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5.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俄国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出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2)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3)结合十月革命的伟大影响,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2)、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难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学情分析】【新设计】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先生教书,学生念书”,只重视“书”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切实提高教学的发展功效与育人功效。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教材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老师只是导演、是配角,学生才是演员、是主角,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列宁画像和苏联国旗)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导师列宁,他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间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结束。

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

每当十月革命的纪念日到来之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那段如火的岁月。

让我们大家也把目光投向俄国的大地,去了解那场改世界带来巨变的十月革命.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广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世界史专业2008级研究生罗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巩固;苏俄新经济政策以及苏联的建立。

二、技能目标1.通过本节相关材料的处理,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以及通过历史材料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历史比较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分析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失败以及新经济政策的成功,让学生理性了解今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2.在从分析十月革命的发生、胜利以及巩固的艰难历程;让学生了解革命事业的不易。

【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共产国际”的成立以及新经济政策难点: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布列斯特和约及苏俄巩固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教学时间】一课时【学生分析】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此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2.学生整体来说思想较为活跃,自我表达意思比较强,因此决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作用。

【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跨度较广,理论要求较强,因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难度都较大;2.本节教材是本书的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期末考试和高考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提问【教具使用】教案、黑板和粉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就开始了《世界近现代史》下的学习,俄国是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问:请问同学们20世纪初的俄国当时是什么国情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对,俄国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

按照传统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点来说,社会主义只能率先在发达国家出现,但是却最先出现在较为落后的俄国。

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一疑问我们现在开始学习新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victory in Russian October Revolution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三维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帝国主义链条上的最薄弱环节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体;二月革命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问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脉络。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及其世界历史意义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教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平法令》《土地法令》伟大的开端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意义及世界意义【教学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革命为什么在俄国首先取得胜利【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放映录像、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课历史图片和录像资料较多的特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标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相关情况,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的社会状况及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俄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深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四、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学生根据学案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条件、过程、意义、影响和一些重要的文件、自主解决基础知识部分。

教师尽可能的提供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资料,并让学生思考一下问题:1、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

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据此请回答: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2、托洛茨基曾说:“十月革命已建立了新文明的基础,这文明不是为出类拔萃的少数,而是为全体人类。

全世界的群众感觉这点,因此他们对苏联的同情,正如他们从前对沙皇俄国之愤恨一样热烈。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俄国和人类社会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六、教材教法分析本课内容中重点、难点比较明显,重点是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与俄国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本课在讲授时可以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并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知识结构(板书设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最为集中尖锐,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历史条件一战激化矛盾并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强主观有列宁领导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革命过程《四月提纲》——指出下一阶段的革命任务七月事件——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意义影响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世界: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七、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填写知识结构,教师课堂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订正其中的错误,对考试中易出错的小知识点应重点指出。

初三历史教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最新

初三历史教案-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最新

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的发生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内容。

从工人阶级最初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诞生到无产阶级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波折和考验。

而俄国十月革命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再次走向高潮的开端。

本课引言通过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说明了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一目内容主要叙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

客观条件: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具有帝国主义特征;但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方面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大多卷入战争,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主观条件:第一,俄国的无产阶级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第二,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第三,广大的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一目主要讲述十月革命的经过。

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做了准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战争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

七月流血事件使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从理论上指出进行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并亲自领导了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伟大的开端” 一目主要讲述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一,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通过政治、经济、外交措施来巩固政权。

第二,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1_《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新人教必修1).

11_《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新人教必修1).

8.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学重点难点:难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巩固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革命前俄国的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的胜利2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道路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胜利的关键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3能力目标:1让学生收集资料,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对某些历史问题做出自己的解释,加深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理解2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3在分组探究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教学方法:1研究性学习;2学生讲述;3老师点拨教学思路:构建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的吸收,而是靠主动的探究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之中试图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来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抽象出共性的东西,以便于学习者去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课前准备:把要上此课的班级分成三组,然后让三个小组分别就“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过程”、“ 十月革命的意义”进行研究,并适当给以建议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指出,虽然巴黎公社运动失败使共产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但人类的探索没有停止.然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步骤一:让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研究成果,并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展示要点.<在小组开始探究前,给此研究小组以下建议: 爆发原因要从革命爆发前俄国的政治、经济、阶级等情况,一战的影响,二月革命的过程及影响等方面寻找>步骤二:组织学生质疑,让研究小组答辩,教师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步骤三:教师点拨⑴基础知识部分,根据学生的汇报确定教学情况:如果汇报的全面,就进入下一个内容;如果不全,就予以补充;⑵教学拓展,视具体情况(如学生基础或时间等)可安排以下内容:①二月革命的性质和主要特点★性质:二月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特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布尔什维克在革命过称中起了领导作用,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二十月革命的过程步骤一让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研究成果,并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列出要点:<在小组开始探讨前,给此研究小组以下建议:研究十月革命过程时,从四月提纲,七月革命, 彼得堡格勒武装起义,到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政策等,都应注意到> 步骤二组织学生质疑,并让研究小组答辩,教师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步骤三:教师点拨⑴基础知识部分,根据学生的汇报确定教学情况:如果汇报全面,就进入下一个内容;如果不全,就予以补充;⑵教学拓展,视具体情况(如学生基础或时间等)可安排以下内容:提醒学生注意的要点:①斗争方式的转变与原因★斗争方式的转变:先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后采用暴力方式进行★斗争方式的转变的原因:(可结合讲解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167页的阅读与思考题进行) 一,七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开始镇压人民的革命活动,和平夺权已是不可能:二,无产阶级政党在彼得格勒等大城市的苏维埃政权中已掌握领导权,同时取得农民等的支持:三,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的厮杀,提供了极好的国际环境.②革命任务的变化:★先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后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③十月革命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一,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二,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三,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联系④中国走的是什么革命道路?中俄两国不同的革命道路的原因?★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造成两者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但工人较集中,力量强大;而中国当时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在农村统治力量较为薄弱⑤新政权采取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出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的是:★措施是: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三伟大的开端1让小组代表上讲台汇报研究成果,并用小黑板或幻灯片列出要点:<在小组研究之前,给此研究小组以下建议:从十月革命对俄国,对世界,对人类及对中国的影响的等几个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意义>2教师点拨⑴基础知识部分,根据学生的汇报确定教学情况:如果汇报全面,就进入下一个内容;如果不全,就予以补充;⑵教学拓展,视具体情况(如学生基础或时间等)可安排以下内容:①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立足今天,回归历史,应该对其艰巨性有充分的认识;②理解“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从领导者,革命目的,政权由谁掌握,采用的政策所代表阶级的利益等几个方面来思考四小结:(略)。

第十四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第十四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教案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城桥中学张闻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二月革命和两个政权并立局面的出现,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习从历史文献、图片资料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4、重点与难点重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难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导入新课:观看反映十月革命的影视作品,感受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和十月革命的历史进程。

出示材料一、二、三。

问题一:为什么十月革命选择在沙俄爆发?结论:主观原因:沙俄资本主义发展落后→沙俄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出示材料四。

结论:一战创造了革命的机会。

问题二: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主观条件?提示:有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当革命时机成熟后,民众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沙皇,2月革命爆发。

引导学生阅读P69页最后一节,总结2月革命的结果。

结论: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问题三:二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结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沙皇专制被推翻。

引导学生思考:革命是否已经完成目标?接下去无产阶级该怎么办?出示列宁图片并讲述《四月提纲》的全称及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列宁为革命只指明了方向并没有明确以暴力的手段,从而引出“七月流血事件”并指出和平方式掌握政权的希望已经破灭。

让学生阅读P71页总结出十月革命的时间、地点、简要过程。

问题四:革命成功后首要任务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3个法令及其意义总结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堂小结。

板书:一、背景:1、主观:①:沙俄资本主义发展落后→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集合点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2、客观:一战创造了革命的机会二、二月革命:①1917年3月②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经济: ———建立经济基础(最根本)
颁布《土地法令》(消灭剥削:封建----国有)
外交:———恢复和平环境(最迫切)
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
三、十月革命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1、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意义: (1)对人类历史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打破了资本主 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 (2)对世界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3)对俄国
④国际条件: 主要帝义国家卷入战争,为革命创造了有利 的国际环境 2、主观条件:
二、十月革命的进程
1、夺取政权
二月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四月提纲》: 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七月事件: 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十月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工兵苏维埃
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月革命现曙光。
道路有何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从革命的理论看: 在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革命胜利
②从革命的道路看 : 走的是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③从革命的阶段性看: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④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暴力革命夺权
不同道路: 俄国 “城市中心论”;中国“农村包围城市”。 原因: 具体国情不同 启示: 要符合本国的国情, 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1991年,飘扬了74年的苏 联红旗在莫斯科悄然降落,社 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宣告结束。 然而任凭时光流逝、沧海桑田, 人们总会想起苏联曾有的荣光。 每当十月革命的纪念日到来之 际,前苏联境内的各共和国都 会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怀念 那段如火的岁月。历史与现实 的反差如此之巨大,让人感慨 万千。大家把目光投向俄国的 大地,了解那场给世界带来巨 变的十月革命。 本节课我们 就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列宁曾多次强调:“(俄国)开始社会主义革命是容易的,而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却比欧洲各国困难。

”列宁作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A.俄国落后,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不充分
B.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将会受到欧洲干涉
C.社会主义是个新生事物,没成功经验可借鉴
D.告诫同志做好思想准备,革命路还长
2.《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性质是(B)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农民革命
3.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C)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4.据史料记载,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

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与“政府”分别指(D) A.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右图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下列对此漫画的描述正确的是(C)
①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胜利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D)
A.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1917年间,俄国有1 500多万人被强征入伍;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工厂,工人们每天被迫工作10小时以上。

物价飞涨,工人实际收入不断下降。

截至1917年3月,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材料二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当时参加了什么战争?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二月革命的爆发。

(2)材料二的内容应该出自什么文献?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提到的革命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指什么?
答案:“四月提纲”。

“第一阶段”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阶段”指社会主义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