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

合集下载

德国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德国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

黑格尔是德国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的存在精神现象学这本书形成了自我意识,理性仅仅凭借知性,是不可能有自我意识的艺术是理念(绝对精神)的感性显现艺术品,每一个都是特殊的,一个个的黑格尔反对艺术品表现的理念也是独特的黑格尔是反对自然美的象征艺术:形式大于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古典艺术,也就是希腊的雕塑,达到了绝对精神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到了浪漫艺术,绝对精神的表达,就大于它的形式艺术是要终结的艺术的终结,是不是就完全被哲学代替了?衬衫小姐(771367661) 19:47:50恩艺术的终结是宗教,才是哲学那老师九娃(736057475) 19:49:06你自己觉得艺术会终结吗K(553132510) 19:49:22取决于人对绝对精神的认识程度黑格尔的美学思想1、黑格尔的美学范畴体系。

在黑格尔那里最一般的美学范畴: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丑等是相互联系和矛盾转化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与艺术的具体历史发展的阶段和形式相联系和相对应,形成一个自在而自为的发展圆圈。

他以美为核心构筑了一个内容丰富的美学范畴体系,总结了西方美学发展一千年来的全部美学成果,达到了近代西方美学的高峰。

(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同谢林一样,黑格尔把美学视为艺术哲学,他把艺术由一般经过特殊再到个别的发展过程作为他的美学体系和美学范畴体系建构的线索。

他的整个美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乔治·黑格尔提出的原则,即“客观”关注发生在人们智力领域的历史过程,而“唯心”只关注人们心理层面的历史过程。

由此,它的主张之一就是历史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之上的。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以精神因素为主,认为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人们的意识和精神的产物。

例如,历史的变迁是由社会斗争和爱国主义激发的,因而是源自人类本能和精神活动的结果。

此外,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也认为,历史发展归根结底要归结于人类精神活动,主观意识如思想、理念和宗教等,是历史演化的重要动力。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指出,所有历史变迁都是以人类精神活动为基础的,即历史发展本质上是人类精神进化的进程。

它关注的是历史变化的根源,并认为它仅仅是人类心灵的产物。

同时,它还指出,历史的发展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有时会受到客观环境和物质变迁的影响,同样影响着历史变迁的方向和结果。

总之,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历史发展受到社会精神活动的影响,是人类群体精神进化的延续,也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这将影响历史的发展方向和形态,最终反映出弱小群体的意愿,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1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1

【黑格尔的客观哲学】读后感——中国戏剧出版社刘烨翻译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黑格尔的客观哲学》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本书作者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本源。

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1、“黑格尔的本质论”中黑格尔认为“本质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本质在自身内部的反思。

”第36页第一段本质基本释义为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实际上,本质在自身内部的反思是一种纯粹的反思,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可以知道了这个事物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和运作规律。

在现实社会中,所呈现出来的事物的状态。

比如油价贵、房价贵.。

看本质,就是了解这些东西背后的事情,油价为什么贵?房价为什么贵?因为税高,垄断,国民没有好的投资渠道,都炒房政府松于管理,缺乏正确的领导和疏通。

通过一个现象,考虑它背后的问题,问题的本质。

2、黑格尔认为“精神意识还处于灵魂阶段的时候,灵魂在其内容之中的存在是潜在的,灵魂的内容就存在于灵魂之内”第176第一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换句话说,就是思考并感知我们的存在。

意识分为三个阶段:从主体到客体的分离;经过主客对立的客服;主客体的统一。

也就是说,当精神意识发展到意识阶段的时候,精神意识就完全摆脱自然地束缚。

比如说,一个人想发明一双筷子,就得有造筷子的意识和造筷子的材料,在有意识之前,人的大脑中具有造筷子的潜意识,只是没有激发而已。

3、黑格尔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指独立自主性,也就是说,自己在自己本身中,自己依靠自己,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第211页第一段自由基本释义为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在现实社会中,自由所呈现出来的是:做任何事情,自己依赖自己,不借助外来力量,自己是自己的决定者。

相反,如果有一个外在的他物决定着自己的行动;自己的行动受他人支配,那么这就不是绝对的自由。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者。

黑格尔思想艰深复杂,可谓涉及较广,是哲学领域的典范,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黑格尔曾提到过“世界精神”这个名词,他认为“世界精神”乃是人类理念的总和,因为唯独人类有“精神”可言。

只有这样才能谈及世界精神史的发展。

而这里的世界精神,他认为是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

从而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因此他不承认人类理性之外的任何真理的存在。

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这些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人类一直按照自我的意识来认知这个世界。

所谓真理也只是大多数人对一些暂时合理的行为观念的看法。

其实自我仍局限于一个自我认知的世界。

便如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矛盾实际上都是人类理性的认知。

所有的知识也不过是人类定义后才有的。

所以他说真理是主观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从唯心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道理。

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体系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

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

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的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

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思想的历史就像河流,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物质条件的影响。

因此我们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

只不过就我们处身环境而言可能是正确的。

比如说“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比较都是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思考。

黑格尔认为哲学思维亦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

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

而在历史这个过程外是没有判断真理的标准的。

所谓的真理只是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扩张,我们不能简单从过去的历史中挑出一些思想说它们是错的或对的,我们只能说人类的知识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有道理。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

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

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

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

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

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

“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

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

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

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

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

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

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

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

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

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

理念就是内容(现实)与形式(概念)的统一。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逻辑体系是建立在绝对理念的基础上,逻辑范畴的推演和转化就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是从绝对理念那里开始最后又回到绝对理念,其中每一个范畴、概念都是绝对理念的环节和内容。

黑格尔

黑格尔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 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是内生于客观 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 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 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同时,由于 “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所以其 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合理的 思想成分绝非偶然,而应视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之 “客观”所然。
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
德国近代客观唯心 主义哲学的代表、 政治哲学家。他对 德国资产阶级的国 家哲学作了 最系统、 最丰富和最 完整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 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 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 间的一种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相对,认为永恒存在 之物是一种“绝对精神” ,不以主体形式而转移, 是形而上的本质。而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事物以主体 形式而改变。事物是因主体存在而存在,即因我的 存在而存在;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不存在 是与我无关的,个体存在不存在世界都存在,这绝 对存在的是一种绝对精神。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和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何不同?先谈谈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观点。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和人类社会没有出现之前,存在着一种作为世界本原的“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

这种“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在自我运动中,将自己外化为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

黑格尔认为,主体与客体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转化的,具有同一性。

黑格尔还认为,“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的发展,经过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是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所组成的。

黑格尔认为,自己哲学体系是“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运动发展过程最完满、最真实的体现,是绝对真理的完成或实现。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唯心主义的、是有缺陷的、是保守的。

尽管如此,黑格尔哲学体系却包含着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所以,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最大贡献,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

再谈谈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观点。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心学”。

王阳明认为“心之本身无所不该”,一切都是“心”的派生物。

“心”外无理、无物、无事,“意之所在便是物”。

在认识论上,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知先行后”的观点和“讲之以口耳”的学风。

王阳明认为,“心是知之本体,心自然会知”。

认为知行是统一的。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既反对“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又反对不注重实践、“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

王阳明的“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行”就是“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知行合一”的实质就是“致良知”。

以上简要介绍了黑格尔的哲学观点和王阳明的哲学观点。

通过比较,二者大致相同的是:黑格尔一切从“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出发认识、解释世界;而王阳明则一切从“心”出发认识、解释世界。

黑格尔的哲学和王阳明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哲学。

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则是主观唯心主义。

两人都讲辩证法。

二者不尽相同的是:黑格尔哲学是“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通过从逻辑到自然再到精神这样一个运动过程,具有“悬空思索”的重大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即理念,它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

因此,理念自身就包含了矛盾:要向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从绝对精神转化为现实。

并且,根据这种转化的需要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中,绝对理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矛盾转化,从一种逻辑范畴发展到另外的逻辑范畴,逐渐发展成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显示其无限丰富性。

在自然阶段中,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

在这个阶段中又可分成三个小阶段,即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和有机性阶段。

在机械性阶段中,理念外化为零星,互相没有联系、分散的物质状态。

在物理性阶段中,开始形成行星系统和身体的物体,出现了风、雨、光、磁等自然现象。

而到了有机性阶段,前四个阶段的统一,在经历了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和动物有机体后,出现了人。

到了精神阶段,理念终于又回复了它自身的形式,即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这种精神主体的内在本质,在抽象的形式下是绝对理念,在具体形式下是绝对精神,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理性的内涵。

它整个都是在追寻自身的缘由,和作为一切活动和实存形式之目的和终结的自身意识,是所有思想和所有存在中包含的东西,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只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普遍性和法则所辖制的多样性。

在外部自然界中,它表现在现实的或固有的形式中,在那里,它自在地存在。

在这里提到的自在地存在,就涉及到了黑格尔所提出的关于存在的三种不同形式,分别对应上面所述的三个阶段。

1、Sein:理念在逻辑的抽象阶段的那种存在,只是潜在的、虚有的或称之为“虚无的有”。

2、Ansichsein:在自然阶段的那种存在,是自在的或实有的。

3、Ansich und fursich:即精神阶段的那种最高自由的存在,体现于人类精神的那种存在,就是“自在又自为”的。

自为,即自觉,自己认识到自己。

自然界散乱的时空多样性,使其在任何地方都受到“形式”的制约,形式就是具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抽象性和丰富性的普遍性,是从僵死的引力和惯性的单一性到丰富多变的有机形式的具体性。

因此,自然是一个无意识的思想体系,是僵化的理智。

因此,只有精神才是自由的普遍性和解放自身的主动性,惟有精神是普遍性从各自的直接感性桎梏中,从其在意识内部的自我陶醉中,从它们后来表白的,对感性自然界的详尽把握中把自我解放出来。

这种表白既出现在理论的认识努力中,使世界隶属于一个历来最严密的连锁必然性之网;也出现在意志的努力中,使同样一个世界却隶属于一个理性实践的连锁图式。

而这种自我解放的普遍性的力量,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或社会的。

一旦我们离开了感性直接性,我们便不能构成任何观念,也不能存在任何非人人可分享的思想。

第一人称“我”的真正意义无疑是一种普遍性,它表达了一种为规律所制辖的统一。

自然界每一事物都与它周围的许多其它事物对立,和那些事物处在一种由必然规律统治着的关系网里,这一事物就要受它和那些事物的关系所限定或约制。

整个真实界是一个绝对理念,它是抽象的理念,或逻辑概念和自然由对立而统一的结果。

因此,绝对理念也是概念与存在的辨证的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辨证的统一。

所以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合理的就是现实的,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正是说明了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因为这种辨证法的精神,尽管黑格尔的世界观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甚至带有宗教的神学色彩,但这种辨证性也为其打上了客观性的烙印。

不过,因为黑格尔是从唯心观点出发的,肯定了理念的第一性,从而就使他无法解释“逻辑概念如何产生物质”这个世界观中最基本的问题,这也是他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所被人诟病的地方。

而这种客观的唯心主义不仅体现在其世界观上,更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