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荆芥,又称独活、大茴香、金雀花,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中药和民间传统医学中。
荆芥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荆芥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中医学认为,荆芥能够活血化瘀、舒筋通络,对于血液循环不畅、瘀血梗阻引起的各种疼痛症状有良好疗效。
例如,对于外伤引起的瘀血淤滞、瘀血性疼痛以及跌打损伤等,荆芥能够起到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其次,荆芥还具有消肿散结的作用。
荆芥能够促进淋巴液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减轻组织水肿症状。
它对于乳腺增生、乳腺囊肿、淋巴结肿大、痤疮等有明显疗效。
此外,荆芥还可以散结消肿,对于扁桃体炎、痔疮、腰椎间盘突出等也具有良好疗效。
再次,荆芥具有祛风湿、活络止痛的作用。
荆芥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单宁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疼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此外,荆芥还能够舒筋活络,对于腰肌劳损、腰腿痛、背痛等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最后,荆芥还具有祛寒祛湿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荆芥具有辛温、散寒的特点,适用于寒湿痹痛以及感冒引起的风寒、鼻塞流涕等症状。
在民间,荆芥还被用于经期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的治疗。
总之,荆芥作为一味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它能够活血化瘀、消肿散结,对于各种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具有祛风湿、活络止痛的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此外,荆芥还具有祛寒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寒湿痹痛以及感冒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荆芥时要遵循适量原则,避免过量使用引起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使用前都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害。
荆芥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又称为地骨皮、香鼠千金、细疮草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荆芥具有辛温的性质,味苦、微甘,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荆芥的作用与功效。
首先,荆芥具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荆芥辛温的性质可以发散寒邪,适用于感冒、流感、咳嗽等寒性疾病。
它能够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因寒冷引起的症状,如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
其次,荆芥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
湿邪滞留在体内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如湿热、湿气郁滞等。
而荆芥能够祛湿化痰,激发机体内的湿气排出,改善湿重的症状,如痰多、胸闷、头晕、食欲不振等。
此外,荆芥还具有解毒的作用。
荆芥含有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成分,能够对细菌和病毒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肠道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荆芥还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此外,荆芥还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活血化瘀是中医理论中常用的一个疗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局部组织供血不足以及血液淤滞引起的症状,如跌打损伤、瘀血疼痛等。
最后,荆芥还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
荆芥能够舒筋活络,缓解肌肉、韧带、关节等组织因劳损、过劳等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此外,荆芥还能够对风湿、痛风等疾病起到一定的辅助治
疗作用。
以上就是荆芥的作用与功效的简要介绍。
荆芥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荆芥性质辛温,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口干、心悸等。
因此,在药用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病情进行调理,同时也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过量使用。
荆芥功效与作用

荆芥功效与作用
荆芥(Scientific name: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
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和保健领域。
它有许多药理活性成分,如挥发油、大黄素、川芎素等,这些成分赋予了荆芥多种功效和作用。
1. 活血化瘀:荆芥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液凝结,防止血栓形成。
它常用于治疗中风、脑梗塞、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症,能够缓解疼痛、恢复组织功能。
2. 舒张血管:荆芥中的化学成分能够扩张血管,减少血管收缩,提高血管的弹性。
它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脏供血,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 抗氧化:荆芥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减轻氧化损伤,抗衰老。
它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癌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4. 镇痛、缓解炎症:荆芥具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疼痛症状。
它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组织肿胀、疼痛。
5. 调理内分泌:荆芥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子宫功能,缓解痛经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荆芥虽然功效多样,但使用时仍需慎重。
与其
他药物相互作用、过量使用、个体差异等因素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在应用荆芥时,最好遵医嘱,按照合理剂量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
荆芥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的作用与功效
荆芥,又称佩兰、佩荆、操荆,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草本植物。
荆芥的主要作用和功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解表散寒:荆芥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透发表部,散发寒邪。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等症状。
2. 祛风除湿:荆芥能够驱散风邪,解除湿气。
对于风湿性关节疼痛、浮肿等具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痹痛。
3. 止咳平喘:荆芥具有镇咳平喘的功效,对于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咳嗽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祛痰散结:荆芥还有祛痰散结的作用,对于痰多、痰粘等痰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常用于治疗痰湿阻络、痰瘀症状。
5. 散瘀止痛:荆芥可以活血化瘀,对于瘀血引起的外伤、跌打损伤等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6. 改善血液循环:荆芥对于改善血液循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血瘀或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相关症状产生积极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荆芥属于辛热之品,故应适量使用,过量使用有可能引起口干、心悸、失眠等不适症状。
在使用荆芥前,也应该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合理的使用。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荆芥的药用价值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荆芥的药用价值荆芥在我国存在的历史是非常久了的,目前自我国广泛的分布着。
荆芥呈绿色,吃起来的口感有一点香味,并且功效作用很高,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将它做成各种美味的食物了享用。
不过荆芥在吃的时候,也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的。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一、功效作用:1、治疗咽炎、扁桃体炎。
前人的经验是“咽痛必用荆芥”,现代在治疗咽炎和扁桃体炎的方剂中,荆芥常不可少。
配桔梗、生甘草尤能加强其消炎作用。
2、出血。
用荆芥炭止血,要配其他止血药,例如配槐花炭治大便下血,配茅根治鼻出血。
3、产后血晕。
产后因失血过多或血液循环功能障碍而引起晕厥,可用荆芥穗。
单味6g研末冲服,或随症配其它药煎服。
4、透疹止痒。
在荨麻疹、风疹、麻疹时用之,起到加速病理过程消退和止痒的作用。
常用薄荷、防风的功效与作用等配伍(内服或外洗均可)。
二、禁忌:凡表虚有汗,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皆当忌服。
荆芥的药用价值用治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具有抑菌、解热、解痉、促进汗腺分泌、消炎和止血作用。
荆芥的药用附方1、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
为末。
每服二钱,茶调下。
2、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
每酒服三钱。
3、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
上为粗末。
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
4、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
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
忌动风物。
5、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
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
6、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
各别为末。
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
中草药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荆芥的功效与作用荆芥(学名:Schizonepeta tenuifolia)是一种中草药,也被称为“虫霸草”、“除秽草”,属于唇形科植物荆芥属。
荆芥在中国传统药物中被广泛使用,并且在近些年也开始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
它的药用部分通常为全草,在中药学上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一、抗菌抗病毒作用荆芥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挥发类酮、挥发类酯和其他挥发类成分。
这些挥发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与繁殖。
研究发现,荆芥挥发油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的病原菌。
此外,荆芥挥发油还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腺病毒、乙肝病毒等多种病毒的生长。
二、解热镇痛作用荆芥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
它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降低体温来缓解发热症状。
实验证明,荆芥提取物可以有效降低小鼠体温,并且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
临床实践证明,荆芥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三、抗过敏作用荆芥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减少机体对过敏原的过度反应。
荆芥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和儿茶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研究发现,荆芥提取物可以显著减轻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并且可以降低血清IgE水平。
四、抗肿瘤作用荆芥中的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荆芥中的挥发油和生物碱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荆芥中的挥发油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这些抗肿瘤活性成分使得荆芥成为了研究与开发抗肿瘤药物的重要资源之一。
五、抗炎作用荆芥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其中主要的抗炎成分为挥发油中的β-谷萜醇和麦角甾醇。
根据现有的研究,荆芥提取物可以显著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荆的功效与作用

荆的功效与作用荆芥,又名地肤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荆芥性味苦寒,归入肺经和胃经,具有散风寒、疏散寒湿、祛邪解毒等功效。
以下是荆芥的详细功效与作用。
1. 解表发散:荆芥具有较好的发散作用,可以促进汗液的排出,从而起到解表发散的功效。
它适用于感冒初起,伴有寒战发热、鼻塞头痛等症状的情况。
此外,荆芥还具有祛风的作用,可以缓解风寒引起的头痛、风疹等症状。
2. 祛湿化痰:荆芥还具有祛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湿气重、痰湿壅盛的症状。
湿气重会导致人体气机不暢,出现气短、食欲不佳、胸闷等症状。
荆芥具有驱散湿气的作用,能够改善湿气重引起的不适症状。
此外,荆芥还可以化痰止咳,对于湿痰引起的咳嗽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解毒消肿:荆芥具有较强的解毒消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疮疡肿痛等症状。
荆芥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病灶部位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病灶的康复。
此外,荆芥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症状。
另外,荆芥还可以缓解瘙痒症状,对于病程较长的湿疹等皮肤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利尿通淋:荆芥具有利尿的作用,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从而缓解浮肿和尿路感染等症状。
荆芥还可以通淋,对于排尿困难、排尿不畅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此外,荆芥还可以清热解毒,对于尿路感染引起的发热、腹痛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除了上述功效与作用,荆芥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作用:5. 抗炎作用:荆芥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对于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热、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6. 缓解过敏症状:荆芥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的症状。
它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缓解过敏引起的症状。
尽管荆芥具有许多的功效与作用,但是使用荆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荆芥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来说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禁止使用。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禁忌1、功效人体的血液如果血热的话,那么容易出现便血等现象,同时还会出现肝火旺、燥热等问题。
而荆芥的话便有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能够治疗因为热血而出现的各种问题。
荆芥是非常适合在夏季食用的,因为荆芥有着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夏季食用的话能够起到祛除湿热的效果,非常适合上火人群食用。
同时荆芥还能够增强人体的视力,有着明目护目的功效。
对于有着眼部疾病的人群来说,能够起到缓解作用,改良眼部问题。
2、作用荆芥有着疏风清热的作用,也是治疗人体风热头痛的主要用药。
荆芥还有着消肿止痛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有着咽喉肿痛的人群来说,其治疗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因为荆芥含有大量的挥发油,在人体中能够消灭各种敏感性的病菌,抑制真菌的活性。
荆芥还含有一种天然的醇类物质,能够被人体皮肤直接吸收利用。
有着止痛止痒的作用,同时荆芥现在还被提纯成植物精油。
将其直接涂抹在皮肤上的话,能够刺激神经,从而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3、禁忌荆芥在有着这么多功效作用的同时,也是有着很多食用禁忌的。
首先如果有着表虚自汗、阴虚头痛症状的话,那么是不可服用荆芥的,否则会加重病情。
而且在服用了荆芥之后,要注意不可吃鱼,否则会产生大量不良反应,反而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再有就是如果人体血虚寒热却不是因为风湿风寒而造成的话,那么是不宜食用荆芥的。
最后对于因为阴虚火炎面赤而头痛的人群,切记不可盲目食用,应在专业人士下指导食用。
以上就是荆芥功效与作用禁忌的简单介绍了。
荆芥的功效作用是非常多,但是也不免有着一些食用禁忌。
所以我们在食用荆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各种食用禁忌,不要盲目食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原名叫“假苏”,土名叫“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它干燥的茎叶和花穗可以入药。
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
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
下面花匠网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
荆芥的功效:
主治: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
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
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
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
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
治吐血。
""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
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
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
荆芥的作用: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
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
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
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
能镇痰、怯风、凉血。
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解表散风,透疹。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
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1.外感表证。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缓和,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
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