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世 界 经 济 全 球 化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ppt全部

火星车。
2.天体系统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些天体集合或者集团是不是天体系统,有
“三看”:一看天体的数量;二看是否相互吸引;
三看是否相互绕转。天体系统至少由两个天体组
栏 目
链
成,单个天体只能叫天体,不能构成天体系统。
接
只相互吸引、不相互绕转的天体集团不能构成天
体系统。
►强化训练
1.读地球所在的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接
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关系密
切的是(A)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
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栏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
目 链
接
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
地表温度过低,水以固体或晶体的形式存在;日地
距离过近,地表温度过高,热扰动太强,原子不可 栏
能结合在一起,即不能形成水分子。第(2)题,人类
目 链
接
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
要因为在火星上有可能发现液态水,而液态水的存
在,与适中的自转周期和日地距离密切关联。
第(2)题,生命的存在必须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
栏 目
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链 接
答案:(1)B (2)B
►知识精讲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它是目前已知的太
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栏
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地球上存在生
目 链
命的原因既有外部条件也有地球自身条件。具体如下
高中地理课件: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950.6.25朝鲜战争(外来势力)--------1953.7.27停战协定 1964.8.5越南战争(外来势力)----------1976.7越南统一 1948.5.15中东战争(领土纠纷) 1982-----1990八年两伊战争(国界争端) 1991年伊科战争(资源问题,领土争端)----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等 多国部队将伊拉克赶出科威特)------1998年海湾危机(对伊拉克核武 器,生化武器核查矛盾) 1999年科索沃战争(民族宗教矛盾) 2000年至今巴以冲突(和谈僵局,恐怖活动) 2001年阿富汗战争(美国9.11事件----美国打击在阿富汗的国际恐怖组 织基地)
巴士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工厂应设在居民区最小 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且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谢 谢 大 家
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需要竞争,我们更期待和平!!
(2)巴勒斯坦地处 亚 、 欧 、 非 三大洲交通要 道,是联结东西部 阿拉伯 国家的纽带。
(3)填出图中国家的名称:A 埃及 B 约旦 C 叙利亚 D 黎巴嫩 .
耶路撒冷 ,这 (4)图中F地是被三大宗教尊为“圣城”的 伊斯兰教 、犹太教。 三大宗教 分别是基督教 、
(5)该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 约旦 河,此水源对该地区的重要性是 沿岸各国工农业 。
(美、欧、日、俄、中、印) 3、以上两例说明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政治局面?
1.二战后,世界总体上维持着和平局面。
2.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 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
读右面的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局势长期以来动荡不安,主要是因为 阿拉伯 、 和 犹太 两大民族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巴士拉。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工厂应设在居民区最小 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当地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且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谢 谢 大 家
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需要竞争,我们更期待和平!!
(2)巴勒斯坦地处 亚 、 欧 、 非 三大洲交通要 道,是联结东西部 阿拉伯 国家的纽带。
(3)填出图中国家的名称:A 埃及 B 约旦 C 叙利亚 D 黎巴嫩 .
耶路撒冷 ,这 (4)图中F地是被三大宗教尊为“圣城”的 伊斯兰教 、犹太教。 三大宗教 分别是基督教 、
(5)该地区最重要的水源是 约旦 河,此水源对该地区的重要性是 沿岸各国工农业 。
(美、欧、日、俄、中、印) 3、以上两例说明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政治局面?
1.二战后,世界总体上维持着和平局面。
2.在全球性对抗和大战危险减弱的同时,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 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
读右面的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局势长期以来动荡不安,主要是因为 阿拉伯 、 和 犹太 两大民族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 全球气候变化(共19张PPT)

6.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B. 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6.A 7.C 8.B
C. 暖湿—暖干—暖湿交替变化
D. 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7.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
最可能的是
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1.C 2.C 3.D
2. 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措施有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②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③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
新相结合 ④加强国际间合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代气候变化
(2) 从空间分布(乙图)看,我国气候变暖有明显的__地__域__差__异______, 其中,中纬度地区_明__显__变__暖___,低纬度地区变___暖__不__明__显___。
(3) 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 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这一切都起源于……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
1.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 2. 了解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可能影响。 3. 掌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阅读课本46~47页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A. 1982年
B. 1990年
C. 2006年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1.3地球的历史(43张PPT)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亿年。 2.最主要的途径: 研究地层
火山喷发
板块碰撞
3.地层
(1)含义: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太行山王莽岭的地层
(2)沉积岩地层的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下老上新)
太行山脉王莽岭的地层
地层层序关系: 地层层序正常或未经变动时,地层上新下老,1~4表示 从老到新。
时间:6600万年前至今
①海陆演化: 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②生物演化: 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生物界逐渐呈现现代面貌
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生物史上的重大飞跃
③气候演化: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目前处于温暖期。
气候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许多 生物向较低纬度迁移;气候温暖期,冰川范围缩 小,海平面上升,海水浸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
D.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9.该地质时期 ( C )
A.联合古陆形成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重要的成煤期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解析】7选B,8选C,9选C。第6题,依据地质时期的景观复原 图,判断景观所示的地质时期是中生代。第7题,在中生代,爬行 动物极度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第8题,中生代由 于板块剧烈运动,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发生漂移,该时期祼子植 物繁茂,因此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③地质矿产: 晚古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 蕨类植物
古生代末期:发生地球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 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二、地球的演化历史
(三)中生代——中间的生物时代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

1.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崛起引发美日半导体贸易摩擦。
美国以“产业间谍罪”制裁日本企业,逮捕日企员工,提高关税壁垒,强迫日本
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致使日本半导体行业走向衰落。该事件在一定程度
上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B.美国霸权地位日益稳固
C.科技革命改变了国家实力对比 D.美日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A
2.下表所示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资本流出情况(单位:百万美元)。由此 可知,当时( )
年份
1961 1963 1965
企业海外直 私人购买 政府对外贷款和其
接投资 外国证券
他资本流出
A.美国政府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2653 3483 5011
762 1105 759
1928 2204 2463
B.美国经济霸权主义较为盛行 C.布雷顿森细
货币流通规模、速度加快
科技
经济
全球化 国际贸易的全迅球速化 发展贸易额增加
二、经济: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阶段
体系化 经济 经济全球 制度化 区域化 化加强
---
---
1500 1600 1700 1800
新 航 路 开 辟
早 期 殖 民 扩
工 业 革 命
A.迎合了西欧走向联合的需要 B.旨在促进欧洲人的身份认同 C.便于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D.再现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B
下面是1995~2019年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占比情况。这说明,当今世界( )
B
A.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凸显 B.经济多极化趋势明显 C.布雷顿森林体系日益崩溃 D.大国经济依赖性增强
一、政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第1章 第4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

下面的结构图表示: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应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 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 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 代→被子植物时代。
阶段
演化特点
环境变迁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
①海水中的□12 __生__命____活动明显增强; ②除出现
元古宙
生命发展 了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13
_多__细__胞___生物
3.显生宙
(1)时间范围:□14 _寒__武__纪___以来的时期,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
确的人地协调观。
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 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 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较 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 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 物捕食着各种昆虫……
的炭化作用等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2.生物演化与化石应用 (1)运用序列法记忆灭绝的生物种类
(2)巧用化石判断地层
理论依据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 的过程又是不可逆的,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 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
一定种类的生物总同种属的化石群
(3)演化过程
阶段
演化特点
冥古宙 _初__生__地__球___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变化
①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②岩浆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应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 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 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 代→被子植物时代。
阶段
演化特点
环境变迁 地壳运动剧烈,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
①海水中的□12 __生__命____活动明显增强; ②除出现
元古宙
生命发展 了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13
_多__细__胞___生物
3.显生宙
(1)时间范围:□14 _寒__武__纪___以来的时期,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
确的人地协调观。
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 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 的叶片;一只体长1米左右,身披绒毛,前肢很短而后肢较 长的兽脚类恐龙,甩动两条强劲有力的后腿,疾奔几步,追 上一只拼命逃跑的蜥蜴,将其一口吞下;身材很小的哺乳动 物捕食着各种昆虫……
的炭化作用等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2.生物演化与化石应用 (1)运用序列法记忆灭绝的生物种类
(2)巧用化石判断地层
理论依据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不断进化的,而且演化 的过程又是不可逆的,即每一个生物种属在地球上只能出现一 次,灭绝之后就不再重复出现
一定种类的生物总同种属的化石群
(3)演化过程
阶段
演化特点
冥古宙 _初__生__地__球___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变化
①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没有宽广的大陆; ②岩浆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课件) 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毛宁表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 国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 局,我们将为各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议学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
议学提示
当前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 供强劲动力;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 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中国支持经济 全球化不仅能为其他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也能充分利用国内国 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 大繁荣大发展。
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生
世界统一市
产科
场形成
力 技 决定
的进
发步
展
经济全球化
推动
提
供提 市高 场分 基工 础水 和平
平 台
通过专业 化提高工 作效率, 促进技术 进步,降 低成本和 市场交易 规模扩大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2)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 自身经济发展。
导入新课
经济全球化 是福音,是鲜 花。
经济全球化 是祸水,是陷 阱。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怎样才能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二框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第三单元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含义
表现
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
根本动因:利益追求 市场批济体制→体制基础
跨国公司
载体
积极 消极
经营 影响
机遇→生产力、强劲动
议学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
议学提示
当前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 供强劲动力;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 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中国支持经济 全球化不仅能为其他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也能充分利用国内国 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 大繁荣大发展。
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生
世界统一市
产科
场形成
力 技 决定
的进
发步
展
经济全球化
推动
提
供提 市高 场分 基工 础水 和平
平 台
通过专业 化提高工 作效率, 促进技术 进步,降 低成本和 市场交易 规模扩大
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
(2)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 自身经济发展。
导入新课
经济全球化 是福音,是鲜 花。
经济全球化 是祸水,是陷 阱。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怎样才能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二框
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第三单元
生产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含义
表现
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
根本动因:利益追求 市场批济体制→体制基础
跨国公司
载体
积极 消极
经营 影响
机遇→生产力、强劲动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

进入21世纪
概况 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 力量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 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 新的水平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政治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根源于 世界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壹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貳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叁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壹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贰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 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时期 开始 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 70年代以来
进入90年代
楚地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从16世纪
开① ②始各各的国国资应在本顺参主义应与时全经代球济,化全至趋今球已势化经,中经积既历极了要5主抓00动余住参年机。与遇在经发此济期展全间自,球己市化。场。经同济时不也断要向全以球积扩极张方,从式而保启卫动自并推己动的了经 经济济安全全球。化的发展。战后以来,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在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作为世界经济发展
概况 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 力量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 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 新的水平 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政治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根源于 世界综合实力尤其是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壹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貳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叁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壹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贰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商品、劳务、技术、资金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 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扩张。
时期 开始 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 70年代以来
进入90年代
楚地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从16世纪
开① ②始各各的国国资应在本顺参主义应与时全经代球济,化全至趋今球已势化经,中经积既历极了要5主抓00动余住参年机。与遇在经发此济期展全间自,球己市化。场。经同济时不也断要向全以球积扩极张方,从式而保启卫动自并推己动的了经 经济济安全全球。化的发展。战后以来,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在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推动下,作为世界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弊:扩大南北差距
原因 (优、劣势)
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
科技基础雄厚、基础 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设施完善、法制健全,有些国家政局动荡 主导世界贸易和金融 市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受经济全球化的不同影响:
地区 全球化的影响及
原因
经济发展状况
拉美 (墨、阿 智)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黑非洲
北非、 西亚
外商投资众多、进出口贸 易有较大发展
推 动
跨国公司
观念的同步应用
经 济
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全
球
导致全球经济扩散
化
的
主 要
促进全球经济联系
因 素
促进世界统一生产体系、技术体系 的息交流,从而缩 短世界距离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影响
发达国家
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
利:便于引进资金、 技术
持续的国内改革(调整 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 体化、改善投资环境)
吸收外资较多,经济发 展快 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产 品(尤其是纺织品)的 供应地
经济发展波动明显
吸引外资能力低
有效的产业政策;高水平 的教育投入;吸纳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转移
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
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 吸引外资条件差、外债严重, 政局动荡
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 工人短缺,政治冲突不断
发达国家被 称为北方,主 要是一些欧洲 国家和北美洲 国家以及部分 亚洲和大洋洲 国家。
发展中国 家即所谓的南 方,主要是分 布在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
【高中地理课件】世 界 经 济 全球化
一、经济活动 的空间扩散
南北 差距
发达国家
特征:技术?、人均收入? 贸易: 输出?输入?
发展中 国家
地位: ? 特征: 技术?、人均收入?
贸易: 输出?输入?
经济扩散
地位?: 扩散趋势:西欧 核心地区:?
拉美、非洲、 北美、印度、 东亚、大洋洲
边缘地区:?
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新
原因 (优、劣势)
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
科技基础雄厚、基础 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 设施完善、法制健全,有些国家政局动荡 主导世界贸易和金融 市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受经济全球化的不同影响:
地区 全球化的影响及
原因
经济发展状况
拉美 (墨、阿 智)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黑非洲
北非、 西亚
外商投资众多、进出口贸 易有较大发展
推 动
跨国公司
观念的同步应用
经 济
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空间扩散
全
球
导致全球经济扩散
化
的
主 要
促进全球经济联系
因 素
促进世界统一生产体系、技术体系 的息交流,从而缩 短世界距离
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影响
发达国家
最大受益者
发展中国家
利:便于引进资金、 技术
持续的国内改革(调整 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 体化、改善投资环境)
吸收外资较多,经济发 展快 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产 品(尤其是纺织品)的 供应地
经济发展波动明显
吸引外资能力低
有效的产业政策;高水平 的教育投入;吸纳劳动密 集型产业的转移
实施开放的经济政策
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 吸引外资条件差、外债严重, 政局动荡
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 工人短缺,政治冲突不断
发达国家被 称为北方,主 要是一些欧洲 国家和北美洲 国家以及部分 亚洲和大洋洲 国家。
发展中国 家即所谓的南 方,主要是分 布在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
【高中地理课件】世 界 经 济 全球化
一、经济活动 的空间扩散
南北 差距
发达国家
特征:技术?、人均收入? 贸易: 输出?输入?
发展中 国家
地位: ? 特征: 技术?、人均收入?
贸易: 输出?输入?
经济扩散
地位?: 扩散趋势:西欧 核心地区:?
拉美、非洲、 北美、印度、 东亚、大洋洲
边缘地区:?
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新技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