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练习题五
统计学基础(六套卷)

第一套一、填空1.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二是。
2.统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它们是。
3.按照计量层次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
4.按照时间状况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
5.按照收集方法分类,统计数据可以分为:。
6.8、9、12、7、11、13、9、11、8、10以上10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是,方差是。
7.在大样本的检验方法中,当总体方差2σ未知时,可以用样本方差2s 来近似代替总体方差,此时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为:。
8.判定系数2R =(请用SSR SSE SST 、、表示)。
9.一般将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分成四种,即。
10.已知11p q 为报告期的销售额,10/p p 是对个体的价格指数,则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调和形式的计算公式为:。
二、单项选择1.下列数据属于品质数据的是()A.顺序数据B.截面数据C.观测数据D.实验数据 2.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这时总体是() A 该批小麦种子 B 该批小麦的发芽率 C 该批小麦中发芽的种子 D 该批小麦的发芽率3.已知均值为μ,方差为2σ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 的随机样本,当n 充分大时,样本的均值和方差近似等于() A.2n nμσ B.2nμσ C. 2μσ D. 2nσμ4.下列散点图中表示非线性相关的图为( )A BC D5.在右侧检验中,利用P 值进行检验时,拒绝原假设的条件是( ) A. P α>值 B. P β>值 C. P α<值 D. P β<值三、判断题1.分层抽样除了可以对总体进行估计外,还可以对各层的子总体进行估计。
2.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平均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3.总体分布为非正态分布而样本均值可能为正态分布。
( )4.抽样误差由于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的,所以这类误差通常是可以消除的。
( )5.在单独求一组数据计算标准差时,公式下方虚线处应为1n -四、简答题1. 河南大学数学院为了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推行了一套新的制度,通过一学期的试行,由最终的成绩决定是否继续执行。
统计基础习题(1—5章)

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 )是基础。
A.统计学B.统计工作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2.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
A.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3.在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中( )。
A. 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是毫无关系的B. 统计指标体系是相互联系的指标所构成的整体C. 若干个统计指标组成了统计指标体系D.统计指标可以决定统计指标体系的大小4.统计的三大职能是指( )。
A.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反应职能B.信息职能、认识职能、监督职能C.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D.信息职能、反应职能、认识职能5.标志是指( )。
A.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6.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7.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不同可分为( )。
A.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8.设某地区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A.每个工业企业B.统计阶段的连续性 C.每一件产品 D.全部工业产品9.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10.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A.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B.200个公司C.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D.200个公司每个职工的工11.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性别B.年龄C.商品价格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12.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题# 统计基础知识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统计学的基本要素?A. 总体B. 样本C. 变量D. 假设2.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是什么?A. 方差B. 均值C. 标准差D. 众数3. 在统计学中,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什么?A. 数据的集中程度B. 数据的离散程度C. 数据的偏斜程度D. 数据的正态分布4.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方法?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两者都是D. 两者都不是5. 正态分布的均值和中位数在图形上分别表示为什么?A. 峰值和对称轴B. 对称轴和峰值C. 峰值和峰值D. 对称轴和对称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在统计学中,______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7. 样本的均值用符号______表示。
8. 统计学中的“频率分布”是指______的分布情况。
9.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______之间。
10. 假设检验中的零假设通常用符号______表示。
##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统计学中的“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12.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有何区别?13. 解释什么是“置信区间”,并说明其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14. 什么是“显著性水平”,它在假设检验中如何应用?##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假设你有一个数据集,包含以下数值:23, 25, 27, 29, 31。
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
16. 给定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
如果从中抽取一个样本大小为36的样本,计算样本均值的95%置信区间。
##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7. 某公司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收集了1000名顾客的消费数据。
请分析以下问题:- 描述如何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顾客的消费习惯。
- 如果要评估顾客满意度,你会使用哪些统计工具?- 假设你发现顾客满意度与消费金额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何进一步验证这种关系的显著性?请注意,以上考试题仅为示例,实际考试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
统计基础习题(含答案)

统计基础习题(含答案)第⼀章总论⼀、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
2、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的⼤量观察法,是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调查。
3、在全国⼯业普查中,全国⼯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4、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5、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6、因为统计指标都是⽤数值表⽰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7、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以作为总体。
8、所有的统计指标和可变的数量标志都是变量。
⼆、填空题:1、“统计”⼀词的含义是、和。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计⼯作的成果,和统计⼯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3、标志是说明特征的,分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前者的具体表现是,后者的具体表现是。
4、当我们要研究⼯业企业⽣产经营状况时,全部⼯业企业就构成,⽽每⼀个⼯业企业则是。
5、⼯⼈的年龄、⼯资、⼯龄属于标志,⽽⼯⼈的性别、民族、⼯种属于标志。
6、设备台数、⼯⼈⼈数属于变量,⽽⾝⾼、年龄、体重属于变量。
7、统计研究的基本⽅法是、、综合指标法。
8、要了解某⼀个企业的产品⽣产情况,总体是,总体单位是。
9、性别是标志,标志表现则具体为。
10、在⼈⼝总体中,总体单位是,“⽂化程度”是总体单位的标志。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同质性、⼴泛性、社会性B、同质性、⼤量性、变异性C、同质性、综合性、⼤量性2、研究某市⼯业企业⽣产设备使⽤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该市全部⼯业企业B、该市每⼀个⼯业企业C、该市全部⼯业企业每⼀台设备D、该市⼯业企业的全部⽣产设备3、某组五名学⽣的考试得分分别为:60、70、80、85、90,这五个数字是:( )A、指标B、标志C、变量值D、变量4、要了解某班40名学⽣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40个学⽣B、每⼀个学⽣的成绩C、每⼀个学⽣D、40个学⽣的学习成绩5、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A、相对数B、绝对数C、平均数6、某学⽣某门课考试成绩为80分,则成绩是:( )A、品质标志B、变量C、变量值D、标志值7、某店有50名职⼯,把他们的⼯资加起来除以50,这是:( )A、对50个变量求平均B、对50个变量值求平均C、对50个标志求平均D、对50个指标求平均8、某市全部商店作为总体,每⼀个商店为总体单位,则该市全部商品零售额是:( )A、品质标志B、质量指标C、数量指标D、变量值9、了解某地区⼯业企业职⼯情况,下⾯哪个是统计指标()A、该地区所有职⼯的⼯资⽔平B、该地区⼯业企业职⼯的⽂化程度C、该地区⼯业企业职⼯的⼯资总额D、该地区职⼯所从事的⼯种10、统计⼯作的过程不包括()A、统计调查B、统计分布C、统计整理D、统计分析四、多项选择题:1、要研究某局所属30个企业职⼯的⼯资⽔平,则:( )A、总体是某局B、总体是某局所属30个企业C、总体是30个企业全部职⼯D、总体是30个企业全部职⼯的⼯资E、总体单位是每⼀个企业F、总体单位是每⼀名职⼯2、下列指标中哪些是质量指标:( )A、⼯⼈劳动⽣产率B、设备利⽤率C、新产品数量D、单位产品⼯时消耗量E、废品量F、利润额3、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 )A、⾝⾼B、⼈数C、体重D、年龄E、设备台数F、企业数4、以某市⼯业企业为总体则下列各项中哪些是指标:( )A、某市某⼚职⼯⼈数B、全市⼯业企业总产值C、全市⼯业企业职⼯平均⼯资D、全市⼯业企业数5、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是研究的总体B、成年⼈⼝总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变业率是统计标志D、“职业”是每个⼈的特征,是数量标志E、某⼈职业是“教师”,这⾥的“教师”是标志表现6、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是()A、信息职能B、咨询职能C、监督职能D、决策职能E、协调职能7、在⼯业普查中()A、⼯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个⼯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数是离散变量8、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2009年全国⼈均总产值B、某台机床使⽤年限C、某市年供⽔量D、某地区原煤⽣产量E、某学员平均成绩第⼆章统计设计和统计调查⼀、判断题:1、全⾯调查和⾮全⾯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来划分的。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第一部分一、单选题1、甲乙丙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方便面的喜好程度。
甲让评定者先挑选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余三种最喜欢的,最后挑出剩余两种比较喜欢的。
研究者乙让评定者把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1表示最不,5表示最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
三位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是:B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计数数据B.顺序数据-等距数据-称名数据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顺序数据D.顺序数据-等比数据-计数数据2、调查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如下:表1 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该题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类型是:D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B.计数数据-等比数据¥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 D.顺序数据-称名数据3、的实上限是:CA.B.157.65 C.D.4、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BA.自变量B.随机变量C.因变量 D.相关变量5、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AA.总体B.样本点C.个体D.元素6、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C【A.父亲月收入2400元B.迈克的语文成绩是80分C.约翰100米短跑得第2名D.玛丽某项技能测试得了5分。
二、概念题数据类型、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总体、样本、个体、次数、比率、概率、参数、统计量、μ、ρ、r、σ、S、β、n。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2一、单选题1、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据值出现的次数情况是:AA.次数分布B.概率密度C.累积概率密度D.概率】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CA.条图B.圆图C.直方图D.散点图3、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B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5、以下各种统计图中,表示离散数据频次分布的:AA.圆图B.直方图C.散点图D.线形图6、相关变量的统计图是:A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7、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一事物随另外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还适用于比较不同人物群体在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图是:D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二、多选题1、频次分布可以为:ABCDA.简单次数分布B.分组次数分布C.相对次数分布D.累积次数分布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BDA.圆图B.直方图C.条图D.线图3、累加曲线的形状大约有:ABD,A.正偏态B.负偏态C.F分布D.正态分布4、统计图按照形状划分为:ABCDA.直方图B.曲线图 C.圆图D.散点图三、简答题1、简述条图、直方图、圆图、线图、散点图的用途。
统计学基础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一个统计总体(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2000名学生B 、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每一名学生D 、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 、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 、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 、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 D 、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4、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B 、工业设备调查C 、职工调查D 、未安装设备调查 5、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10日全部调查完毕,则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 C 、标准时间 D 、登记期限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已知某局所属12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要求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该采用( )A 、简单算术平均法B 、加权算术平均法C 、加权调和平均法D 、几何平均法 8、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 )A 、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B 、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C 、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D 、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9、某地区有10万人,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250人,这个指标是( )。
A 、平均指标B 、强度相对指标C 、总量指标D 、发展水平指标10、时间序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 、相对数时间序列B 、时期数列C 、间断时点数列D 、平均数时间序列11、根据时间序列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二次曲线,所依据的样本资料的特点是( )。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第一部分一、单选题1、甲乙丙三位研究者评价人们对四种方便面的喜好程度。
甲让评定者先挑选出最喜欢的品牌,然后挑出剩余三种最喜欢的,最后挑出剩余两种比较喜欢的。
研究者乙让评定者把四种品牌分别给予1~5的等级评定(1表示最不,5表示最喜欢),研究者丙只是让评定者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
三位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类型是:B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计数数据B.顺序数据-等距数据-称名数据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顺序数据D.顺序数据-等比数据-计数数据2、调查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如下:表1 200名不同年龄组的被试对手表的偏好程度该题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类型是:DA.称名数据-顺序数据B.计数数据-等比数据C.顺序数据-等距数据 D.顺序数据-称名数据3、的实上限是:CA.B.157.65 C.D.4、随机现象的数量化表示称为:BA.自变量B.随机变量C.因变量 D.相关变量5、实验或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AA.总体B.样本点C.个体D.元素6、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CA.父亲月收入2400元B.迈克的语文成绩是80分C.约翰100米短跑得第2名D.玛丽某项技能测试得了5分。
二、概念题数据类型、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总体、样本、个体、次数、比率、概率、参数、统计量、μ、ρ、r、σ、S、β、n。
第一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2一、单选题1、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据值出现的次数情况是:AA.次数分布B.概率密度C.累积概率密度D.概率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CA.条图B.圆图C.直方图D.散点图3、特别适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的统计图:B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5、以下各种统计图中,表示离散数据频次分布的:AA.圆图B.直方图C.散点图D.线形图6、相关变量的统计图是:A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7、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以及一事物随另外一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还适用于比较不同人物群体在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统计图是:D A.散点图B.圆图C.条图D.线图二、多选题1、频次分布可以为:ABCDA.简单次数分布B.分组次数分布C.相对次数分布D.累积次数分布2、以下各种图形中,表示连续数据频次分布的是:BDA.圆图B.直方图C.条图D.线图3、累加曲线的形状大约有:ABDA.正偏态B.负偏态C.F分布D.正态分布4、统计图按照形状划分为:ABCDA.直方图B.曲线图 C.圆图D.散点图三、简答题1、简述条图、直方图、圆图、线图、散点图的用途。
统计基础试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社会现象B. 自然现象C. 社会和自然现象的数量规律D. 社会和自然现象的质量规律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统计数据的类型?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比数据D. 定性数据答案:D3.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中位数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统计学中常用的离散程度的度量?A. 均值B. 方差C. 众数D. 偏度答案:B5. 样本容量是指:A. 样本中个体的数量B. 总体中个体的数量C. 样本中变量的数量D. 总体中变量的数量答案:A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1到100之间D. 0到100之间答案:A7. 下列哪项是描述数据分布形态的统计量?A. 均值B. 方差C. 偏度D. 峰度答案:C8. 回归分析中,用于衡量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的统计量是:A. 相关系数B. 回归系数C. 回归标准误D. 回归方程答案:B9. 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主要的优点是:A. 结果更准确B. 成本更低C. 时间更短D. 以上都是答案:B10.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概率分布的类型?A. 离散型分布B. 连续型分布C. 正态分布D. 偏态分布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图表类型?A. 条形图B. 饼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答案:ABCD2. 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包括: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ABC3.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抽样法答案:ABC4. 以下哪些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极差B. 方差C. 标准差D. 变异系数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A. t检验B. 卡方检验C. F检验D. 非参数检验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统计学中的抽样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基础(练习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抽样推断中,必须遵循()抽取样本
A、随意原则
B、随机原则
C、可比原则
D、对等原则
2.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A、(0,1)
B、[-1,1]
C、(-1,1)
D、(-1,0)
3.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A、(0,1)
B、[-1,1]
C、(-1,1)
D、(-1,0)
4.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变量之间是()
A、低度相关关系
B、完全相关关系
C、高度相关关系
D、完全不相关
5.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6.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A、完全相关
B、微弱相关
C、无线性相关
D、高度相关
7.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为()
A、-∞<r<+∞
B、-1≦r≦+1
C、-1<r<1
D、0≦r≦+1
8.当变量x按一定数值变化时,变量y也近似地按固定数值变化,这表明变量x和变量y 之间存在着()
A、完全相关关系
B、复相关关系
C、直线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
9.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三个以上
10.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0.85,可以断定两者是()
A、显著相关
B、高度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1. 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变量之间存在着()
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1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1
B、-1<r<1
C、-1≤r≤1
D、-1≤r≤0
13.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于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系数的密切程度是()
A、完全相关
B、微弱相关
C、无线性相关
D、高度相关
14.下面的几个式子中,错误的是()
A、y=40+1.6x r=0.89
B、y=-5-3.8x r=-0.94
C、y=36-2.4x r=0.96
D、y=-36+3.8x r=0.98
15.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有()
A、合理限度内,施肥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B、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C、商品的流通费用与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
D、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现象属于相关关系的有()
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
B、物价水平与商品供求关系
C、亩产量与施肥关系
D、学号与考试成绩
2.相关系数r的数值()
A、可为正值
B、可为负值
C、可大于1
D、可等于-1
3.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
A、商品流转的规模愈大,流通费用水平越低
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C、国民收入随投资额的增加而增长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4.抽样调查()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B、抽样误差可以事先控制
C、它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D、其调查单位是重点抽取的
5.相关系数r =0.9,这表明现象之间存在着()
A、高度相关关系
B、低度相关关系
C、低度负相关关系
D、高度正相关关系
6.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7.相关分析特点有()
A、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和1之间
B、两变量只能算出一个相关系数
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
D、两变量都是随机的
三、判断题
1.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系数。
()
2.在直线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对等的,不需要区分因变量和自变量。
()
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4.在直线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是对等的,不需要区分因变量和自变量。
()
5.定量预测必须以定性预测为基础,定性预测是定量预测的前提。
()
6.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分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
7.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
8.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
9.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
()
10.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
11.如果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一致,同时呈上升或下降趋势,则二者是正相关关系。
()
12.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通常为抽样调查。
()
1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
()
14.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
15.若直线回归方程yc=170-2.5x,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
16.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于+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
17.假定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0.8,变量m与n的相关系数为-0.9,则x与y的相关密
切程度高。
()
18.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
19.由于经济现象发展总是有章可循的,因此,统计预测是不可能产生失误的。
()
20.回归系数b的符号和相关系数γ的符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
21.相关系数有正负数之分,负相关系数说明变量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
22.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通常为抽样调查。
()
23.抽样调查在抽取样本时必须遵守随机原则。
()
24.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都属于完全确定性的依存关系。
()
四、问答题
1.什么是相关关系?它和函数关系有什么不同?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
3.什么是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特点?
五、计算分析题
1.某班40名学生,按某课程的学习时数每8人为一组进行分组,其对应的学习成绩如下表:
试根据上述资料建立学习成绩(y )倚学习时间(x )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列表计算所需数据资料,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2. 根据某地区历年人均收入(元)与商品销售额(万元)资料计算的有关数据如下:
(x 代表人均收,y 代表销售额)
∑∑∑∑∑======20700,2740,370,310,40,522y xy x y x n 计算: (1)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2)若x=400时,试推算Y 的值。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3. 已知:∑∑∑∑∑======1481,30268,79,426,21,622xy y x y x n (15分) 要求: (1)计算变量x 与变量y 间的相关系数;
(2) 建立变量y 倚变量x 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
4. 某地区家计调查资料得到,每户平均年收入为8800元,方差为4500元,每户平均年消费支出为6000元,均方差为60元,支出对于收入的回归系数为0.8
要求: (1)计算收入与支出的相关系数;
(2)拟合支出对于收入的回归方程;
(3)收入每增加1元,支出平均增加多少元。
5.某部门5个企业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资料如下:
试计算产品销售额与利润额的相关系数,并进行分析说明。
(要求列表计算所需数据资料,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四位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