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练习题二
《统计学》习题

《统计学》练习题适用层次:专升本培养类型:经管类第一章绪论一、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名称的是()。
A.政治算术学派 B.国势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2.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C.工人月工资 D.工人体重3.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4.统计的总体性特点表现在()。
A.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B.它是从总体入手,达到对个体的认识C.它排除了认识个体现象的必要性D.它只对总体现象的量进行认识,抛开了对总体现象质的认识5.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C.总体各单位具有所有不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D.总体各单位具有所有不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6.某工厂有1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求平均数。
A.变量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7.一个总体单位()。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8.某班5个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8分、75分、80分、86分和90分,这五个数字是()。
A.指标 B.标志 C.指标值 D.标志值9.职工调查中,职工的“工资”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值 D.连续变量值10.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 )。
A.学生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校数 D.零件的尺寸11.优等品数量、产品的废品率、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和流动资金余额五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2.其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品质指标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13.研究某市国有工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统计学基础知识练习题

统计学基础知识练习题一、单选题1、对于一组数据:2,4,6,8,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均数是 6B 中位数是 6C 众数是 6D 方差是 6答案:B解析: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2 + 4 + 6 + 8 + 10)÷ 5 = 6;中位数是 6;众数不存在;方差为:((2 6)²+(4 6)²+(6 6)²+(8 6)²+(10 6)²)÷ 5 = 8。
2、为了解某校学生的身高情况,随机抽取了 50 名学生测量身高,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A 50 名学生B 50 名学生的身高C 该校全体学生D 该校全体学生的身高答案:B解析: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用于观察和分析的个体或观测值,在这个问题中,随机抽取的 50 名学生的身高是样本。
3、一组数据 3,4,5,6,7 的标准差是()A √2B 2C √5D 5答案:A解析:首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5,然后计算方差:((3 5)²+(4 5)²+(5 5)²+(6 5)²+(7 5)²)÷ 5 = 2,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所以标准差为√2 。
二、多选题1、下列统计量中,能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有()A 极差B 方差C 标准差D 中位数答案:ABC解析:极差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重要统计量;中位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不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2、要了解某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下列指标中适合的有()A 人均收入B 人均消费支出C 恩格尔系数D 居民储蓄余额答案:ABC解析:人均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的购买能力和消费潜力;人均消费支出直接反映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用于衡量生活水平和消费结构,能间接反映消费水平;居民储蓄余额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居民的消费水平。
(完整word版)统计基础知识及练习题

统计基础知识及练习题第一章总论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一、统计的涵义(一)什么是统计统计的概念: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第二,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第三,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二、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也会有所不同。
(二)指标与标志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
指标与标志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三)变异与变量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变异标志有品质变异标志和数量变异标志之分。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习惯上将数量变异标志称为变量。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二)统计的过程统计的工作过程划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统计调查第一部分本章主要内容、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作用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 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二)统计调查的要求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陛, 它们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三)统计调查的种类1. 按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3. 按调查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https://img.taocdn.com/s3/m/982aaa33fd0a79563d1e7274.png)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第一章总论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经济统计?试述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和作用?2、举例说明变异、变量、变量值的关系?3、确定某一研究目的,指出你所熟悉的统计总体和总单位,并说明统计总体为什么必须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
4、统计工作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二、填空题1.标志是说明_______特征的,指标是说明_______特征的。
2._______是统计的前提条件。
3.标志按特征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与______。
4.变量按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变量与______变量。
5.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变的数量标志就是_______,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_______。
7.变量按其值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8.______是构成______的个别事物,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9.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_______或_______10.统计总体按其所包括的单位数以及相应的变量多少可分为_______总体和_______总体。
三、简答题1、试从联系的角度阐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什么是变异?为什么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3、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和联系?4、统计工作过程是怎样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一致?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设计?为什么要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有哪些种类?2.试述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统计指标的概念及构成要素?4.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5.整体设计包括哪些内容?6.全阶段(全过程)设计包括哪些内容?7.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包括哪些内容?二、填空题1.统计设计要从__________两个方面对整个统计工作做出通盘的考虑和安排、这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__________。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第一部分一、单选题1、甲乙丙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方便面的喜好程度。
甲让评定者先挑选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余三种最喜欢的,最后挑出剩余两种比较喜欢的。
研究者乙让评定者把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1表示最不,5表示最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
三位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是:B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计数数据B.顺序数据-等距数据-称名数据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顺序数据D.顺序数据-等比数据-计数数据2、调查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如下:表1 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该题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类型是:D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B.计数数据-等比数据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D.顺序数据-称名数据3、157.5的实上限是:CA.157.75 B.157.65 C.157.55 D.158.54、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BA.自变量B.随机变量C.因变量 D.相关变量5、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AA.总体B.样本点C.个体D.元素6、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CA.父亲月收入2400元B.迈克的语文成绩是80分C.约翰100米短跑得第2名D.玛丽某项技能测试得了5分。
二、概念题数据类型、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总体、样本、个体、次数、比率、概率、参数、统计量、μ、ρ、r、σ、S、β、n。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2一、单选题1、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据值出现的次数情况是:AA.次数分布B.概率密度C.累积概率密度D.概率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CA.条图B.圆图C.直方图D.散点图3、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B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5、以下各种统计图中,表示离散数据频次分布的:AA.圆图B.直方图C.散点图D.线形图6、相关变量的统计图是:A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7、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一事物随另外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还适用于比较不同人物群体在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图是:D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二、多选题1、频次分布可以为:ABCDA.简单次数分布B.分组次数分布C.相对次数分布D.累积次数分布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BDA.圆图B.直方图C.条图D.线图3、累加曲线的形状大约有:ABDA.正偏态B.负偏态C.F分布D.正态分布4、统计图按照形状划分为:ABCDA.直方图B.曲线图C.圆图D.散点图三、简答题1、简述条图、直方图、圆图、线图、散点图的用途。
《统计学基础》(专)阶段练习二(第三、四章)

《统计学基础》(专)阶段练习二(第三、四章)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_______,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_______。
2.按工人操作的机器台数分组而形成的数列属于_______变量数列。
3.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_______分组,也可按_______分组。
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_______分组和_______分组。
5.组距式分组根据其分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_______分组和_______分组。
6.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_______,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称为_______。
7.次数分配数列由_______和_______两个要素组成,各组_______和_______之比称频率。
8.对于连续型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并且相邻组的组限必须_______,采用_______原则。
9.总量指标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
10.某城市某年的商品零售额为180亿元,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_______指标;从反映总体的内容上看,该指标是_______指标。
11.强度相对指标数值的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之为_______指标,反之称之为_______指标。
12.下列各指标是属于总量指标、相对指标还是平均指标?将其所属的种类填入题中。
(1)2003年某市国民生产总值为146亿元,属于_______。
(2)2003年年末某市工业企业职工人数为52万人,属于_______。
(3)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占58.2%,民营企业占28.6%,个体企业占5.7%,属于_______。
(4)某市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97年的2564元上升到2002年的7500元,属于_______。
(5)某市工业总值是上年的118%,属于_______。
(6)2003年某市平均每人看电影10次,属于_______。
统计学基础练习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B )。
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B.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C.统计信息统计咨询统计监督 D.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技能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C )。
A、抽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D )。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分析方法B.调查方法整理方法预测方法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D.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4.某工人月工资1000元,则“工资”是( A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5.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6.下述调查属于经常性调查的是()。
A.每隔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B.对五年来商品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调查C.对2000年职称评审结果进行调查D.按月上报商品销售额7.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时限是指()A.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B.搜集资料的时间C.时期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D.时点现象资料所属的时间8.某产品在检验和测量时常有破坏性,一般宜采用()A.全面调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9.要对某工厂生产设备状况进行调查,则该厂“每一台生产设备”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D.报告单位10.统计调查误差的代表性误差()A. 存在于所有的非全面调查中B.只在典型调查中存在C. 只在抽样调查中存在D.只在重点调查中存在11.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C.作用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12.对医院的医疗设备普查时,每个医院是()A.调查对象 B.调查总体 C.调查单位D.填报单位13.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14.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A.某省饮食业的全部网点 B.某省饮食业的每个网点C.某省饮食业所有从业人员数 D.某省饮食业每个从业人员15.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是()A.划分各组界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确定组距16.某连续型变量的组距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其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A.550 B.650 C.700 D.75017.对一个总体选择三个标志做复合分组,按各个标志所分的组数分别为3、4、5,则所分的全部组数为()A.60 B.12 C.30 D.618.某小区居民人均月收入最高为5500元,最低为2500元,据此分为6组,形成等距数列,其组距应为()A.500 B.600 C.550 D.65019.年收入变量,其分组依次为5万元以下,5~10万元,10~15万元,15万元以上,则有()。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练习题(二)及答案

2023年统计师之初级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当一组数据变动比较均匀时,对其分组宜采用()。
A.极大值分组B.极小值分组C.等距分组D.不等距分组【答案】 C2、描述分类数据的集中趋势时,宜采用()A.众数B.中位数C.简单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答案】 A3、下列有关线性回归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一个回归方程,因变量和自变量可以相互推算B.因变量和自变量不是对等的关系C.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可求得两个回归方程D.根据回归系数可判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答案】 A4、《统计法》关于统计机构设置的规定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统计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D.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指定统计负责人【答案】 A5、我国的产业活动单位相当于联合国推荐的行业分类划分中的()。
A.机构单位B.基层单位C.活动类型单位D.地方单位【答案】 B6、统计人员恪守的职业道德是()。
A.保守国家机密的统计资料B.对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调查对象的信息予以保密C.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D.坚持实事求是【答案】 D7、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
A.地方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答案】 D8、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时间序列的是()。
A.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B.购买汽车的消费者的年龄C.商场 3 年内的日销售额D.某年份股票日收盘价【答案】 B9、在时间序列加法模型中,各种影响因素之间()。
要测定某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只须从原时间序列中()。
A.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除去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动B.保持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减去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动C.相互独立;除去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动D.相互独立;减去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动【答案】 D10、某商场从一批袋装食品中随机抽取10袋,测得每袋重量(单位:克)分别为789,780,794,762,802,813,770,785,810,806,假设重量服从正态分布,要求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检验这批食品平均每袋重量是否为800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去年为3%,今年为4%,则这两年该地区粮食产量共增长了()
A、1%
B、7%
C、7.12%
D、12%
2.某厂200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0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A、5%
B、5.5%
C、115.5%
D、15.5%
3.某厂200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0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A、5%
B、5.5%
C、115.5%
D、15.5%
4.某企业10月份计划要求销售收入比上月增长8%,实际增长12%,其超额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3.7%
B、50%
C、150%
D、3.7%
5.某企业计划2014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A、10%
B、90.9%
C、100%
D、110%
6.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7.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库存量
B、商品销售量
C、平均每人销售额
D、商品销售额
8.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14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A、时期指标 B、时点指标
C、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9.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库存量
B、商品销售量
C、平均每人销售额
D、商品销售额
10.总量指标一般表现为()
A、平均数
B、相对数
C、绝对数
D、指数
11.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库存额
C、商品库存量
D、职工人数
12.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去年为3%,今年为4%,则这两年该地区粮食产量共增长了()
A、1%
B、7%
C、7.12%
D、12%
13.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A、150%
B、101.9%
C、66.7%
D、无法计算
14.比较相对指标是()
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
B、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对比
C、同一现象的部分与总体的对比
D、有联系的不同现象的相互对比
15. 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
A、比例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16.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对比结果的综合指标称为()
A、动态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17.若某钢厂制定的五年计划为“计划期末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而该企业在这五年中的年产量为:900万吨、980万吨、1050万吨、1190万吨和850万吨,则该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为()
A、正好提前两年完成计划
B、至少提前两年完成计划、但具体时间由于资料不足无法计算
C、未完成计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8.反映总体中各构成部分之间数量关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称为()
A、比较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结构相对指标
19.某企业上一年平均每季度的生产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则该企业上一年全年生产计划的完成程度为()
A、204%
B、306%
C、408%
D、102%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时期总量指标的有()
A、学期初学生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工业总产值
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受各组频率和频数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的共同影响
D、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某企业计划今年成本降低率为4%,实际降低了5%,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为105%/104%=100.96%
B、该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为95%/96%=98.96%
C、该企业未完成计划任务
D、该企业完成了计划任务
4. 下列统计指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5.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工业总产值指数
B、劳动生产率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产品总成本指
数
三、判断题
1.总量指标是统计中最基本的综合指标,在实际统计工作应用十分广泛。
()
2.相对指标的特点是将两个具体数值对比关系抽象化。
()
3.如果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大于100%,则肯定完成计划任务了。
()
4.如果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大于100%,则肯定完成计划任务了。
()
5.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它们之间必须是同质的。
()
6.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有关,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
短没有直接关系。
()
7.强度相对指标是又两个不同质的指标对比得到的,其计量单位用复名数表示。
()
8.如果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大于100%,则肯定完成计划任务了。
()
9.A、B、C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计划
平均完成程度为100%。
()
10.如果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大于100%,则肯定完成计划任务了。
()
11.强度相对指标可以用来反映现象的密度和普遍程度。
()
四、问答题
1.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有什么区别?
五、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2007甲产品的单位成本为800元,计划规定2008成本降低4.5%,实际降低5%,试计算:
(1)甲产品2008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和实际数;
(2)2008甲产品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并指出该企业是否完成计划。
2. 某企业要求今年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8%,实际比去年提高4%,求该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3. 某企业2012年产品销售量计划为上年的108%,2011~2012年动态相对指标为114%,试确定2012年产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
4.甲地区2001年计划国民生产总值为120亿元,实际实现132亿元,年平均人口600万,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第一、二、三产业情况如下表:
又知该地区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22亿元,乙地区200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150亿元,利用以上资料计算各种相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