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中世纪哲学
622中西哲学史中哲的范围

622中西哲学史中哲的范围(实用版)目录1.引言2.中西哲学史的概述3.中哲的范围及其特点4.西哲的范围及其特点5.结论正文【引言】哲学作为人类思考世界的一种方式,自古以来就在中西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中西哲学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对中西哲学史中哲的范围进行探讨。
【中西哲学史的概述】中西哲学史是对中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中国哲学史(中哲)主要包括先秦诸子、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唐代佛教、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阶段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西哲)则主要包括古希腊哲学、古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等阶段的哲学思想。
【中哲的范围及其特点】1.范围:中哲的发展历程中,涉及了诸多学派和思想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此外,佛教、道教等宗教哲学也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特点:中哲强调道德伦理和人的内在修养,重视实践和感性认识,讲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
同时,中哲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西哲的范围及其特点】1.范围:西哲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诸多著名的哲学家,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彼特拉克,启蒙时代的伏尔泰、卢梭等哲学家也是西哲的重要代表。
2.特点:西哲强调理性和科学的方法,追求普遍真理和客观规律,关注个体自由和人权。
同时,西哲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深受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结论】总之,中西哲学史中哲的范围涵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学派,中哲和西哲在发展过程中各具特点,相互映照。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一、希腊哲学的起源1、前苏格拉底哲学:主要关注自然学和宇宙论,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等。
2、苏格拉底哲学:关注伦理学和人类学,以对话和质问的方式探究真理和美德。
3、柏拉图哲学:创立了理念论和灵魂三重结构,影响了后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哲学。
4、亚里士多德哲学:建立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关注实体、真理和逻辑原理。
二、中世纪哲学1、教父哲学:主要关注基督教信仰和神学,如奥古斯丁、拉克坦提乌斯等。
2、经院哲学:在基督教神学的基础上,发展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如安瑟尔姆、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1、文艺复兴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人类自由,如伊拉斯谟、弗朗西斯·培根等。
2、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经验和实践,强调观察和实验,如霍布斯、洛克、贝克莱等。
3、理性主义哲学:关注理性和演绎法,如笛卡尔、斯宾诺莎等。
4、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关注先验论和绝对精神。
四、20世纪哲学1、分析哲学:关注语言和逻辑分析,如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等。
2、现象学:关注经验和意识,探究人类的本质和意义,如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3、存在主义哲学: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存在意义,探究人类的自由和责任,如萨特、加缪等。
4、后现代主义哲学:关注多元性和相对性,批判现代性和宏大叙事,如福柯、德里达等。
五、其他重要哲学家和思想家1、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和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现代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尼采:批判了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性,提出了超人概念和永恒轮回学说,对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马克思: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理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和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探讨人类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观点、方法和流派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和精神。
811西方哲学史参考书目

811西方哲学史参考书目摘要:一、前言二、古希腊哲学1.苏格拉底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三、中世纪哲学1.奥古斯丁2.托马斯·阿奎那四、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彼特拉克2.蒙泰涅五、现代哲学1.笛卡尔2.斯宾诺莎3.莱布尼茨4.洛克5.休谟六、德国古典哲学1.康德2.黑格尔七、19 世纪哲学1.叔本华2.尼采八、20 世纪哲学1.存在主义2.分析哲学九、结论正文:【前言】西方哲学史是对西方哲学发展历程的全面梳理,涵盖了一系列重要哲学家及其思想。
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再到德国古典哲学和20 世纪哲学,本文将对这些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进行简要介绍。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基石,主要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位哲学家的思想。
苏格拉底主张通过提问和对话引导人们追求真理和美德;柏拉图强调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亚里士多德提出形而上学,探讨实体的本质与原因。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在基督教信仰框架下发展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奥古斯丁主张信仰与理性相辅相成,认为上帝是万物的根源;托马斯·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哲学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提出了著名的“五路论证”。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关注人文主义和个人解放,彼特拉克和蒙泰涅是代表人物。
彼特拉克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的解放;蒙泰涅提出“自然状态”理论,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平等的。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以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代表,包括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和休谟等哲学家。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观念,奠定了现代哲学的基础;斯宾诺莎主张唯一实体“上帝或自然”,强调人类可以通过理性达到对自然的认识;莱布尼茨提出了“世界是最好的可能世界”的观念;洛克主张人类心灵如白纸,观念和知识都源于经验;休谟强调感觉和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
【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高峰之一,包括康德和黑格尔两位重要哲学家。
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前苏格拉底时期开始。
以下是西方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始于前苏格拉底时期,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
柏拉图关注于形而上学和理想国的概念,而亚里士多德则着重于逻辑、伦理学和自然科学。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是基于基督教神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结合。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探讨了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上帝的存在和宇宙的本质。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哲学思想的重要时期,其特点是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关注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强调。
这一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包括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
启蒙时代:启蒙时代是18世纪欧洲哲学的重要时期,强调理性、自由和人权。
这个时期的重要哲学家包括伏尔泰、洛克、康德等。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的发展从19世纪开始,涉及了许多重要的思潮和哲学家。
包括德国的黑格尔、尼采,法国的笛卡尔、康德,英国的休谟、罗素等。
当代哲学:当代哲学涵盖了20世纪以后的各种哲学流派和思想。
包括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分析哲学等。
重要的哲学家包括海德格尔、萨特、福柯、德里达等。
这些阶段中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对其他领域的学科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被视为一系列不同思想和观点的演进,为人类思维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方哲学史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ppt课件

2021/3/30
14
❖ 3、理性高于信仰。爱留根纳,“权威产生于 理性”。贝伦伽尔:“理性不知比权威高多 少,它才是真正的主人和裁判”。阿伯拉尔: 理解是信仰的前提,理性是最高的权威,信 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 4、理性与信仰各自独立。方济各学会:哲学 上是经验论者,神学上是神秘主义者,反对 用理性论证信仰,认为哲学与神学各有独立 的研究领域,前者的对象是有形的实物世界, 运用的手段是经验与理性,应严格区分开来。
• 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问题。
• 原罪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是至善, 因而善是绝对的,是实体。在上帝那里, 恶是不存在的。上帝创造了万物,因而 万物本身也必定是善的。但由于万物是 被创造的,所以不可能同上帝一样是至 善,而是或多或少有缺陷的,这缺陷就 是恶。恶是善的缺失。
2021/3/30
32
人的恶就是滥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而 背离了至善,背离了上帝,因而也 就是犯罪。人类始祖亚当受到撒旦 的诱惑犯了罪,这就使亚当的子孙 都通过遗传获得了“原罪”,从而 使人类落在了恶的原罪统治之下。
❖ 实在论者认为共相是先于和高于个别事物而独 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别事 物是实在的,共相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 共相不过是一个名词、一个概念。
2021/3/30
12
❖有利于基督教信仰和罗马教会统治 的实在论观点被奉为正统思想,唯 名论被斥为异端。
❖实在论的哲学基础是柏拉图的“理 念论”,唯名论的哲学基础是亚里 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的思想。
2021/3/30
28
“现在”是时间的全部(过去、将来 都不能度量)。
“或许说,时间分过去的现在、现在 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比较确当。 这三类存在我们心中,别处找不到; 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 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 在便是期望”。人的思维就有三种功 能:记忆、注意、期望。
第二篇 导言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西方哲学史教材编写课题组
西方哲学史 第Leabharlann 篇导言第二编 中世纪哲学导言:
• 本篇阐述的“中世纪哲学”,在这里特指以神学为形式、以基督 教哲学为主干的西方哲学史发展阶段。正如恩格斯说:“中世纪 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 学中。”在古希腊罗马哲学的晚期,基督教哲学已经逐步形成并 发挥了重要社会影响,因此哲学史与世界史的分期不尽相同。世 界历史中的中世纪,是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而西方哲学 史上的中世纪哲学,要追溯到2世纪开始形成的教父哲学,可分为 2—9世纪的教父哲学和12—15世纪的经院哲学两个阶段。本篇主 要阐述2—15世纪文艺复兴前夕,中世纪哲学的产生、发展、分化 以及衰落。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哲学:哲学思想流派与重要代表作

西方哲学:哲学思想流派与重要代表作
一、古希腊哲学
1.柏拉图派:以柏拉图为代表,主张理念的存在和超越世界,重视智慧与真
理的追求。
代表作品:《理想国》、《斐多篇》。
2.亚里士多德派: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强调经验和观察的重要性,注重实
证研究。
代表作品:《政治学》、《形而上学》。
二、中世纪哲学
1.基督教哲学:将信仰与哲学相结合,强调对上帝和人类灵魂的研究。
代表
作品: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阿奎那的《神秘玫瑰》。
2.伊斯兰哲学:诸如伊本·西那等思想家提出了宇宙观和道德理论。
代表作品:
阿维森纳的《真理之鸟》。
三、文艺复兴及启蒙时期
1.笛卡尔分析法:以笛卡尔为代表,主张通过怀疑和质疑去探索真理。
代表
作品:《第一哲学沉思集》。
2.经验论:洛克、休谟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认为知识源于感觉和经验。
代
表作品: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休谟的《人类智慧自然史》。
四、现代哲学
1.德国唯心主义:康德和黑格尔提出了对于事物本质和意识活动的探讨。
代
表作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幻想城市》。
2.存在主义:萨特、海德格尔等思想家关注人类存在的自由与责任。
代表作
品: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以上是西方哲学中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作品,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深刻影响了整个欧洲文化和思想发展。
通过对这些思想流派及其重要代表作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和思考方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重要思想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史重要思想概述西方哲学史是哲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涵盖了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历程。
在考研哲学复习中,对西方哲学史的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史中的一些重要思想进行概述,以供广西壮族自治区考研学生参考。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它主要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古希腊哲学中的重要思想,他认为理念是超越感觉世界的真实存在。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实证主义思想,强调通过感觉经验对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是古希腊哲学和现代哲学之间的桥梁,它主要是对基督教信仰与哲学思索的结合。
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存在主义和神学哲学。
三、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时期,它呈现出对古希腊哲学的新的理解和重塑。
巴齐尔·瓦伦蒂尼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类文化和人类尊严。
而马基雅维利则提出了政治现实主义,主张在政治领域中注重实际和策略。
四、启蒙运动哲学启蒙运动哲学是18世纪欧洲思想界的重要运动,它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
笛卡尔是启蒙运动哲学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思想。
休谟则主张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感观经验。
五、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哲学运动,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将心灵和自由的概念引入哲学领域。
康德的批判哲学是其中的代表,他对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进行了深入探究。
另外,尼采的超人思想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也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思想。
六、现代哲学现代哲学是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涵盖了逻辑实证主义、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思潮。
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代表了逻辑实证主义,他们认为哲学应该归结为逻辑和科学的研究。
而海德格尔和萨特则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强调人的存在和自由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教父哲学奥古斯丁1、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其研究方向主要是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宗教教义,将哲学与神学整合起来,主要的思想内容包括种子理型论,主观时间说,固有观念论,神圣光照论,对自由意志与恶的探讨以及神学历史观。
著作包括《忏悔录》《上帝之城》2、奥古斯丁通过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存在大链条,将事物按照存在的程度将宇宙万物排列成一个大链条。
存在的程度可以理解成为“实在的程度”,“真实的程度”,“完善的程度”。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相应的存在的程度,即分有善的程度。
奥古斯丁还吸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事物的完善性或存在的程度可以通过数来加以规定。
3、为了解释《圣经》中对于时间问题的矛盾,奥古斯丁根据斯多亚学派的“种子理型”概念,提出种子理型论。
“种子理型”就是在实践中有待发展出事物的胚种,即上帝置于实践之中有待将来进一步展开的事物的不可见的潜能。
是一切事物的直接原因。
上帝创造出种子理型,再由潜能转化为现实,产生有形的事物。
4、奥古斯丁认为,对事件的度量其实是在现在之中对过去与将来的度量,现在中包含了对过去的记忆与对将来的期望。
时间不过是心灵的伸展,他将实践归结为了主观的东西。
他将时间的样态区分为“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将来的现在”,分别是记忆,直接感觉和期望。
奥古斯丁的主管时间说体现了人类理性的限度,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海德格尔:“将时间归结为现在,是西方形而上学的核心”)。
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由此成为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
”但他也同时强调客观时间,认为实践是上帝创造的,因此有开端并于事物的存在结合。
5、奥古斯丁的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有限的心灵如何认识无限的真理,他强调记忆和感觉。
他认为知识只是认识上帝,获得“至福”的手段,真理就是关于上帝的知识。
心灵受到上帝的吸引,是因为我们的心灵中天然具有对上帝的“记忆”,而后才认识上帝。
a.感觉论:奥古斯丁指出心灵在感知的过程中是主动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一方面由于外部刺激,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内在激活。
灵魂对身体起作用,而上帝使灵魂控制身体。
感觉的产生主要是根据灵魂在消除阻碍是的难易程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紧张程度来界定的。
b.固有观念论:在感觉观的基础上,奥古斯丁认为,记忆是灵魂中最基本的东西,是人通过反观,将上帝潜在印在人心灵中的真理实现的过程。
他的记忆观根源于柏拉图的回忆说。
假定真理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
所谓理解,不过是潜藏在我们的记忆里的东西被照亮。
他否定了柏拉图“前生”的观念,认为回忆是当下的回忆。
同时也认为,信仰是知识的前提,对上帝的欲求与爱是记忆的基础,通过信仰的提醒,人类才能将记忆实现。
奥古斯丁还进一步将记忆类比圣父,提出蕴含心灵的另外两个方面,即理解与爱都以记忆为基础,人对真理的热爱源于天生就有对上帝的记忆。
c.神圣光照论:为批驳怀疑主义断言智者一无所知,奥古斯丁提出人类可以获得真理。
他认为人类不具有在别人心灵里激发出真理的能力,而每个人心中都有内在的老师,上帝将真理内植与人的内心,然后将他们照亮以显示给我们,这样我们便获得了对事物的理解。
d.在感觉与记忆的关系上,奥古斯丁认为,感觉为记忆提供材料,但记忆的规则是从真理之光中得来,而不来源于感觉。
获得知识是对感觉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记忆上升到概念的过程。
6、在教父学阶段,关于罪恶起源的问题成为神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a.奥古斯丁认为,作恶的原因是情欲或贪欲,而可指责的贪欲指的是人对那些不愿失而能失之物的爱好。
作恶就是把身体可感的暂时之物当成心智所不能丧失的永恒植物加以追求。
祸福都只是在人的自由意志选择之后再按永恒规律加以惩罚的后果。
b.真理对于一切人都是共同的,真理高于人的心智,并等同于上帝。
一切的善都源自于上帝,自由意志是上帝的产物,自由意志虽然可以使人为恶,但其本身是善的。
c.奥古斯丁指出,心灵的一切转向都不是出于本能,而是出于自由意志。
人的意愿不能因为上帝的预知而成为必然。
恶事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就说明恶本身不是存在于世间的实体,而只是实体的一种偶性,是人灵魂下堕的倾向,是人对自由意志的误用。
7、a.在历史方面,为了解决罗马城被毁后基督教面临的危机,奥古斯丁提出上帝之城的概念。
爱自己而轻视上帝就产生了世俗之城,哀伤地而轻视自己,就产生了上帝之城。
两座城在现世生活中相互交织,到审判时才区分。
而罗马城只是世俗之城。
奥古斯丁认为,其两者之间的斗争构成了人类的历史,吧人类历史堪称是按照神意和救世计划而发展进步的过程。
b.同时奥古斯丁持有一种政治悲观主义,把世俗政权看作是对人类原罪的惩罚。
认为所谓正义,是事物能在自然秩序中按其特定的位置而被有分别的正确对待。
然而一切政治权威都是不义的,因为在存在大链条中,人是按照同一个善的形式被创造,所以如果有些人被赋予命令他人的权利就违背正义。
但在世俗之城中,政治权威造成人的苦难,而对这种苦难的承受,恰恰构成了对人类原罪的惩罚。
政治权威本身是不义的,但作为一种惩罚的形式是正义的。
因此人没有权利去违抗政治权威。
对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奥古斯丁:认识论证明奥古斯丁按照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把认识对象和知识的关系看作是由下到上的等级关系,人的外感觉以外界有形事物作为对象,内感觉以外感觉为对象,理性以内感觉为对象。
因而有理性的心智所能领悟的真理是一致的。
而如果真理低于理智,那么我们就不是依据真理判断事物,而是人类心智可以判断真理;如果真理与心智是平等的,那么真理便与心智一样不是确定的,而是可变换的东西。
因此真理的来源高于理性,而这个来源就是上帝。
安瑟姆:本体论证明安瑟姆认为单凭对“上帝”概念的分析二不借助于经验事实就可以直接推论出上帝的存在。
他指出,我们通过信仰而获得了关于上帝的定义“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
如果人可以理解上帝的概念,那么上帝便存在于他的心灵之中。
但上帝并如果仅仅存在于思想中,我们还可可以设想它实际存在,那么他就更伟大,而这又与“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者”的定义相矛盾。
所以,上帝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托马斯阿奎那:五路证明法……………………………………………………………………………………………………………………………………………………唯名论与唯实论讨论关于共相与具体事务关系问题,或共相是否是实在的问题。
罗色林唯名论唯名论基本观点认为一切词都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共相不是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
只有个别的肝性食物才是真实存在的。
罗色林认为真正的实体只是个别的事物,一切词都是表示个别事物的。
个别概念(殊相)表示的是单个事物,普遍概念(共相)表示的是一群个别事物。
表达概念的“词”只是一种物质上的载体。
安瑟姆唯实论唯实论基本观点认为不同的词与不同的实在相对应,殊相表示个别的实在,共相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表现普遍的实在。
共相是先于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是个别事物的本质。
安瑟姆认为有形世界并不是个别事物的总和,个别事物需要一定的普遍原则才能被联系在一起。
共相正如柏拉图的理念,既是联系个别事物的纽带,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
托马斯阿奎那1、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派哲学家。
中世纪时期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成为研究的重要问题,托马斯阿奎那一方面把哲学与神学加以区分,另一方面又坚持神学高于哲学的传统观念。
认为神学以来权威与信仰来获得启示的原则,,哲学家依赖的是理性之光。
他的主要思想内容都围绕着哲学与神学的关系展开。
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
2、托马斯阿奎那看来,形而上学的研究都指向一切存在何以成为其存在者。
一方面指实体及其各种偶性,首先承认实体的存在,然后对其属性加以描述;另一方面分析实体的各种原因。
以上帝为中心的形而上学,最终在于认识有限之物在其存在方面的归属性。
我们之所你能认识上帝,是因为我们能够认识经验之物与存在本院之间的联系。
a.实体与偶性:托马斯认为,实体就是“一个因自己而存在的本质”,这种存在不能被看成是其他存在者的属性或附庸。
他认为实体是可知的,接着对偶性及偶性变化的认识,可以达到认识实体本身。
我们的认识达到的是一个具备偶性的实体。
实体在偶性方面的变化并不改变实体的性质。
在托马斯看来,实体具有一种根基的作用。
当实体被看作是一个活动中心时,它成为事物的本性;当被看作某种确定的东西时,它成为事物的本质。
b.形式与质料:实体的形式与质料是实体的两种构成原则。
实体的质料又分为第一质料和第二质料。
第一质料是原始质料,没有任何现实性的纯粹潜能,而第二质料才是运动和变化的载体。
在托马斯看来,形式可以分为若干组,同一组之内所有的成员都有相同的实体形式。
形式决定了某一个体属于何种物种的实体,是同一物种中所有个体可用相同名词来表达的客观基础。
他提出“质料个体化”原则,认为质料的不同,决定了两棵树在偶性上的差异,相同形式被赋予了不同的质料,便产生了不同的个体。
c.现实与潜能:形式与质料的区别是现实与潜能的一个部分。
现实与潜能这一对概念可用于一切有限之物。
每一个有限物都是逐渐从潜能中被实现出来的。
有限物的发展和实现总是可能的,这就使托马斯在宇宙观上也采取了运动和发展的观点。
托马斯还认为,第一质料由于不能单独存在,知识一种纯粹的潜能,所以它的实在性是最少的;上帝是纯粹的现实而没有丝毫未曾实现的潜能,所以实在性是最多的。
发展是有限物由潜能奔向现实的行动。
d.本质与存在:托马斯认为你为,存在并不是偶性,而是使一切偶性成为可能的前提条件,是某种本质或实体的实现,或是某种纯粹的行动;本质就是由一事物的定义所表示的东西,即可以被寄予定义的实体。
本质使一事物得以可能,而存在则是本质的实现。
本质与存在不可相互分离,而是一个具体的有限存在者内部的区别。
3、托马斯阿奎那由果溯因地对上帝存在做出了后天的证明。
即从上地所造成的结果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即“五路论证”a.从事物的运动证明:运动是从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而一个事物要从潜能变成现实,就必须借助某个已经正在实现的东西。
由此,每一个事物都借由他物而运动,所以必定有一个最终不动的原动者(第一推动力),这个原动者就是上帝。
b.依据事物动力因证明: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成为自身的动力因,因为如果它是自己的动力因,那么它必定已经存在。
因此每一个事物都以一个先在的事物为自己的动力因,所以必定有一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
c.可能性与必然性的论证:经验告诉我们有些事物总是先存在而后消失的,这表明一切有限物的存在都是偶然的不是必然的。
但现实攒在的食物是存在的,那么久必须有某些必然存在的事物存在,事物必然性的链条优异个终端,这个必然存在不从其他事物里获得必然性,具有自身的必然性。
其他食物的必然性都从它获得。
这个中级的必然存在就是上帝。
d.从真善美的程度证明:这一论证来自柏拉图的分有学说。
人们对事物真善美的判断都是相对于一个最高的真善美而言的,由此才显示出事物完善性的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