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误差表⽰。

精密度表⽰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偏差表⽰。

误差表⽰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准确度就⾼,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精密度⼀定好,精密度⾼,准确度不⼀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答:系统误差。

进⾏校正或换⽤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系统误差。

做空⽩实验或提纯或换⽤分析试剂。

3 ⽤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结果,哪⼀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后,能将较⼤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测定次数,进⾏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分析得%,%,%。

试⽐较甲、⼄两⼈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E 1=- =(%) E 2=- = (%)%030.01/)(1)(222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2=-∑-=∑n nx x s i6 甲、⼄两⼈同时分析同⼀矿物中的含硫量。

《分析化学》思考题及答案.doc

《分析化学》思考题及答案.doc

第1章绪论【思考题】1、简述分析化学的任务?2、分析化学怎么分类?【参考答案】1、答:(1)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分析(2) ---------------------------- 测量各组成的含量定量分析(3)表征物质的化学结构、形态、能态——结构分析、形态分析、能态分析(4)表征组成、含量、结构、形态、能态的动力学特征——动态分析2、答:(1)根据分析的目的和任务分类: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2)根据分析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3)根据分析时依据物质性质分类:化学分析、仪器分析;(4)根据分析所需试样: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5)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第2章常见离子的定性分析【思考题】1、为什么说要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首先应该创造有利于反应产物生成的反应条件?反应条件主要有哪些?2、什么叫选择性反应和专属反应?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何重要意义?在鉴定离了时,怎样避免共存离了的干扰?3、什么叫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它们在分析试验中有何重要意义?4、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每一组物质中的两种化合物分开:(1)PbSO4和BaSC>4 (2) Al(OH)3和Zn(OH)2(3) Bi (OH) 3和Cd (OH)2(4) PbS 和ZnS (5) CuS 和HgS (6) BaCrO4和SrCrO45、试用6种溶剂,将下六种固体从混合溶液中逐一溶解,每种溶剂只溶解一种物质,并说明溶解次序。

BaCO4, AgCl、KNO3、SnS2、CuS、PbSO46、在系统分析中,鉴定NH4\ Fe2\ Fe3+时,为什么要取原试液直接鉴定?鉴定CC^-时为什么要在制备阴高了试液前进行?【参考答案】1、答:因为鉴定反应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进行,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外部特征,否则,反应不能发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反应条件主要有:溶液的酸度、反应离了的浓度、溶液的温度、催化剂和溶剂的影响。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滴定练习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答:台秤。

NaOH不是基准物质,只能粗配后用基准物质标定。

2、NaOH溶液和HCl溶液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吗?为什么?答:均不能。

NaOH和HCl不是基准物质。

NaOH易吸收H2O及CO2,盐酸易挥发。

3、滴定管为何要用滴定剂润洗?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是否也要润洗?为什么?答:残留的水会稀释溶液。

锥形瓶不需润洗,润洗会引入待测物质。

4、HCl溶液与NaOH溶液定量反应完全后,生成NaCl和水,为什么用HCl滴定NaOH溶液时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呢?答:颜色由浅入深,变色明显易于观察。

实验二KHP标定NaOH1、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常用的有哪些?本实验采用的基准物质是什么?与其他基准物质相比它有什么显著的优点?答:标定NaOH基准物质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草酸[H2C2O4.2H2O]和碘酸氢钾[KH(IO3)2],本实验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与其他基准物质相比分子量大且稳定。

2、称取NaOH和KHP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答:NaOH台秤,间接法配制。

KHP分析天平,是基准物质直接法配制。

3、已标定的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它测定HCl溶液的浓度,若用PP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若改用MO为指示剂,结果又如何?答:PP偏大,产物为NaHCO3;MO无影响,产物为H2CO3。

4、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为微红时,溶液的pH为多少?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又会变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答:变色点9.1。

吸收CO2,溶液酸性增加,pH下降。

5、用KHP标定0.1mol/L NaOH标准溶液时,怎样计算出用量为0.4~0.6g?为什么用酚酞而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答:m=cVM=0.1×(20~30)×204.1=0.4~0.6(g)(耗滴定剂20-30ml)突跃范围为碱性,PP变色范围在突跃范围内,MO不在。

化学分析思考题与习题与答案

化学分析思考题与习题与答案

分析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化学分析部分)1、滴定分析中,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有什么区别与XXX?2、什么叫基准物质?作为基准物质应具备哪些条件?3、什么是系统误差?如何减免?4、什么是偶然误差?如何减免?5、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以失去部分结晶水的硼砂作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

(2)标定NaOH溶液时,邻苯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

6、某弱酸型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pH4.5~6.5,该指示剂的离解常数为多少?7、下列同业用NaOH溶液或HCl溶液滴定时,在滴定曲线上会出现几个突越?(1)HCl+H3BO3(2)Na2HPO4+NaH2PO4(3)H2SO4+H3PO4(4)NaOH+Na3PO48、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为什么?9、何谓条件稳定常数?它与绝对稳定常数有何XXX与区别?10、如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11、何谓条件电极电位?它与标准电极电位有何异同?哪些因素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12、为了使沉淀完全,必须加入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13、试简要讨论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两类化学分析方法的优缺点?14、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磷矿中磷含量,特取试样0.0250g,测得试样中P2O5为27.360%,该结果是否合理?应如何表示?15、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0.01ml,如果滴定时用去标准溶液2.50ml,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滴定时用去标准溶液25.00ml,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16、下列数据各包括几位有效数字?(1)0.00330 (2)10.030 (3)0.072 (4)4.20×10-4 (5)40.02% (6)Ph=2.38 (7)0.00002 (8)π17、欲配制浓度为0.20mol/L的下列各物质溶液各2000ml,应取其浓溶液多少毫升?如何配制?(1)浓盐酸(密度1.18g/ml,含HCl 37%)(2)氨水(密度0.89g/ml ,含NH 3 26%)18、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6H 4O 4)作为基准物质来标定浓度为0.2mol/L 的NaOH 时,若要使NaOH 溶液用量控制在25ml 左右,应取基准物质多少克?若改用草酸(H 2C 2O 4·2H 2O )作基准物,应称取多少克草酸?19、分析苯巴比妥钠(C 12H 11N 2O 3Na )含量,称取试样0.2014g ,加碱溶解后用HAc 酸化,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加入25.00ml0.03100mol/L Hg (ClO 4)2,稀释至刻度,此时生成Hg (C 12H 11N 2O 3)2,干过滤,弃去沉淀,移取25.00ml 溶液,加入10ml 0.010mol/L MgY 溶液,在pH=10.0用0.01234mol/L EDTA 标准溶液滴定置换出来的Mg 2+,消耗3.6ml 。

分析化学思考题解答

分析化学思考题解答

分析化学思考题解答
1-1 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

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

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1-2 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

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层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

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之差,确定试样的质量。

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

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

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1-3 怎样溶解下列试样: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答:锡青铜:可用硝酸溶解;高钨钢:可用高氯酸溶解(可将W氧化为H2WO4);纯铝:可用HCl或NaOH溶解;玻璃:可用HF溶解。

1-4 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坩埚进行熔融:铬铁矿,金红石(TiO2),锡石(SnO2),陶瓷。

答:参见: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铬铁矿:用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金红石(TiO2):。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答: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

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

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

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5.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得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和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由绝对误差E可以看出,甲的准确度高,由平均偏差d和标准偏差可以看出,甲的精密度比乙高。

分析化学后答案及思考题

分析化学后答案及思考题

第二章 习 题1.已知分析天平能称准至±0.1mg ,要使试样的称量误差不大于0.1%,则至少要称取试样多少克?解:设至少称取试样m 克,由称量所引起的最大误差为±0.2mg ,则%100102.03⨯⨯-m≤0.1% m ≥0.2g答:至少要称取试样0.2g 。

2.某试样经分析测得含锰质量分数(%)为:41.24,41.27,41.23,41.26。

求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

解: )(426.4123.4127.4124.41+++=x % = 41.25% 各次测量偏差分别是d 1=-0.01% d 2=+0.02% d 3=-0.02% d 4=+0.01%d)(401.002.002.001.01+++=∑==ndi ni % = 0.015% 14)01.0()02.0()02.0()01.0(1222212-+++-=∑==n di ni s %=0.018%CV=x S×100%=25.41018.0⨯100%=0.044%3.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

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解:x =343.2041.2039.20++%=20.41% s=13)02.0()02.0(22-+%=0.02% 查表知,置信度为95%,n=3时,t=4.303 ∴ μ=(302.0303.441.20⨯±)% =(20.41±0.05)% 4.水中Cl -含量,经6次测定,求得其平均值为35.2 mg .L -1,s=0.7 mg .L -1,计算置信度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解:查表得,置信度为90%,n=6时,t=2.015 ∴ μ=ntsx ±=(35.2±67.0015.2⨯)mg/L=(35.2±0.6)mg/L 5.用Q 检验法,判断下列数据中,有无舍去?置信度选为90%。

分析化学理论课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理论课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理论课思考题答案第⼆章思考题2.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偏差表⽰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表⽰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误差表⽰。

精密度表⽰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表⽰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准确度也⾼,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2.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系统误差。

进⾏校正或换⽤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位读数估计不准;随机误差。

增加平⾏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系统误差。

做空⽩实验或提纯或换⽤分析试剂。

2.3 ⽤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结果,哪⼀个更合理?标准偏差。

2.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平⾏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法消除系统误差。

2.5 某铁矿⽯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较甲、⼄两⼈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甲:准确度⾼,精密度好。

(计算略)2.6 甲、⼄两⼈同时分析同⼀矿物中的含硫量。

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0.042%,0.041%⼄:0.04199%,0.04201%哪⼀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

有效数字是两位。

第三章思考题3.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法有哪些?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法叫滴定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结果为%,%,%,乙分析得%,%,%。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 =(%) x 2 = ++ ÷3 = (%)E 1=- =(%) E 2=- = (%)%030.01/)(1)(2221=-∑-∑=--∑=n n x x n x x s i %035.01/)(222=-∑-=∑n nx x 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每次取样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 乙:%,%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

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第三章 滴定分析思考题答案1. 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答: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溶液的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达到化学计量点;再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待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滴定分析。

主要有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2. 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答: 反应定量进行(>%);反应速率快;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如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 sp)。

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的这一点为终点(end point, ed )。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H 2SO 4, KOH, KMnO 4, K 2Cr 2O 7, KIO 3, Na 2S 2O 3•5H 2O答: K 2Cr 2O 7, KIO 3 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他用间接法(标定法)配制标准溶液。

5.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答: 主要有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百分浓度等.其余略。

滴定度一般用在基层实验室,便于直接用滴定毫升数计算样品的含量(克或百分数)。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答: 因为分析天平的绝对误差是一定的,称量的质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就较小。

7.若将H 2C 2O 4•2H 2O 基准物长期放在有硅胶的干燥器中,当用它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答:偏低。

因为H 2C 2O 4•2H 2O 会失去结晶水,导致称量的草酸比理论计算的多,多消耗NaOH 溶液,使计算的NaOH 溶液浓度偏低。

8.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或百分数。

换算见公式1000A B B A M c b a T •= 例 求•L -1NaOH 标准溶液对H 2C 2O 4的滴定度.解: H 2C 2O 4 + 2NaOH = Na 2C 2O 4 + 2H 2O)g/mL (004502.0100004.901000.021NaOH O C H 422=⨯•=T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思考题答案4—11. 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2. 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 2PO 4-,NH 4+,HPO 42-,HCO 3-,H 2O ,苯酚。

答:HPO 42-, NH 3 , PO 43- , CO 32- , OH - , C 6H 5O- 3. 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 2PO 4-,HC 2O 4-,HPO 42-,HCO 3-,H 2O ,C 2H 5OH 。

答:H 3PO 4,H 2C 2O 4,H 2PO 4-,H 2CO 3,H 3O +,C 2H 5OH 2+4.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HOAc,NH4+,F-,(CH2)6N4H+,H2PO4-,CN-, OAc-,HCO3-,H3PO4,(CH2)6N4,NH3,HCN,HF,CO3-答:HOAc-OAc-,NH4+-NH3,F--HF,(CH2)6N4H+-(CH2)6N4,H2PO4--H3PO4,CN--HCN,,HCO3--CO3-5. 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答:根据各个共扼酸的离解常数大小排列:H3PO4﹥HF﹥HOAc﹥(CH2)6N4H+﹥HCN﹥NH4+﹥HCO3-根据各个相应共扼碱的离解常数大小排列:CO32-﹥NH3﹥CN-﹥ (CH2)6N4﹥OAc-﹥F->H2PO4-6. HCl要比HOAc强的多,在1mol•L-1HCl和1 mol•L-1HOAc溶液中, 那一个[H3O+]较高他们中和NaOH 的能力哪一个较大为什么答:1mol•L-1HCl溶液[H3O+]较高, 中和NaOH的能力一样大。

因为HCl溶液为强酸, 完全电离, HOAc 溶液为弱酸, 仅部分电离出[H3O+]; HOAc中和NaOH时, HOAc电离平衡移动到完全离解完全为止.。

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 NH3·H2O; (2) NaHCO3;(3) Na2CO3。

答: NH3·H2O [H+]+[NH4+] = [OH-]NaHCO3 [H+]+[H2CO3] = [CO3-]+[OH-]Na2CO3 [HCO3-]+[H+]+2[H2CO3] = [OH-]8.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4HCO3;(2) (NH4)2HPO4;(3) NH4H2PO4。

答:NH4HCO3 [H+]+[H2CO3] = [NH3]+[CO32-]+[OH-](NH4)2HPO4 [H+]+[H2PO4-]+2[ H3PO4] = [NH3]+[PO43-]+[OH-]NH4H2PO4 [H+]+ [ H3PO4] = [NH3]+2[PO43-]+[OH-]+ [HPO42-]9. 为什么弱酸及其共扼碱所组成的混合溶液具有控制溶液pH的能力如果我们希望把溶液控制在(强酸性例如(pH≤或强碱性(例如pH>.该怎么办答: 因为弱酸及其共扼碱所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有抗碱组分弱酸和抗酸组分共扼碱.所以该混合溶液在某种范围内具有控制溶液pH的能力. 如果我们希望把溶液控制在强酸性例如 (pH≤或强碱性(例如pH>,可使用浓度mol•L-1以上强酸或浓度mol•L-1以上强碱.10. 有三种缓冲溶液,他们的组成如下:(1)mol•L-1的HOAc+ •L-1的NaOAc;(2)mol•L-1的HOAc+ •L-1的NaOAc;(3)1mol•L-1的HOAc+ •L-1的NaOAc.这三种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或缓冲能量)有什么不同加入稍多的碱或稍多的酸时, 哪种溶液仍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答: (1)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扼碱浓度比为1, 且浓度大, 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 当加入稍多的酸或碱时其pH变化较小; (2) 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扼碱浓度比为100, 其抗酸组分(NaOAc)浓度小, 当加入稍多的酸时, 缓冲能力小, 而(3) 的缓冲溶液弱酸及其共扼碱浓度比为, 其抗碱组分(HOAc)浓度小, 当加入稍多的碱时, 缓冲能力小11.欲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括号内为p K a): HOAc,甲酸,一氯乙酸,二氯乙酸,苯酚。

答:由应pH≈p K a可知,应选C2HClCOOH-C2HClCOO-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

12. 下列各种溶液pH=,>还是<,为什么NH4NO3,NH4OAc,Na2SO4,处于大气中的H2O。

答:NH4NO3溶液pH<,NH4+ 的p K a=是弱酸; NH4OAc溶液pH=,因为p K a(NH4+)≈p K b(OAc-); Na2SO4溶液pH= , 强酸与强碱反应产物; 处于大气中的H2O的pH<,因为处于大气中的H2O 中溶解有C02,饱和时pH=。

思考题答案4-21.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试简要地进行比较。

答: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用酸碱指示剂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范围广泛;其不足之处是各人的眼睛辨别颜色的能力有差别,不能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对于较弱的酸碱,终点变色不敏锐。

用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需要特殊成套设备,操作过程较麻烦,但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克服了人为的因素,且准确度较高。

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答: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使指示剂的变色点等于或接近化学计量点的pH。

3.根据推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为几个pH单位表4—3所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否与推算结果相符为什么举二例说明之。

答:根据指示剂变色范围公式,pH=p K Hin±1,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为2个pH单位,表4—3所列各种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推算结果不相符,其原因是人眼辨别各种颜色的敏锐程度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