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楷书基本笔画的特点和写法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一)横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
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
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
如图: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
笔画稍向右上仰。
如图:(二)竖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如图: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见下图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见下图(三)撇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
如图: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
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
如图:(四)捺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如图: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
如图:(五〕点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楷书结构10大规律

楷书结构10大规律楷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它以其端庄、秀丽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楷书结构有着一定的规律,下面将介绍楷书结构的10大规律。
第一大规律:平衡对称楷书结构注重平衡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都是其中的基本要求。
每个字的结构都要求左右结构对称,上下结构平衡,形成整体的和谐美感。
第二大规律:笔画有序楷书的笔画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次序。
每个字的笔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书写,不能乱七八糟地乱涂乱写。
只有按照规定的笔画顺序,才能书写出端庄秀美的楷书字体。
第三大规律:结构分明楷书的结构要分明,每个部分都要清晰可辨。
每个字的横、竖、撇、捺等部分要有明确的划分,形成清晰的结构,避免模糊不清。
第四大规律:勾勒有度楷书的勾勒要有度,不能过于生硬,也不能过于柔弱。
勾勒的力度要适中,要有起承转合的节奏感,使字体更加流畅自然。
第五大规律:线条流畅楷书的线条要流畅自然,不能有生硬的拐弯和颠簸。
每个笔画的线条要流畅连接,形成整体上的和谐统一。
第六大规律:形状规整楷书的字形要规整,每个笔画要有明确的形状。
每个字的形状要符合规范,不能有变形或变形过大的情况。
第七大规律:字间空白楷书的字间要有适当的空白,不能过于拥挤。
每个字之间要保留一定的空白,使得整体布局更加舒展。
第八大规律:字体比例楷书的字体比例要协调,上下左右各个部分的比例要适宜。
每个字的上下左右各个部分的比例要协调一致,不能有明显的不协调现象。
第九大规律:字形变化楷书的字形变化要有节制,不能过于夸张。
每个字的字形变化要适中,不能过于夸张或过于平淡。
第十大规律:个性鲜明楷书的每个字都要有个性,不能毫无特点。
每个字都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体现出书法家的风格和特点。
总结:楷书结构有着以上10大规律,这些规律是保证楷书书写规范、美观的基本要求。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律,才能书写出优美的楷书字体。
希望广大书法爱好者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楷书书写水平,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书法文化。
[读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心得体会范文]
![[读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f48b3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c.png)
[读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心得体会范文]读《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心得体会
文章中并没有把笔画分为横竖撇捺点挑钩折八种,而是分为点、线、折、钩、复合笔画五大类。
“线”包括了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
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
反捺、提等。
点、折、钩不必详述,复合笔画共10个,包括了点的各种
组合,横折折撇,横折弯钩等。
仔细想来,感觉也有道理。
横、捺、挑(提)等笔画从左至右书写,为横向笔画;竖、撇从上至下书写,为纵向
笔画,这五个笔画放到一起称为“线”。
折画由横与竖组合而成,为合成
笔画;钩画的钩部皆附于其它笔画的末端,不能独立出现,为附属笔画;
点画为横、竖内缩而无行笔,为浓缩笔画。
因此点、折、钩三种笔画单列
出来。
其他各种笔画的组合自然就是复合笔画了。
这样的分类方法从实质
上来讲仍然还是按照“永字八法”来分类。
此外,各种版本的楷体基本笔画讲解中,关于单独笔画的分类也不尽
相同。
比如“横画”,最常见的分为长横和短横就好,至于细腰横、左尖横、右尖横等等,其实都是由长横和短横变化而来,因字因势而各有变化,我认为没有必要再另外分类。
“钩画”与“折画”因本身就是笔画末端而
出和笔画组合而成的,像“横折折弯钩”这样复杂的笔画本就是相互组合
变化而成,我便统一编到了最后一个小节中,不在纠结于是分到折画里,
还是分到钩画中。
总之,学习再分析,编写教材的过程的确让我大有获益。
楷书结构的基本原则,结字规律图解,学好楷书必备

楷书结构的基本原则,结字规律图解,学好楷书必备掌握楷书结构的规律对学好楷书是⾮常重要的,知道规律后书写起来就有了依据,不⾄于乱写⼀通,但了解了楷书结构的规律后,还是要多加练习才能巩固和掌握的。
下⾯,就和⼤家讲讲楷书结构的基本原则。
1、横平竖直你看下图就知道,说横平竖直肯定是错的,横平竖直只适合在印刷体上使⽤,但书法上是没有绝对的横平竖直的,横画⼀般左低右⾼取势中间有提笔动作,竖画挺直但⾏笔过程也有提按变化,有时甚⾄根据字形需要进⾏变形,如下⾯第⼀个“古”字。
但为了⽅便说明楷书结构规律,我们就直接⽤横平竖直来表达这⼀规律,请务必理解其真实内涵。
2、上紧下松笔画多的地⽅可以写的紧凑⼀些,笔画少的地⽅可以写得宽松⼀些,以便产⽣更好的视觉效果,字形整体也才能更美观。
3、上宽下窄上宽下窄是常⽤的结字规律,⼝字,或带扁形⼝的字,如⼭字底、草字头等,都应上稍宽⽽放,下稍窄⽽收。
如下图:4、地载“地载”就是上收下放,呈现下⾯托住上⾯的形式,假如反着写,就会觉得很奇怪的。
5、天覆“天覆”就是下收上放,和上⾯的地载相反,上⾯⼤,下⾯⼩,形成⼀种覆盖的形式。
6、伸左让右观察下⾯的⽊字旁和提⼿旁,就会发现竖都是在横画的右边交叉,横画的左边长右边短,这就叫伸左让右。
7、左细右粗观察字帖就会发现,⼀般左右有竖的话⼤多是左细右粗的,但不绝对,初学建议遵⾏。
8、左短右长写⽇字,⽬字的时候左边的竖写得短⼀些,右边的竖写得长⼀些,这就是左短右长,粗细⽅⾯就和上⾯讲的⼀样,左细右粗。
9、左连右断写“⽩”字,“⽇”字时,中间的横画⼀般连接着左边竖不连接右边竖,这就是左连右断,假如写“⾥”字时,中间的横画有竖穿插,那么这⼀横画⼀般是左右都不连。
10、左⼩上提下⾯的三个字都是左边短⼩,所以往左上提,以保持字的重⼼平稳。
11、右⼩下落和上⾯的相反,下⾯三个字的右边短⼩,所以也要往右下放,以保持字的美观。
12、左窄右宽左⽿旁和右⽿旁写法和位置是有区别的,在左时靠上且⽤垂露竖,在右时⽤悬针竖且靠下。
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楷书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楷书是中国汉字书法的一种风格,其特点是规整、工整、端庄,有着清晰的笔画结构。
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书写方法是学习楷书的第一步,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楷书的基本笔画和其书写方法。
一、横笔画:1. 从左往右书写,一气呵成。
横笔画一般是由左至右,也有少数例外。
画横时应随着书写系统进行,保持横的长度均匀,笔画上下平齐。
二、竖笔画:1. 从上到下书写,笔画笔直。
竖笔画一般由上至下、右上至左下部分画成,要保持竖直笔直,上端平顶,下端平齐。
三、撇笔画:1. 从上到下向左斜着书写。
撇笔画是由上向下、从右上向左下画成,要求上端平顶,下端微微向右弯曲。
四、捺笔画:1. 从上到下向右斜着书写。
捺字的书写方向是从上到下、从左上到右下,要求上端平顶,下端微微向左弯曲。
五、点笔画:1. 描点时应轻巧稳妥,点的大小要适中。
六、提笔徐行:1. 提笔时,先轻轻抬起笔尖,再慢慢移动,使笔笔触纸渐入纸面。
七、收笔闭锋:1. 收笔时,先逐渐加重笔压,使笔锋变细,最后将笔尖离开纸面。
八、走笔自然:1. 书写过程中要求行笔流利,笔画自然,不可停顿和犹豫。
以上是楷书的基本笔画书写方法,下面将依照基本笔画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一种笔画的书写方法。
一、横笔画1. 单横:从左向右一气呵成,注意长度均匀,上下平齐。
2. 横钩:在单横的基础上,末端向下呈弯曲状,形成钩尾。
3. 横撇:在左端起笔横行,末尾向右下方略微倾斜画撇。
4. 横捺:在左端起笔横行,末尾向右上方略微倾斜画捺。
5. 横折:在左端起笔横行,末尾向右下方略微倾斜,再向上方略微弯曲。
二、竖笔画1. 单竖:从上向下一气呵成,注意笔直,上端平顶,下端平齐。
2. 竖弯钩:在单竖的基础上,末尾向右下方弯曲成钩状。
3. 竖折:在上端起笔竖行,末尾向下方稍偏右倾斜,再向上方弯曲。
三、撇笔画1. 撇:从上到下向左斜着书写,上端平顶,下端微微向右弯曲。
2. 撇折:在撇的基础上,末尾向下方略微弯曲。
楷书结构的基本规律

楷书结构的基本规律
楷书结构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笔画的顺序:楷书的基本构造是以笔画为单位进行排列和组
织的。
在书写过程中,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书写,先写上面的部分,再写下面的部分。
2. 构字法则:楷书的构字法则主要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即先写上面的部分,再写下面的部分;先写左边的部分,再写右边的部分。
这样可以保证字形的整体结构和平衡感。
3. 字形比例:楷书的字形比例一般是上下对称的,左右相等。
字的宽度和高度比例一般为1:1,即宽度和高度相等。
4. 结构稳定:楷书的字形结构一般是稳定的,没有明显的变形
和扭曲。
笔画的粗细和长度一般是匀称的,不过分夸张。
5. 线条流畅:楷书的线条一般是流畅的,没有断续和颠簸。
在
书写过程中,要注意笔画的连接和转折处的处理,使得整体线条更加流畅。
总的来说,楷书结构的基本规律是以笔画为单位进行排列和组织,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字形比例上下对称,左右相等,结构稳定,线条流畅。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
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
就象盖房子要讲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10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3 —1)。
(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双击查看)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
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
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前尖
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
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3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3 —3)。
三、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种方法: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
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
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
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
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3 —4)。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
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
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
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3 —5)。
四、折的两种书写规律
1、起笔折法——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成竖和横的连接、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
特别适合写横折、横钩、
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
(见图3 —7)。
五、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
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
(见图3 —8)。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
有美感。
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3—9)。
折和钩的书写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