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教师版讲义]
初二语文第2次课:“一花一叶总关情”散文赏析--班课讲义]
![初二语文第2次课:“一花一叶总关情”散文赏析--班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11d42bdde80d4d8d05a4f08.png)
谢谢你做的一切 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 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时光时光慢些吧 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 换你岁月长留 我是你的骄傲吗 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 长大啦~~~~~
知识梳理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①记叙。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交 代。 ②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③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④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 理性。 ⑤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 式。
肆
PART FOUR
当堂练习
当堂练习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
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 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 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 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 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 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 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 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入门测]
![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入门测]](https://img.taocdn.com/s3/m/20d3c5a3fad6195f312ba6e0.png)
第1讲:散文理解入门考试卷时长:10分钟分值:100分姓名:分数:一、阅读《背影》(节选),完成1-4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具体描绘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的语句,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5分)2.“我赶紧拭干了泪”,为什么“怕他看见”?为什么“也怕别人看见”?(25分)3.“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25分)4.读完《背影》一文,你最想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
(50字左右)(25分)参考答案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2.作用:既表达了父爱的深沉,又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关注。
2.怕父亲看见了难过;怕别人看见了而难为情。
3.父亲觉得能为儿子多做一件事而十分满足(欣慰)。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散文两篇(第1课时)教案 鄂教版

效果及问题
预设
导
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连同它的三十六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不久,土星号的第三级把阿姆斯特朗等人送进了 一条一百一十八英里高的轨道。把一切工作系统检查了两个半小时之后,他们再度发动了第三级火箭,这使他 们获得了每小时二万四千二百四十五英里的速度,脱离地球大气层向二十五万英里外的月球前进。经过这惊心动魄的时刻,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思
一、基础感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
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
【答案】她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2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突出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2分)
【解析】“看”到了什么,在上文中有“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细节描写的作用,要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个是引起下文,有伏笔作用,一是突出她对有限的生命的珍爱。
12.第⑦节中“我们都吓了一跳”,联系上下文,说一说我们为什么会“吓了一跳”?(6分)
【答案】她本是位明媚、爱笑、热情、精神、精神气十足的人,却“双膝突然跪下,泪流满面”,让我们一下子无法理解。(只答后一半的扣3分)
【解析】结合上下文分析,从②段,第③段中,可以看出蓝明媚、有精神气、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以致大家也都变得活泼、亲切起来,所以现存蓝双膝跪下、泪流满面,吓了大家一跳。
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出门测]
![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出门测]](https://img.taocdn.com/s3/m/8ecd01497c1cfad6195fa7e0.png)
第1讲:散文阅读出门考试卷时长:10分钟分值:100分姓名:分数: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百合花开宓月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
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
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
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
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
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
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
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
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
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
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
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
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
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
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
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
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
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
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
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
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
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
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
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授课思路]
![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授课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341c5f8df8c75fbfc77db266.png)
10
思想交流、自由活动。
典题探究
20
精选典型例题,考察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当堂练习
20
限时做练习题,检测当堂学习效果,巩固提高。(可以根据时间酌情删减题量)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来自10对本节课所学重点知识总结回顾,并布置作业,强调注意事项。
出门测
10
选用针对性测试题,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情况,查缺补漏。
初二第1讲:“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
授课思路及安排
模块
时间(分钟)
操作安排
入门测
10
通过针对性测试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趣味引入
10
《“喝墨水”原来是真的喝》的趣味典故,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知识梳理
30
梳理含义理解题的种类,帮助学生对这类题有大致的了解,以及如何去理解段落、句子、题目与词的含义的方法。
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班课讲义]
![初二语文-[共享课程初二第1次课:“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班课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9eefea45fbfc77da269b166.png)
知识梳理
理解句子含义: ①抓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②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③结合全文体现了中心的哪些方面或什么中心; ④除此之外有时还要考虑句段结构上的作用。 理解词的含义: (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 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例如: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实”:真实,实在。
当堂练习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 着乞求。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 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⑫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 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 飞快地放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 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廉价香烟给我,便带 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 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 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滋味第1课时课件鄂教版

评
幸福的滋味是抽象的,只有使之与生活的不 同滋味联系起来感受。只有调动你的感性认识, 感官上的感觉,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才能 调动你的思维的积极性。
检
读了这篇文章后,能和你产生共鸣吗?你对幸 福有哪些新的认识呢?从中你欧什么感受呢?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呢?
滋味
导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美妙的,它需要 我们仔细去品尝,去体味,不管是酸甜还是苦 辣。体味生活的滋味,体味成长的感觉。生活 中你有哪些值得回味的事?这些事带给你什么 感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蒙眬 蹿腾 嚅动
瞌睡
咀嚼
嘟囔
•课文第一段“至今我还记得小时候的两件事,都是同感觉有关的”在结构上 有什么作用?
思
1. 活动一:文章写了那两件“同感觉有关 的”事?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滋味”? 2. 活动二:概述“我”半夜吃杨梅的过程。
3. 活动三:“我”平时很喜欢吃杨梅,为什 么这次吃杨梅有这样的感受?
议
你在思考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 么解决的?请小组合作交流。
展
1. 活动一:文章写了那两件“同感觉有关 的”事?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滋味”? 2. 活动二:概述“我”半夜吃杨梅的过程。 3. 活动三:“我”平时很喜欢吃杨梅,为什 么这次吃杨梅有这样的感受?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山一水总关情(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借物抒情写作指导》教学设计昌北一中蔡晶晶【知识目标】:了解借物抒情这种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1.掌握借物抒情写作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2.学以致用,在日常的写作中学会使用借物抒情。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作文练习,学会在写作中恰当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人新课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折过纸船吗?一张张普通的纸张,经过简单的折叠,就能成为一只只精致的纸船。
近代文学家冰心女士就曾在远赴美国留学的航船上用心折了一只只纸船,并将它们放入大海,为此,冰心女士还写了一首小诗,我们共同来看一看。
(课件展示,教师配乐朗诵,学生用心感悟)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请同学们用心感悟,冰心借助着一只只小小的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对母亲的思念,对故乡的不舍。
明确:这种借助某样事物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就是借物抒情。
二、什么叫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思考的一种表现手法。
三、如何借物抒情?(一)、物我相融1、赏析这首元曲,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传情达意。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明确:这首元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一人一物总关情”—散文理解(10分钟)“喝墨水”原来是真的喝人们常常用“喝墨水”这个俗语来比喻文化水平的高低,文化水平低就说:“这个人没喝过多少墨水。
”文化水平高就说:“这个人喝了一肚子墨水。
”鲜为人知的是,古时候竟然真的会让人喝墨水!“喝墨水”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齐规定:“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
”秀才和孝廉考试时,皇帝亲自监考,“其有脱误、书滥、孟浪者,起立席后,饮墨水”。
一升可不是小数目,那是活活两斤半墨水啊!仅仅字写得不好就要被罚当众喝下两斤半墨水,怪不得古人都要勤练书法呢!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当初也有应试当官的念头,可是自己书法不好,生怕被罚喝墨水才放弃了。
因此,李世民登基后,不仅一纸诏书废除了这项荒唐的规定,而且还虚心向著名书法家虞世南学习书法。
“喝墨水”的陋习虽然废止了,可是这句俗语却保留了下来,成为读书人学问深浅的衡量标准。
(30分钟)“含义理解类题”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常是指这几类:①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词句;②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词句;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趣味引入 知识梳理④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理解题目含义:①拆解题目分别解释其深浅层的含义;②结合文章相关事件概括分析;③结合全文体现了中心的哪些方面或什么中心。
理解句子含义:①抓关键词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②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在文中的含义③结合全文体现了中心的哪些方面或什么中心;④除此之外有时还要考虑句段结构上的作用。
理解词的含义:(一)对词语意义的考查重点是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指代义。
1.词语的引申义是指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
例如:(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
(5)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6)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
“实”:真实,实在。
2.词语的比喻义是指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例如:(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
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
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词语的指代义是文章中代词的指代意义。
例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代的是有学问的大儒;而“白丁”则指的是平民百姓。
4.解题步骤: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分析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三,联系文章的主题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在分析语言环境时,先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再寻找和词语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分析语言环境除了联系上下文之外,还要做到:1.注意题目考察的重点词语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2.注意文章相关的提示性词语(一些关联词和代词等)。
(注:无论是理解句段含义、还是题目含义,理解的根本都是理解关键词义,所以理解词的含义要重点讲)(25分钟)典题探究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没有永远杨绛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钟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笔记(解题要点、技巧、重难点)典题探究2. ④为人刚正—⑤审稿认真—⑥学问高深3.示例一:在内容上,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因亲人离世内心漂泊无依的悲伤。
示例二:在结构上,与文章形成对照,首尾呼应,总结全文,三里河寓所从“家”到“客栈”,“我”从“终于有了一个家”到“家在哪里,我不知道”,心境转变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唏嘘。
4.《人生没有永远》示例一:杨绛一家三口在生活上互相照顿,两代人没有隔阂,是和睦的上家人。
示例二:杨绛一家三口在学习和工作上认真严谨,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是儒雅的一家人。
(每篇文章答出一点,每个点1分,分别联系文章内容,言之成理1分。
)当堂练习(20分钟)题目总结(错因)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暖,一寸长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就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
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
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家庭作业(教师总结、布置作业10分钟,学生完成作业30分钟)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舍得》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
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
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
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
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
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
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
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
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
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
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
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
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
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
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
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
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
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
说完,埋头便开罚单。
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
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
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
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
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
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
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
妈,可是我舍不得。
梅,这次,你得舍得。
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
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
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
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本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既恪守职责,又人文执法的好警察。
B.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
C.我想带母亲出去走走,母亲因晕车拒绝出门。
我提议用自行车带她,母亲欣然同意。
D.母亲得了重症,预感时日不多,但她坦然面对死亡,并教育我要懂得舍得。
2.下面句中加点词表现力强,请品析。
(1)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
答:_____ ___(2)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答:___ __________ ___3.文章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6分)答:_____ ___参考答案:1. B2.(1)“冷不丁”一词表示突然、意料之外,写出了我对邻居突然的友好行为表示惊讶,侧面烘托了母亲善良、热情的优秀品质。
(2)①表达了自己的孝心被大家肯定和赞许的自豪感、满足感;②写出了自己再忙也带母亲出去玩,尽了一份孝心而感到自豪、幸福;③为自己有一个善解人意,体贴别人的母亲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