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化学与生活》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化学与生活试题

高一化学化学与生活试题

高一化学化学与生活试题1.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明矾常作为消毒剂B.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而碳酸钠可作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D.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钽、铌、锆等【答案】D【解析】明矾常用作是净水剂,不能作为消毒剂,A不正确;碳酸氢钠可作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不是碳酸钠,B不正确;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C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正误判断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化学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了解熟悉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选修)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鉴别真假羊毛衫的方法是先取样,再;在净水过程中氯气的作用是,a_氨基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2)了解一些用药常识,有利于自我保健。

现有下列药物:碳酸镁、青霉素、阿司匹林、氢氧化铝。

其中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是,青霉素的作用是,碳酸镁可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药片常用淀粉作黏合剂,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答案】(1)灼烧,若有燃烧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为真羊毛衫杀菌、消毒或氧化剂等H2NCH2COOH(2)阿司匹林消炎 MgCO3 + 2H+ =Mg 2+ + H2O + CO2↑(3)葡萄糖【解析】(1)蛋白质灼烧内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据此可以检验。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内杀菌消毒。

氨基乙酸的结构简式为H2NCH2COOH。

(2)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的药物,青霉素的作用是消炎。

碳酸镁能和酸反应,方程式为MgCO3 + 2H+ =Mg 2+ + H2O + CO2↑。

(3)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3.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燃放的焰火是某些金属元素焰色反应所呈现出来的色彩B.化学面对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的无能为力C.化学将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答案】B【解析】某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烟火,叫焰色反应,节日所放的烟火所产生的色彩依据的就是金属的这个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制备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务社会,化学在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环境问题等方面大显身手,目前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并不是化学的无能为力,而是人们的环境意识淡薄,环境的治理正是需要化学的作用;B正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经典练习题(含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关于化学试剂的用途描述错误的是()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B.亚硝酸钠用于腌制食品C.盐酸用于制取药品D.熟石灰用于配制波尔多液B解析:BA、碳酸钙含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A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腌制食品,B错误。

C、盐酸可用于制取药品,如盐酸麻黄素,C正确。

D、熟石灰和硫酸铜用于配制波尔多液,D正确。

故选:B。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A解析:AA.甲烷具有可燃性,所以甲烷可以用作燃料,选项说法错误;B.铜具有导电性,所以铜可以制作电路板,选项说法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选项说法正确;D.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可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3.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饮用雪碧或橙汁,可补充人体维生素B.食用蛋白质、糖类或油脂,可提供人体能量C.加碘食盐能对人体补I2,可防甲状腺肿大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可长期保存与食用B解析:B【分析】甲醛有毒不可以浸泡食物。

A、雪碧是碳酸饮料,大量饮用不利于健康,A错误,不符合题意;B、食用蛋白质、糖类或油脂,可提供人体能量,B正确,符合题意;C、加碘食盐能对人体补碘元素不是碘单质,可防甲状腺肿大,C错误,不符合题意;D、甲醛有毒不可以浸泡海鲜,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缺铁贫血,缺钙骨质疏松,缺锌呆小症。

4.下列实验或描述火焰的颜色,其描述是错误..的是A.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A解析:AA、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故错误;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正确;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正确;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正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 .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B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 .用燃烧的方法区分棉花和羊毛D .用过的菜刀用抹布擦干放置生锈2.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3.下列对知识归纳,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A .合成材料:有机玻璃、化纤布料 B .复合肥:KNO 3、NH 4H 2PO 4 C .溶于水放热:烧碱固体、硝酸铵固体D .合金:不锈钢、黄铜4.化学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食用“地沟油”对人体有害 B .合理膳食对健康有益C .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是因为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D .用硝酸铵固体和水制作冷敷袋 5.下列生活用品用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 .羊毛衫B .不锈钢碗C .塑料盆D.黄金饰品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合成材料特指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B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适当减少“白色污染”C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

因此要尽量多吃含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D .食用碘盐可预防缺碘性贫血7.归类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A.A B.B C.C D.D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铁丝浸入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将浓硝酸滴入鸡蛋清,蛋清变黑9.下列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其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A、纯棉袜子B、不锈钢保温杯C、一次性尼龙袜子D、一次性塑料杯10.下列基本营养素中能给人提供能量的是()A.水 B.维生素 C.油脂 D.糖类/蛋白质11.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A.A B.B C.C D.D12.食用水果、蔬菜等食品,主要是为人体补充()A.脂肪 B.维生素 C.蛋白质 D.糖类13.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C.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都能放出氨气14.下列对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B.木头和铁都是易于导热的物质C.合金和合成纤维都是合成材料 D.冰和铜都属于晶体二、填空题15.(1)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化学与生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

化学与生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

第一章食品与化学1.生活能量的概念是什么?生活能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人体能量来源于食物。

食物通常包括食物主体、维生素和无机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三种成份。

其中食物主体指糖、蛋白质和脂肪,是它们提供人体正常能量需求。

2.怎样从能量角度表述温饱问题?怎样通过进食来调节能量平衡?(1)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人均日摄取热量达到10,000 kJ(合约2,400 kcal),就算达到了温饱线。

(2)因为食物中含有能量,而人体则通过进食食物来摄取能量。

不过人体却可以控制住进食的多少和进食哪一种食物,这样就能调节人体内的能量平衡。

3.怎样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利用问题?人吃进食物,然后通过人体内的酶,将他们分解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接着再没的催化下,被吸收后转化产生的单糖(如葡萄糖),才被氧化(燃烧),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葡萄糖的氧化反应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2889 千焦而氨基酸和脂肪酸,也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转化成ATP,进而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

食物中产生的能量活动的反应可以归纳成;食物+O2-→ATP(+CO2+H2O)-→△H(+ADP+H3PO4)式中,△H=生化合成+肌肉运动+热(体温)+其它能耗5.人为什么会饥饿或口渴?饥饿是指一段禁食期之后对食物的生理欲求,而食欲则是对现存食物的认识反应或习惯反应。

摄入食物是为了向体内补充能源,由食欲来自行调节。

当胃中有食物时,它会不停地蠕动,而一旦空腹,胃就强烈收缩,伴有不适即饥饿感。

所谓口渴是指有意识地想喝水。

这种心理感受在控制体内水分和钠离子浓度上极为重要,它影响体内的水平衡,调节水的摄入。

饮水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前面的视前区两侧。

用埋藏电极刺激此中枢,动物在几秘钟内就开始喝水;注入高渗盐水(由于使水分子从神经细胞中渗出,从而造成脱水),可使它们狂饮。

6.合成食品主要有哪些类型?合成食品的发展趋势怎样?目前一般有生物制备和化学合成两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一、单选题1.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B. 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4:3C. 每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D. 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塑料容器都适合长期储存食品B. 化纤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C. 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D. 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3.医用活性炭口罩的制作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 棉布里层B. 铝条C. 合成橡胶皮筋D. 活性炭4.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聚乙烯B. 机动车轮胎C. 不锈钢D. 青花瓷5.含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它能溶解污渍中的蛋白质。

下列织品不能用该洗衣粉洗涤的是()A. 纯棉T恤B. 羊毛围巾C. 涤纶风衣D. 尼龙袜子6.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 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用于腌制火腿B. 在煲好的鸡汤中放入适量的加碘食盐C. 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D. 霉变的大米经过反复蒸煮后食用7.化学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Ca3(PO4)3属于复合肥B. 人体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C.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D. 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8.下列元素中,人体摄入量过低会引起贫血的是()A. FeB. ZnC. NaD. Ca9.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A.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B.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的质量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 碳酸盐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与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O三种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逐渐增加B. HCl、NaCl、NaOH三者饱和溶液的pH逐渐变大C. K2MnO4、KMnO4、MnO2三者中Mn的化合价逐渐升高D. 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溶于水所形成溶液的温度是依次升高的二、填空题11.化学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1)老年人缺乏元素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多食牛奶可补充该元素.(2)常温下,维生素C的水溶液pH<7,其水溶液呈性.(3)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伤害,甲醛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甲醛+O2═H2O+CO2(反应条件略),则甲醛的一定含有元素;根据物质分类,甲醛应归为(多选项,选填序号).①化合物②单质③无机化合物④有机化合物⑤纯净物⑥氧化物.12.Fe. Cu. Zn. Ca. I. F. Se等都是人体中必需的化学元素。

高中化学与生活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与生活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与生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A. 铁B. 锌C. 碘D. 铅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A. 氢B. 氧C. 碳D. 氮3. 以下哪种物质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所有选项都是4. 以下哪个过程涉及到化学反应?A. 水的蒸发B. 铁生锈C. 冰融化D. 玻璃破碎5. 以下哪种物质是可燃的?A. 氧气B. 二氧化碳C. 甲烷D. 氮气答案:1. D2. B3. D4. B5. C二、填空题6.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

7.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氧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8.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__。

9. 化学中,pH值小于7的溶液是________性溶液。

10.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中,________用于防止食品氧化。

答案:6. 钙7. 88. 水9. 酸10. 抗氧化剂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食品加工: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延长保质期。

- 医药:化学合成药物用于治疗疾病。

- 清洁产品:清洁剂和洗涤剂用于去除污渍和消毒。

- 材料科学:塑料、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制造和应用。

- 环境保护:化学方法用于水处理和空气污染控制。

结束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了解化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提高生活质量,并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希望这份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化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

【化学】化学《化学与生活》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化学】化学《化学与生活》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5.一氯甲烷是一种无色易液化的气体,加压液化贮存于钢瓶中。易燃烧、易爆炸,有麻醉作用。下列有关一氯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氯甲烷是由碳、氢、氯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氯甲烷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总数是26
C.一氯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氯甲烷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1: 3
【答案】D
【解析】A、一氯甲烷是由碳、氢、氯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错误;B、一个一氯甲烷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总数是26,错误;C、一个一氯甲烷分子中氯、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5.5:12:(1×3)=71:24:6,一氯甲烷分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氯甲烷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1:3,正确。
点睛:掌握分子结构模型表示的意义是解题关键。
6.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涤纶B.塑料C.羊毛D.合成橡胶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涤纶属于合成纤维,为有机合成材料,羊毛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C选项符合题意
7.通常我们所吃的糖,其主要成分是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下列有关蔗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4.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A.尼龙绳子B.塑料水杯C.纯棉T裇D.篮球
【答案】C
【解析】A.尼龙是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B.塑料水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B错误;C.纯棉T裇是纤维素制成的,属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C正确;D.篮球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D错误;答案为C。
16.人体在代谢酒精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中间产物乙醛(CH3CHO),如果不能及时将乙醛转化,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有关乙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化学《化学与生活》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化学与生活》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化学与生活》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合成材料、合成橡胶等都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B.“白色污染”是指白色塑料袋造成的污染C.用甲醛浸泡水产品以达到保鲜的目的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答案】D【解析】A.合金为金属材料,故A说法错误;B. “白色污染”是指塑料造成的污染,故B说法错误;C. 甲醛有毒不能用于浸泡水产品,故C说法错误;D. 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三大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资源,故D说法正确。

2.135.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氧化物:生石灰、“水银”、“干冰” B.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C.单质: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D.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答案】A【解析】根据物质与元素的分类依据进行分析。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含有氮、磷、钾元素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属于复合肥;有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解:A. 氧化物:生石灰、“水银”、“干冰”。

“水银”属于单质,故错误;B. 复合肥: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硝酸钾。

正确;C. 单质:金刚石、液氧和铜粉。

正确;D. 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塑料和合成橡胶。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组成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视频3.“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霉变食物中大都含有黄曲霉毒素,加热后可以食用B.人体缺钙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可食用含钙丰富的奶制品C.在六大类营养素中,除了水以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D.人体缺少锌、铁等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答案】C【解析】A、霉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非常耐热,蒸煮不能将其破坏,能损坏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病症,错误;B、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错误;C 、除水外,我们每天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素是糖类,糖类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作用,正确;D 、微量元素摄入少了会得病,摄入多了也会得病,所以要合理摄入微量元素,不能过多,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反应中未发生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D.CH3OH属于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铬酸钠(Na2CrO4)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属于盐,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反应前各元素原子的个数:C-1;H-14;O-9;Cl-10;Cr-2;Na -4。反应后各元素原子的个数:C-0;H-14;O-7;Cl-10;Cr-2;Na -4。相差了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CO2,其组成元素的碳、氧质量比为: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A.葡萄糖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
C.常温下油脂都呈液态D.青菜中富含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A.葡萄糖是有机低分子化合物,错误;
B.淀粉与碘作用呈蓝色,正确;
C.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动物油脂呈固态,错误;
D、青菜中富含有维生素,错误。故选B。
15.我市一家企业生产的“土豆农膜”是一种新型环保农膜,在塑料中添加土豆淀粉,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使塑料呈多孔状+强度下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化学】化学《化学与生活》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双休日到废品回收站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4位同学对一些废品按其主要成分进行的分类,其中错误的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A.铝制易拉罐,属于金属材料,说法正确;B.废旧报纸的成分主要是纸质纤维,是有机物,不属于非金属单质,说法错误;C.旧橡胶轮胎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D.塑料饮料瓶属于合成材料,说法正确.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
B.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C.尽量使用毒性大的农药,减少农药用量
D.回收利用金属材料,做好防锈工作
【答案】C
【解析】A、使用清洁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产生,符合环保理念,故符合环保理念;
B、重复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白色污染,故符合环保理念;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
13.下列物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羊毛围巾B.塑料薄膜C.玻璃杯子D.玻璃钢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羊毛围巾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B、塑料薄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
C、玻璃杯子是玻璃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C、Na2CrO4反应后生成了CrCl3,Cr的化合价由+6价降到了+3价,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CH3OH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7.现代社会正进入以“室内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以下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 )
A、糖类、维生素、橡胶都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故A正确;
B、金属能导电,石墨也易导电,故B正确;
C、化学肥料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故C正确;
D、洗涤剂洗油污属于乳化原理,不是溶解油污,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复合肥是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肥料。
9.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现在提倡的环保理念的是( )
4.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B.有机玻璃——复合材料
C.玻璃钢——无机材料D.棉花——合成纤维
【答案】A
【解析】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正确;B、有机玻璃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错误;C、玻璃钢是由塑料与玻璃纤维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错误;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错误。故选A。
A.建材释放有害气体
B.劣质黏合剂释放的甲醛有毒气体
C.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D.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详解】
A、建材释放有害气体,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根据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所以土豆农膜容易降解;故D正确;
故选A.
16.“三氯生”是一种高效广谱抗菌剂,广泛用于牙膏、药皂、洗面奶、空气清新剂等。下面关于三氯生(C12H7C13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氯生是一种有机物B.三氯生由碳、氢、氧、氯四种元素组成
C.三氯生中含有氧气分子D.一个三氯生分子中共含有24个原子
C、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过多,应该按规定添加,故正确;
D、工业用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非常相似,但是亚硝酸钠是有毒的,故不能食用,故错误。故选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维生素在人体中能够合成,可以不必每天都摄入维生素
B.棉花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
C.生物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多吃无害
D.有机物不都含有碳元素
A.塑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该新型农膜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D.土豆农膜容易降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塑料属于石油产品,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根据淀粉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故B正确;
C、根据土豆农膜可被细菌和微生物释放的酶分解,使塑料呈多孔状,强度下降有利于降解,有助于解决农村“白色污染”问题;故C正确;
17.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霉变的大米是有毒的,对人体是有害的,故不能热煮后食用,故错误;
B、甲醛可以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故错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选项正确;C、根据食用方法:勿长时间顿炒,说明在开始炖炒时就加入碘盐效果不好,选项错误;D、根据储存指南:避光、避热、密封防潮,可知存放碘盐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选项正确。故选C。
A.一氯甲烷是由碳、氢、氯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氯甲烷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总数是26
C.一氯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氯甲烷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1: 3
【答案】D
【解析】A、一氯甲烷是由碳、氢、氯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错误;B、一个一氯甲烷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总数是26,错误;C、一个一氯甲烷分子中氯、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5.5:12:(1×3)=71:24:6,一氯甲烷分子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一氯甲烷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1:3,正确。
CO炼铁——还原性
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酸作干燥剂——吸水性
缺铁——贫血
缺钙——呆小症
缺碘——甲状腺肿大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瓦斯爆炸是甲烷引起的;假酒中毒是假酒中的有害物质甲醇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正确;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油污;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活性炭有吸附作用,能起到净水的作用,正确;C、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热值较高;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冶炼金属;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正确;D、缺铁易患贫血症、骨质疏松症;缺钙易患佝偻病;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错误。故选D。
【答案】B
【解析】A、维生素在人体中多数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故A错误;B、棉花和羊毛可以用燃烧法区别,羊毛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故B正确;C、生物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应适量摄取,不应多吃,故C错误;D、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故D错误。
点睛∶维生素在人体中多数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羊毛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1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B.棉花C.羊毛D.蚕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选项棉花属于天然材料;C选项羊毛属于天然材料;D选项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答案选择A
考点:材料的分类
12.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
2.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的部分化学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甲烷引起
假酒中毒——甲醇引起
煤气中毒——CO引起
洗洁精去除油污——乳化作用
蜂窝煤易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
活性炭净水——吸附作用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元素与人体健康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C、使用毒性大的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会更大,故不符合环保理念;
D、回收利用金属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做好防锈工作,保护金属资源,故符合环保理念。
10.如图是某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盐”属于混合物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开始炖炒时就加入碘盐效果更好
D.存放碘盐于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A.甲的化学式为CH2
B.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
C.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示看:甲的化学式为C2H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甲.丙都是有机物;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6=12:3:8。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