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配方详解:活血止痛胶囊
外科常用中成药

秦皮接骨胶囊【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疗伤接骨止痛用于跌打筋骨扭伤瘀血肿痛【成份】秦皮川西小黄菊龙骨川贝母【性状】秦皮接骨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用法用量】口服一次粒一日次【贮藏】密封【包装规格】每粒装.g活血止痛胶囊【功效主治】活血止痛胶囊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用法用量】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粒一日次【禁忌】孕妇及六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注意事项】.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饮酒不适者可用温开水送服. 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对活血止痛胶囊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活血止痛胶囊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请将活血止痛胶囊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活血止痛胶囊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包装规格】.5g治伤消瘀丸【功效主治】治伤消瘀丸消瘀退肿用于骨骼与关节损伤和瘀肿疼痛【成份】治伤消瘀丸主要成分为马钱子(沙炒)麻黄蒲黄泽兰土鳖虫(炒)骨碎补(去毛)香附(制)赤芍五灵脂(炒)乳香(制)没药(制)自然铜(煅飞)等味【性状】治伤消瘀丸为灰黑色小粒水丸味苦【用法用量】口服一次—粒一日次【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贮藏】密封【包装规格】每粒重g骨龙胶囊【功效主治】骨龙胶囊散寒镇痛活血祛风强筋壮骨用于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份】骨龙胶囊主要成分狗腿骨穿山龙【性状】骨龙胶囊为胶囊剂内容品为棕褐色的粉末气微腥味苦【用法用量】口服一次~粒一日次【贮藏】密封【包装规格】每粒装.g*36香丹注射液适应症: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
用于心绞痛,亦可用于心肌梗塞等。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
一次2ml(1支),一日1~2次。
静脉滴注。
一次10~20ml (5支—10支),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腰痹病中医诊疗方案

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
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引起腰椎椎间盘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均可使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的髓核突出而引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痛”或“腰腿痛”“痹症”范畴。
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活血止痛胶囊主要成分质量控制

1 .7 8 4 1 28 9. 3 67 7. 3 91 7. 7 12 6. 7 .75 6
加入量()g
19 2O . 19 O .2 38 0 .4 3 40 8.
N  ̄ t g R( )
加入 阿魏 酸对 照品适 量 , 上述 条 件 测 定含 量 , 果平 按 结 均 回收率 为 9 . , S 为 1 1 ( 一6 , 果 见表 1 72 R D . , )结 z 。
2 4 6 精 密 度试 验 : 2 4 1项 下 的 对 照 品 溶 液 , .. 取 .. 按
上述 色谱 条件 重 复 进 样 6次 , 定 阿魏 酸 的峰 面 积 , 测 6
g 0 . 8 / 、9 . 7 / 、9 . 5 / ,平 均 含 量 为 、1 1 0 g g 7 5 g g 8 6 g g 9. 6/ , D 为 14 ( 5 。 9 4 g g RS . 一 )
中 , 甲醇 至刻 度 , 匀 。分 别按 2 3项下 色 谱 条件 测 加 摇 . 定峰 面积 , 以峰 面积 为纵 坐 标 ( , 照 品浓 度 为横 坐 Y) 对
品的质量 , 方 中的主要 成 分 进行 质 量控 制 , 用薄 层 对 采 色 谱法对 方 中 的当归 、 三七 进 行定 性 鉴别 , 采 用 高效 并 液 相色谱 法对 当归 中的阿魏 酸 进 行含 量 测定 , 择 、 选 确 定 最佳 的 洗 脱 系 统 , 对 含 量 测 定 方 法 进 行 方 法 学 并
品 溶液 的点 样 量及 显 色 方 法 均参 照 药 典 规 定 , 试 验 且
进样量 :0 1 1F 。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1 年 5 第 4 02 月 7卷 第 5期
活血止痛胶囊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活血止痛胶囊的制备与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建立活血止痛胶囊的制备方法以及质量控制标准。
方法:设计处方工艺并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观察活血止痛胶囊应用在临床上效果。
结果:制定了活血止痛胶囊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临床观察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
结论:活血止痛胶囊处方合理,疗效确切,质量标准。
【关键词】活血止痛;胶囊;制备;临床应用活血止痛胶囊主要由水蛭、血竭、当归、三七、冰片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医治头痛以及其并发症,通过对124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其药效良好,质量标准,值得推广与应用。
1.仪器与试药ZF-2型三用紫外分析仪,PQ312超声波清洗器,血竭、水蛭对照药材。
硅胶G。
试剂均为分析纯,活血止痛胶囊由本院制剂室制备。
2.处方与制备2.1处方水蛭,血竭,当归,三七,乳香,冰片等组成。
2.2制备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准备的原材料有:水蛭、血竭、当归、三七、乳香、冰片,这些原料药只有用量精确,才能达到活血止痛的功效,想要将其制成胶囊还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按照上述原料药的比例称取相应数量的原料药,即水蛭、血竭、当归、三七、乳香(制)、冰片、自然铜等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称取,称取完成后放在一边备用。
(2)粉碎原料药,粉碎上述原料药时要注意混合与区分,有的原料药之间不能随意混合粉碎,有的原料药需要单独并且按照一定规定进行粉碎。
活血止痛胶囊的制备需要将当归与乳香按处方比例进行混合粉碎,粉碎的要求是颗粒状;三七则需要粉碎成1-3μm的三七超细粉,除此之外的原料药粉碎后都放在一边备用。
(3)取适量颗粒状的当归和乳香,将两者混合在一起进行萃取,萃取的方法主要是CO2超临界法,在萃取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萃取后的挥发油,备用。
(4)取少量冰片并进行研磨,研磨的过程中加入少许水,混合后干燥,制得冰片混合物。
(5)将所有研磨粉碎成粉的原料药,按照处方要求称取混合在一起。
(6)将所有混合的粉末以及萃取当归乳香时收集的挥发油,以70-90%乙醇为黏合剂制成软材,加入冰片混合物,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可制成活血止痛胶囊。
活血止痛胶囊

活血止痛胶囊Huoxue Zhitong Jiaonang【处方】当归 222g 三七 44g 醋乳香 44g冰片 11g 土鳖虫 111g 煅自然铜 67g【制法】以上六味,除冰片外,其余当归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0.5g/粒)或1350粒(0.37g/粒)或加入5%的微粉硅胶适量,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装入胶囊,制成2000粒(0.25g/粒),即得。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色至灰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辛、苦、凉。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当归)。
体壁碎片黄色或棕红色,有圆形毛窝,直径8~24µm,有的具长短不一的刚毛(土鳖虫)。
(2) 取本品内容物0.1g,加稀盐酸1ml,加热煮沸数分钟,滤过,滤液显铁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Ⅳ)的鉴别反应。
(3) 取本品内容物1g,加石油醚(30~60℃)15ml,超声处理2~3分钟,滤过,滤液挥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冰片对照品,加石油醚(30~60℃)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 取本品内容物6g,加乙醚4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药渣备用,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常用中成药作用

常用中成药作用、注意事项1.红花注射液(规格:每支20ml)作用:活血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
注意事项: 1.首次用药(特别是老年患者)宜选用最小或减半剂量,慢速滴注,滴速过快会是患者产生不适感。
2.贮存不当会是药品发生混浊、沉淀等水解反应;运输过程也会使药瓶出现不易察觉的裂隙,造成药液与空气接触而染菌。
出现以上现象,不可使用。
3.如有反应,立即停药。
4.不要在家中使用该药物。
5.孕妇禁用;过敏体质人群慎用。
6.红花花粉过敏者易出现呼吸急促、高热等不良反应。
2. 舒血宁注射液(规格:每支5ml)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
注意事项:1.本品不良反应比较少,偶见过敏性皮炎,腹痛,腹泻,食欲减退,恶心,血管神经性水肿,便秘,腹胀,心率加快,轻度头痛,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有转氨酶上升现象;过敏性休克罕见。
2.国外已经有本品引起出血反应,致高血压反应,过敏反应,兴奋中枢神经引起失眠等的报道。
3. 丹参注射液:(规格:每支10ml)作用:活血化瘀,通脉养心。
用于冠心病胸闷,心绞痛。
注意事项:1.本品不宜在同一容器中与其他药物混用。
2.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所以使用前必须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显现时不能使用。
3.对本类药物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患者禁用。
4. 血栓通(冻干)注射(规格:每瓶装250mg)作用:活血化瘀,通脉活络。
用于淤血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及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症。
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连续给药不得超过15天;2.头面部发红、潮红,轻微头胀痛是本品用药时常见反应;偶有轻微皮疹出现,尚可继续用药;若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3.禁用于脑溢血急性期;禁用于既往对人参、三七过敏的患者;禁用于对酒精高度过敏的患者,用药期勿从事驾驶及高空作业等危险作业。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分析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及合理用药分析。
方法:实验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82份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进行调研,总结与探究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情况,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结果:本次调研所纳入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物处方共计82份,其中三联用药共计59份,构成比为59/82(71.95%);二联用药共计11份,构成比为11/82(13.41%);单一用药共计12份,构成比为12/82(14.63%)。
结论: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中,应严格遵照合理配伍原则进行用药,能够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配伍;合理用药;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此类药物主要用作淤血类疾病,淤血疾病的发生和气滞血虚而诱发与导致血行不通畅,又或是因外伤、撞击等外界因素而导致病人出现内出血且无法排除或消散等症状。
就目前临床用药情况来看,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物种类繁多,此类药物用于多个领域、多个系统,其药物使用量较大,临床滥用情况也十分明显,在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我科室为了合理配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以及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82份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进行调研,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82份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处方进行调研,82份使用人数为82例,其中男者/42例、女/40例,年龄在35岁至66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0.62岁。
参与本次调研病人在服药期间均未服用其他类药物,也无哺乳期女性或妊娠期女性,病人无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也无痴呆类疾病,病人在半年内未服用抗炎类药物。
本次实验均在病人以及其家属知情且同意情况下进行,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结合病人临床检查、诊断疾病,统计病人基本资料,详细记录中成药物名称以及在用药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人就诊科室,依照药品使用说明书,按照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处方管理方法,对纳入调研的82份处方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
常用中成药

内科中成药[活血镇痛胶囊] -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三金片] - 清热解毒,利湿。
[肥儿丸] - 健胃消积,驱虫。
[羚羊清肺丸] - 利咽,清瘟止嗽。
用于肺胃热盛。
[二陈丸] - 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首乌延寿片] - 补肝肾,养精血[附子理中丸] - 温中健脾。
用于脾胃虚寒等症[荆防颗粒] -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正露丸] -[清脑降压片] - 平肝潜阳,清脑降压[蒲地蓝消炎片] - 清热解毒,抗炎消肿[肠炎宁片] - 清热利湿,行气[开胃健脾丸] - 开胃健脾[金匮肾气丸] -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六君子丸] - 补脾益气,燥湿化痰。
[三黄片] - 清热解毒,泻火通便[黄连素片] - 用于肠道感染,如胃肠炎。
外科中成药[四妙丸] - 清热利湿。
[茴香橘核丸] - 散寒行气,消肿止痛[前列泰胶囊] - 清热利湿,活血散结。
[清淋颗粒] -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三七片] -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大活络丹] - 祛风,舒筋,活络,除湿[龙血竭胶囊] - 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复方黄连素片] - 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癃清片] - 清热解毒,凉血通淋。
[良附丸] - 温胃理气[活血止痛胶囊] -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六味消痔片] - 清热消肿,收敛止血[化痔灵片] - 凉血,收敛,消炎[跌打红药片] - 活血止痛,去瘀生新[益心舒片] - 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强筋健骨丸] - 祛风除痰,强筋壮骨[化瘀止痛栓] - 清热燥湿,凉热化瘀,消肿止痛妇产科中成药[痛经宝颗粒] - 温经化瘀,理气止痛。
[加味益母草膏] - 养血调经。
用于月经不调,经量少。
[参茸白凤丸] - 益气补血,调经[百仙妇炎清栓] -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去瘀收敛[康妇炎胶囊] - 清热解毒,化瘀行滞,除湿止带[丹栀逍遥丸] - 舒肝解郁,清热调经[桂枝茯苓丸] - 活血,化瘀,消症[固经丸] - 滋阴清热,固经止带[茯蒲洗液] -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暖宫七味丸] - 调经养血,温暖子宫,驱寒止痛[更年安片] - 滋阴清热,除烦安神[妇科养坤丸] - 疏肝理气,养血活血[金鸡片] - 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红花逍遥片] - 舒肝,理气,活血[逍遥丸] - 舒肝健脾,养血调经[盆炎清栓] - 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四物颗粒] - 养血,调经儿科中成药[小儿化滞散] -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健脾消食丸] - 健脾,消食,化积[回春散] - 清热定惊,驱风祛痰[婴儿健脾散] - 健脾,消食,止泻[健儿药丸] - 破积驱虫,开胃进食[消积健儿片] - 健胃,消食,杀虫[儿童咳液] - 清热润肺,祛痰止咳[儿童清肺口服液] - 清肺,化痰,止咳[小儿喜食糖浆] - 健脾,消食,化积[儿感清口服液] - 解表清热,宣肺化痰[小儿解表颗粒] - 宣肺解表,清热解毒[宝儿康糖浆] - 补气健脾,开胃消食,渗湿,止泻[小儿牛黄清心散] - 清热化痰,镇惊止痉[小儿感冒茶] -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小儿渗湿止泻散] - 健脾和胃,渗湿止泻[遗尿停胶囊] - 益气健脾,补肾缩尿[小儿脾健灵糖浆] - 开胃健脾五官科中成药[伤风停胶囊] - 发散风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
注意: 孕妇禁用。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
规格: (1)每粒装0.5g(2)每粒装0.37g(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每粒装0.25g。
谢谢!
药典中药材:乳香
性味: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药典中药材:乳香
功效:
活血定痛,消肿生肌。用于胸痹心痛,胃 脘疼痛,痛经经闭,产后瘀阻,癥瘕腹痛,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痈肿疮 疡。
药典中药材:乳香
用法: 煎汤或入丸、散,3~5g;外用适量,研 末调敷。
药典中药材:乳香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
功效: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 血肿痛。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
用法:
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3粒〔规格 (1)〕或一次4粒〔规格(2)〕,一日2 次;一次6粒〔规格(3)〕,一日2次, 或一次4粒〔规格(3)〕,一日3次。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
存储: 密封。
用法: 3~10g。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注意: 孕妇禁用。
药典中药材:煅自然铜详解>>>
煅自然铜
药典中药材:煅自然铜
: 药典暂未收录煅自然铜。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配方详解>>>
配方: 当归222g、三七44g、醋乳香44g、冰片 llg、土鳖虫lllg、煅自然铜67g。
药典中药材:乳香
性状:
本品呈长卵形滴乳状、类圆形颗粒或粘合 成大小不等的不规则块状物。大者长达 2cm(乳香珠)或5cm(原乳香)。表面黄 白色,半透明,被有黄白色粉末,久存则 颜色加深。质脆,遇热软化。破碎面有玻 璃样或蜡样光泽。具特异香气,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乳香
炮制: 醋乳香:取净乳香,照醋炙法(通则0213) 炒至表面光亮。每100kg乳香,用醋5kg。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 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 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 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 苦。柴性大、干祜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 不可供药用。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 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呈类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浅棕色至棕褐色。 切面浅棕黄色或黄白色,平坦,有裂隙, 中间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 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 当归: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通则0213) 炒干。本品形如当归片。
药典中药材:当归
用法: 6~12g。
药典中药材:当归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三七详解>>>
三七
药典中药材:三七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 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 习称“剪口”。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状: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 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 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 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 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 气微,味苦回甜。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 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 约0.3c
药典中药材:乳香
注意: 孕妇及胃弱者慎用。
药典中药材:冰片详解>>>
冰片
药典中药材:冰片
: 药典暂未收录冰片。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详解>>>
土鳖虫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来源: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冀地鳖的雌虫干 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 干。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性状:
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 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 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 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 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 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 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 微咸。冀地鳖:
功效: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 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 跌扑肿痛。
药典中药材:三七
用法: 3~9g;研粉吞服,一次1~3g。外用适量。
药典中药材:三七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典中药材:三七
注意: 孕妇慎用。
药典中药材:乳香详解>>>
乳香
药典中药材:乳香
来源: 本品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及同属植物树皮 渗出的树脂&分为索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 亚乳香,每种乳香又分为乳香珠和原乳香。
药典中药材:当归
炮制: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 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味: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药典中药材:当归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 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 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 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饬。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状: m。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 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 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药典中药材:三七
炮制: 三七粉:取三七,洗净,干燥,碾成细粉。 本品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味苦回甜。
药典中药材:三七
性味: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药典中药材:三七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性状: 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 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 小点。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性味: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功效: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 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 痞块。
药典中药材:土鳖虫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
性状: 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色至灰褐色的 粉末;气香,味辛、苦、凉。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
制法:
以上六味,除冰片外,其余当归等五味粉 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 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规格 (1)〕、1350粒〔规格(2)〕或2000粒 〔规格(3)〕;或将冰片研细,加入微 粉硅胶适量,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 匀,装入胶囊,制成2000粒〔规格 (3)〕,即得。
活血止痛胶囊 配方详解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配方详解>>>
活血止痛胶囊 HuoxueZhitongJiaona
ng
药典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配方详解>>>
配方: 当归222g、三七44g、醋乳香44g、冰片 llg、土鳖虫lllg、煅自然铜67g。
药典中药材:当归详解>>>
当归
药典中药材:当归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 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 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药典中药材:当归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 多,长15~25cm。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 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 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 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 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 粗下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