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溶度积的计算

合集下载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

什么是溶度积规则溶度积规则的举例溶度积规则是指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那么你对溶度积规则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溶度积规则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溶度积规则的基本定义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Am+]m)的乘积等于溶度积(L)时,则溶液是饱和的;若小于其溶度积时,则没有沉淀生成;若大于其溶度积时,会有AnBm化合物的沉淀析出。

即可表示为:[Am+]·m<L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Am+]·m=L时,溶液达到饱和,仍无沉淀析出; [Am+]·m>L时,有Anbm沉淀析出,直到[Am+]·m=L时为止。

溶度积规则的基本举例例:AgNO3与K2CrO4混合溶液,用溶度积规则来判断时候有Ag2CrO4析出。

注:CrO4^2-表示一个铬酸根离子带两个负电荷。

令:[Ag+]^2·[CrO4^2-]=Qc (式中[ ]表示溶液中离子的实际的相对浓度)。

注意:此处的 Ag+ 与 CrO4^2- 的浓度时彼此独立指定的,没有必然联系,也没有定量关系。

查表可得Ag2CrO4的溶度积常数Ksp。

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未饱和的,故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刚好达到饱和,为多相离子平衡状态,也无Ag2CrO4晶体沉淀;Qc>Ksp时:溶液相对于Ag2CrO4晶体而言是过饱和的,有Ag2CrO4晶体沉淀。

实际上是平衡和平衡移动规则在多相离子平衡中的应用。

溶度积的定义对于物质AnBm(s)= n A(aq)+ mB(aq), 溶度积(Ksp)=C(A)nC(B)m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

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

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C(Pb )C(Cl大于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Cl =PbCl2 ↓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幂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

溶度积计算郑

溶度积计算郑

1关于Ksp 的计算溶度积(平衡常数)——Ksp 1、定义: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平衡时) M m A n (s) m M n +(aq)+ n A m —(aq) 固体物质不列入平衡常数,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K sp =[c (M n +)]m ·[c (A m —)]n 在一定温度下,K sp 是一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 简称溶度积。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达溶解平衡时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AgCl(s) ⇌ Ag+ (aq) + Cl- (aq) Ag 2CrO 4 (s) ⇌ 2Ag + (aq) + CrO 4 2-(aq) 2、溶度积规则:离子积Qc=[c (M n +)]m · [c (A m -)]n Qc > Ksp , ; Qc = Ksp , ; Qc < Ksp , 。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控制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

一般来说,同种类型物质,K sp 越小其溶解度越 ,越 转化为沉淀。

3.溶度积K SP 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__ ______ ___,K SP 的大小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它只与__ ______ 有关,与__ ______ 无关。

利用溶度积K SP 可以判断__ ______ __、__ ______ __以及__ _____ _ __。

4.沉淀的转化是__ _____ _ __的过程,其实质是__ _____ _ __。

5.计算 (一)判断沉淀情况 例1.在100 mL 0.1 mol/L KCl 溶液中,加入 100 mL 0.01 mol/L AgNO 3 溶液,有沉淀析出吗(已知 K SP (AgCl )=1.8×10-10) ? ∙ 解析: 本题主要利用浓度商与溶度积的大小比较,判断是否有沉淀生成。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加入溶液后Qc>Ksp(AgCl),因此应当有AgCl 沉淀析出。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

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 -回复《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溶度积和溶解度是研究溶液中物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概念。

溶解度可以理解为单位体积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通常用摩尔浓度表示。

而溶度积是指溶固与溶液中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数学公式表示。

在化学领域,溶度积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研究溶液的饱和度、离子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溶度积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gCl(s) ⇌ Ag+(aq) + Cl-(aq)Ksp = [Ag+][Cl-]其中,AgCl表示溶解度相对较小的固体物质。

[Ag+]和[Cl-]分别表示溶解度相对较大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Ksp表示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代表了固体在饱和条件下溶解生成离子的程度。

溶度积常数越大,表示溶质在溶液中溶解程度越大。

溶度积常数越小,表示溶质的溶解度越小。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溶解度可以通过溶度积常数来计算,反之亦然。

实际上,溶度积常数是溶解度的量化指标。

当溶液中溶质浓度达到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时,溶液被认为是饱和的。

如果溶液中溶质浓度小于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则溶液被认为是亚饱和的。

如果溶液中溶质浓度大于溶度积常数对应的浓度,则溶液被认为是过饱和的。

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来描述。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浓度(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的变化关系图。

溶解度曲线的形状与溶液中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一直上升,即随溶液的浓度不断增加。

而有些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开始下降。

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物质的晶体结构和离子间作用力。

总的来说,溶度积和溶解度是研究溶液中物质溶解程度的重要指标。

它们的关系告诉我们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从而对溶液的饱和度和离子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因此,进一步研究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阐明溶解度积常数的概念和计算

阐明溶解度积常数的概念和计算

阐明溶解度积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溶解度积常数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溶解度的大小和溶解过程中离子的生成与消失。

它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溶解度之间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关系,对于理解溶解过程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溶解度积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饱和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乘积的常数。

对于一个给定的化合物,其溶解度积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

以晶体AgCl为例,当AgCl溶解度饱和时,溶液中的Ag+和Cl-离子的浓度分别为x mol/L,根据化学方程式AgCl(s) ↔ Ag+(aq) + Cl-(aq),可以得到Ag+和Cl-的浓度乘积为x^2mol^2/L^2,即溶解度积常数Ksp=[Ag+][Cl-]=x^2。

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需要考虑溶解度平衡的条件。

在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受到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存在和溶液的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的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达到了溶解度平衡。

根据溶解度平衡条件,可以建立溶解度积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化学方程式AaBb(s) ↔ aA+(aq) + bB-(aq),溶解度积常数Ksp=[A+]^a[B-]^b。

其中,[A+]和[B-]分别表示离子A+和离子B-的浓度。

根据溶解度积常数的定义,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满足Ksp的值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

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通过热力学数据和溶解度平衡常数计算得到。

对于实验测定,可以通过溶解度曲线或溶解度测定方法确定溶解度积常数的值。

溶解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关系曲线。

通过测定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可以得到溶解度积常数的值。

在实际应用中,溶解度积常数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和溶解度的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可以确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从而预测溶液的性质和判断溶液中是否会发生沉淀反应。

此外,溶解度积常数还可以用于溶液的分析和定量分析中,通过测定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可以确定未知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h2s溶度积

h2s溶度积

h2s溶度积H2S是硫化氢的化学式,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恶臭味的气体。

在水中,H2S会发生溶解,并产生特定的溶解度积。

本文将探讨H2S溶度积的相关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1. H2S溶度积的概念H2S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H2S在水中溶解所产生的离子的浓度乘积。

根据溶解度平衡反应方程,H2S与水中的H+离子和S2-离子达到平衡。

H2S溶度积可用以下方程表示:Ksp = [H+][S2-]其中,[H+]表示水中H+离子的浓度,[S2-]表示水中S2-离子的浓度。

2. H2S溶度积的计算方法H2S的溶度积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也可以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得出。

如果已知H2S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为mol/L),则可以直接将溶解度代入溶度积表达式中进行计算。

另一种计算溶度积的方法是利用热力学数据。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可以用来计算溶度积。

例如,可以使用Gibbs自由能变化(ΔG)来计算H2S的溶度积。

根据ΔG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以下方程:ΔG = -RT ln(Ksp)其中,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Ksp为H2S的溶度积。

3. 影响H2S溶度积的因素H2S溶度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因素:3.1 温度温度是影响溶度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溶度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2 压力在高压下,H2S的溶解度会增加,因此溶度积也会增大。

3.3 pH值水中的pH值对H2S的溶解度和溶度积有显著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H2S的溶解度较高,溶度积也较大。

3.4 其他溶质的存在其他溶质的存在也会影响H2S的溶解度。

例如,如果水中存在大量的硫酸盐,它会与H2S反应,减少H2S的溶解度和溶度积。

4. 应用和意义H2S溶度积的计算和实验测定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4.1 环境保护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强烈恶臭味,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通过计算H2S的溶度积,可以预测和评估H2S在水体中的浓度,以便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常用溶度积常数

常用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定义对于物质 AnBm(s)=n Am+(aq)+ mBn-(aq), 溶度积(Ksp)=(C(Am+) )^n ( C(mBn-))^m溶度积的应用很广泛。

在定性分析中,利用金属硫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等溶度积的差异分离金属离子。

若往氯化铅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钾时,溶液中Cl-浓度增大,Pb2+和Cl-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较氯化铅的溶度积大,这时将有部分离子发生Pb2++2Cl- --→PbCl2的反应,将过剩的PbCl2沉淀出来,直至两种离子的浓度系数次方之积等于氯化铅的溶度积为止。

因此,为使溶解度小的物质完全沉淀,需要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电解质。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沉淀的溶解平衡涉及溶度积的计算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溶解度和溶度积的互相换算:两者都可以用来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

溶度积是微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

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的改变,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只有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通过溶度积比较其溶解度(mol/l)的相对大小。

大多数实际溶解度S比由c计算得到的要大。

溶度积规则与离子积的关系离子积IP(ion product):任一条件下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Ksp表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仅是IP的一个特例。

数值分析1. IP=Ksp 表示溶液是饱和的。

这时溶液中的沉淀与溶解达到动态平衡,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沉淀溶解。

2. IP<Ksp 表示溶液是不饱和的。

溶液无沉淀析出,若加入难溶电解质,则会继续溶解。

3. IP>Ksp 表示溶液为过饱和。

溶液会有沉淀析出常用溶度积常数。

溶度积实验报告

溶度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平衡中的应用;2. 掌握测定溶度积常数的方法和原理;3. 通过实验,加深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理解;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溶度积常数(Ksp)是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溶解平衡时,各离子浓度幂之积的常数。

对于难溶电解质AmBn(s)⇌mAn+(aq)+nBn-(aq),其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为:Ksp=[An+]^m×[Bn-]^n。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度积常数。

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难溶电解质溶液,然后测定其吸光度。

根据比尔定律,吸光度与溶液中待测物质浓度成正比。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进而计算溶度积常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试管、滴定管等;2. 试剂:待测难溶电解质、标准溶液、酸碱指示剂、显色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测定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2. 配制待测溶液:按照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难溶电解质,溶解后定容至一定体积,摇匀;3. 测定待测溶液吸光度:将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4. 计算溶度积常数: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代入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计算溶度积常数。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2. 待测溶液浓度:根据标准曲线,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3. 溶度积常数:代入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计算溶度积常数。

六、实验结果分析1. 比较实验测得的溶度积常数与理论值,分析误差来源;2. 分析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出改进措施;3. 总结实验结果,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理解进行阐述。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溶度积常数的方法和原理,加深了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理解。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可靠,结果准确。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

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及计算沉淀是指溶液中的物质在达到饱和时生成固态的沉淀物,溶解则是指将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在平衡状态下,溶解和沉淀的速率相等,达到溶解平衡。

溶解平衡可以用溶解度来描述,而溶解度则可以通过溶解度积计算。

溶解度积定义:对于一种固体化合物AB,当其达到溶解平衡时,可以用以下溶解度积(Ksp)来表示:Ksp = [A+]^m [B-]^n其中,[A+]和[B-]分别代表溶解物中的阳离子A和阴离子B的活性(或浓度),m和n代表它们的摩尔系数。

例子:以AgCl为例,表达式为:Ksp = [Ag+] [Cl-]计算溶解度积:由于溶解度积只与溶解物相关,所以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计算:1.确定离子的活性:活性是溶液中离子的有效浓度,可以使用浓度来估算。

如果浓度非常低,则需要使用活度系数来校正,这般计算更为精确。

活性指数可以根据溶液的离子浓度与标准活度的比值来确定。

2.计算溶解度积:当得到活性后,将其代入到溶解度积表达式中,即可计算出溶解度积的值。

3.考虑溶质溶剂的物质平衡:物质的溶解需要满足一定的物质平衡,这个平衡方程可以用来计算直接的离子浓度。

4.考虑离子间的反应平衡:由于离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反应,所以需要考虑离子间的反应平衡。

举例说明:以AgCl的溶解为例,假设溶解度为s:AgCl→Ag++Cl-根据溶解度积定义可以得到方程式:Ksp = [Ag+][Cl-] = s^2根据电离程度分析或电解质分析方法,可得出Ag+的浓度为s,Cl-的浓度为2s。

考虑AgCl的溶解与Ag+和Cl-间的反应:AgCl→Ag++Cl-AgCl具有很小的溶解度,因此可以假设它的溶解度为x,而Ag+和Cl-的浓度分别为2x和x。

根据反应过程可得:AgCl(s)+Ag+→AgCl2-K1=[AgCl2-]/[Ag+][Cl-]=(x)/(2x)(x)=1/(2x)由于化学平衡,可得出:K1 × Ksp = 1由此可得出x = 4/Ksp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溶解度积的值计算出溶解度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溶度积和溶解度的计算
1、已知25℃时,Ag2CrO4的溶度积为1.1×10-12,试求Ag2CrO4(s)在水中的溶解度(g·L-1)。

[ Mr(Ag2CrO4)=331.7 ]
2、在25℃时,将固体AgCl放入纯水中,不断搅拌并使溶液中有剩余的未溶解的AgCl(s),
几天后,确定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定AgCl的溶解度为1.92×10-3g·L-1,试求该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

[ Mr(AgCl)=143.5 ]
342-开始形成CaSO4沉淀?通过计算说明,当c(SO42-)为多少时,CaCO3可以完全转化为CaSO4沉淀?可能吗?(不考虑水解)[ K sp(CaCO3)=2.5×10-9,K sp(CaSO4)=9×10-6 ]
6、已知t℃时,K sp (AgCl) =1.8×10-10,K sp (AgBr) =4.9×10-13。

在该温度下:
(1)饱和AgBr溶液中,c(Br-)=。

向该饱和AgBr溶液中加入NaCl(s),当c(Cl-)达到多少时可以开始形成AgCl沉淀?。

(2)AgCl(s)若要在NaBr溶液中开始转化为AgBr沉淀,则c(Br-)不应低于。

(3)0.1 mol AgBr(s) 若要在1 L NaCl溶液中转化为AgCl(s),则c(Cl-)应大于;
若要将此0.1 mol AgBr(s) 完全转化AgCl(s),则原NaCl溶液中c(Cl-)应大于,据此,你认为该0.1 mol AgBr(s) 能完全转化为AgCl(s) 吗?。

[饱和NaCl溶液中c(Cl-)约为5mol/L ]
(4)0.1 mol AgCl(s) 若要在1 L NaBr溶液中完全转化为AgBr(s),则原溶液中c(Br-)应大于。

7、25℃时,部分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如下表,按要求完成表格。

保留一位有效数字(pH数值到0.1)(请将计算过程写在对应空格内)
参考答案:
1、2.2×10-2g·L-1
2、1.80×10-10
3、
4、
5、c(SO42-)>0.14mol/L时开始形成沉淀;c(SO42-)>3600mol/L时转化完全,溶解度不可能达到。

6、(1)7.0×10-7mol/L;c(Cl-)≥2.6×10-4mol/L;(2)3.7×10-8mol/L
(3)2.6×10-4 mol/L;(37+0.1)≈37mol/L;不能(4)(4.9×10-4/1.8+0.1)mol/L≈0.1mol/L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