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合集下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专题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第四阶段:凭着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毅力,实现生命 意义的伟大阶段。 在疗养院病情恶化,经过治疗,他又出院带病坚持工 作,最后病得完全没有办法治疗了,双目失明,他只 得离开战斗队伍。 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他以坚 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准备走文学的道路, 坚持斗争。 与达雅结为夫妻,在双目失明又瘫痪的情况下开始写 作。 保尔战胜病魔和伤痛,完成作品《暴风雨所诞生的》 并发表,以新的武器——笔,重新回到战斗英雄的行 列。
人物分析
保尔·柯察金
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鼓舞了广大人民 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把自己一 切力量和全部生命都奉献给建设新世 界的伟大事业。从中可以看出,保 尔·柯察金具有个性倔强,充满活力, 无私奉献,执着进取,不畏困难,勇 敢坚强,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 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的性格特点。
专题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作者信息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 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普通工 人家庭,12岁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 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1920年因 伤重转业,投入到经济建设的潮流之中,先后 负责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 “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伤病复发导致身 体瘫痪、双目失明后,他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 路。1935年获得国家最高荣誉——列宁勋章。 1936年逝世。一生著述不多,其中最著名的作 品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专题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史
第三阶段:英勇顽强、斗争经验逐步丰富的成熟阶 段。 战争胜利后,参加肃反工作,结识了革命领导人丽 达,是为了解放事业,果断放弃个人感情。 参加了筑路队,以“疯狂的速度”,“拼命走在前 面”。最后感染伤寒,被谴送回家。 伤好后去当一名普通工人,在一次抢救木材时,再 一次受伤,丧失工作能力,只得回家休养。 母亲的按摩又救了他一命,他便又离开了家继续参 加工作。 繁重的工作使保尔非常累,加上旧伤发作,身体一 天比一天差,最后不得不去了疗养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出自前苏联的一部自传性小说,是共产主义国家最著名的革命小说之一。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编写该书时已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写成。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1936年),前苏联著名励志作家布尔什维克。

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The making of steel)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千万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

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

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18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一度被德国军队占领,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收集敌人情报和将革命布告贴到德军司令部哨兵棚上的任务,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1919 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成立了共青团,他成了第一代共青团员,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同白匪军作战。

第二年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腹部多处受伤,右眼因伤而失明。

严重的伤痛使奥斯特洛夫不得不离开队伍。

然而,伤势刚刚有所好转,他就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转入劳动建设,先是到一家铁路工厂当助理电机师,后又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投入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

在工地上,他染上了伤寒并患了风湿病,常处于昏迷状态。

这场大病还未痊愈,他又积极参加在第伯聂河上抢捞木柴的紧张劳动。

因为长时间泡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风湿病更加严重,又很快迸发了多发性*关节炎,肺炎。

从此失去了最起码的健康,并日趋恶化,到1929 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他丝毫也不悲观消沉,只要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党有用的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

三一文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出自前苏联的一部自传性小说,是共产主义国家最著名的“革命小说之一。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编写该书时已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历时三载,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才写成。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简介,欢迎阅读。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1936年),前苏联著名励志作家布尔什维克。

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The making of steel)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千万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

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

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18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一度被德国军队占领,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收集敌人情报和将革命布告贴到德军司令部哨兵棚上的任务,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1919 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成立了共青团,他成了第一代共青团员,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同白匪军作战。

第二年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腹部多处受伤,右眼因伤而失明。

严重的伤痛使奥斯特洛夫不得不离开队伍。

然而,伤势刚刚有所好转,他就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转入劳动建设,先是到一家铁路工厂当助理电机师,后又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投入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

在工地上,他染上了伤寒并患了风湿病,常处于昏迷状态。

这场大病还未痊愈,他又积极参加在第伯聂河上抢捞木柴的紧张劳动。

因为长时间泡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风湿病更加严重,又很快迸发了多发性*关节炎,肺炎。

钢铁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

历史名人钢铁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以下简称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他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由于长期参加艰苦的劳作和斗争,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在病痛的折磨中,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23岁时,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小说,描写了苏联青年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的过程。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也成为中国青年们学习的榜样。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7月30日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在乡村教会小学念了三年书后被迫辍学,只能到外公家里替人放马。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了生存,11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到车站食堂当烧水工。

在艰苦的劳作中,这位内心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通过各种办法找来书籍,开始自学。

因为渴望读书,后来他又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年学。

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十分活跃。

他试着写过童话、短篇小说和诗歌,在学生自编的手写“杂志”《青春的色彩》上发表过习作。

他还喜欢演话剧,最爱扮演具有英雄气概的角色。

因为贫困辍学后,他想尽办法借书,甚至把午饭送给报贩吃,以便换取报刊来看。

12岁的时候,他读了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从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十月革命前夕,奥斯特洛夫斯基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一次战斗中,他被炮弹炸伤了头部和腹部,送进医院后整整昏迷了13天。

在医护人员的大力抢救下,他终于顽强地战胜了死神,但因颅骨被打穿,他的右眼失明了。

康复后,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基辅省团委把他派到基辅铁路工厂,负责厂里的共青团工作。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影像历史学家和摄影学家,他研究并收集俄罗斯摄影史,这些摄影作品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的时期。

他出生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Voronezh),也被称为“俄罗斯摄影史的父亲”。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有着丰富的教育经历和专业经历。

他曾在莫斯科市莫斯科军团大学(Moscow Military Cadet Corps)学习,并在莫斯科国立大学(Moscow State University)获得文学士学位。

1939年,他在苏联摄影学会(All-Union Photographic Society)认证为历史学家和摄影学家。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摄影史研究了解甚深。

他曾经专门研究过19世纪拍摄现实主义风格的摄影师伊万明古里安(Ivan Maximov),并从事了有关19世纪俄罗斯摄影家约翰谢尔盖耶夫(Yevgeny Yeremeyev)的研究工作,以及关于20世纪初的摄影家亚历山大斯宾塞(Alexander Spenser)的研究及收藏工作。

此外,他还收集了许多20世纪早期的私人家庭摄影作品,并将其保存在莫斯科的莫斯科历史博物馆(Moscow Historical Museum)。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版了大量有关历史摄影和摄影史的作品,其中包括1979年出版的《摄影成就:苏联摄影史研究》和1983年出版的《摄影史:俄罗斯摄影史研究》。

这些作品对摄影史、文学和历史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摄影活动,其中包括出版1987年的《早期现代摄影:苏联的历史与纪念》,参与1989年的《苏联摄影史:早期现代摄影的视角》,以及参加2010年的世界摄影博物馆(World Photographic Museum)的展览活动。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因其对俄罗斯摄影史的重要贡献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

他曾获得过美国学术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图书界杰出摄影家奖”,以及德国摄影史学会(German Society of Photographic History)和德国文学史学会(German Society of Literary History)的荣誉赠书。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Sergei Prokofiev)是俄罗斯20世纪著名的音乐
作曲家,他的作品注重声部的艺术性,具有浓郁的东欧风味,他的作品涵
盖了古典、浪漫、巴洛克和现代四种音乐曲风。

他以其独特的作曲风格闻名于世,大量作品被收录入古典曲目中,如
五重奏、舞蹈大组曲、交响曲、歌剧等,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他在古典音乐、室内乐、歌剧等曲风上均有精湛的表演技巧,具有极
其丰富的表现力。

他的作品是由多种乐器和声部组成的,公认为是有历史
意义的经典之作,在世界各地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中必读名著解析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中必读名著解析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中必读名著解析版一、作者简介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业余作家。

出生于乌克兰小镇舍佩托夫卡,并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没阳光的少年时代,后参加革命。

1929年,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眠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战斗经历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历时三年创作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后又开始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只完成了第一部,就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二岁。

(1)时代背景20年代末30年代初,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结束和斯大林政治经济体制的确立,在文艺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局面。

斯大林时期的国家用“一统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视文学艺术在培养青少年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中的重要作用。

斯大林要求文学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传目的”,许多作品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向青年灌输“共产主义理想”。

官方强调文学用“社会主义精神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文学艺术要完成这种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体现社会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英雄人物。

这一时期,苏联文学的主题是歌颂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歌颂党和领袖,塑造苏维埃新人的光辉形象,苏联文学的任务就是根据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创造出一个绝对信仰共产主义的人物并把他描绘得真实可信。

奥斯特洛夫斯基响应官方的号召开始撰写《钢铁》,保尔朴素的阶级感情、狂热的献身精神、对共产主义的美好憧憬和对领袖的绝对服从正是斯大林推行其路线所需要的。

(2)个人背景1927年初,2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因瘫痪卧病在床,双目失明。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决意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当时的时貌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他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

但他把小说写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丢失。

但这并没有挫败他,在参加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函授大学学习的同时,他开始构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完成。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

铁是怎样炼成的
境贫寒 , 1 1岁开始工作 , 1 9 1 9年加入 共青团 ,参加苏联
争。1 9 2 0 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 , 2 3岁时全身瘫痪 , 2 4 岁时:



目失 明、 脊椎硬化 , 但他的毅 力惊 人 , 他 口述 由妻子整理在 1 9 a 年写成长篇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 1 9 3 5年底
代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最优 秀的作品之一 。
◎暴风雨所诞生的
他列 宁勋章。 奥斯特洛夫斯基于 1 9 3 6年 1 2月 2 2日逝世 。 年t
3 2岁。1 9 4 0年位于 索契 的奥斯特 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为l
家博物馆 。 0一
◎柯察金 的幸福
奥斯特洛 夫斯 基的长篇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 是3 0 i

_ .
强零 啊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 斯 特洛 夫 斯 基
尼古拉 ・ 阿列克谢 耶维奇 ・ 奥斯特洛 夫斯基 ( 1 9 (  ̄ 1 9 3 6 ) , 存 苏联作家 , 坚 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 著 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 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因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奥斯特洛夫斯
基简介
尼·阿列克谢椰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苏联著名的布尔什维克作家,自他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以来,他就同书中的保尔·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万千万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190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一家酿酒厂的季节工,母亲在大户人家当厨娘,家境十分贫寒。

因此,他只念了三年的书,十岁左右就开始干活谋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干过各种职业,如帮人家牧马,在车站食堂当小伙计,在发电厂当助理司炉等,贫困屈辱的生活培养了他对旧世界的仇恨和反抗性格。

13岁的时候,他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1918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一
度被德国军队占领,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完成组织上交给自己的收集敌人情报和将革命布告贴到德军司令部哨兵棚上的任务,显示了他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1919年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家乡成立了共青团,他成了第一代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同白匪军作战。

奥斯特洛夫斯基简介
第二年在一次激战中,他的头部、腹部多处受伤,右眼因伤而丧失了80%的视力。

严重的伤痛使奥斯特洛夫不得不离开队伍。

然而,伤势刚刚有所好转,他就以高度的革命自觉性转入劳动建设,先是到一家铁路工厂当助理电机师,后又自愿报名参加突击队,投入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

在工地上,他染上了伤寒并患了风湿病,常处于昏迷状态。

这场大病还未痊愈,他又积极参加在第伯聂河上抢捞木柴的紧张劳动。

因为长时间泡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风湿病更加严重,又很快并发了多发性关节炎,
肺炎。

从此失去了最起码的健康,并日趋恶化,到19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他丝毫也不悲观消沉,“只要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党有用的人。

”学习文学创作,是躺在病床上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找到的“进入生活的入场券”。

1927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创作了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

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