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导学案

《电流和电路》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复习巩固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知道电流,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和识别及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4、会使用电流表。
能利用电流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路图的画法、实物图的连接2、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难点:1、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一般方法2、如何画电路图和连接实物图3、如何识别电路,并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我们已经完成了力学的复习,今天复习电学相关知识《电流电路》二、复习过程1、考点讲解2、订正考点,并识记。
3、例题精讲例1 如图是轻质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已知甲带正电,则乙、丙、丁三球的情况正确的是()A.乙带负电B.丙带正电C.丁带负电D.乙、丙、丁带电不确定例2 下面关于导体与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缘体既不能导电也不能带电B、金属容易导电是因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C、导体内的电荷都会发生移动,所以导体能够导电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例3 如下左图所示,甲、乙两个验电器,甲不带电,乙带正电,用金属杆将甲、乙连接起来,正确是()A.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B.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C.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D.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例4 如上右图所示,当开关S1断开时,电路是;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是 . 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路是 .(选填“通路”、“开路”或“短路”)例5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A.1.2 A 1.2 A B.0.3 A 0.3 A C.1.2 A 0.3 A D.1.5 A 0.3 A4、方法集锦:串并联电路的识别:①定义法:用电器“首尾相连”为串联,“首首相连、尾尾相连”为并联②电流法:电流路径有“一条”为串联,“两条及以上”为并联③拆除法:拆除其中一个用电器,相互影响为串联,不相互影响为并联。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电流的形成的条件和电流方向的规定;知道简单电路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能够识别串、并电路的电路图和实物图,要求会读、会画、会连;理解电流的物理意义,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两种电荷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6.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7.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15.2《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盈江县第七初级中学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 教师:罗荣祥第1页 共4页 第2页 共4页15.2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
3、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4、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5、会画简单电路的电路图和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学习过程 一、动动手将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看谁连最快最好! 二、课内探究 任务一:电流1、实验完成后,阅读课本36页最后一段,试用自己的话解释什么是闭合的回路?2、刚才的灯泡会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1)电流的形成: 。
(2)什么样的电荷会发生定向移动?我们把什么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任务二: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1、同学们刚刚连接的就是一个电路,试分析你所连接电路的各元件的作用: 电源: 。
用电器: 。
导线: 。
开关: 。
2、试用自己的话理解“闭合”和“断开”。
刚刚做的实验发现,电路中有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那么电路要处于什么状态?3、结合课本39页内容,重做实验,理解什么是通路、断路和短路。
任务三:电路图、会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1、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
对照课本图15.2-5,画出下列元件对应的符号。
2、如果要把你所连接的电路画在纸上,直接画实物图太麻烦,因此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各元件,那么, 叫电路图。
3、试画出同学们刚刚做实验的电路图。
注意元件符号要画的标准,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练习1:画出下列电路的电路图。
练习2: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4、电路图中各元件符号的字母表示。
一般在电路图中,用S表示开关,L表示小灯泡,R表示电阻(滑动变阻器),P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如果电路中同时出现两个以上同种元件时,那么在字母下标上序号,如有两个开关,就用1S、2S表示……巩固练习1、下列电路图与实物图一致的是()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下列措施中必要的是()A.开关应接在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B.一定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元件C.一定要从电源的负极出发,逐个顺次连接元件D.连接过程中开关应断开3、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开灯”、“关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章电流与电路导学案

总第课时讨论: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会看到头发随梳子“飘”起来,这是为什么?课题:两种电荷思考:高层建筑物上为什么要安装避雷针?油罐车为什么要将一根铁链吊在油罐学生姓名:主备人:审核老师:下面并与地面接触?小组探讨并表述:生活中有那些常见的摩擦起电的实例。
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会用实验探究认识自然界有两种电教学目标:2.两种电荷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知道验电器的原理,实验:用在丝绸上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在毛皮上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小纸屑,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摩擦起电的原因。
知道导体和观察现象。
绝缘体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它们都带了电荷,那么它们所带的电荷相同吗?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实验:①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吊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摩擦起电的原因。
去靠近它,它们;②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吊在支架上,用另一根:玻璃棒、橡胶棒、丝绸、毛皮、支架两个、验电器、碎纸屑若干、原子结器材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它们;③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构示意图、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金属丝、酸碱盐的水溶液、塑料、日光灯丝、吊在支架上,再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它们。
石墨等)。
结论:大量事实证明:自然界只有种电荷,且同种电荷;异种教学过程:电荷。
一、课前口语训练思考:有两个轻小物体,彼此靠近时相互吸引,那么这两个物体是否一定都带电?P32-35二、有效预习:预习课本,完成以下练习它们都带何种电荷?为什么?有两个轻小物体,彼此靠近时相互排斥,那么这两,自然界只有种电荷。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1个物体是否一定都带电?它们都带何种电荷?为什么?叫做正电荷,2、人们把3.验电器叫做负电荷。
把想一想: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异种电荷相互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①; 4.通常我们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基本构成和电路元件的作用。
3.通过动手实验认识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状态。
4.能识别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学习重点】能识别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学习难点】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判断短路课前热身--自主预习阅读课本思考回答问题,然后进行组内交流。
1.电流(1)形成:电荷的形成电流。
(2)方向:把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经过用电器流向。
2.电路(1)一个电路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有、、、。
(2)画出以下元件符号:电池,开关,灯泡。
3.电路的三种状态:(1)正常接通,用电器能工作的电路叫做。
(2)电路中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
(3)叫做短路。
如果电路是接通的,但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这种情况叫做用电器被。
课堂展示--合作学习探究知识点一:电流及其方向1.想想做做:阅读教材图,将小灯泡连入电路。
2.问题思考:(1)小灯泡亮应具备什么条件?①②。
(2)闭合开关前自由电子运动,闭合开关后自由电子移动。
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
跟踪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负电荷定向移动都能形成电流B.电流方向总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C.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一致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小结1:(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探究知识点二:电路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有、、和四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用电器消耗;开关控制电路的;导线提供电流的移动路径。
小结2: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而像开关、导线、一些仪表一般认为不消耗电能。
跟踪训练2.将电路中下列各个部分和其作用连接起来用电器提供电能导线控制电路通断电源消耗电能开关提供电流的移动路径探究知识点三: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认真阅读教材,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并填空。
初中物理人教九年级(2023年新编)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
L1和L2串联A点电流I AB点电流I B C电电流I C第1测量第2测量④在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⑤如何避免实验数据的偶然性?⑥小组间交流,并总结结论:【展示交流】【点拨提高】四、检测限时训练(8分钟)(1)如图5—1所示电路,灯L1和L2是完全相同的两盏灯,若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则通过灯L1的电流大小为,则通过灯L2的电流大小为。
(2)如图5—2所示电路,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灯的电流,A2测量的是____的电流。
如果A1、A2的示数分别是、,则通过灯L2的电流大小为A。
图5—1图5—2(3)有两盏灯炮接在同一电路中,用电流表测得通过灯泡L1的电流是,通过灯泡L2的电流是,于是可以判断这两盏灯炮是联。
(4)有一电路上串联着20只灯泡,如果电源插头处的电流为200mA,那么通过每只小灯泡的电流是:()A、10 mAB、20 mAC、200 mAD、100 mA作业(1)如图电路中,如果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和。
则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是:()A.,B.,C.,D.,(2)图5—3是同学们设计的用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电流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组。
图5—3(3)如图5—4是小明设计的电路,大家对他的设计进行了电路分析,其中不正确的是()A.开关S同时控制灯泡L1、L2B.灯L1、L2是并联的C.电流表测量灯L1的电流D.电流表测量灯L2的电流图5—4(4)如图5—5所示,已知通过灯L1的电流为,通过灯L2的电流为。
要求:①用电流表A2测量干路电流,A1测量通过灯L1中的电流,用铅笔线代替导线,把图5—5所示的实物元件连接起来,导线不准交叉。
②在右边虚线框中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③在图5—6中标出电流表A2的指针位置,并标出A2所用的接线柱。
图5—5 图5—6五、下节预习阅读第十六章的内容,了解电压的一些知识。
11.第十五章 第2节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十五章第2节电流和电路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物理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理解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及方向的规定;认识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电源、开关、用电器等电路元件的符号,能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初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三种电路连接形式。
技能:通过实验,体会发光二极管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求知欲望。
重点:理解电流是怎样形成的;能用电路元件的符号画出电路图。
难点:认识通路、短路、断路三种电路连接形式。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方向又是怎样规定的?2.电路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在电路中,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3.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
4.请列举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电源、用电器有哪些?电源:;用电器:。
5.请画出以下几种常见电路元件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注意电池符号中正负极):电池:开关:灯泡:电阻:电动机: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一节课中,我们说到电荷在金属导体中做了定向移动,但这种定向移动瞬间就结束了。
实际中点亮的小灯泡能持续发光,是因为有电荷不断地流过小灯泡。
那么,怎样才能使电荷不断地流过小灯泡呢?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电流:实验:用器材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或电铃发声、小电动机转动)。
讨论: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现象分析:(1)灯泡能发光(或电铃发声、小电动机转动),是因为灯泡中有电流流过。
导线、灯泡的灯丝都是用金属做的,金属里有大量自由电子,在接上电池后,这些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2)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
小结:(1)电荷的_______移动形成电流。
(2)我们规定:_______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5章 《电流和电路》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导学案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主题:两种电荷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认识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原子及构造;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学情分析:摩擦起电现象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能对容易导体的和不容易导电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
从微观结构上认识摩擦起电现象有一定的难度,电荷的移动是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从实验入手。
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主要内容有:两种电荷、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是通过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是对电荷的认识。
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习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其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评价任务1、能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2、知道两种电荷的概念,会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判断物体所带的电荷;3、能说出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其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能说出原子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能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摩擦过的物体带了,能够__ ___轻小物体。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 __,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______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 两种电荷【导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摩擦起电的本质。
2、 知道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了解检验带电体的方法及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
4、 了解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以及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
【课堂导学】1、 比一比:看谁能用头发与塑料笔杆完成摩擦起电的实验。
该实验表明:带电体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
2、 观察课本P32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得出什么结论?①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正电荷; 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负电荷。
②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为: 同种电荷互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种电荷互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室里常用什么仪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的结构和原理分别是什么?① 该仪器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
② 当把带电体接触该仪器的金属球时,它的两片金属箔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电荷而张开,所 以该仪器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工作的。
4、 电荷的多少叫 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是 _______5、 为什么摩擦能使物体起电呢?① 原子由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 构成。
② 如图甲所示,该原子有 _________ 个原子核,核外有 由于正、负电量 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对外不显电性。
③如果该原子被抢走一个电子,如图乙所示,则该原子带上 1个电荷。
④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部分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电子的带 __________ 电,失电子的带 __________ 电。
5、课本P34的实验,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据此你可以把物体,该单位的符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甲 乙分成哪两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堂练习】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这就是摩擦起电现象,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与玻璃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
2、有甲、乙、丙、丁四个轻质带电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3、如右上图所示,一段下端散开,整体呈中性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洗干燥的手握住,自上而下的捋几次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部分塑料带正电,另一部分塑料带负电,整个塑料绳仍是呈现电中性B、整个塑料绳不会带电C、只是因为摩擦生热,使塑料绳受热变形呈散乱状态D、手与塑料绳间发生电荷转移,使每根塑料绳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散开4、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A. 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失去了电子;B. 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 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D. 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5、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的是()A、人、大地、塑料 B 、金属、油、橡胶C、玻璃、油、陶瓷 D 、大地、金属、盐水6、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 、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填“同种”或“异种”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D、梳头时,头发的的毛囊会收缩15.2电流和电路学习目标:1. 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2. 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3. 会画简单的电路图4. 认识通路、断路、短路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源自主学习:的两极直接连在一起!•电流:将给出小灯泡、电铃、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三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电铃响、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电流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成电流的电荷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方向的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路:电路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路中元件的作用: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1)、(2)、•电路图: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电池和电池组___________ 、 __________ ;电灯_________;电流表 __________ ;开关_________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__ ; 电压表___________ ; 电阻__________ ; 电动机____________ ;•电路的三种状态:①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 。
在连接电路时,常听到有通路、断路、短路三种说法,这三种情况各不相同。
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除了正常地切断电源,使电路断开外,一般在下列情况下也会出现断路。
①用电路连接处接触不良;②用电器内部断线;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保险丝而断路。
短路是指电流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构成回路。
短路可分为整个电路短路和部分电路短路。
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图2-4),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电源短路后,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几乎为零,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部分电路短路是指电路中某一部分电路首尾短接(图2- 5)。
所以,短路是电路连接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的一种不正常情况。
当堂训练: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电流。
(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 )3、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________________ 极经过用电器流向—极,而在电源内部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电路构成:电源:________________ 的装置,如:发电机、电池。
用电器:________________ 的装置,如电灯、电动机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发光二极管具有_______________ ,利用它可以判断电流的方向。
15.3串联和并联1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2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学习重点:区别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自主学习】:1. ________ ____________ 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2. ( 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3.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当堂训练】:1 •市场上出售的装饰用的小彩灯,是由十几只彩色小灯泡 _______ 联而成的,它们只要其中一只灯损坏,其它的灯都________________ 。
(填“亮”或“不亮”)2. 家庭电路中的电灯、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都是____ 联的。
3. 马路上的路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灭。
如果它们其中一盏灯的灯丝断了,其它灯仍能正常发光。
根据这些现象判断路灯是()。
A .串联的C.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B .并联的 D .不能确定是何种连接方式4. 判断串、并联:5. (选做)一个电铃和一个电动机组成并联电路,开关制电铃和电动机,用电池作电源,请在下面画出电路图6. (选做)如图所示,当开关闭合时:()A、三盏灯都发光B、三盏灯都不发光C、L i不发光,L2和L3发光D、L i和L2发光,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如图所示电路,要使灯L i、L2串联,则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灯L i、L2并联,则应闭合开关 __________________ ,断开开关____________ ;绝对不能同时闭合开L3不发光A 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____________。
15.4电流的测量【学习目标】1. 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2.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能够正确使用电流表并将,并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3. 能够认识电流表的量程,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自主学习】:(一)电流的强弱1. 电流:表示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2. 电流通常用字母_________ 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简称 ________ ,符号是_。
换算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3. 完成单位换算:10mA= A, 10000uA= A, 0.3A= mA 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