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无景点旅游”,只要有种有料,自会有人来。
乡村旅游介绍

乡村旅游介绍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生活、欣赏自然风光、参与农事活动等一系列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休闲方式,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下面将为您介绍乡村旅游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一、乡村旅游的特点乡村旅游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风光:乡村地区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如山川、湖泊、田园等,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纯净的空气和宜人的环境。
2. 农村文化:乡村地区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游客可以了解当地的习俗、手工艺品等,体验传统的农耕文化。
3. 农事体验:乡村旅游提供了参与农事活动的机会,如种植、采摘、养殖等,让游客亲身体验农民的劳动和生活。
4. 农产品体验:乡村地区的农产品通常新鲜、绿色、有机,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农产品,体验农家饭菜的独特风味。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新热点。
以下是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1. 旅游项目丰富多样:乡村旅游项目越来越多样化,如民宿、农家乐、野外徒步、乡村驿站等,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2. 旅游设施不断完善:为了吸引游客,乡村地区不断改善旅游设施,如修建景区道路、改造农家院落等,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3. 旅游服务水平提高:乡村旅游业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培训农民成为合格的导游和服务员,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
4. 旅游宣传力度加大:乡村旅游地区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当地的自然风光、文化特色和旅游项目,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三、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对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 经济效益: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加,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可以通过提供旅游服务、销售农产品等方式获得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2. 就业机会增加: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可以从事导游、服务员、厨师等职业,解决了就业问题。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02016年4月下半月刊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加之交通运输业、尤其汽车和高铁的迅猛发展,外出旅游正在成为中国人的一项基本生活需求。
与以往的长途旅行乃至出国、出境旅游相比,短途旅游正以其方便、灵活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乡村旅游的优势在形式多样的短途旅游中,由城市向周边农村辐射的乡村旅游,无疑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短途旅游方便、灵活的优点之外,乡村旅游更同时具备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经济实惠等多种独特优势,是一个拥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发展项目。
三、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逐渐崛起成为一项火热的消费项目,居住在城市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农业生活蕴含的魅力和乡村地区自然环境的极大优势,周末和节假日全家老小共同来一趟乡村之旅,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但综合来看,国内乡村旅游尚处于较低层次,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一)旅游“硬件”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所谓硬件,指的就是众多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卫生、医疗、服务等设施。
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基本处在原生态的状况,即仅有当地居民和以开发为目的的旅游项目,配套设施严重缺乏,如公共厕所、卫生服务站、加油站等基本设施几乎没有。
由于乡村旅游各景点之间往往距离较远,这些基础设施的匮乏,使得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较为不便,放大了路程在游客选择景点时的考量,其结果就是离城市较近的景点游客较多,且游客数量的减少幅度远大于景点路程增加的幅度,对离城市较远的景点十分不利。
(二)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效率较低乡村旅游,尤其是平原地区的乡村旅游,通常面临景点与景点之间距离较长,对游客吸引力较弱的问题。
与此同时,各地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经常以县、区为单位,各自为政,互相竞争,造成的结果就是各地区都有若干个规模不大的景点,分散在境内各地,但每个景点可供游客欣赏、娱乐的内容都十分有限,让游客感到仅去一个景点玩的不够尽兴,但去其他景点又太过麻烦,难以让游客获得足够的乐趣,也削弱了游客重复前来游玩的兴致。
2022至2023年高二下半期期中考试地理考试完整版(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校)

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自然原因是A. 东南部能源丰富B. 东南部技术先进C. 西北土壤贫瘠、降水少D. 西北部临国多,多战争【2】下列措施能提高西部环境人口容量的是A. 大规模开荒种地B. 营造防护林,恢复生态环境C. 大规模迁入人口D. 大力发展种植业【答案】【1】C【2】B【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分布状况与人口增长的变化。
【1】中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部地区人口多,西北部地区人口少;东南部地区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人口集中.西北部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少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城镇少,人口稀疏.C正确。
【2】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不适合大规模开荒种地,大力发展种植业,人口容量有限,不适合大规模迁入人口,应营造防护林,恢复生态环境能提高西部环境人口容量,B正确。
考查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要理解记忆。
选择题2019年春节乡村游大旺,让当地的民宿和酒店相当抢手。
位于广东从化的一家网红民宿,从大年三十到年初五都处于满房状态。
有游客在朋友圈里晒图并写道:“民宿旁边就有一个一百多亩的油菜花田,每天我们就追着蝴蝶、蜜蜂奔跑,沐浴着从化纯净的阳光雨露,呼吸清新的空气,这个春节,真的如花般优雅滋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乡村游游客主要来自A. 城市居民B. 外国友人C. 当地农民D. 大学生【2】从旅游资源特色角度看,乡村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A. 城市居民收入高B. 国家政策影响C. 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差别大D. 交通便利【3】下列项目最适合作为乡村游项目的是①农耕文化展示②风俗表演③明星演唱会④农事体验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4】我国有很多乡村游项目,游客在选择旅游地时,可能着重参考A. 网上简介B. 亲朋介绍C. 景点优惠力度D. 当地交通【答案】【1】A【2】C【3】C【4】B【解析】本题考查乡村游。
浅谈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浅谈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是多样化和个性化。
随着人们对旅游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传统旅游景点的游览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应该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推出更加独特、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从人文、生态、风景等多个方面的需求。
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是融合和创新。
现代人对于旅游的追求已经不仅是简单的观光和休闲,更加注重文化体验和身心健康。
乡村旅游应该注重融合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创新旅游产品,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旅游体验。
可以结合特色民俗活动、手工艺制作、农耕体验等,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是可持续和环保。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环境资源,推行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念。
在旅游活动中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采用绿色出行方式、推行垃圾分类等措施,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
为了顺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向游客介绍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2. 优化旅游服务。
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3. 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开发。
根据目标游客的需求和喜好,提供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包括农家乐、农耕体验、乡村美食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4. 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培养和引进具有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提高服务水平。
5. 推动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可以与农业、手工业等相结合,形成乡村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浅谈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摘要:对乡村旅游支持的日益增加是基于其可能对乡村发展和振兴产生促进效应,包括通过创造就业和为当地产品建立新市场来实现经济增长和收入多样化、增加乡村地区社会接触和交流机会以及加强乡村社区凝聚力。
不过,要实现旅游业成功助力乡村振兴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并非所有乡村地区都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小规模乡村旅游经营者不具备有效营销的技能和资源以及可能需要长期的政府补贴来保持乡村旅游业带来的社会效应。
因此,需要设计出更有效的公共政策和金融机制来支持乡村发展和旅游业。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农村产业融合;旅游经济乡村旅游在中国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截至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已创建388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从2012年的8亿增至2018年的30亿,营业收入则从2400亿元增至8000亿元,年均增长了27%。
乡村旅游不仅是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还被认为是保护和复兴乡村社会和乡村文化的有效工具,进而构成了我国农村发展和振兴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推广。
本研究将在梳理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基础上分析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旅游业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的农场、生态、自然、冒险、文化和遗产,饮食,健康等方面的活动和兴趣。
Pedford(1996)认为乡村生活历史也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和产品,例如乡村习俗和民俗、当地和家庭传统、价值观、信仰和共同遗产。
尽管乡村旅游类型极其丰富多样,但Lane和Kastenholz(2015)指出其应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由乡村居民提供服务,并涉及对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和遗产资源进行重构和再利用,将其作为旅游住宿和景点。
乡村旅游业发展通常是有两种不同力量之一推动。
一是大众追求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随着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市民渴望亲近自然或怀念旧时生活的方式和文化,进而选择在农村度过假期。
依托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乡村旅游对资源的依赖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乡村自然风光、田园风景和农村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形式。
要想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湖泊、山川、水库等,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乡村旅游还需要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
农事体验、田园采摘、农家乐等项目都需要丰富的农业资源作为基础。
还需要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资源,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传统节庆活动、民俗文化表演等,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都能够为乡村旅游增色不少,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如何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1.挖掘本地独有的自然资源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例如一些乡村有得天独厚的景色,而另一些乡村有独有的植物或者野生动物。
乡村旅游可将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作为卖点,打造相关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如设立美丽乡村户外拓展营地、自然保护区、骑行路线、登山徒步线路等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乡村的美景。
2.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可以引导农户开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结合当地丰富的农作物、果树、畜禽等资源,打造以田园风光、农事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种植、施肥、浇水、收割等生产环节,了解乡村农业生产的过程,感受农村的宁静与舒适。
3.开展乡村文化体验项目每个乡村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可结合传统民俗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品制作等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
也可以承办一些民间艺术表演、赛事活动等,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推动1.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如开办农家乐、农业观光园、手工艺品制作等项目,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
也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会激发乡村产业的潜力。
乡村旅游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供应,同时也需要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服务业的支持。
这将促进当地的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乡村环境的改善。
农村乡村旅游与景区开发

农村乡村旅游与景区开发农村乡村旅游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旅游方式,而景区开发也是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推动的重要项目。
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共同推动着乡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农村乡村旅游与景区开发之间的关系。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乡村的向往和渴望日益增加,乡村旅游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农村自然风光优美,乡村文化淳朴,这些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景区开发的重要性景区开发是乡村旅游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对景区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景区开发也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的特色吸引乡村旅游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乡村自然环境优美,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次,乡村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习俗吸引了不少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
四、景区规划的重要性景区规划是景区开发的基础,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景区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规划中要考虑到景区的环境保护、游客服务、交通便利等方面,提高景区的品质和竞争力。
五、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乡村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乡村经济也得到了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
因此,农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六、景区开发的环境保护在进行景区开发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保护好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维护好景区的生态平衡,是做好景区开发工作的基本前提。
七、乡村旅游的文化传承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游客在乡村旅游中可以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增进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八、景区开发的创新发展在景区开发中,创新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论新兴乡村旅游方式之“无景点旅游”的发展

论新兴乡村旅游方式之“无景点旅游”的发展作者:赵欣彤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11期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较,“无景点旅游”是一种既与之存在区别又存在内部关联的新型旅游模式。
它改变了出游逛景点的传统思维定式,而是利用闲暇时间选择一个并不固定的出游目的地进行的一次新鲜的旅行体验。
在乡村旅游需求日趋个性化的背景下,这种张扬个性、无拘无束的新兴旅游方式正在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
它的兴起,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文章介绍了“无景点”旅游的内涵与形成背景,分析了其成因及特点,并以西安地区为例,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西安“无景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
一、“无景点旅游”兴起的背景与成因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随团式旅游方式早已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的需求。
与此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乡村旅游业带来机遇,给旅游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旅游者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到各种旅游信息、借鉴别人的旅游经历、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地等等,这逐渐改变了传统旅游方式对于旅行社的依赖。
“无景点旅游”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旅游模式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基于这种背景下,它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景区门票不断上涨国内门票涨价声音频频出现,据相关调查显示,国内5A景区门票基本都在一百元以上,这对于自行出游的游客来讲,影响较大,而“无景点旅游”却可以为游客省去一大部分门票的开销。
(二)传统景区旅游环境拥挤。
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给国内知名景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景点都不堪重负,景区内人满为患。
“无景点旅游”可以避开这种局面,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知名旅游景区人潮拥挤的局面。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后现代主义的特殊性与唯一性使得“无景点旅游”深受年轻人的追捧,其出游目的地、出游行程与出游方式的个性化和自由化成为了它最吸引人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发展“无景点旅游”,只要有种有料,自会有人来。
一、前提:什么是无景点旅游?
无景点旅游是相对于传统的“串景点”式旅游而言的。
所谓“无景点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指绕过独立、售门票式的景点,自由
自在地欣赏沿途风景,在无拘无束中体验异地民俗民风。
从一定意义上说,“无景点旅游”是休闲游的一种,有不少人称此为“闲逛”,或者“懒人游”。
从上世纪70 年代中国旅游业起步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旅游消费者也逐步趋于成熟和理性。
加之传统景区人潮拥挤、门票价格节节攀升、服务理念不足、体验性差、缺乏个性等。
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反传统的旅游休闲行为,以超乎想象的发展速度和态势强势来袭。
二、“无景点”旅游兴起背后折射出的旅游消费理念转变。
目前,虽然选择纯粹的“无景点”旅游方式的多为年轻人或老年人,或者说只在
某些细分旅游市场比较火爆,比如说乡村旅游、海洋旅游等,传统景点仍占据旅游市场的主力。
但这种新型旅游方式兴起的背后,折射出人们旅游消费理念的转变。
1、从观光旅游到健康休闲,来一次安静舒适的旅行
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说明人们的旅游倾向转变为追求身心放松的健康休闲型。
虽然说,一直以来,人们旅游的目的都是为了放松身心,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通常紧张的行程以及略显乏味的景区使得人们身心疲惫。
“无景点”式旅游的特点之一,是自由、浪漫、随性、无拘无束的休闲游,
使人们彻底跳出了传统观光旅游的模式,追求身心全方位放松的健康休闲旅游,重在享受旅游休闲的过程,践行了旅游的意义。
2、从景点到旅游目的地,注重深度体验
“无景点”旅游的优势是节约旅游成本、减少等候时间,旅游者能看到更自然、更贴近生活的东西,而不只是经过层层精致包装后展示出来的旅游景点。
这种旅游方式的盛行,说明在经过几十年的旅游业发展后,人们更加注重旅游中的异地生活和文化体验,希望能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各方面全面感受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所在。
这种旅游方式,更加突出了“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在未来人们的旅游选择中,
有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其旅游吸引力将越来越强。
3、旅游消费多样化、合理化
以往,交通、住宿、门票等刚性旅游消费往往占据了人们旅游消费的大部分,而人们的旅游消费能力又是有限的,因此,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旅游消费很难拉动。
“无景点”旅游方式,可以为旅游者节省一笔可观的门票费用,促使旅游消
费多样化、合理化,拉动旅游购物、民俗体验以及其他休闲消费。
4、人们对自由放松生活方式的追求
面对千篇一律的都市生活,人们大多希望通过旅游得到短暂的身心的释放。
这不仅是一种旅游方式的兴起,更是一种人们的生活态度,展示了人们对自由放松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5、个性化旅游需求
大众的旅行方式及旅游景区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当今在旅游消费市场异军突起的80 后人群,更加注重旅游中的个性张扬和自由无拘
其实,“无景点旅游”在都市区并不新鲜,只是很少有人应用到农庄而已。
都市区内各种主题公园遍地开花,都是硬生生创造出来的“景点”,虽是人为造
出来的景点,由于创意好,新奇好玩,还是吸引了很多游客。
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各种主题公园移植到农家乐、农庄,当然,既然是在农庄搞创意旅游,就有别于都市区,必须结合农庄自身的特性。
三、那么,哪些创意适合农家乐、休闲农庄搞“无景点旅游”呢?
1、改造老房子
老房子越来越稀少,老房子本身就是稀缺的旅游资源。
因此,保留老房子的外貌,赋予它现代化的内涵,这是吸引城里人的引爆点。
给两层的老房子前面架起一个观景平台,在二楼打开一个出入平台的口,可以在平台晒太阳、喝咖啡、读书、听音乐。
把部分腐朽的顶直接拆掉,重新装上玻璃天窗,从屋内可以仰望星空。
拆下来的木料、砖瓦、木雕、石雕、砖雕皆可重新组合成各式器物,赋予现代化的气息。
石质的驴槽、猪槽可以铺上玻璃当咖啡桌,磨盘用木头支起来就是一个饭桌,石磙可以当床头柜,箩筐就是垃圾桶、水果盘、杂物盒。
旧报纸糊墙,旧照片装裱起来,旧的年画张贴出来,各种奖状、证书也可盘、杂物盒。
旧报纸糊墙,旧照片装裱起来,旧的年画张贴出来,各种奖状、证书也可以装框挂起来。
总之,一切皆可为我所用,没有一件废物。
当然,如果能够形成旅游规模,最好连点成片,精心打造一定数量的老房子。
实在没有过多的老房子,模仿重建也可。
2、展示老物件
收集各种农村以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娱乐用品、农具工具、牲畜用品,开个老物件展览馆。
花轿、煤油灯、千层底、顶指、织布机、风箱、蚊帐、马桶、斗、背笼、面缸、油罐、米面篮、米筛、簸箕、木桶、吹火筒、镰刀、扫帚、木锨、犁耙、鸡毛掸、对杵舀、蒜臼、铡草刀、牛笼嘴、驴缰绳、算盘、蓑衣、斗笠、油纸伞、家谱、架子车、独轮车、马车、缝纫机、八仙桌……只有你想不到的稀罕物。
3、展示老手艺
这是为了增加体验活动,增强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
一方面可以现场展示,一方面可以传授体验。
至于老手艺,其实贯穿农村生产、生活的手艺都可以。
比如:榨油、打铁、织布、点豆腐、纳鞋底、剪纸、剃头、捏面人、糊灯笼、补锅、修伞、染布、箍桶、做缸、烧砖瓦、印年画、扎锅排、酿酒、糊风筝、炸米花、纺线、补渔网……以及各种编织刺绣、各种糕点、各种传统小吃、各种木工、各种泥瓦工、各种烧制、各种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