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大题线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题

合集下载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这些关系,对于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具有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行关系(一)线线平行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1: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求证:EF∥A₁C₁。

证明:连接 AC,因为 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所以 EF∥AC。

又因为正方体中,AC∥A₁C₁,所以 EF∥A₁C₁。

(二)线面平行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例 2: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M 是 PC 的中点,求证:PA∥平面 MBD。

证明:连接 AC 交 BD 于 O,连接 MO。

因为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 O 是 AC 的中点。

又因为 M 是 PC 的中点,所以MO∥PA。

因为 MO⊂平面 MBD,PA⊄平面 MBD,所以 PA∥平面MBD。

(三)面面平行1、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称这两个平面平行。

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例 3:在正方体 ABCD A₁B₁C₁D₁中,求证: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证明:因为 A₁B∥D₁C,A₁D∥B₁C,且 A₁B 和 A₁D 是平面A₁B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D₁C 和 B₁C 是平面 B₁D₁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平面 A₁BD∥平面 B₁D₁C。

二、垂直关系(一)线线垂直1、定义: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为 90°,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平行、垂直位置关系证明题专项练习(带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平行、垂直位置关系证明题专项练习(带答案)

立体几何平行、垂直位置关系专练1、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BC ,AB AD ⊥,2AD BC =,M 点在线段PD 上,且满足2MD PM =.(1)求证:AB PD ⊥;(2)求证://PB 平面MAC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E 为PA 的中点,F 为BC 的中点,底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求证:(1)平面//EFO 平面PCD ;(2)平面PAC ⊥平面PBD .3、如图,正三棱柱ABC-A 1B 1C 1的高为6,其底面边长为2.已知点M ,N 分别是棱A 1C 1,AC 的中点,点D 是棱CC 1上靠近C 的三等分点.求证:(1)B 1M ∥平面A 1BN ;(2)AD ⊥平面A 1BN.4、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与直角梯形ABDE所在平面垂直,BD∥AE,BD=2AE,AE⊥AB,M为AB的中点.(1)证明:CM⊥DE;(2)在边AC上找一点N,使CD∥平面BEN.5、如图,矩形ABCD所在平面与三角形ABE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E=AB,M,N,H分别为DE,AB,BE 的中点.求证:(1)MN∥平面BEC;(2)AH⊥CE.6、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CF⊥平面DEF,AB⊥BC.(1)设平面ACE∩平面DEF=a,求证:DF∥a;(2)若EF=CF=2BC,试问在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G,使得平面DFG⊥平面CDE?若存在请确定点G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在三棱锥S ABC -中,平面SAB ⊥平面SBC ,AB BC ⊥,AS AB =,过A 作AF SB ⊥,垂足为F ,点E ,G 分别是棱SA ,SC 的中点.(1)求证:平面EFG ∥平面ABC .(2)求证:BC SA ⊥.8、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BC ⊥,点D 为棱1C C 的中点,1AC 与1A D 交于点E ,1BC 与1B D 交于点F ,连结EF .求证:(1)//AB EF ;(2)平面11A B D ⊥平面11B BCC .9、【2019年高考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AB =BC .求证:(1)A 1B 1∥平面DEC 1;(2)BE ⊥C 1E .点,平面PAB ⊥底面ABCD ,90PAB ∠= .求证:(1)//PB 平面AEC ;(2)平面PAC ⊥平面ABCD .11、2.(2020·江苏省镇江高三二模)如图,三棱锥P ABC -中,点D ,E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且平面PDE ⊥平面ABC .()1求证://AC 平面PDE ;()2若2PD AC ==,PE =PBC ⊥平面ABC .12、(2020·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90AD BD ABC =∠= ,点,E F 分别为棱,AB AC 上的点,点G 为棱AD 的中点,且平面//EFG 平面BCD .(1)求证:12EF BC =;(2)求证:平面EFD ⊥平面ABC .点,PA ⊥平面ABCD .(1)求证://PB 平面AEC ;(2)若四边形ABCD 是矩形且PA AD =,求证:AE ⊥平面PCD .14、(2020·江苏省高三二模)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面11ABB A ⊥底面ABC ,AB AC ⊥,E ,F 分别是棱AB ,BC 的中点.求证:(1)11AC ∥平面1B EF ;(2)1AC B E ⊥.15、(2020·江苏省连云港高三)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E 、F 分别为AD 、PB 的中点.(Ⅰ)求证:PE BC ⊥;(Ⅱ)求证:平面PAB ⊥平面PCD ;(Ⅲ)求证://EF 平面PCD .16、(2020·江苏省苏州高三)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为BC ,AC 的中点,AB =BC .求证:(1)A1B 1∥平面DEC 1;(2)BE ⊥C 1E .17、(2020·江苏省通州高三)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侧棱垂直于底面1,2,1,,AB BC AA AC BC E F ⊥===分别是11,AC BC 的中点.(1)求证: 平面ABE ⊥平面11B BCC ;(2)求证:1C F ∥平面ABE ;18、(2020·江苏省高三三模)如图,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C B C =,O 为四边形11ACC A 对角线交点,F 为棱1BB 的中点,且AF ⊥平面11BCC B .(1)证明://OF 平面ABC ;(2)证明:四边形11ACC A 为矩形.参考答案1.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D BC ,AB AD ⊥,2AD BC =,M 点在线段PD 上,且满足2MD PM =.(1)求证:AB PD ⊥;(2)求证://PB 平面MAC .【解析】(1)∵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AB 平面ABCD , ∴AB PA ⊥,又AB AD ⊥,,PA AD ⊂平面PAD ,PA AD A ⋂=, ∴AB ⊥面PAD .PD ⊂面PAD ,∴AB PD ⊥. (2)连结BD AC O ⋂=,连结MO , ∵//AD BC ,2AD BC =,2DO BO ∴=,∵在PBD ∆中,2DM MP =,2DO BO =∴//PB MO , 又PB ⊄面MAC ,MO ⊂面MAC ,∴//PB 面MAC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E 为PA 的中点,F 为BC 的中点,底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求证:(1)平面//EFO 平面PCD ;(2)平面PAC ⊥平面PBD . 【详解】(1)因为在ΔPAC 中,E 为PA 的中点,O 为AC 的中点, 所以//EO PC又EO ⊄平面PCD ,PC ⊂平面PCD , 所以//EO 平面PCD同理可证,//FO 平面PCD ,又EO FO O = ,EO ⊂平面EFO ,FO ⊂平面EFO 所以平面//EFO 平面PCD .(2)因为P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所以PA BD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又,,PA AC A PA PAC AC PAC =⊂⊂ 平面平面所以BD ⊥平面PAC 。

高考数学复习—立体几何:(二)空间直线平面关系判断与证明—平行与垂直关系证明(试题版)

高考数学复习—立体几何:(二)空间直线平面关系判断与证明—平行与垂直关系证明(试题版)

【考点2:空间直线、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证明】题型1:直线、平面平行的判断及性质【典型例题】[例1]►(1)如图,在四面体P ABC中,点D,E,F,G分别是棱AP,AC,BC,PB的中点.求证:DE∥平面BCP .►(2)(2013福建改编)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DC, AB=6,DC=3,若M为P A的中点,求证:DM∥平面PBC . ►(3)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F,E,H分别是棱AB,BD,AC 的中点,G为DE的中点.证明:直线HG∥平面CEF .[例2]►(1)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E,F,G,H分别是AB,AC,A1B1,A1C1的中点,求证:①B,C,H,G四点共面;②平面EF A1∥平面BCHG .►(2)如图E、F、G、H分别是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BC、CC1、C1D1、AA1的中点.求证:①EG∥平面BB1D1D;②平面BDF∥平面B1D1H .【变式训练】1.(2014·衡阳质检)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DD1的中点,则BD1与平面ACE的位置关系为______.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 .3.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H分别为棱A1B1,D1C1上的点,且EH∥A1D1,过EH的平面与棱BB1,CC1相交,交点分别为F,G,求证:FG∥平面ADD1A1.4.如图,已知ABCD-A1B1C1D1是棱长为3的正方体,点E 在AA1上,点F在CC1上,G在BB1上,且AE=FC1=B1G=1,H是B1C1的中点.(1)求证:E,B,F,D1四点共面;(2)求证:平面A1GH∥平面BED1F .题型2:直线、平面垂直的判断及性质【典型例题】[例1]►(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 P A⊥底面ABCD, AB⊥AD,AC⊥CD,∠ABC=60°,P A=AB=BC,E是PC中点. 证明:①CD⊥AE;②PD⊥平面ABE .►(2)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AB⊥平面P AD,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DC上的点且DF=12AB,PH为△P AD中AD边上的高.①证明:PH⊥平面ABCD;②证明:EF⊥平面P AB.[例2]►(1)[2014·辽宁文]如图所示,△ABC和△BCD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AB=BC=BD=2,∠ABC=∠DBC=120°,E,F,G分别为AC,DC,AD的中点.(I)求证:EF⊥平面BCG;(II)求三棱锥D -BCG的体积.►(2)(2012·课标全国)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底面,∠ACB=90°,AC=BC=12AA1,D是棱AA1的中点.(I)证明:平面BDC1⊥平面BDC;(II)平面BDC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3)(2015·大庆质检) 如图,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PD=DC=BC=1,AB=2,AB∥DC,∠BCD=90°.①求证:PC⊥BC;②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变式训练】1.如图,四棱锥P—ABCD中,P A⊥底面ABCD,AB⊥AD,点E 在线段AD上,且CE∥AB. (1)求证:CE⊥平面P AD;(2)若P A=AB=1,AD=3,CD=2,∠CDA=45°,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2.[2014·福建文]如图所示,三棱锥A-BCD中,AB⊥平面BCD,CD⊥BD.(1)求证:CD⊥平面ABD;(2)若AB=BD=CD=1,M为AD中点,求三棱锥A -MBC的体积.3.(2015·唐山统考)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 A=PB=AB =BC,∠PBC=90°,D为AC的中点,AB⊥PD.(1)求证:平面P AB⊥平面ABC;(2)如果三棱锥P-BCD的体积为3,求P A.4.[2014·课标Ⅰ文]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B1C1C为菱形,B1C的中点为O,且AO⊥平面BB1C1C.(1)证明:B1C⊥AB;(2)若AC⊥AB1,∠CBB1=60°,BC=1,求三棱柱ABC-A1B1C1的高.☆题型3:直线、平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综合【典型例题】[例1]►(1)已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写出序号).①若l⊂α,m⊂α,l∥β,m∥β,则α∥β;②若l⊂α,l∥β,α∩β=m,则l∥m;③若α∥β,l∥α,则l∥β;④若l⊥α,m∥l,α∥β,则m⊥β.►(2)(2014·辽宁)已知m,n表示两条不同直线,α表示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α,n∥α,则m∥nB.若m⊥α,n⊂α,则m⊥nC.若m⊥α,m⊥n,则n∥αD.若m∥α,m⊥n,则n⊥α►(3)(2015·江西七校联考)已知直线a和平面α,β,α∩β=l,a⊄α,a⊄β,且a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b和c,则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平行B.相交或异面C.平行或异面D.相交、平行或异面►(4)(2013·课标Ⅱ)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A.α∥β且l∥α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5)(2016·课标Ⅱ)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②如果m⊥α,n∥α,那么m⊥n.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其中正确的命题有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例2]►(1)(2014·北京)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垂直于底面,AB⊥BC,AA1=AC=2,BC=1,E,F分别为A1C1,BC的中点.(I)求证:平面ABE⊥平面B1BCC1;(II)求证:C1F∥平面ABE;(III)求三棱锥E-ABC的体积.►(2)[2014江苏文]如图,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 A⊥AC,P A=6,BC=8,DF=5. 求证:(I)直线P A∥平面DEF;(II)平面BDE⊥平面ABC.[例3]►(1)[2014·陕西文]四面体ABCD及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平行于棱AD,BC的平面分别交四面体的棱AB,BD,DC,CA于点E,F,G,H.(I)求四面体ABCD的体积;(II)证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2)(2012·北京)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I)求证:DE∥平面A1CB;(II)求证:A1F⊥BE;(III)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变式训练】1.(2016·浙江联考)已知a,b,c为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且a⊂α,b⊂β,α∩β=c.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与b是异面直线,则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②若a不垂直于c,则a与b一定不垂直;③若a∥b,则必有a∥c;④若a⊥b,a⊥c,则必有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32.(2012·四川)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若两直线和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B.若一平面内有三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平面平行C.若一直线平行于两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平面的交线平行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2015·福建)若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m垂直于平面α,则“l⊥m”是“l∥α”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16·山东济南一模)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A.若m⊥n,n∥α,则m⊥αB.若m∥β,β⊥α,则m⊥αC.若m⊥β,n⊥β,n⊥α,则m⊥αD.若m⊥n,n⊥β,β⊥α,则m⊥α5.(2016·浙江温州联考)关于直线a,b,l及平面α,β,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α,b∥α,则a∥bB.若a∥α,b⊥a,则b⊥αC.若a ⊂α,b ⊂α,且l ⊥a ,l ⊥b ,则l ⊥αD.若a ⊥α,a ∥β,则α⊥β 6.(2015·山东二模)设m ,n 是空间两条直线,α,β是空间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当n ⊥α时,“n ⊥β”是“α∥β”的充要条件B.当m ⊂α时,“m ⊥β”是“α⊥β”的充分不必要条件C.当m ⊂α时,“n ∥α”是“m ∥n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当m ⊂α时,“n ⊥α”是“m ⊥n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7.(2016·浙江)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 ,若直线m ,n 满足m ∥α,n ⊥β,则( )A.m ∥lB.m ∥nC.n ⊥lD.m ⊥n 8.(2013北京)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B ∥CD ,AB ⊥AD ,CD =2AB ,平面P AD ⊥底面ABCD ,P A ⊥AD .E 和F 分别是CD 和PC 的中点.求证: (1)P A ⊥底面ABCD ; (2)BE ∥平面P AD ;(3)平面BEF ⊥平面PCD .9.[2014·山东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AP ⊥平面PCD , AD ∥BC ,AB =BC=12AD ,E ,F 分别为线段AD ,PC 的中点. (1)求证:AP ∥平面BEF ; (2)求证:BE ⊥平面P AC .10.(2013全国Ⅱ文)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Ⅰ)证明:BC 1∥平面A 1CD ;(Ⅱ)设AA 1=AC =CB =2,AB =22,求三棱锥C -A 1DE 的体积.11.(2013·辽宁)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 A 垂直圆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O 上的点. (1)求证:BC ⊥平面P AC ; (2)设Q 为P A 的中点,G 为△AOC 的重心,求证:QG ∥平面PBC .12.[2014·课标Ⅱ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 A ⊥平面ABCD ,E 为PD 的中点. (1)证明:PB ∥平面AEC ;(2)设AP =1,AD =3,三棱锥P - ABD 的体积V =34,求A到平面PBC 的距离.13.(2015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已知AC ⊥BC ,BC =CC 1.设AB 1的中点为D ,B 1C ∩BC 1=E . 求证:(1)DE ∥平面AA 1C 1C ; (2)BC 1⊥AB 1.14.(2015广东文)如图,三角形P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垂直,PD =PC =4,AB =6,BC =3. (1)证明:BC ∥平面PDA ; (2)证明:BC ⊥PD ;(3)求点C 到平面PDA 的距离.15.(2015课标Ⅱ)如图,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16, BC =10,AA 1=8,点E ,F 分别在A 1B 1,D 1C 1上,A 1E =D 1F =4.过点E ,F 的平面α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方形.(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 (2)求平面α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16.(2015陕西)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 C,∠BAD =π2, AB =BC =12AD =a ,E 是AD 的中点,O 是AC 与BE 的交点.将△ABE 沿BE 折起到如图2中△A 1BE 的位置,得到四棱锥A 1﹣BCDE . (Ⅰ)证明:CD ⊥平面A 1OC ;(Ⅱ)当平面A 1BE ⊥平面BCDE 时,四棱锥A 1﹣BCDE 的体积为362,求a 的值.17.(2016·课标Ⅱ文)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的位置. (1)证明:AC ⊥HD ′(2)若AB =5,AC =6,AE =54,OD ′=22,求五棱锥D ′­ABCFE 的体积.18.(2016·课标Ⅲ文)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AD ∥BC ,AB =AD =AC =3,P A =BC =4,M 为线段AD 上一点,AM =2MD ,N 为PC 的中点. (1)证明MN ∥平面P AB ;(2)求四面体N -BCM 的体积.19.[2017全国I 文]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 ,且∠BAP =∠CDP =90°.(1)证明:平面PAB ⊥平面PAD ; (2)若PA =PD =AB =DC ,∠ADP =90°,且四棱锥P-ABCD 的体积为83,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20.[2017全国II 文]如图,四棱锥P-ABCD 中,侧面PAD 为等边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 ,AB =BC =12AD , ∠BAD =∠ABC =90°.(1)证明:直线BC ∥平面PAD ;(2)若△PCD 面积为27,求四棱锥P-ABCD 的体积.21.[2017全国III 文]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为棱CD 的中点,则( )A.A 1E ⊥DC 1B.A 1E ⊥BDC.A 1E ⊥BC 1D.A 1E ⊥AC22.[2017全国III 文]如图,四面体ABCD 中,△ABC 是正三角形,AD =CD .(1)证明:AC ⊥BD ;(2)已知△ACD 是直角三角形,AB =BD .若E 为棱BD 上与D 不重合的点,且AE ⊥EC ,求四面体ABCE 与四面体ACDE 的体积比.。

专题20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专题20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解析版)

专题20 立体几何中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题型选讲题型一、线面平行与垂直知识点拨: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直线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面内找线;二是通过面面平行转化。

直线与平面垂直关键是找两条相交直线例1、(2019南通、泰州、扬州一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M, N分别为棱PA, PD的中点.已知侧面PAD丄底面ABCD,底面ABCD是矩形,DA=DP.求证:(1)MN〃平面PBC;MD丄平面PAB.【证明】(1)在四棱锥P-ABCD中,M, N分别为棱PA, PD的中点,所以MN〃AD.(2分)又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BC〃AD.所以MN〃BC.(4分)又BC U平面PBC,MN Q平面PBC,所以MN〃平面PBC. (6分)(2)因为底面ABCD是矩形,所以AB丄AD.又侧面PAD丄底面ABCD,侧面PAD n底面ABCD=AD, AB U底面ABCD,所以AB丄侧面PAD.(8分)又MD U侧面PAD,所以AB丄MD.(10分)因为DA=DP,又M为AP的中点,从而MD丄PA. (12分)又PA,AB在平面PAB内,PA n AB=A,所以MD丄平面PAB.(14分)例2、(2019扬州期末)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为矩形,平面AA1B1B丄平面ABC,点E,F分别是侧面AA1B1B,BB1C1C对角线的交点.(1)求证:EF〃平面ABC;(2)求证:BB]丄AC.规范解答(1)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四边形AA1B1B,四边形BB1C1C均为平行四边形,E, F分别是侧面AA1B1B, BB1C1C对角线的交点,所以E, 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所以EF〃AC.(4分)因为EF Q平面ABC, AC U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8分)(2)因为四边形AA1B1B为矩形,所以BB1丄AB.因为平面AA1B1B丄平面ABC,且平面AA1B1B n平面ABC=AB, BB1U平面AA1B1B, 所以BB1丄平面ABC.(12分)因为AC U平面ABC,所以BB1丄AC.(14分)例3、(2019南京、盐城二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 A1C丄BC], AB]丄BC1,D, E 分别是AB1和BC的中点.求证:(1)DE〃平面ACC1A1;(2)AE丄平面BCC1B1.A _________ c,规范解答⑴连结A1B,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且AA1=BB1,所以四边形AA1B1B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D是AB1的中点,所以D也是BA1的中点.(2分)在厶BA1C中,D和E分别是BA1和BC的中点,所以DE〃A]C.又因为DE G平面ACC1A1,A1C U平面ACC1A1,所以DE〃平面ACC1A1.(6分)(2)由(1)知DE〃A]C,因为A1C丄BC” 所以BC]丄DE.(8 分)又因为BC]丄AB1,AB1H DE=D,AB1,DE U平面ADE,所以BC1丄平面ADE.又因为AE U平在ADE,所以AE丄BC1.(10分)在厶ABC中,AB=AC,E是BC的中点,所以AE丄BC.(12分)因为AE丄BC1,AE丄BC,BC1H BC=B,BC1,BC U平面BCC1B1,所以AE丄平面BCC1B1. (14 分)例4、(2019苏锡常镇调研)如图,三棱锥DABC中,已知AC丄BC,AC丄DC,BC=DC,E,F 分别为BD,CD 的中点.求证:(1)EF〃平面ABC;(2)BD丄平面ACE.所以EF 〃平面ABC.(6分)(2)因为AC丄BC,AC丄DC,BC H DC = C,BC,DC U平面BCD所以AC丄平面BCD,(8分)因为BD U平面BCD,所以AC丄BD,(10分)因为DC=BC,E为BD的中点,所以CE丄BD,(12分)因为AC n CE = C, AC,CE U平面ACE,所以BD丄平面ACE.(14分)例5、(2019苏州三市、苏北四市二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侧面BCC1B1为正方形,A1B1 丄B1C1•设A1C与AC1交于点D, B1C与BC1交于点E.求证:(1) DE〃平面ABB1A1;(2) BC]丄平面A1B1C.规范解答(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所以侧面ACC1A1为平行四边形.又A1C 与AC1 交于点D,所以D为AC]的中点,同理,E为BC]的中点•所以DE〃AB.(3分)又AB U平面ABB]A], DE G平面ABB]A], 所以DE〃平面ABB]A].(6分)(2)因为三棱柱ABCA]B]C]为直三棱柱,所以BB]丄平面A]B]C]. 又因为A]B]U平面A]B]C],所以BB]丄A]B i.(8分)又A]B]丄B]C], BB], B]C] U 平面BCC]B], BB]n B]C1=B1,所以A]B]丄平面BCC]B].(10 分)又因为BC]U平面BCC]B1,所以A]B丄BC].(12分)又因为侧面BCC]B1为正方形,所以BC]丄BQ.又A1B1n B1C=B1,A1B1,B1C U平面A1B1C, 所以BC1丄平面A1B1C.(14分)例6、(2017苏北四市一模)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D, E分别为BC, B1C1的中点,点F 在棱CC1上,且EF丄CD.求证:(1)直线A1E〃平面ADC1;⑴证法1连结ED,因为D, E分别为BC, B1C1的中点,所以B&/BD且B1E=BD, 所以四边形BBDE是平行四边形,(2分)所以BB/DE且BB1=DE. 又BB]〃AA]且BB]=AA], 所以AA/DE且AA1=DE, 所以四边形AA]E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E〃AD.(4分)又因为AE G平面ADC, AD U平面ADC,所以直线AE〃平面ADC.(7分)1 1 1畀 ------ 1B证法2连结ED,连结A1C, EC分别交AC” DC1于点M, N,连结MM,则因为D, E分别为BC,B1C1的中点,所以C1E^CD且C、E=CD,所以四边形C1EDC是平行四边形,所以N是CE的中点.(2分)因为A1ACC1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是A1C的中点,(4分)所以MN//A\E.又因为A]E G平面ADC,MN U平面ADC,,所以直线Af〃平面ADC、.(7分)(2)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BB]丄平面ABC.又AD U平面ABC,所以AD丄BB、.又A ABC是正三角形,且D为BC的中点,所以AD丄BC.(9分)又BB,,BC U 平面BBCC,,BB1A BC=B,所以AD丄平面B,BCC,,又EF U平面BBCC,所以AD丄EF.(11分)又EF丄CD,CD,AD U平面ADC,,C,D A AD=D,所以直线EF丄平面ADC,.(14分)题型二、线面与面面平行与垂直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问题,一定要熟练记忆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切记不可缺条件。

平行线证明题 → 垂直线证明题

平行线证明题 → 垂直线证明题

平行线证明题→ 垂直线证明题
介绍:
本文档将通过证明题的形式,说明平行线与垂直线之间的关系。

证明题一:平行线
已知:线段AB与线段CD平行。

要证明: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证明过程:
1. 连接线段AB和线段CD,并标出交点E。

2. 假设直线AB与直线CD不平行,因此它们将会相交于某一
点F。

3. 引用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不会相交。

4. 由于AB与CD平行,所以AB的延长线上的点E与CD上
的点F将会相交,与假设矛盾。

5. 结论: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

证明题二:垂直线
已知:线段AB与线段CD垂直。

要证明: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证明过程:
1. 连接线段AB和线段CD,并标出交点E。

2. 假设直线AB与直线CD不垂直,因此它们将会形成非垂直的交角。

3. 引用垂直线的定义,垂直线的交角为90度。

4. 由于AB与CD垂直,所以AB上的点E与CD上的点F将会形成90度的交角,与假设矛盾。

5. 结论: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总结:
证明题的过程中通过推理和假设来判断给定的线段或直线之间的关系。

在证明平行线时,可以利用平行线的定义来得出结论;而在证明垂直线时,则可以借助垂直线的定义来得出结论。

在证明过程中应注重简洁且避免使用无法确认的引用内容。

高中数学平行与垂直地证明练习

高中数学平行与垂直地证明练习

D BDABCE1A C 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的证明1.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 求证:(1)C 1O//平面AB 1D 1; (2)A 1C ⊥平面AB 1D 1.2.如图,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1,11>==AB AA AD , 点E 在棱AB 上移动。

求证:E D 1⊥D A 1; D 1ODBA C 1B 1A 1C3.如图平面ABCD ⊥平面ABEF , ABCD 是正方形,ABEF 是矩形, 且,221==AD AF G 是EF 的中点, (1)求证平面AGC ⊥平面BGC ; (2)求空间四边形AGBC 的体积。

4.如图,在直三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8AB =,6AC =,10BC =,D 是BC 边的中点.(Ⅰ)求证:1AB A C ⊥; (Ⅱ)求证:1A C ∥ 面1ABD ;5.如图组合体中,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面11ABB A 是圆柱的轴截面,C 是圆柱底面圆周上不与A 、B 重合一个点. (Ⅰ)求证:无论点C 如何运动,平面1A BC ⊥平面1A AC ;(Ⅱ)当点C 是弧AB 的中点时,求四棱锥111A BCC B -与圆柱的体积比.6.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平面ABE ,AE =EB =BC =2,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 (1)求证:AE ⊥BE ;(2)设M 在线段AB 上,且满足AM =2MB ,试在线段CE上确定一点N ,使得MN ∥平面DAE.7.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 (1) 求异面直线1BC 与1AA 所成的角的大小;(2) 求三棱锥B C A B 111-的体积;。

(3) 求证:B C A D B 111平面⊥8. 如图:S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SA BD 上的点,且SM AM =NDBN, 求证://MN 平面SBC9. 如图,在底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AB ⊥AC ,PA ⊥平面ABCD ,点E 是PD 的中点.(Ⅰ)求证:AC ⊥PB ; (Ⅱ)求证:PB ∥平面AEC .10.在多面体ABCDEF 中,点O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点,平面CDE 是等边三角形,棱EF//BC 且EF =BC 21. (I )证明:FO ∥平面CDE ;(II )设BC =,3CD 证明EO ⊥平面CDF . PBC DEABACDOEFEDCBAP11.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 PD ⊥底面ABCD ,PD =DC ,E 是P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Ⅰ)证明PA //平面EDB ; (Ⅱ)证明PB ⊥平面EFD .12.如图,四棱锥ABCD P -中,⊥PA 底面ABCD ,AD AB ⊥,CD AC ⊥,︒=∠60ABC ,BC AB PA ==, E 是PC 的中点.(1)求证:AE CD ⊥; (2)求证:⊥PD 面ABE . PABCDEF13.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A ⊥平面ABC ,3AB BC CA ===,M 为AB 的中点,四点P 、A 、M 、C都在球O 的球面上。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平行与垂直精品30题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平行与垂直精品30题

立体几何-平行与垂直练习题1. 空间四边形SABC中,SO⊥平面ABC,O为∆ABC的垂心,求证:(1)AB⊥平面SOC(2)平面SOC⊥平面SABO D CA2. 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ABC- A1B1C1中,E,M分别为BB1,A1C的中点,求证:(1)EM⊥平面A A1C1C; (2)平面A1EC⊥平面AA1C1C;EMA1B1C1ABC"3. 如图,矩形ABCD中,AD⊥平面ABE,BE=BC,F为CE上的点,且BF⊥平面ACE,G为AC与BD的交点.(1)求证:AE⊥平面BCE.(2)求证:AE∥平面BFD.4. 设P,Q是边长为a的正方体AC1的面AA1D1D,面A1B1C1D1的中心,如图,(1)证明PQ∥平面AA1B1B;(2)求线段PQ的长.`5. 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PD ABCD ⊥面,//AB DC ,AB AD ⊥,5BC =,3DC =,4AD =,60PAD ∠=.(Ⅰ)当主视图方向与向量AD 的方向相同时,画出四棱锥P ABCD -的三视图.(要求标出尺寸);(Ⅱ)若M 为PA 的中点,求证:DM //面PBC .6. 已知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且∠DAB=60°,AD=AA 1,F 为棱BB 1的中点,M 为线段AC 1的中点. 求证:(1)直线MF ∥平面ABCD ;(2)平面AFC 1⊥平面ACC 1A 1.7. 如图,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平面PAD ;(2)求证:MN ⊥CD ;(3)若二面角P-DC-A=45°,求证:MN ⊥平面PDC.|8. 如图,在三棱柱ABC -A1B1C1中,侧棱与底面垂直,∠ABC=90°,AB=BC=BB1=2,M ,N 分别是AB ,A1C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BCC1B1;(2)求证:MN ⊥平面A1B1C ;(3)求三棱锥M-A1B1C的体积.9. 如图所示,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侧面SDC⊥底面ABCD,且AB=2,SC=SD=2. 求证:平面SAD⊥平面SBC.10.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1) 求证:平面AB1C1⊥平面AC1;(2) 若AB1⊥A1C,求线段AC与AA1长度之比;(3) 若D是棱CC1的中点,问在棱AB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DE∥平面AB1C1若存在,试确定点E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 如图,把等腰Rt△ABC沿斜边AB旋转至△ABD的位置,使CD=AC,(1)求证:平面ABD⊥平面ABC;(2)求二面角C-BD-A的余弦值.12.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与底面ABCD垂直,底面ABCDA1C D1B1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60°,N是PB中点,过A、D、N三点的平面交PC于M,E为AD的中点.(1)求证:EN∥平面PCD;(2)求证:平面PBC⊥平面ADMN;(3)求平面PAB 与平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正切值.:13.如图,AB为⊙O直径,C为⊙O上一点,PA⊥平面ABC,A在PB,PC上的射影分别为E,F,求证:PB⊥平面AFE.14.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CD,AB⊥BC,AB=BC=1,DC=2,点E在PB上.(1)求证:平面AEC⊥平面PAD.(2)当PD∥平面AEC时,求PE∶EB的值.|15. 如图,已知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AC,PA=AC=12AB,N为AB上一点,AB=4AN,M,D,S分别为PB,AB,BC的中点.(1)求证:PA∥平面CDM;(2)求证:SN⊥平面CDM.16. 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M,G分别是AB,DF的中点.(1)求证:CM⊥平面FDM;(2)在线段AD上(含A,D端点)确定一点P,使得GP∥平面FMC,并给出证明.|1.(2014•山东)如图,四棱锥P﹣ABCD中,AP⊥平面PCD,AD∥BC,AB=BC=AD,E,F分别为线段AD,PC的中点.(Ⅰ)求证:AP∥平面BEF;(Ⅱ)求证:BE⊥平面PAC.2.(2014•四川)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为矩形(Ⅰ)若AC⊥BC,证明:直线BC⊥平面ACC1A1;?(Ⅱ)设D、E分别是线段BC、CC1的中点,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直线DE∥平面A1MC请证明你的结论.3.(2014•湖北)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CD⊥底面ABCD,PD⊥CD,E为PC中点,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B∥CD,∠ADC=90°,AB=AD=PD=1,CD=2.(Ⅰ)求证:BE∥平面PAD;(Ⅱ)求证:BC⊥平面PBD;(Ⅲ)设Q为侧棱PC上一点,,试确定λ的值,使得二面角Q﹣BD﹣P为45°."4.(2014•江苏)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D,E,F分别为棱PC,AC,AB的中点,已知PA⊥AC,PA=6,BC=8,DF=5.求证:(1)直线PA∥平面DEF;(2)平面BDE⊥平面ABC.5.(2014•黄山一模)如图,PA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AD=PA=2,CD=2,E、F 分别是AB、PD的中点.(1)求证:AF∥平面PCE;…(2)求证:平面PCE⊥平面PCD;(3)求四面体PEFC的体积.6.(2014•南海区模拟)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D,AB⊥AD,△PAB 和△PAD是两个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DC=4,O为BD的中点,E为PA的中点.(Ⅰ)求证:PO⊥平面ABCD;(Ⅱ)求证:OE∥平面PDC;(Ⅲ)求直线CB与平面PDC所成角的正弦值.~7.(2014•天津模拟)如图,在四棱台ABCD﹣A1B1C1D1中,下底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上底A1B1C1D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DD1⊥平面ABCD,DD1=2.(1)求证:B1B∥平面D1AC;(2)求证:平面D1AC⊥平面B1BDD1.8.(2013•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Ⅰ)PA⊥底面ABCD;(Ⅱ)BE∥平面PAD;(Ⅲ)平面BEF⊥平面PCD.9.(2013•天津)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1A⊥底面ABC,且各棱长均相等.D,E,F分别为棱AB,BC,A1C1的中点.(Ⅰ)证明:EF∥平面A1CD;(Ⅱ)证明:平面A1CD⊥平面A1ABB1;"(Ⅲ)求直线BC与平面A1CD所成角的正弦值.10.(2013•浙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面ABCD,AB=BC=2,AD=CD=,PA=,∠ABC=120°,G为线段PC上的点.(Ⅰ)证明:BD⊥平面PAC;(Ⅱ)若G是PC的中点,求DG与PAC所成的角的正切值;(Ⅲ)若G满足PC⊥面BGD,求的值.!11.(2013•湖南)如图.在直棱柱ABC﹣A1B1C1中,∠BAC=90°,AB=AC=,AA1=3,D是BC的中点,点E在棱BB1上运动.(1)证明:AD⊥C1E;(2)当异面直线AC,C1E 所成的角为60°时,求三棱锥C1﹣A1B1E的体积.12.(2012•山东)如图,几何体E﹣ABCD是四棱锥,△ABD为正三角形,CB=CD,EC⊥BD.(Ⅰ)求证:BE=DE;?(Ⅱ)若∠BCD=120°,M为线段AE的中点,求证:DM∥平面BEC.13.(2012•江苏)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 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2)直线A1F∥平面ADE.)14.(2011•天津)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C=45°,AD=AC=1,O为AC中点,PO⊥平面ABCD,PO=2,M为PD中点.(Ⅰ)证明:PB∥平面ACM;(Ⅱ)证明:AD⊥平面PAC;(Ⅲ)求直线AM与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15.(2011•北京)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Ⅰ)求证:BD⊥平面PAC;(Ⅱ)若P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Ⅲ)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A的长.16.(2010•深圳模拟)如图,在四棱锥S﹣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侧棱SD⊥底面ABCD,E、F分别是AB、SC的中点(1)求证:EF∥平面SAD(2)设SD=2CD,求二面角A﹣EF﹣D的大小.17.(2010•重庆)如图,三棱锥P﹣ABC中,PC⊥平面ABC,PC=AC=2,AB=BC,D是PB上一点,且CD⊥平面PAB.(1)求证:AB⊥平面PCB;(2)求二面角C﹣PA﹣B的大小的余弦值.。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自己精心整理)

立体几何专题复习(自己精心整理)

专题一证明平行垂直问题题型一证明平行关系(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C1C,B1C1的中点.求证:MN∥平面A1BD。

(2)在正方体AC1中,M,N,E,F分别是A1B1,A1D1,B1C1,C1D1的中点,求证:平面AMN∥平面EFDB.思考题1(1)如图所示,平面P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PAD是直角三角形,且PA=AD=2,E,F,G分别是线段PA,PD,CD的中点,求证:平面EFG∥平面PBC.(2)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D⊥平面BCD,BC⊥CD,AD=2,BD=22,M是AD的中点,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求证:PQ∥平面BCD。

题型二证明垂直关系(微专题)微专题1:证明线线垂直(1)已知空间四边形OABC中,M为BC中点,N为AC中点,P为OA中点,Q为OB中点,若AB=OC。

求证:PM⊥QN.(2)(2019·山西太原检测)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AB=AC=1,E,F分别是CC1,BC的中点,AE⊥A1B1,D为棱A1B1上的点,求证:DF⊥AE。

微专题2:证明线面垂直(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BD1⊥平面ACB1.(4)(2019·河南六市一模)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ABC-A1B1C1为三棱柱,且AA1⊥平面AB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D=2CD,∠ADC=60°.若AA1=AC,求证:AC1⊥平面A1B1CD。

微专题3:证明面面垂直(5)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求证:平面DEA⊥平面A1FD1.(6)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QA,QA=AB=错误!PD,求证:平面PQC⊥平面DCQ。

思考题2(1)(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E是PC的中点,作EF⊥BP交BP于点F,求证:PB⊥平面EF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面平行与垂直的证明
1: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1)求证:AC ⊥平面B 1BDD 1;
(2)求三棱锥B-ACB 1体积.
2:如图,ABCD 是正方形,O 是正方形的中心, PO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
求证:(1)PA∥平面BDE ; (2)平面PAC ⊥平面BDE .
3:如图: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 —ABCD 中, ∠ABC = 90°,SA ⊥面ABCD ,SA = AB = BC = 1,2
1=AD . (Ⅰ)求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 (Ⅱ)证明:平面SBC ⊥平面SCD .
4:已知多面体ABCDFE 中, 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 ∥EF ,AF ⊥BF ,平面ABEF ⊥平面ABCD , O 、M 分别为AB 、FC 的中点,且AB = 2,AD = EF = 1. (Ⅰ)求证:AF ⊥平面FBC ; (Ⅱ)求证:OM ∥平面DAF .
5:.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侧棱PD ⊥底面ABCD ,PD =DC ,E 是P C 的中点,作EF ⊥PB 交PB 于点F .
(1)证明 P A //平面EDB ; (2)证明PB ⊥平面EFD ;
D 1
C 1
B 1 A 1
C D
B
A
D
A
B
C
O
E
P
A
B
C
D
P
E
F
6:已知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ABEF 所在的平面相交于AB ,点M ,N 分别在AC 和BF 上,且AM=FN. 求证:MN ‖平面BCE.
7:如图,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棱长为a (1)求证:直线//1B A 平面1ACD (2)求证:平面1ACD ⊥平面D BD 1;
8: 如图,已知△ABC 是正三角形,EA 、CD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EA=AB=2a,DC=a,F 是BE 的中点, 求证:(1) FD ∥平面ABC (2) AF ⊥平面EDB.
9:如图,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G 分别是CB 、CD 、CC 1的中点,
(1) 求证:平面A B 1D 1∥平面EFG;
(2) 求证:平面AA 1C ⊥面EFG.
B
C
D
E
F N
M
F
G
E
C1D1
A1
B1
D
C
B
F E
D C
A
M
P
10:如图,PC AB N M ABCD PA 、分别是、所在的平面,矩形⊥的中点. (1)求证:PAD MN 平面//;(2)求证:CD MN ⊥;
11: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 求证:⑴ AC ⊥平面B 1D 1DB;
⑵ 求证:BD 1⊥平面ACB 1 ⑶ 求三棱锥B-ACB 1体积.
12: 四棱锥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O 是正方形ABCD 的中心,PO ⊥底面ABCD ,E 是PC 的中点. 求证:(Ⅰ)PA ∥平面BDE ; (Ⅱ)平面PAC ⊥平面BDE .
13:在三棱锥S 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棱AC 、
SA 、SC 的中点. ①求证:EF ∥平面ABC .
N
M
P
D
C
B
A
D 1 C 1
B 1
A C
D
B
A
B
②若SA SC =,BA BC =,求证:平面SBD ⊥平面ABC .
14:如图, 已知正三角形PAD , 正方形ABCD ,
平面PAD ⊥平面ABCD , E 为PD 的中点.
(Ⅰ)求证:CD AE ⊥; (Ⅱ)求证:AE ⊥平面PCD .
15: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M N 、分别是
AB PC 、的中点,PA AO a ==.
(1)求证://MN 平面PAD ; (2)求证:平面PMC ⊥平面PCD . (自己画图)
16: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C ⊥底面ABC ,
AB BC ⊥, D 、E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
(1)求证:DE ∥平面PAC ;(2)求证:AB ⊥PB ;
A
C
P
B
D
E
17: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CC1=2,AC⊥BC,D为AB的中点.
(1)求证:AC1∥平面B1CD;
(2)求二面角B-B1C-D的正弦值.
18: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AB=1,BC=2,CD=1+3,过A作AE⊥CD,垂足为E,G、F分别为AD、CE的中点,现将△ADE沿AE折叠,使DE⊥EC.
(1)求证:BC⊥平面CDE;
(2)求证:FG∥平面BCD;
(3)求四棱锥D-ABCE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