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解名词解释
人的解放名词解释

人的解放1. 引言人的解放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概念,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它指的是摆脱各种束缚和压迫,实现个体自由、平等和尊严的过程。
人的解放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等角度探讨人的解放的含义、意义以及实现途径。
2. 人的解放的含义2.1 自由人的解放首先意味着个体的自由。
自由是指个体在合法范围内行使权利、选择行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不受外界强制力量限制或干预。
个体自由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行动自由等方面。
只有在没有束缚和压迫下,个体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2.2 平等人的解放还意味着平等。
平等是指每个人都享有相同权利和机会,不受种族、性别、阶级或其他身份特征的歧视和限制。
平等是社会公正的基础,也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每个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2.3 尊严人的解放还意味着尊严。
尊严是指个体作为独立、自主、有尊重价值的存在而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保护。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基本权利和尊严,不受剥夺和侵犯。
只有在拥有尊严的基础上,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平等。
3. 人的解放的意义3.1 社会进步人的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通过解放个体,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社会将获得更多创新力量和活力。
只有在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时,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3.2 公民参与人的解放还意味着公民参与。
在一个解放度高、民主度大的社会中,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通过公民的参与,社会将更加民主、公正和开放,每个人都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3 人类尊严人的解放是实现人类尊严的重要途径。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基本权利和尊严,不受剥夺和侵犯。
通过解放个体,社会将更加关注每个人的需求和利益,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实现人类尊严的最大程度。
人解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肋的重要标志。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2.Pterion Pterion(翼点)(翼点)(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4. 黄韧带黄韧带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
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10..Hesselbach Triangle Triangle (海氏三角)(海氏三角)(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同围成的*********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11. 咽峡咽峡咽峡::由腭帆后缘、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病理学尸体解剖的名词解释

病理学尸体解剖的名词解释病理学尸体解剖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死者尸体进行解剖,以观察和研究病理变化,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病理学尸体解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1. 病理学(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通过对组织、细胞和尸体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2. 尸体解剖(Autopsy)尸体解剖是通过解剖已故人体来了解死因和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提供对尸体内部的直接观察,以确定死因、确认已知疾病的存在或发现新的疾病。
3. 死因鉴定(Cause of Death Determination)死因鉴定是指通过对尸体解剖、病史和临床表现的综合评估,确定一个人的死因。
死因可以是自然死亡、外伤、中毒或其他疾病等。
4. 组织学(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诊断疾病并了解其发展过程。
5. 病理标本(Pathological Specimen)病理标本是医生通过手术或尸检获取的人体组织或器官样本,用于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诊断。
病理标本可以通过切片染色等方法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以获取相关疾病的诊断信息。
6. 病理报告(Pathology Report)病理报告是基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对病理标本的观察、诊断和鉴定进行记录和总结的文档。
病理报告中通常包括标本的来源、组织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诊断结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7. 病理变化(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疾病引起的组织或细胞结构、功能和形态等方面的异常改变。
通过观察病理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和预后评估。
8. 病理诊断(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定的过程。
人的解放 名词解释

人的解放名词解释人的解放是指人类从各种束缚和压迫中获得自由和独立的过程。
它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实现的关键目标。
在本文中,将从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人的解放。
一、哲学视角下的人的解放哲学家们对人的解放的思考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
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中的自由与精神解放,到康德的个体的自由意志的解放,再到现代哲学家尼采的个体超越社会与权威的解放,人的解放一直是哲学家们思考的重要议题。
人的解放不仅是获得政治和社会权利,更是一种内在的心智状态,是个体实现自己潜能的过程。
二、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的解放心理学关注个体内心的解放。
心理健康是人的解放的关键要素之一。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健康仅仅是缺乏精神疾病,但现代心理学已经深入研究了心理健康的概念。
人的解放需要个体有自由的思想、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智。
个体应意识到自己的内在需求,并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奋斗,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三、社会学视角下的人的解放社会学关注社会条件对人的解放的影响。
人的解放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和改良。
社会正义与人的解放息息相关。
社会平等、民主和法治是人的解放的基石。
当社会中存在不平等和压迫时,个体的解放就会受到阻碍。
通过社会变革和制度改善,创造一个公平、包容和自由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解放。
四、人的解放的现实应用人的解放的理念在现实世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教育领域,人的解放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基础。
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自主思考、独立创新和负责任的个体。
在职场中,人的解放理念关注员工的自主权和满足感,通过提供更大自主决策权和创造性工作环境来激发员工的潜力。
在人际关系中,人的解放帮助人们建立平等、互助和尊重的关系,摆脱传统的压迫和束缚。
综上所述,人的解放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层面的探讨。
从个体自身的内心解放到社会环境的变革,人的解放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和自我实现的关键目标。
人名词解释

人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就来唠唠“人”这个神奇的存在!人啊,那可真是这世上
最复杂又最有趣的生物了。
你看哈,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高兴的时
候能笑得像朵花儿似的,“哇哈哈,我太开心啦!”就像那阳光照耀大地,温暖又明亮。
(比如你中了大奖,那不得乐开了花呀!)但伤心
的时候呢,又哭得稀里哗啦的,“哎呀,我好难过呀!”仿佛天都要塌
下来了。
人还特别有创造力,能创造出那么多让人惊叹的东西。
像那些伟大
的艺术家,他们能画出美轮美奂的画作,那色彩、那线条,简直绝了!这难道不是人神奇的地方吗?(想想那些著名的画作,是不是让人震
撼呢?)而且人还会发明各种高科技玩意儿,让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千奇百怪的。
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一起玩耍
一起闹,“嘿,咱今晚去吃好吃的呗!”(这不就像你和你最好的朋友
计划出去玩一样嘛。
)也有深爱的家人,那是永远的依靠和温暖。
当
然啦,也会有讨厌的人,看着就来气。
人也会有梦想,有的人梦想当大明星,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有的
人梦想当科学家,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为了实现梦想,人会努力奋斗,“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梦想!”那股子劲儿,真让人佩服。
(就像那
些为了梦想拼搏的人,他们多有毅力呀!)
人啊,有时候很勇敢,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我不怕,我能行!”但
有时候又很胆小,遇到一点小事就吓得不行。
这就是人,充满了矛盾
和魅力。
我觉得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最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理解的存在。
没有了人,这个世界得多无趣呀!。
人类学名词解释大全

马林诺斯基:原籍波兰的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主义创始人之一。
早年于波兰克拉科夫大学学习物理、数学及心理学、哲学等,1908年获物理学、数学博士。
后入德国莱比锡奥斯华理化实验室,从马特学习民族心理学,因病终止,在病中读了弗雷泽的《金枝》,遂对人类学发生兴趣,并于1910年入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学习人类学,1916年获科学博士学位,1921年起开始在该校教书,历任社会学讲师、社会人类学讲师、人类学特别讲座高级讲师,1927年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第一位人类学教授,并兼任系主任直到逝世。
他曾在日内瓦、维也纳、罗马、奥斯陆等地讲过学,并4次访美,在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讲过学。
1938年访美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留下,1940年任耶鲁大学访问教授,1942年被聘为该校终身教授。
他还是波兰科学院院士、意大利人口研究委员会通讯委员、荷兰科学研究皇家学院院士,并于1936年被哈佛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马林诺斯基十分重视实地调查,除1914年-1918年在大洋洲做长期调查外,还先后在美国、墨西哥、肯尼亚等地做过实地调查,创立了参与观察法。
他认为文化是个整体,社会人类学的研究应从整体上分析器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尤其要分析文化对个人生理及社会生活上的需要所起的功能,从而,他也十分强调人类学应该更多的为实际工作服务,甚至认为社会人类学即为一门应用的科学。
他的学术思想和实地调查方法,对西方人类学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他去世后,美国应用人类学会专门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林诺斯基”奖,他的主要著作有:《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1922)、《野蛮社会只犯罪与风俗、《野蛮社会的性别与抑制》、《珊瑚礁财院及其巫术》、《科学的文化理论》、《文化变迁的动力》等。
文化:在人类学中,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方式。
它包括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内隐和外显的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的产物及观念和态度。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适应环境,遵循客观规律改造环境的工具。
人解名词解释

人解名解1. 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e):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
骺软骨骨化后遗留下来的较为致密的线称骺线。
2. 板障(diploe):颅盖骨外层和内层的密质分别称为外板和内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
3. 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此角两侧平对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 肋弓(costal arch):第8~10肋软骨的前端部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是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结,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是扪肝、脾的重要标志。
5.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锥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椎间盘不仅能使脊柱增加弹性,同时具有缓冲震荡,协助脊柱运动等功能。
由于腰部纤维环后份较薄弱,如果纤维环变形,加之受压过大,如弯腰过猛,该部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向后外方突出,可压迫脊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痛(椎间盘脱出症) 。
6. 界线(terminal line):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区分了大小骨盆,同时构成了小骨盆的上口。
7. 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 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外力伤及此处易引起颅内血肿,临床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
8. 斜角肌间隙(scalene 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9. 腹直肌鞘(sk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包绕腹直肌,由前外侧群三块阔肌的腱膜组成,分前后两层。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组成。
中医学名词解释整理

中医学名词解释整理中医学名词解释整理1. 中医学:中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传统医学科学。
2. 整体观念: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3. 辨证论治(施治):包括辩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4.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
5.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6.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有推动和调节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7. 肺主气: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8.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啤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9. 脾主统血: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脾统血的功能是通过气摄血来实现的。
10.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11. 肝主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12. 肾主藏精:藏,即闭藏,指肾有贮藏、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13. 肾主水:指肾脏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肾的这一功能主要是靠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
14.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以保证机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作用。
15.脾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是指脾气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并转输其水谷精微的功能;而水谷精微又是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体相连处的横行隆起,其两侧平对第二肋,是临床上计数肋的
重要标志。
2,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为一横贯腹肌和腱膜之间的潜在性间
隙,长约4~5cm,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3,上消化道:临床上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4,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以及舌根围成咽峡。
是口腔与咽的分
界和通道。
5,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等体征,具有一点的诊断价值
6,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脏胸膜相互转折处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的下缘也不能到达的
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内的积液常聚集于此。
7,肾区: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十二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有些肾病患者触压或扣
击此区可引起疼痛。
8,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尿道内口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粘膜光
滑而无邹襞,是肿瘤炎症,结核的易发部位。
9,子宫峡:子宫体与颈较为窄细的部位,长约1cm在妊娠时此处随子宫的增大而
逐渐延长达10cm产科称此部为子宫下段,是剖宫产常选部位。
10,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移行形成的凹陷,是立体和半卧位时
腹膜腔最低点,与阴道穹后部仅隔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腹膜腔积液常积于此,可
经阴道穹后部穿刺或引流。
11,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依次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反流回心
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2,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分叉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连有一条结缔组织索,
称为动脉韧带,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的遗迹,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6个月未闭
合,则称动脉导管未闭合,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13,静脉角:同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汇合处所形成的夹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
部位。
14,黄斑:距视神经盘约3.5mm靠颞侧稍下的一黄色区域称黄斑,其中央凹陷称
中央凹是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15,反射: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做出的规律性(适宜)反应。
16,神经核:功能形态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称神经核。
17,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白质区,在大脑半球水平切面上
呈"><"形,可分为内囊前肢,和内囊后肢,之间内内囊膝,一侧内囊损伤时,可
出现对侧半躯体感觉障碍,对侧半躯体运动障碍和两眼对侧半视野偏盲的"三偏综
合症"。
二,问答题。
1,鼻旁窦有哪些,各在何处,开口部位及意义?
答:额窦,蝶窦,上颌窦,筛窦。
分别位于额骨,蝶骨,上颌骨,筛骨的含气腔。
上颌窦,额窦,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主要对发音,共鸣和减轻颅骨重量起重要作用。
此外,鼻旁窦有丰富的血管。
可协助调节吸入鼻腔内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2,简述膈肌裂孔及各个裂孔通过的结构?
答:①主动脉裂孔在十二胸椎前方,由左右膈脚与脊柱共同围成有绛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②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左前上方,约平对十一胸椎,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③腔静脉孔在食管裂孔右前上方,位于中心腱上,约平对第八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
3,大唾液腺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腮腺导管从前缘穿出在颧弓下方一横指处,越过咬肌表面,穿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所对应的颊粘膜处。
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内面下颌下腺凹内,其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为于舌下襞深面舌下腺小管约10条开口于舌下襞,大管开
口于舌下阜。
4,食管按其行程可分为哪几部分,三个生理性狭窄位于何处,其意义是什么?答:上约在第六颈椎起于咽下于十二胸椎左侧与胃相连,全长约25cm,按其行程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第一处狭窄在食管的起始部,距切牙约15Cm。
第二处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相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
第三处狭窄在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距切牙约40cm。
这些狭窄是食管内异物易停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当进行食管内插管时要注意这几处狭窄。
5,胃的位置和分部?
答:胃的位置,胃在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十一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一腰椎右侧。
当胃特别充盈时,胃大弯降至脐下,胃前壁右侧肝左叶下面,左侧被膈和右肋弓所覆盖,剑突下,胃部分直接与腹前壁相贴,该部是胃的触诊部位。
胃的分部,靠近喷门的叫贲门部,喷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胃的中央大部分称胃体,在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
6,阑尾的体表投影,如何寻找阑尾?
答: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即麦氏点,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压痛等体征,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由于三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寻找阑尾是较为可靠的方法。
7,肝的位置,肝的脏面可分为哪几叶?
答: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前面大部分被胸廓所掩盖,仅在腹上区,右肋弓之间与腹前壁接触。
肝的脏面借"H"分为四叶,右纵
沟右侧为肝右叶左纵沟左侧为肝左叶,左右纵沟之间在横沟前方为方叶,后方为尾状叶。
8,胆囊的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手术中如何寻找胆囊动脉?
答:胆囊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相交处,当胆囊出现病变时此处常出现明显压痛。
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9,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左右肺的特点,分几叶?
答:左细而长,约4~5cm,与气管中线延长线形成35°~36°的角,走形较倾斜,右短而粗,平均长2~3cm,夹角为22°~25°。
走行较陡直。
故气管内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左肺狭长,右肺宽短,左肺由从后上斜向前下的斜裂将左肺分为上,下两叶,右肺除斜裂外,还有一条近似水平方向的水平裂,二裂将右肺分为上,中,下三叶。
1 0,胸膜与肺的体表投影?
肺和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后正中线肺下界第六肋第八肋第十肋第十胸椎棘突胸膜下界第八肋第十肋第十一肋第十二胸椎棘突11,输尿按行程可分为哪几部分,三处狭
窄位于什么地方?
答:分为输尿管腹部,输尿管盆部,输尿管壁内部。
输尿管全长有三处狭窄,分别位于输尿管与肾盂移行处,小骨盆入口处,输尿管壁内部,这些狭窄是结石和肿瘤好发部位。
12,膀胱分为哪几个部分?及旁观的位置?
答:旁观分为膀胱底,膀胱体,膀胱颈。
成人膀胱位于盆腔内,耻骨联合后方,空虚时,膀胱尖一般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充盈时,膀胱尖可超过耻骨联合上缘,被
覆于膀胱上面的腹膜可随膀胱的充盈而上移,使膀胱的前下壁与腹前壁直接相贴,临床在耻骨联合上缘行膀胱穿刺术,可避免伤及腹膜。
13,男性尿道可分为哪几部分,三处狭窄,三处扩大,两个弯曲位于什么地方?答:男性尿道分为,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尿道海绵体部。
三处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
三处扩大分别位于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
尿道的两个弯曲分别为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14,输卵管分部及意义?
答:①输卵管漏斗,漏斗的游离缘有指状突起,称输卵管伞,覆于卵巢的表面,是手术时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②输卵管壶腹,管道粗而弯曲,是受精地部位。
③输卵管峡,细长,是输卵管结扎的部位。
④输卵管子宫部,为输卵管贯穿子宫壁的一段最为狭窄,以输卵管子宫口开口于子宫腔。
15,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及固定装置?
答:子宫呈前后稍扁倒置梨形子宫分为底,体,颈三部,体与颈之间较为窄细的部分为子宫峡,长约1cm在妊娠时此处随子宫的增大而逐渐延长达10cm产科称此部为子宫下段,是剖宫产常选部位。
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和和直肠之间,子宫固定装置有,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除上述四对韧带的牵引外,辅以尿生殖膈,阴道和盆底肌的承托使子宫保持正常位置,如以上装置薄弱,可导致子宫脱垂。
16,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
答:主要有三处: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脐周静脉丛。
17,试述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环?
答:睫状体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虹膜角膜角间隙→巩膜静脉窦→回流静脉。
18,脑脊液产生于何处,其循环途径?
答:由各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
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颗粒吸收→上矢状窦→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