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56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题(Word版-含答案)专题七实验探究题1. (2017·甘肃省卷)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家用普通干电池中含有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剥开电池时闻到氨味且发现有黑色物质.【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氨味?黑色物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假设】能闻到氨味说明含有铵盐(如NH4Cl);黑色固体可能有铁粉、氧化铜或二氧化锰.【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I.小聪取适量黑色物质与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强烈氨味,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观察到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实验II.小敏将黑色物质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静置后,取不溶物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试管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生成,溶液不变色2.取适量黑色滤渣装入另一支试管中,再加入溶液,向上述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黑色粉末中含有二氧化锰【交流讨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实验I.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实验Ⅱ.过滤;黑色粉末中一定不含铁粉与氧化铜H2O2(或过氧化氢)溶液,木条复燃【交流讨论】2H2O22H2O+O2↑.【解析】实验Ⅰ.铵盐与碱混合会放出氨气,所以取适量黑色物质与熟石灰混合置于研钵内研磨,嗅到氨味,再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测,试纸变蓝,证明黑色物质中含有铵盐;故填:熟石灰(或烧碱或其他碱性物质);(3)有关数据见下表【实验探究一】小明取适量黑色糊状填充物,按图2所示实验流程进行探究。

(1)溶液A 中溶质主要有(填化学式),操作Ⅱ中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实现两者分离的依据是;,操作(2)欲从固体M 中得到较纯的MnO2Ⅲ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小明取电池外壳锌皮,用砂纸打磨干净,剪成小块,进行实验。

(1)取一块锌皮放入盛有适量稀盐酸的烧生成。

杯中,有ZnCl2①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

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精品文档)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汇编(精品文档)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38(2017·北京中考)(7分)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Ⅰ.不稳定性(1)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16g KMnO4产生O2的质量质量为 g。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的原因是。

Ⅱ.腐蚀性【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进行实验】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KMnO4溶液浓度0.002%0.01%0.1%1%鸡皮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全部变为棕色全部变为黑色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编号①②③④实验25mL0.1%KMnO4溶液25mL0.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25mL蒸馏水+10滴浓硫酸25mL1%KMnO4溶液+10滴浓硫酸铜片质量/g 实验前0.54 0.54 0.54 0.54 18小0.54 0.52 0.54 0.43时后【解释与结论】(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5)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6)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SO4+□_________【答案】Ⅰ.(1)2KMnO4=K2MnO4+MnO2+O2↑ 0.32(2)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发生反应Ⅱ.(3)样品浓度对KMnO4浓度腐蚀性的影响(4)酸性条件下KMnO4浓度越高,腐蚀性越强(5)①②③(6)8H2O36(2017·北京中考)(3分)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衡。

实验1 实验2实验3(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版)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版)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汇编: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版)14(2017·河南中考)2.3g铁和M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则M可能是A.镁 B.铝 C.碳 D.钠13(2017·重庆中考B卷)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B.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盐】7(2017·遂宁中考)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B.t3和t5时,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C.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t2<t<t4 D.t2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有Zn、Ag50(2017·眉山中考)(7分)合金中除含金属外,也可以含有非金属。

已知某铝合金粉末除含铝、铜外,还含镁和硅中的一种或两种。

小冬设计实验对该铝合金粉末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硅不能与盐酸反应。

.(2)铜、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铝、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得到相同的气体。

硅有氢氧化钠的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Si+2NaOH+H2O=Na2SiO3+2H2↑,足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NaAlO2,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猜想一: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镁。

猜想二: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硅。

猜想三:该粉末中除含铝、铜外,还含有。

【设计实验】【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50. (7分)【查阅资料】2Al+2NaOH+2H2O=2NaAlO2+3H2↑[提出猜想] 猜想三:镁和硅【设计实验】12(2017·泸州中考)已知:铝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Al2O3能溶于NaOH溶液.某课外小组对“铝与氯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①测得CuCl2溶液的pH<7;②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③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无色气泡.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蓝色,该溶液呈酸性(选填“酸”、“碱”或“中”).(2)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红色固体,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2Al+3CuCl2=2AlCl3+3Cu.(3)步骤②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在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薄膜.(4)小组对步骤③产生的气体提成以下猜想:a.可能是Cl2;b.可能是O2;c.可能是H2;小组讨论得出c成立,理由是铝能和显酸性溶液反应生成铝盐和氢气.16(2017·广安中考)我国早在古代,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意思是可溶性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例如:CuSO4+Fe═Cu+FeSO4.(1)Cu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其溶液颜色为蓝色.(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3)除去ZnSO4溶液中少量CuSO4杂质,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D A.NaOH溶液B.Fe C.CuO D.Zn.故答案为:(1)+6,蓝色;(2)置换反应;(3)D.(2017·成都中考)20(2017·湘潭中考)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48g,则m=4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化学方程式为:①Zn+2AgNO3=2Ag+Zn(NO3)2;②Cu+2AgNO3=2Ag+Cu(NO3)2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Zn+2AgNO3=2Ag+Zn(NO3)265 21613g x解得:x=43.2gCu+2AgNO3=2Ag+Cu(NO3)264 2163.2g y解得:y=10.8g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故选B.(2017·黄冈中考)答案:。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金属性质探究(含答案解析)-答案.doc

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金属性质探究(含答案解析)-答案.doc

(3)覆盖一层红Cu+2AgN03=2Ag+Cu(N0) 2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中考化学专项练习之金属性质探究(含答案解析)【答案】I. D 2. A 3. A 4. D 5. C6. B7. BD8.Fe; H2SO49.使用的酸的种类不同;铝表面有氧化膜;可行;铁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2AgNO3+Cu=Cu (N03) z+2Ag;0210.A>B>C; Fe+2HCl=FeCl2+H2 tII.C; Fe、Cu的活动性顺序不能确定,Cu、H的活动性顺序不能确定,Hg、H的活动性顺序不能确定;B;能将Fe、H、Cu、Hg 的活动性顺序确定下来12.氢气;假;无明显现象;强;银>钮>钳;HCl+AgN03—AgCl I +HN03或PdClgAgNO,—2AgCl I+Pd (NOQ213.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镁的活动性也比铜强;相同时间内镁放出的气泡比铁多;Mg+FeCL=MgCL+Fe;不能用铁桶装硫酸铜溶液14.FeCl2+H2 Fe+2HC1;防止铁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镁片与盐酸反应比铁片与盐酸反应剧烈;铜比汞的金属活动性强;铁;盐酸等15.吉汩F5]znu(1)延展性C+2CuO 2C U+C02 t(2)4A1 + 3O2=2A12O316.实验一:B、C实验二:(1) C(2)因为铜和银均不与盐酸反应,采用方法A不能鉴别金属铜与银的活动性顺序。

铜和银分别与氧气反应均生成黑色氧化物,观察比较的现象不明显,采用方法B不能鉴别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17.银或Ag; 2AgN03+Fe=2Ag+Fe (N03) 2;将固体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中,一会后再过滤18.Al、Cu、Cr;二;Cr+H2S04=CrS04+H21 ; Al2 (S04) 3、Cr> CuS04; Cr+CuS04=Cu+CrS04;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19.铜丝上有银白色固体析出;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胶头滴管;V; C; CuS04+Fe=Cu+FeS0420.氢气;假;弱;无明显现象;银、钳、钳;ZnCl2+2AgN03=2AgCl I +Zn (N03) 221.无明显变化;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AlCrCu;除去氧化膜;Cr+H2SO4=CrSO4+H2 f ;Al、Cr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AL CrSO4溶液、Cu22.量筒;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控制变量;镁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不漏气;2A1+3H2SO4=A12 (S04) 3+3H2 f ;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将镁条、铝条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比较现象23.乙>铜>甲;若干燥管内的液(水)面比烧杯内的液(水)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水)面保持不变;充满干燥管;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防止污染空气24.把两种白金分别放入稀盐酸中;Ni>Zn>Cu;无现象;①;能;镣比铜的活动性强;用两支试管分别取硫酸镣溶液各少许,分别取锌片和铜片放入两支试管中,放锌的试管中溶液由绿色变成无色,放铜片的试管无现象,结论是Zn>Ni>Cu25.后;银;Mg、Fe、X; Fe+2HCl=FeCl2+H2 f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26.金属锌的活动性大于铁的活动性;C;由于铁也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很难判断什么时候锌正好反应掉而铁没有反应;58.0; Zn (OH)2+2NaOH=Na2ZnO2+2H2O;取洗涤液,滴入酚猷溶液,若溶液变为红色,则沉淀未洗净;反之,则沉淀巳洗净;95. 5%27.镁比铁反应更剧烈;铜比汞活动性强;铁;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铁;固体溶解,温度降低;固体不全溶,温度升局;228.铁>镒>铜;硫酸铜溶液;将两片镒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都有气泡产生,镒片的反应比铁片的反应剧烈;实验③;因实验①②④已可验证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没必要进行实验③29.铭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Al Cr Cu;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Cr+H2S04=CrS04+H2 f ;无法比较铭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铝、硫酸铭溶液、铜;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30.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Fe+CuS04=FeS04+Cu; Cu、Fe、Al; Cu、Fe、Al【解析】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探究,学生要熟悉金属活动性表来并会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题目只要多练就能提高解题能力。

[配套K12]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56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含解析)

[配套K12]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考点56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含解析)

考点56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一、选择题1.(2017广西省来宾市,题号23,分值2)为了探究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

则X溶液是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答案】A【解析】A.相同的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稀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的试管中,镁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锌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且慢,铜表面无气泡产生,由此可得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Zn>Cu,A正确;B.镁、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金属铜,三个反应现象基本相同,无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错误;C.镁、锌均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两种反应的现象基本相同,无法判断镁、锌的活动性强弱,C错误;D.镁、锌、铜与氯化镁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D错误。

2.(2017广东省广州市,20题,2分)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答案】D【解析】打磨后的铝丝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证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铜,A正确;铜丝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在铜丝表面出现黑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B正确;由实验甲、乙可证明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Al>Cu>Ag,C正确;硫酸铜、氯化铜均为可溶性铜盐,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可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可将硫酸铜溶液换成氯化铜溶液完成上述实验,D错误。

3.(2017湖南省娄底市,题号31,分值2)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1金属的防锈(含解析)(new)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考点51金属的防锈(含解析)(new)

考点51 金属的防锈一、选择题1.(2017江苏省淮安市,题号5,分值2)某博物馆藏有一柄古代铁剑,为防止其生锈,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定期用清水冲洗,除去灰尘 B。

放于体验区,让观众触摸C. 用盐水除去铁剑上的锈斑D. 放在充满氮气的展览柜中【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铁生锈的条件及防锈的原理。

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定期用清水冲洗铁剑,会加速铁剑的锈蚀,A错误;B。

人体会分泌汗液,用手触摸铁剑,会加速铁剑的锈蚀,B错误;C.盐水会加速铁剑的锈蚀,C错误;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将铁剑放在充满氮气的展柜中,可以隔绝空气和水,能防止铁锈蚀,D 正确。

2.(2017苏州,14,2)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B. 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C. 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D. 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正确,故A 不符合题意;只有在金属活动属性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B错误,符合题意;铁制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生锈,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正确,故D不符合题意。

3.(2017山东省青岛市,题号6,分值1)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A.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B.用盐水清洗菜刀C.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 D.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金属防锈的方法。

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钢管存放在干燥的地方,由于缺乏水份,钢管不易生锈,A合理;盐水能加速铁的锈蚀,B不合理;铁锈疏松多孔,易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加速铁的锈蚀,因此,及时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渍,可以减缓铁的锈蚀,C 合理;在铁制品表面镀上一层不易锈蚀的金属,使铁与空气中的水份和氧气隔绝,能防止铁生锈,D合理。

4.(2017哈尔滨市,5,2)下列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钢铁表面采用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都能防止钢铁生锈D.燃气灶的火焰出现橙色或黄色时,可调小炉具进风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及燃烧的条件;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常做食品干燥剂,A选项正确;汽油可以溶解油污,从而除去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洗去油污,B选项正确;钢铁表面涂油、刷漆、镀铬等方法可以隔绝空气和水,所以这些措施都能防止钢铁生锈,B选项正确;燃气灶的火焰出现橙色或黄色时,说明氧气不足,燃烧不充分,可调大炉具的进风口,增大氧气流量,D选项错误。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解析)2017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济南市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Si 28,P 31,S 32,Cl 35.5,K 39,Ca 40,Mn 55,Fe 56,Cu 64,Zn 65,Ag 108,Ba 137,Au 197第Ⅰ卷(选择题共2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答案】B解析】A选项中,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错误。

B选项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是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 选项中,炼制丹药、灯火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选项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错误。

2.泉城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保护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B。

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C。

把废旧电池埋入水中处理D。

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答案】A解析】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把废旧电池埋入土中处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小清河均不利于环境保护。

种植花草树木,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A。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稀释浓硫酸C。

点燃酒精灯D。

过滤答案】D解析】A选项中,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故A错误。

B选项中,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

天津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答案)

天津市2017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答案)

2017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化 学本试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 100分。

答卷前,请你务必将白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 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 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第I 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23 Mg —24 S —32 Cl —35.5 K —39Ti —48 Fe —56 Cu —64、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2 .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5 .臭氧(。

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 10-25km 的高空。

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

臭氧属于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湿衣晾干B.盐酸挥发C.蜡烛熔化D.白磷然烧A.氮气B.氧气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A. SiB. FeC. OD.Al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C.化合物D.混合物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7 .一些食物的近似 pH 如下:食物葡萄汁苹果汁牛奶鸡蛋清PH 3.5~4.5 2.9~3.3 6.3~6.6 7.6~8.0卜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己知A+3B=2C+3D 中,已知2.3gA 跟4.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C 。

又知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3B.46C.92D.96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给出的西个选项中,有 1-2个符合题意。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 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题意得1分,若宣2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11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或火柴梗,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C.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有腐蚀性D.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 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A.苹果汁和葡萄汁均显酸性 C.苹果汁比葡萄汁的酸性强 8 .截止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56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一、选择题1.(2017广西省来宾市,题号23,分值2)为了探究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

则X溶液是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答案】A【解析】A.相同的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稀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的试管中,镁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锌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且慢,铜表面无气泡产生,由此可得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Zn>Cu,A正确;B.镁、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金属铜,三个反应现象基本相同,无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错误;C.镁、锌均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两种反应的现象基本相同,无法判断镁、锌的活动性强弱,C错误;D.镁、锌、铜与氯化镁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D错误。

2.(2017广东省广州市,20题,2分)化学小组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方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C.由实验甲、乙、丙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AgD.实验甲中的CuSO4改为CuCl2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答案】D【解析】打磨后的铝丝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铝表面出现红色的固体,证明铝的活动性强于铜,A正确;铜丝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在铜丝表面出现黑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可证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B正确;由实验甲、乙可证明铝、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Al>Cu>Ag,C正确;硫酸铜、氯化铜均为可溶性铜盐,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可与氯化铜溶液反应,可将硫酸铜溶液换成氯化铜溶液完成上述实验,D错误。

3.(2017湖南省娄底市,题号31,分值2)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做了如下实验。

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的探究的知识点,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以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前面的金属可以置换出后面的金属。

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2稀硫酸中,甲、乙有气泡冒出,丙没有,说明甲、乙是氢前金属,丙是氢后金属,甲、乙的活动性强于丙;甲放入到乙的硫酸盐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甲不能置换出乙的硫酸盐中的乙单质,说明甲的活动性弱于乙,金属活动排布是乙>甲>丙,选B。

4.(2017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题号29,分值3)人类每年要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金属的用途与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題:⑴如图所示,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什么?⑵如图所示,用坩埚钳夹取一根铜丝, 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丝表面会产生什么现象?(3)小亮同学想设计实验来比较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现有铁和铜两种金属,请你帮助他选择另一种药品完成实验。

(写出药品即可)【答案】⑴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合理即可)(1分)(2)铜丝表面变黒 (1分)⑶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硫酸铜溶液没有溶液两字不得分)(1分)【解析】⑴化学上通常是通过相互刻画来比较两物质的硬度的,将纯铜片和黄铜片互相刻画,纯铜片上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黄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的大;(2)铜在加热的条件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所以把铜比在酒精灯上加热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逐渐变黑色;(3)比较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把一种金属放到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根据能否反应进行比较。

二、实验题1.(2017·南宁)(6分)填写实验报告.4【实验目的】探究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过程】【实验结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铝、铜、银.【解析】【实验过程】(1)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铝线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时,由于铝比铜活泼,因此铝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线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颜色变浅,用砂纸打磨铝线的目的是除去铝线表面的氧化物;(2)将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铜线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时,由于铜比银活泼,因此铜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铜线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实验结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铝、铜、银。

【答案】【实验过程】(1)红;除去铝线表面的氧化物(2)硝酸银;Cu+2AgNO 3=Cu (NO 3)2+2Ag【实验结论】铝、铜、银2.(2017·大连)(5分)三名同学为验证铝、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设计方案,所用试剂如下:甲同学:铜丝、银丝、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乙同学:铝丝、铁丝、银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丙同学:铝丝、铜丝、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1)甲同学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明原因。

(2)乙同学要用稀盐酸验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3)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滤渣中一定有,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答案】(1)不能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1分)(2)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铁丝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取出剩余铁丝(1分);再将打磨光亮的铝丝浸入其中,铝丝表面析出灰黑色固体。

(1分)[或者: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铝丝充分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取出剩余铝丝(1分);再将铁丝浸入其中,铁丝表面无变化。

(1分)](3)①银(1分);②硝酸铝和硝酸亚铁(1分)【解析】(1)铜丝、银丝都不与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说明铝的活动性大于铜、银,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2)乙同学要用稀盐酸验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取少量稀盐酸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插入铝丝和铁丝,铝丝生成气泡的速率比铁快,证明了铝比铁活泼;(3)由于件数的活动性顺序是:铝>铁>铜>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将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废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有硝酸铝、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将银置换出来,硝酸银反应完后再与硝酸铜反应,不能与硝酸铝、硝酸亚铁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能确定,所以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硝酸铝和硝酸亚铁。

3.(2017山东省聊城市,题号22,分值12)(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进行猜想】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做出如下猜想:猜想一:R>Fe>Cu;猜想二:_________;猜想三:Fe>Cu>R【收集证据】为了验证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展开实验探究。

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三位同学交流讨论后认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

【归纳总结】他们总结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2)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3)盒属与_________是否反应。

【答案】(12分)猜想二:Fe>R>Cu【收集证据】甲: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快丙:不能燃烧63Fe+2O点燃Fe3O4【归纳总结l(3)盐溶液(不带溶液不得分)【解析】(1)由题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因为猜想一:R>Fe>Cu, 猜想三:Fe>Cu>R 所以Fe>R>Cu;【收集证据】由实验结论猜想一:R>Fe>Cu正确,可知R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所以R 丝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与硫酸铜反应,把铜置换出来,故可看到R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因为R的金属活动性大于Fe,所以R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比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速率快;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所以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铁可在氧气中燃烧方程式为3Fe+2O点燃Fe3O4【归纳总结】(3)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常见方法有: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金属与酸溶液是否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和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反应。

4.(2017湖北省荆门市,题号8,分值5)实验探究题五分。

在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打磨光亮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在铝片表面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的同时,还看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O2 猜想二:H2 猜想三:CO2 猜想四:SO2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1. 有同学闻了一下该气体,发现无气味,证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2. 将产生的气体经建成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交流】CuSO4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__性(填“酸”或“碱”或“中”)【答案】2Al+3CuSO4=Al2(SO4)3+3Cu【猜想与假设】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或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实验验证】SO2有刺激性气味【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反思与交流】酸【解析】打磨光亮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则二者会发生置换反应,所以红色固体,即Cu,所以化学方程为:2Al+3CuSO4=Al2(SO4)3+3Cu;【猜想与假设】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所以产物中不可能有CO2生成,故猜想三一定不成立。

【实验验证】SO2有刺激性气味,而其他气体都无味道,所以猜想四也不成立;【实验结论】将产生的气体经建成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氧气不能够燃烧,氢气的燃烧现象符合题设条件,所以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反思与交流】打磨光亮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看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由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可知,处在H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所以CuSO4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