生设计科研不可或缺的部分。

统计设计包括抽样方法、统计学原则、分类变量{ 有序变量统计方法数据如何收集、样本量多大等统计学内容。

设计决定了统计分析的方法。

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是不可分割的两项内容。

六、因果与联系探究因果关系首先考虑是否存在联系。

但存在联系未必有因果联系,因为存在大量的混杂因素。

单靠统计学分析大多只能考虑变量之间的联系,难于证明因果联系。

第四节目标与方法一、基本概念方法与技能正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常用的设计和经典的分析方法、学会用统计软件完成有关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统计学》(本)学习指导刘仁权(Liurq@、64286391)一、课程总说明(一)课程介绍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卫生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医药卫生工作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卫生统计学是医学体系的重要分支,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随着医学的发展,作为医学科学研究方法学的卫生统计学已逐渐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所认识、所接受,并广为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卫生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可以培养运用这些知识,对医药卫生工作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的能力。

(二)教材、光盘和计算器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指定教材和课件光盘都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准备好指定教材和课件光盘,并准备一个计算器或使用计算机Windows附件中的计算器。

1.课件光盘: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多媒体网络课件《卫生统计学》光盘2张,主讲:刘仁权。

光盘中是按教材《医学统计学》(第4版,主编:马斌荣)第一章至第十章内容详细讲解的全程授课视频录像。

2.现在指定教材:《医学统计学》(第6版)主申:马斌荣,主编:李康、贺佳;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本教材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说明:课件光盘是以前录制的,当时的教材是《医学统计学》(第4版),现在已经没有第4版教材出售了,同学们现在拿到的教材是第6版。

不过两版教材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换了例题的数据,但解题过程完全相同。

同学们要注意,本课程比较难,大家要认真观看我教学光盘中的讲课录像,安照光盘的顺序和内容,对照教材学习。

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下面的表格是课件光盘、第6版教材内容的比较。

说明2:光盘中“第七章相对数及其应用”是独立的,可以象教材那样提前学习,不影响其他章节的学习。

3.计算器:准备一个计算器或使用计算机Windows附件中的计算器。

(三)学习形式同学们准备好指定教材和课件光盘后,对照着指定教材观看课件光盘中的讲解。

(四)本课程特点和学习建议1.本课程教学的起点是高中毕业。

指定教材和课件光盘中的内容都没有用到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和定理(如导数、积分等),高等数学没有学习好或者没有学过,并不影响本课程的学习。

2.本课程是一门数学课程。

虽然本课程教学的起点是高中毕业,但是它毕竟是一门数学课程,是一门难度很大的课程,要充分认识到本课程的难度。

10章的教学内容,内容多,难度大,所以学习过程要细水长流,切忌平时不学,考前突击。

3.本课程中,概念多,公式多,统计方法多。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重点是统计学中的概念的理解、公式的理解和写法、统计方法理解和步骤。

4.学习中要理论学习与动手计算相结合。

要亲手完成一些统计问题的计算,这样才能加深对统计方法的理解,以便完成考试中的计算题。

5.本课程实用性和应用性很强,在学习过程中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建议同学们结合自己的问题学习,例如工作、生活、科研课题、论文撰写中的统计分析问题。

学习完一个统计方法,要想想,这个方法能处理工作中的哪些数据,反过来,工作中的数据能用哪个统计方法处理,这样才能真正学好统计学。

6.本课程的后继课程是《SPSS统计软件包》。

本课程学习和考试中都需要使用计算器,而实际工作和科研中的统计处理都需要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就是一个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包》课程就是讲解如何应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的课程。

(五)网上作业和期末考试本课程有4次网上作业和一次期末考试。

网上作业均是单选题,分四次,在网上完成;期末考试是闭卷笔试,也均是单选题,没有复杂的计算,不使用计算机也能完成。

二、重点内容和学习进度本课程全部内容分4个月学习完,具体建议如下:第一个月第一个月学习课间光盘的第一章~第四章,第6版教材的第一、二、三、六章。

第一章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绪论;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掌握下面概念:频率、概率和小概率事件、总体和个体、同质和变异、样本、资料类型。

熟悉下面概念: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随机事件、抽样、误差。

了解统计工作的四个基本步骤。

涉及教材和课件光盘的内容及说明:学习课件光盘第一章,第6版教材第一章。

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随机事件为光盘补充内容,教材中没有。

重点内容:能够熟练计算出频率值。

频率、概率和小概率事件、总体和个体、同质和变异、样本、抽样、误差、资料类型。

练习题:一、投一次硬币为一次实验。

现共做了300次实验,其中“正面向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了153次,求“正面向上”发生的频率。

二、统计分析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三、什么是两个样本之间的可比性?练习题答案:一、“正面向上”发生的频率:0.51。

二、一个样本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靠性。

三、可比性是指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基本相同。

也称齐同对比原则。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教学内容:第一节频数分布;第二节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教学目标:掌握算术平均、几何平均、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算法及适用条件。

熟悉百分位数的概念。

熟悉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图的方法。

涉及教材和课件光盘的内容及说明:学习课件光盘第二章,第6版教材第二章第一、二节。

中位数的求法以光盘讲解为主,《医学统计学》(第6版)教材中的计算公式(教材P12的公式2-6)不要求,光盘中也没有讲,可以自选阅读。

百分位数理解定义即可,计算公式(《医学统计学》(第6版)教材P12的公式2-7),不要求,光盘中也没有讲,可以自选阅读。

第一节频数分布,看看光盘,知道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图概念和绘制方法即可,不是重点。

重点内容:能够熟练计算出算术平均、几何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值。

算术平均、中位数、众数的适用条件。

百分位数的概念。

练习题:测得10例健康成年男子脉搏资料(次/分)如下:75,76,72,69,66,72,57,68,71,72。

求算术均数、中位数、众数。

练习题答案:均数:69.80,中位数:71.5,众数:72。

第三章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教学内容:第一节描述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第二节正态分布;第三节医学参考值范围教学目标:掌握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计算及适用条件。

掌握正态分布法求医学参考值范围。

理解四分位数间距的概念。

了解正态分布、百分位数法求医学参考值范围。

涉及教材和课件光盘的内容及说明:学习课件光盘第三章,第6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和第三章。

频数表资料标准差的计算(第6版教材中P15的公式2-12)不要求,一般正态分布变化为标准正态分布及概率计算(第6版教材中P22的公式3-8及下面的计算)不要求。

光盘中也没有讲,可以自选阅读。

重点内容:能够熟练计算出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的值。

能够运用正态分布法求出医学参考值范围。

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的适用条件。

正态分布概念及μ土 1.96σ、μ土 2.58σ、μ土 1.65σ的含义。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

练习题:某单位测得10名正常成年女职工的血清总胆固醇(mmol/L)结果如下:2.53,4.21,3.32,5.35,4.17,4.13,2.78,4.26,3.58,4.34。

假定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1、计算极差、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2、按双侧估计正常成年女职工血清总胆固醇的95%医学参考值范围。

练习题答案:极差:2.82,均数:3.867,标准差:0.8304,标准误:0.2626,变异系数:21.47%,95%医学参考值范围:(2.2394 , 5.4946 )第四章抽样误差、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教学内容:第一节抽样误差;第二节参数估计;第三节假设检验教学目标:掌握标准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均数的区间估计。

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

理解点估计、小概率事件原理、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了解参数估计、t分布的概念。

涉及教材和课件光盘的内容及说明:学习课件光盘第四章,第6版教材第六章。

课件光盘第三节中讲授的“四、两类错误”部分是第6版教材下一章的内容(第七章第四节,P66)。

重点内容:能够熟练计算标准误的值。

标准误、均数的区间估计的概念。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

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t分布、临界值的概念。

练习题:测得10例健康成年男子脉搏资料(次/分)如下:75,76,72,69,66,72,57,68,71,72。

1、计算均数、标准差、标准误;2、求健康成年男子脉搏的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

练习题答案:均数:69.80,标准差:5.41,标准误:1.71,0.052(9) 2.262t95%可信区间:(69.80-2.262×1.71,69.80+2.262×1.71),即(65.93 , 73.67 )第二个月第二个月学习课间光盘的第五章~第六章,第6版指定教材的第七、八章。

第五章t 检验。

教学内容:第一节单个样本t 检验;第二节配对样本t 检验;第三节两个独立样本t 检验;第四节t 检验中的注意事项教学目标:掌握单个样本t 检验、配对样本t 检验。

掌握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时的两个独立样本t 检验。

熟悉方差不时的两独立样本t 检验、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

涉及教材和课件光盘的内容及说明:学习课件光盘第五章,第6版教材第七章的第一、二、三节。

《医学统计学》(第6版)教材“第四节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提前到教学光盘的上一章(第四章)中讲授了。

重点内容:能够熟练完成单个样本t 检验的计算。

能够熟练完成配对样本t 检验的计算。

能够熟练完成方差齐时的两个独立样本t 检验的计算。

各种t检验公式的适用情况。

t 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练习题:一、某药厂制剂车间用自动装瓶机封装药液。

在装瓶机工作正常时,每瓶药液净重500克。

某日随机抽取了10瓶成品,称得净重为:504,498,496,487,509,476,482,510,469,472。

问这时的装瓶机工作是否正常?(=0.05)二、某医院护理部抽测8名护士用水冲手30min前后手上的细菌情况(个/平方厘米),结果见下表:编号洗前洗后1 59 182 55 223 49 314 27 205 36 156 47 207 40 98 52 17试比较采用“冲手”这种措施的效果?(=0.01)三、随机将20只雌体中年大鼠均分为甲、乙两组,乙组中的每只大鼠接受3ms /kg的内毒素,分别测得两组大鼠的肌酐(mg/L)如下表。

检验两组的肌酐之间有无差异?(假设方差齐,=0.01)练习题答案: 一、0:500H μ=,即装瓶机工作正常。

0.050.05222.013,(9) 2.262,(9),P>0.05.t t t t =-=< 所以不拒绝H0,即装瓶机工作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