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4.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 比热容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1.3比热容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3比热容教案新版教科版

物理备课大师 【全免费】比热容3.比热容执教课题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特征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教课3. 会依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征来解说一些相关的简单现象。

目标4. 加深对照热容的观点的理解,学会依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5.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要点难点教具理解比热容的观点。

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依据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征来解说相关的简单现象。

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

演示试管两支、酒精灯、水和铁砂、温度计、停表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第1课时一. 复习发问:热传达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何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 . 引入新课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

可见,水在温度高升时汲取的热量和水的质量相关,和温度高升的度数相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高升的度数越多,汲取的热量越多。

其余物质也是这样的。

那么,全部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高升的度数也相等时,汲取的热量是否是跟水同样多呢?三.新课教课1.演示实验:P14 图 1-3-3 实验实验结果:沙子温度升得快。

这表示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在高升同样的度数时,水汲取的热量比沙子多。

教2.比热容:换用其余物质,重复上述实验,获得的结果是近似的。

就是说,学质量相等的不一样物质,在温度高升的度数同样时,汲取的热量是不一样的。

如何过来表示各样物质吸热能力不一样的这类性质呢?----- 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来程表示。

设假如质量为 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汲取热量Q,温度高升了t ,则 Q/ m t 即计是这类物质的比热,用符号 c 表示。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它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相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要素没关。

3.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J/(kg·℃)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高升1℃汲取的热量相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优质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优质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1.3比热容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和在热传递中的作用。

2. 理解比热容的单位和它的计算方法。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确定物质的比热容。

4. 认识到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和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热容器、热量计、温度计、电热丝。

2. 实验材料:水、铜、铁、铝等材料。

3. 课件及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图中物体受热的变化。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热容。

二、学习新知识(20分钟)1. 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材料的不同,得出“不同物质受热的程度不同”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系统化地描述和整合这些有关物质受热差异的归纳和感性理解。

通过对比热容的概念的介绍和分析,领悟比热容在其实现过程、应用过程中对于物质热传递的影响以及其在需要调节热传递时的作用。

{引导学生回顾热容量的计算过程,然后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的处理,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计算及单位。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物质沉浸在水中受热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关注实验数据的变化,并在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归纳总结比热容计算公式和比热容的单位。

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单位是J/(kg·℃)、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

三、分享讨论(10分钟)进行思维导图的提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问题,并通过教师的带领或小组展示,发散讨论各自的疑问。

推导过程、其他材料的比热容等相关问题均可作为讨论话题。

四、实验操作(20分钟)利用温度计、热容器、热量计、电热丝计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将数据进行记录和汇总,帮助学生加强对比热容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能更好地做好实验操作的准备、数据记录和分析整理。

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应用,加强对比热容的实验操作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们主要通过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此外,通过分享讨论和课堂小结等环节,加强比热容的应用能力。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3.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3.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3. 比热容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比热容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比热容的定义,即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教学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mcΔT,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3. 比热容的特性:通过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温度高低无关。

4. 应用比热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暖系统、汽车发动机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比热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性。

2. 学生能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比热容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1.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理解并解释生活中与比热容相关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电子白板或黑板。

2. PPT课件。

3.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物体(如石头、铝块等)。

学具:1. 教科书。

2. 笔记本。

3. 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袋的使用,引出比热容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特性,结合PPT课件和实验现象进行讲解。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定义。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3. 比热容的特性。

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巩固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考察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3. 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比热容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 比热容教案 (新版)教科版(1)

九年级物理上册 1.3 比热容教案 (新版)教科版(1)

3. 比热容学点 1 物质的吸热能力(1)观察下列图片。

思考:问题1:中午,同样在太阳的照射下,沙子的温度__高__,水的温度__低__,这说明沙子和水的吸热能力__不同__,__水__的吸热能力强。

问题2:傍晚,同样受冷,沙子的温度__低__,水的温度__高__,这说明沙子和水的放热能力__不同__,__水__的放热能力强。

问题3:现象总结: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__不同__,放热能力__不同__。

(2)观察生活中烧水的现象,如图1-3-2所示。

图1-3-2思考:问题1: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__烧开一壶水__需要的热量多。

问题2:将同样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 __烧开__需要的热量多。

问题3:以上问题说明:对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__物体的质量__、__升高的温度__有关。

(3)观察如图1-3-3所示的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思考:问题1:在实验中,采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的目的是__使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__,比较加热时间的目的是比较__吸收热量的多少__。

问题2:相同质量的水和铁砂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和铁砂吸收的热量__不同__。

这说明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__不同__,水的吸热能力__大于__铁砂的吸热能力。

问题3:实验中我们采用的方法是__控制变量法__,即在探究有多个变化因素的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学点 2 比热容(1)阅读教材P14第2、3段和P15第1段。

思考:问题1:关于比热容①定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了Δt,则__QmΔt__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②比热容的单位是__J/(kg·℃)__,比热容的符号是__c__。

③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特性__,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不同__,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比热容一般__不同__。

问题2: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其物理意义是__1_kg水温度升高(降低)1__℃吸收(放出)的热量是4.2×103_J__。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比热容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比热容教学设计
1.教师通过提出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好奇心:“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在夏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凉爽吗?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热容有什么关系?”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热容。
3.教师简要介绍比热容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比热容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单位,让学生对比热容有全面的认识。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探讨比热容在这个实例中的作用和影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比热容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梯度性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基础题:比热容的计算、单位换算等;
-提高题: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温度变化、热量传递等。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1、2、3题,巩固对比热容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
2.从生活中找一个与比热容相关的实例,分析比热容在这个实例中的作用,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下节课分享。
3.针对课堂上的提高题,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运用比热容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物体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综合计算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1.3.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掌握比热容的概念,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能够区分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2.学会运用比热容的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温度变化、热量传递等问题。
3.掌握比热容的单位和常用物质的比热容数据,能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特点。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比热容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比热容

教案: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 比热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1章的第3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计算以及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的变化。

3. 比热容的应用:通过比热容可以理解物质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并能够运用比热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够培养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比热容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实验器材,包括不同物质的样品、温度计、热量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用于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学生教材,用于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物质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发学生对比热容的思考。

2. 讲解: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

每组学生需要测量物质的质量、温度的变化以及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比热容。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并尝试运用比热容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袋里的水会暖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比热容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比热容

第三节比热容一.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通过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实施,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等物理研究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怎样利用比热容来解释自然现象。

本节的难点是: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四.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分为三个板块:(1)实验探究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认识比热容这一物质的重要特性;(3)利用比热容概念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 实验探究设计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热传递或内能转移的过程,涉及的相关因素较多。

为了降低探究难度,首先探究物体的吸热能力。

借助学生熟悉的烧水经验,先讨论交流同种物质(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然后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体的吸热能力。

教师首先提出讨论问题: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学生将提出各种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支持自己的猜想,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推测自己的猜想,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

最终,汇总学生的观点,得到以下结论: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

此结论可推广到其他物质(如煤油、沙子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探究问题:不同种类的物体在质量相等、温度变化也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为了比较两种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利用什么办法更好?怎样比较?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应达成一定探究方案,如:可以采取以下备选方案:①取同种物质(水或沙子),质量不同,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②取不同物质(水和沙子),质量相同,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的热量。

在确定探究方案之后,需要求学生明了以下问题:①为保证被加热物质质量相同或不同,需要准备什么实验器材?(天平称量质量、滴管微调)②如何保证被加热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或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需要准备什么实验器材?(温度计)③如何保证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或比较他们吸收热量的多少?(相同的加热器:同一酒精灯、同一加热金属板、同一规格的“热得快”、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3节比热容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3节比热容【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比热容的看法,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

会使用比热容表,试试用比热容解说简单的自然、生产、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过程,比较不一样物质的吸热本事,认识引入比热容看法的必需性。

2.经过比较不一样物质吸热能力研究实验的设计与实行,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经过察看比热容表,能够概括总结其共同规律和特色。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平时生活、生产中相关比热容现象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忱,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课要点】比热容看法以及利用比热容来解说自然现象。

【教课难点】比热容看法的成立过程。

【教课打破】先经过生活经验感知物体汲取热量的多少与物体质量的多少、物体温度的变化量, 相关而后经过实验研究获取物体汲取热量的多少还与物质的种类相关,进而引入比热容看法。

【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天平易砝码、水、沙子、易拉罐、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等。

◆学生准备水、沙子、易拉罐、铁架台、金属板、温度计等。

┃教课过程设计┃教课过程一、情形对比、激发思虑,引入新课。

标注出示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这是形容如何的一种场景呢?问题:这个谚语反应的是我国哪个地域的场景?学生回复:新疆等内地地域。

提出问题:为何这个地域一天内温度变化这么大,进而出现清晨要穿皮袄,正午只需穿纱,夜晚却需要围着火炉吃西瓜这类场景?多媒体展现:教材图 1-3-1.让学生论述海水和沙岸的温度特色。

提出问题:为何相同在太阳的照耀下,沙子这么烫,而海水却这么凉呢?点拨:同学们学习了本节比热容知识后,就能够解说产生上述两种场景的原由了。

二、进行新课。

(一)物体的吸热能力。

给学生思虑的时间,并让学生联合生活经验议论。

最2.问题:物体汲取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变化的过程,实终,教师汇总学生的看法。

质上是内能转移的过程。

关于同种物质的物体,汲取热量的多少与哪些要素相关呢?议论沟通:水的吸热与哪些要素相关?教师展现议论问题: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结论:水汲取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水温上涨的多少相关系,且水的质量越大,温度高升的度数越多,汲取的热量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比热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决较简单的热量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热岛效应”。

3.通过查比热容表知道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热容的定义与应用。

【教学难点】会利用公式Q=cm ∆t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却非常凉爽;傍晚太阳西落,沙子很快凉了下来,而海水却仍然暖暖的。

同样的日照条件,为什么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沙子和海水的温度却不一样?猜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沙子放热降温比水快。

体验生活:(1)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2)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一样多吗?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m)有关,跟温度升高的度数(Δt)有关。

设计实验:1.如何使物质的温度升高?2.如果改变加热方式会不会影响实验效果?信息快递: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可以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实验器材: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

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提出概念:比热容就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一、比热容经过科学测定,发现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物质的这种性质,用物理量比热容来表示。

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 J/(kg·℃),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 J。

思考问题: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因为海水与沙子受光照的时间完全相同,所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但是海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所以海水升温比沙子慢;没有日照时,海水降温比沙子慢。

二、比热容的应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可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解释:1.同样的日照条件下,为什么中午的沙子比海水的温度要高?2.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想想议议:我国北方室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把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带到房屋中取暖。

用水作为输送能量的介质有什么好处?生活中、各种产业中,还有没有用水来加热或散热的情况?三、热量的计算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物质温度每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

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比热容为c)温度升高△t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小结:物体的质量为m,比热容为c,温度变化值为△t,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

例:一个水壶装满质量为4 kg,温度为20 ℃的水,要将水烧开(1标准大气压),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在利用Q=cm△t进行计算时要注意:1.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质量单位用千克(kg),温度单位用℃。

2.△t是温度的变化值,既不是初温也不是末温,注意区分温度“升高到”和“升高了”。

3.物体吸热升温和放热降温的计算公式相同,注意温度的变化。

4.还可以利用公式变形计算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

四、板书设计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J/(kg·℃)。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4.2×103J/(kg·℃)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2.比热容的计算:Q=cm(t-t0) 吸热=cmQt∆Q=cm(t0-t) 放热C表示比热容t∆表示温度变化t表示末温t0表示初温3.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的应用暖气中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昼夜温差大、红薯窖里放一桶水等。

五、随堂练习1.在1大气压下,2kg的初温为20℃的水,吸收了7.0×105J的热量后,水的温度( ) A.升高到100℃ B.升高到83.3℃ C.升高到103.3℃ D.不能确定2.下列事例中①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于沙漠地区;②在北方严寒的冬天,用水作为传热的介质,给居民区供“暖气”;③冬天户外的自来水管常有冻裂;④农民伯伯为了防止植物在夜间被冻坏,傍晚时常给田里灌水;⑤在海边,白天风常常是从海面吹向陆地;⑥水利发电;⑦冬天,北方地区为了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常常在地窖里放一桶水。

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是( )A.③⑤⑥ B.②⑥⑦ C.③⑥⑦ D.⑤⑥⑦3.体积为1∶2的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

4.一杯酒精用去了一半,它的( )A.质量和比热容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质量和比热容都不变C.质量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 D.质量不变,比热容为原来的2倍5(2)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或第三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期末学生评语选粹◆品学皆优◆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你文静温和,大家都愿意和你一起玩。

上课时你能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每次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

每次的值日工作你都能出色地完成。

如果你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将会是老师、家人、同学的骄傲!◆朴实无华◆你是一个朴实的孩子。

你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但是你也要知道学习不靠死记硬背,而要讲究方法。

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多练习。

老师相信:只要你信心不倒,努力不懈,终有一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善良懂事◆善良的孩子最让人欣赏,恰好你就是;乐观的孩子最惹人喜爱,恰好你也是;懂事的孩子最值得称赞,恰好还是你。

课堂上,你总是专心致志,从你高举的手中,老师看到了你的自信。

翻开你的作业本,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望你再接再厉,创造一个更辉煌的明天!◆顽皮好动◆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机灵还有点调皮的孩子。

这半个学期以来,你的作业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也为你感到高兴。

但你缺乏自制力,课堂上总是乱说乱动。

老师希望你快快成长起来,早日摆脱稚气,做一个自省自律的好学生。

◆优秀干部◆你是一个上进心强,聪明而且心地善良的孩子。

担任***后,你更是能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做同学们的榜样。

同学们对班委进行民主评议时,你受到的赞扬最多。

真棒!老师很欣赏你的工作能力,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你会发展得更好。

◆运动健将◆运动场上你矫健的身姿,拼搏的精神,夺冠的斗志,感染着班级的每一位同学。

劳动时,重活、累活你总是抢着去干。

可真正的男子汉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

相信你会把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用在学习上,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调皮捣蛋◆你做事认真,字写得漂亮,班的宣传墙报每次都留下你秀丽的笔迹。

参加演讲比赛成绩喜人。

有时还调皮得可爱。

但是,你捉弄人的功夫让同学们个个害怕。

老师认为还是不让别人害怕为好。

请紧记: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德。

◆慢条斯理◆心情“晴朗”,你会侃侃而谈,课堂发言成了全班的亮点;学习“快乐”,你会兢兢业业,工整的作业让老师心旷神怡。

但这样的时候总嫌不够,甚至太少。

在你争吵的时候,在你慢条斯理的时候,时间像流逝的水,在你脚下匆匆而过。

亲爱的朋友,你不感到可惜吗?◆可爱小弟◆男孩***,可爱小弟弟。

对人很温和,有副好脾气。

关心组上事,热爱班集体。

喜欢动脑筋,爱钻偏难题。

数学比较好,科学还可以。

语文有点弱,作文羞于提。

文理不可偏,发展应整齐。

可怜瘦弱貌,不爱练身体。

愿你快成长,盼你有出息。

报国建勋日,都夸***!◆累累硕果◆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勤勉朴实的学风;是你,给我们带来了助人为乐的风尚。

当眼前闪烁着一行行娟秀的字迹时,当面前呈现出一页页工整的作业时,我们便知道是你在默默耕耘。

今天是收获的季节,当累累硕果捧在你眼前时,老师要对你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埋头苦干◆学习上认真与执著的你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劳动中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你令老师很欣赏;工作中细心负责的你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但是你应该活泼一些,十多岁的少年本应充满热情;你应该灵活一些,学习光有自觉性还不够。

继续努力吧,我深深地为你祝福!◆轻轻一笑◆你言语不多,待人谦和、善良。

学习和做人一样,默默用功。

真喜欢你笑的样子。

别人与你讲话时你总喜欢轻轻一笑。

若是在课堂上倒是很漂亮的一招“退敌”之术,可若在课下,就把想与你交谈的朋友都挡回去了。

真心希望能见到你与同学们快乐地交谈。

◆思维灵活◆你思维灵活,求知欲强,富于质疑精神,对事物常有不落俗套的看法。

老师喜欢你那种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课堂表现;老师也喜欢你那干净整齐的作业,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

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

愿你坚持不懈,再创辉煌!◆崭露头角◆你恬静、柔和,富有才气;你刻苦、勤奋、富有进取心。

不论在哪个方面,你都具有巨大的潜能。

现在你已经在许多方面崭露头角:文学才华令大伙刮目相看,艺术才华令人耳目一新……才华需要展现,只有在展现中,才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在锻炼中才能更成熟。

◆真诚善良◆回想你,脑海中即刻浮现你清俊的浅浅的笑,你的真诚,你的善良,加上你的勤奋和聪颖,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如此快乐和充实,硕果累累。

你的沉稳,你的机智,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踏实,充满信心。

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你会表现得更出色,你会是最棒的!◆自信勤奋◆自信、勤奋的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你深深爱着我们的班集体,经常主动清洁教室、帮助同学。

你能认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在学习上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呀!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将成为海纳百川,恢宏大度的杰出人才。

◆作业拖拉◆你观察细致,绘画认真,画出的金鱼、竹子栩栩如生,真不简单。

但是你的自由活动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作业也经常拖拖拉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