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分析的应用及发展

合集下载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分子、离子、原子及其组合体的含量,适用于广泛的分析领域。

本文将探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包括环境、医药、工业等方面。

环境领域
在环境领域,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壤、水、空气等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

例如,对于水体中的汞、铜、镉、铅等元素的监测,可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在土壤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测定铜、锌、镉、铅等元素的含量,并进行土壤污染评价。

此外,原子吸收光谱法还可以用于大气环境中的监测和分析。

医药领域
在医药领域,原子吸收光谱法常被用于药物中元素的含量分析。

例如,可以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测定铁、钙、镁等元素的含量,对于药物的配制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在生化研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也被用于物质的测定,例如测定血清中镁、钠、铁、铜、锌等元素的含量。

工业领域
在工业领域,原子吸收光谱法被广泛用于材料分析、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中的监测等方面。

例如,在钢铁、金
属、化学等行业的质量控制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快速测定元素的含量,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此外,在过程监控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监测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成分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参数。

总的来说,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医药、环境、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子吸收光谱法还将不断完善,为各个领域的分析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快速、高效的帮助。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土壤环境中元素含量的方法。

在土壤环境监测中,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1. 土壤污染评估: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如铅、镉、铬、汞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这些重金属元素是常见的土壤污染物,其高浓度会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评估土壤的污染程度,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2. 土壤肥力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用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测定,如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

这些营养元素是影响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壤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以评估土壤肥力状况,指导土壤施肥和作物种植。

3. 土壤环境监测:原子吸收光谱法还可以用于土壤中其他元素的测定,如微量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元素的含量。

这些元素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很重要,如碳、硫、锌、铜、镍、铅等元素。

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这些元素的含量,可以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为土壤质量评估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光谱分析在环境及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光谱分析在环境及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光谱分析在环境及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带来了环境问题,土壤以及水体中的重金属、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以及大颗粒物质、固体液体废弃物等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同时土壤、大气中的部分元素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这就需要借助光谱分析快速检测、分析以及评估。

目前在环境监测中一般应用原子荧光光谱技术,该技术是光谱分析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测定水质、土壤和水系沉淀物中砷、汞、铅等元素的国家标准。

同时光谱分析技术同样应用于生物化学分析中,快速便捷地检测相关成分。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光谱分析在环境及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光谱分析;环境;生物化学分析;应用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但是仍存在一定污染。

面对排放到环境中不同种类、不同形态的污染物,尤其是痕量和超痕量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我国的环境样品分析任务仍十分艰巨。

这些污染物包括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等,主要分布在水体、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及生物体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大。

当某一区域的环境受到污染时,为了查明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需要应用分析化学中的光谱分析方法等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1光谱检测技术光谱检测技术是指以光的发射以及吸收原理为基础而进行的分析方法,依照检测光谱的过程以及光线强弱来完善检测元素的定量与定性分析。

在实际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一般选取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以及散射光谱三种形式来查看食品中是否存在检测元素。

现阶段,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可供选择的光谱化学分析技术类型较多,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基于荧光分析法的等离子发射光谱技术。

利用这种方法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不仅有着良好的敏感性,同时本身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对检测环境要求较低,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检测结果,此外,这种检测手段还具有很好的专一性。

因此,荧光分析法通常被应用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中,表现出了较好的检测性能与检测速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出食品中的成分,同时获得的检测结果还具有较好的精准性,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有着非常广的应用。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摘要:原子吸收光谱线也叫做原子吸光度法,它是以被检测元素的基态分子的原子共振辐射为基准,测定了试样中的元素的数量浓度,被广泛用于测量微量和超微量元素。

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是分析化学领域应用最为普遍的一个定量技术,它具备测定限小,选择性强,精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特性。

关键词:原子吸收分析;联用技术;定量分析;检测精度;抗干扰能力;灵敏度;气相色谱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态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已有学者将其分为三大类:计算法、直接特效检测和联合应用。

根据样品的形态特征和样品的复杂程度,提出了将化学分离和仪器分离的方法-联合应用技术。

利用GC—AFS 技术结合了色谱法的高分离效率和原子吸收光谱的特异性、敏感性,是最有效的分析方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历史1.1第一阶段——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与科学解释伍朗斯顿于1802年对太阳能的连续光谱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从太阳能的连续光谱中找到了一根暗线。

1817年,弗劳霍费在对太阳能持续光谱的研究中,又再一次找到了这种暗线,但由于不清楚为何会发现这种暗线,于是又重新将它定名为弗劳霍费线。

1859年,马克希荷夫和本生在分析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火焰光谱学中,认为大钠蒸汽在经过较小的钠蒸汽之后,也可以形成钠光,而且小钠光的暗线在大太阳光谱中的位置也相同,并因此得出了结论:暗线是由于在阳光外层大气的小钠分子之间接受了大太阳光谱中的大钠射线所致。

1.2第二阶段——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产生从1955年开始,原子吸收光谱就一直是一种十分实用的化学分析手段。

在澳大利亚瓦尔西大学出版了第一篇题为原子吸收光谱用于化学分析的研究的学术论文,为后来AFS的研制奠定了基石。

在五十年代晚期和六十年代早期,希尔格、瓦里安技术有限公司和佩肯-埃尔默公司等先后研制出了用原子之间吸附光谱线的日用仪表,并由此使瓦尔西的设计理念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相关文献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相关文献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相关文献1、《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水中重金属的应用》作者:朱睿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的元素含量的分析。

文中综述了AAS的基本原理、仪器组成、优缺点及干扰的消除方法等。

并重点介绍了AAS在测定水中重金属中的应用,以及对各种改进方法作了评价。

2、《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铅镉分析中的应用进展》作者李燕群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元素铅、镉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从样品预处理、分离富集、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选择简便、快速的分离富集技术为发展方向,同时随着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提高以及与一些分离富集系统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将拓展原子吸收光谱法在测定不同种类样品中铅、镉元素的应用研究。

3、《居住区大气中硒的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作者邹晓春;李红华;徐小作;目的 :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居住区大气中硒的方法。

方法 :以微孔滤膜采样 ,以钯或镍作改进剂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居住区大气中硒。

结果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 3.4 5 ng/ ml,线性范围为 0~ 5 0 ng/ m l,回收率为94 .6 %~ 10 2 .0 % ,砷对测定硒有一定干扰 ,其它金属元素对测定无干扰。

结论 :本方法测定居住区大气中硒 ,能较好地消除干扰 ,操作简便快速 ,适用于环境空的监测。

4、《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selenium and mercury in an estuarine sediment standardreference material using flow injection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作者 Rajananda Saraswati, Thomas W. Vetter, Robert L. WattersA flow-injection analysi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FIA-AAS) method was developed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arsenic, selenium and mercury in a proposedestuarine sediment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 (SRM 1646a). The samples were prepared in two manners: a) A wet digestion procedure with HNO 3 , H 2 SO 4 , and HClO 4 using a reflux column and b) A microwave-oven digestion procedure utilizing HNO 3 , H 2 SO 4 , and HCl for As and Se, and HNO 3 for Hg. Microwave-oven digestion provides resultscomparable to those found by reflux column digestion and reduces the sample preparation time by a factor of 10. The proposed method employing the microwave-oven digestionprocedure coupled with FIA-AAS for As and Se, and FIA-CVAAS for Hg, has detectionlimits of 0.15 ng As/ml,... O.17 ng Se/ml and 0.15 ng Hg/ml.。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测定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比较。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吸收能力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利用原子在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时会发生能量跃迁的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吸收的强度来确定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是基于原子的量子力学原理,当金属元素处于基态时,外层电子具有特定的能级跃迁能量,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

通过测量光线透过样品之前和之后的强度差,可以计算得到金属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广泛,尤其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测定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用于评估水质的安全性;还可以用于监测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从而保护农作物的品质。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定量分析方法。

它利用物质对特定波长的光线吸收的强度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的特点,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线吸收的强度来确定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样品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可以准确计算得到金属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具有高灵敏度、准确度高以及分析速度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中。

例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如铜、锌等,帮助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比较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金属元素的定量分析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但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

1. 灵敏度: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更高,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金属元素,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

2. 准确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准确度更高,可以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准确度相对较低。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领域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领域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领域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领域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分析仪器,其独特的检测方式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其在食品和农产品检测、环境保护、医药领域、工业生产、地质和冶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食品和农产品检测原子吸收光谱仪在食品和农产品检测方面应用广泛。

它可以通过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控制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通过检测大米、面粉中的镉、铅等重金属元素,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此外,原子吸收光谱仪还可以用于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 环境保护原子吸收光谱仪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空气、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了解环境污染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通过检测河流、湖泊中的汞、铅等重金属元素,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影响。

3. 医药领域原子吸收光谱仪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药品中的重金属元素,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原子吸收光谱仪还可以用于医学诊断和研究,例如通过检测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4. 工业生产原子吸收光谱仪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生产过程中的杂质和痕量元素,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在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用于检测产品中的有害元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5. 地质和冶金原子吸收光谱仪在地质和冶金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它可以用于分析地质样品中的元素含量,了解地质构造和资源分布情况。

例如,在地质勘探中,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用于分析岩石、土壤中的元素含量,寻找有价值的矿产资源。

此外,原子吸收光谱仪还可以用于冶金工艺中的杂质控制和合金成分分析等。

综上所述,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其在食品和农产品检测、环境保护、医药领域、工业生产、地质和冶金等方面的应用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介绍及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介绍及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2.1.2 光学系统
➢ 单光束光学系统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 原子荧光光谱法介绍和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Alan Walsh
(1916-1998) 和他的原子吸 收光谱仪在一 起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1 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 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的相对应 原子共振辐射线的吸收强度来定量被测元素 含量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2.1 仪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2.1.1 空心阴极灯
➢ 空心阴极灯(Hollow Cathode Lamp,HCL) ➢ 由待测元素的金属或合金制成空心阴极圈和钨或其
各个量子化能级上的分布遵循Boltzmann分布 定律:
Ni
gi
ΔEi
e kT
N0 g0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介绍和应用
4.1.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 特定能量(E)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 态与某一激发态(i)之间的能量差(ΔEi)时,核 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由基态跃 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 选择性好:谱线比原子发射少,谱线重叠概率小 。 ➢ 灵敏度高: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的金属与类金属元素
定量分析。 ➢ 精密度(RSD%)高:一般都能控制在5%左右。 ➢ 操作方便和快速: 无需显色反应。 ➢ 应用范围广。 ➢ 局限性:不适用于多元素混合物的定性分析;对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分析的应用及发展
所在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123班
学生姓名赵家熙学号********** 指导教师张慧恩
完成日期2013 年10 月30 日
文献综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分析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特效性好、快速准确等优点, 在地质、化工、农业、食品、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分析的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原子吸收光谱法:环境分析:应用:发展: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状况,环境质量监测已成为我国环境重点保护的一项内容。

好的环境检测方法成为了研究人员追求的方向,而原子吸收光谱法也成为环境分析中的首选方法。

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利用空心阴极元素灯光源发出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光,为火焰原子化器产生的样品蒸气中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

通过测定特征辐射光被吸收的大小,来计算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子吸收光谱仪是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检测系统和显示装置五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原子化系统在整个装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不同的元素都已有特定的阴极灯、波长范围、狭缝宽度、灯电流值等配合测定。

若想测定达到较高的数量级或提高检测质量,其关键还在于样品的预处理和进样技术。

2、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史
1955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沃尔什(A.Walsh)发表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论文,开创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965年我国吴延照成功组装了实验型原子吸收分光度计。

自此之后,原子吸收分析在全世界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和推广应用。

1968年马斯曼在李沃夫(L’vov)电热石墨炉的基础上,发展和推广马斯炉商品仪器。

1975年我国北京第二光学仪器厂,根据马怡载等研制的石墨炉原子器及控制电源生产出WFD-Y3型第一台带石墨炉的商品仪器。

1990年美国PE公司首先推出横向加热石墨炉(PE-4100ZL)。

1997年我国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公司生产出自动化程度最高、横向加热平台石墨炉(TAS-986型)。

今天原子吸收光谱仪器已进入高水平发展的平台阶段,多元素同时测定,将是分析工作者与仪器公司今后关注的热门课
题。

3、AAS在环境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始于六十年代。

AAS分析元素形态的方法, 大致可分为 2类: 化学法、氢化物发生法。

3. 1化学法
化学法分析元素形态, 是基于元素的不同形态有着不同的化学特性, 用适当的方法提取与分离元素的不同形态分别进行测定, 获得试样中元素不同形态的含量。

在环境污染物 - 化学形态分析中, 使用的分离富集方法涉及了萃取、共沉淀、离子交换等, 它们与 AAS,AFS及 ICP- AES等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结合, 推动了化学形态分析的不断发展。

总结了近 10年来萃取技术在有机汞、有机锡和有机砷化合物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用苯乙烯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环境水样中 Cr 和总 Cr进行了测定。

3.2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 (HG- AAS)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法 ( hydridegenera2tio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HG- AAS)是测定Ge、Sn、Pb、As、Sb、Bi 、Se、Te等元素的重要方法。

1969年 W. H olak首次采用 Zn- HCl体系产生 AsH3, 空气- 乙炔火焰测定 As, 检出限为 0. 04Lg。

1973年 E. J.Kundson等开发氢化物发生 -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HG - GfAAS)。

2002 年 M. C. V illa - Lojo以K2S2O8为氧化剂微波消解样品, 用氢化物发生法测定鱼组织中的各种形态的砷, 检出限是 0. 3~ 1. 1ng。

氢化物发生 SbH3是测定 Sb最灵敏的方法, 可分析 Sb的形态。

4.间接 AAS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 1测定原理
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被测物与一种或几种其它物质 (其中之一应是易被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的金属元素 )进行定量的化学反应, 并在金属的原子吸收和被测物浓度之间建立起关系。

其应用依赖于所采用的化学反应能否保证对被测物的选择性, 化学反应的选择性愈好, 方法对测定被测物的选择性也就愈好。

4. 2测定方法
4. 2. 1沉淀反应法
本法是将待测组分与一适当浓度的阳离子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测定沉淀溶解液中 (或滤液中 )的可测元素, 从而间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为使沉淀完全, 阳离子必须过量。

在沉淀反应完成后吸取上层清液直接用 AAS测定溶液中过量的金属离子。

该法简单快速, 较为常用, 缺点是样品中非被测物也发生沉淀反应而常引起干扰。

该法可间接测定SO2-4 、Cl-及农药废水中的有机硫、磷等。

4. 2. 2络合反应法
本法是将样品中某些阴离子与一种或两种试剂反应, 形成一个带电荷的金属络合物或中性的离子络合物或离子对缔合物, 经过滤或液 -液萃取分离后,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 从而间接确定这些无机阴离子的含量。

4. 2. 3氧化还原反应法
本法是利用待测物与金属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金属沉淀物, 用硝酸溶解沉淀物后, 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或者测定未反应的过量金属离子。

氧化还原反应法的选择性一般不是很好, 因为需要完全除去其它的氧化物或者还原剂非常困难。

4、结论与展望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在应用范围上还
有待扩大, 污染物的化学形态研究上尚待深入, 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准确、实用的分析方法探讨仍是需要的。

总之, 原子吸收光谱法因具有其它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在环境样品分析中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而且用可调谐激光代替空心阴极灯光源,用激光使样品原子化,高效分离技术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的引入,实现分离仪器和测定仪器联用,将会使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微量进样技术和固体直接原子吸收分析受到了人们的注意,这对生物、医药、环境、化学等这类只有少量样品供分析的领域将是特别有意义的。

所有这些新的发展动向,都很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微型电子计算机应用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后,使仪器的整机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 1 ]中国期刊网
[ 2 ]百度百科原子吸收光谱法
[ 3 ]马亚军, 郎惠云, 董发昕. 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 1 J2. 分析化学, 2005, 33( 1): 120-122.
[ 4 ]陈耀祖等. AAS测定还原糖和脂肪仲胺1 J2. 化学学报, 1982, 40( 11): 1066.
[ 5 ]黄一石. 仪器分析1M2.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